51范文网

初中语文活动课实践初探论文(优秀18篇)

时间:2023-12-12 06:17:29 作者:念青松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类型作品的典型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论文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地沿袭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形势,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课时仍然延续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死板、单调,学生学习兴趣泛泛,学习效率低下。作为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充分的探索,总结了以下经验和看法。

一、情境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意在课堂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场景要能充分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利用情境教学来实现我预想中的课堂效果。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话剧形式的表演。利用话剧表演,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使学生在兴趣的诱导下更加认真、努力地吸收我讲解的知识,对文章的主旨也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课堂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状态。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活跃、融洽、积极向上,能在最大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相反,如果课堂气氛糟糕而压抑,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对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同小可的影响及意义。因此,我力求每节课的课堂氛围都要达到最高的水平。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内容时,我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辅工具,让学生好好欣赏这些古香古色、具有独特韵味与魅力的古建筑。这样的话,不但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流连于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更能激起学生胸中强烈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形势,为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人才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至诚中学)。

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初探论文

浅议演讲稿中古诗词的应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穿行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在每一个文人的骨子里,活跃在每一种体裁的文章中。一篇演讲稿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几句古诗词,就可以营造意境,拨动听众的心弦,增添演讲的神韵,让演讲文采飞扬、灵动鲜活。

一、演讲稿中运用古诗词的好处。

(一)引人入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作也是如此。我国古代文人对开头非常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演讲稿也是如此。“凤头”一说,就是要求演讲稿开头叫人愿听、要听、想听。巧用古诗文开头,能引人人胜,令人耳目一新,能收到吊起人胃口的效果。

(二)丰富演讲的内涵。

古诗词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是传统美的集合。一段古诗词应用于一篇演讲稿中,犹如碧海中的白帆,清空中的芬芳,只要你去发现,去探寻,去感悟,就会得到内心的感动与满足。音韵美。古诗词,平长仄短、琅琅上口,悦耳易记。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言美。如“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人比黄花瘦”“云破月来花弄影”,妙用一字,境界全出。哲理美。如劝人珍惜时光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还有数字美、意境美、情感美等。

(三)提升演讲稿的内在美。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统的节日内涵丰富。古诗文作为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好地映照了这种传统的优秀。在演讲稿中引用古诗词,与各种庆典的传统意味相互辉映,可有力提升演讲的内涵,增强庆典的文化氛围。

二、演讲稿中古诗词应用分类。

(一)表示时间。

在演讲稿中,表时间的古诗词经常会用到。比如表变化大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时间紧迫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等。如写一篇勉励青少年珍惜时间、奋发向上的演讲稿,就可以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等诗词句来强调时间流逝之快、少年时期的珍贵性。

(二)表示赞美。

如写一篇关于爱岗敬业的演讲稿,就可以这样运用古诗词:正所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我们凭着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创造了骄人的战绩。此诗句本是描写战士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这里却把同志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怕苦不怕累,奋力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描写得栩栩如生,为演讲锦上添花。

(三)表示希望和祝愿,

演讲稿的结尾一般都会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如果用白话来表达,就缺乏一种力量和激情,运用古诗词则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这样的结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作为背影与我们渐行渐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前行创造新的辉煌!显然,古诗词为结尾增加了一分豪迈与激情,更能激起听众澎湃的.心潮。

(四)表示决心。

演讲稿中经常会涉及作者表决心的话语,用白话显得个人色彩浓厚,是在耍嘴皮子功夫,用古诗词则铮铮有声,说服力强。温家宝同志是运用古诗词的高手,他在很多对外公开演讲中都会加入古诗词,而且运用得当,效果明显:在谈到面对今后三年的工作时,他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起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

(五)表示形势。

在演讲稿中,用古诗词表明形势,强调重要性,给人印象深刻,震撼力强。这些在领导层面的演讲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例如,在一次记者见面会开始后,温家宝引用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以警示中国对于今后几年的道路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当记者提到有关两岸经济合作的问题时,他引用古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来作阐释,文雅、得体,令人叹服。

(六)其他。

演讲中还常借用古诗文来比喻身边的人,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用“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来比喻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温家宝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引用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来澄清大会上有关中国傲慢的传闻。

三、演讲稿中古诗词应用的技巧。

(一)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是运用古诗词人文的最直接方式。引用恰如其分、表意得当,是对使用者的基本要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学以致用。写演讲稿时,如能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定能为你的演讲增彩。引用古诗词成功的例子如:自信使鉴湖女侠秋瑾具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迈,自信使“忍”的斗士鲁迅具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执著,自信使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这段演讲穰不但选取了合适的古诗词来表达自信的力量,而且运用排比,气势如虹,振聋发聩,极大地提升了听众的热情。

(二)化用诗句。

化用诗句是运用古诗词人文的中级层次。找寻与演讲稿内容完全匹配的诗词比较难,根据需要化用古诗词,则既能提升表达效果又不失其神韵,当然,这要求作者有一定古诗词撰写基础,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根据行文的需要,在某段或某一部分把自己熟悉的诗歌用散文的笔法加以展开,使之和行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文章就会显得韵味悠长,给人以画面感、真实性。例如,我看见一个狂人正倚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箫声,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这样的演讲稿古雅唯美,文化气息浓烈,引人遐思,令人钦佩。

(三)创作诗句。

自我创作诗句是演讲稿中古诗词运用的最高层次,但这不是普遍现象,因为古诗词戗作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作词技巧,简单的模仿和词句堆积,有其形无其意,有其味乏其韵,反而会产生反作用。当然,如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古诗词来表情达意,创作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根据演讲稿的主题、对象、意义去措词造句,会更贴切,现实感十足。比如,一女子院校三十年校庆活动一的演讲稿中这样写道:“三十年来莲花子,酝酿羊城无限娇”,这里“三十年”切合三十年校庆,“莲花子”切合女校校址位于莲花山下的实际,“羊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州的别称,“无限娇”表明学校对城市的贡献巨大,这样的诗句意到、形到、韵到、音到(平仄),符合环境氛围,意义切合,词美句顺,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四)诗化标题。

标题是一篇演讲稿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能引入注意,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起到入耳提神的效果。除诗化的大标题外,如再加上几个诗化的小标题,定能给人以意韵悠长、条理清晰之感。

四、演讲稿中古诗词应用注意事项。

诗歌既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又是再次创作的素材,在演讲稿中,一定要灵活运用,适可而止,分清演讲的主题、场合、对象、目的等,否则不但不能给演讲稿增色,反而会班门弄斧,给一人留下笑柄。第一,不可多用。演讲稿件竟与美文不同,过多使用,就成了文采的炫耀,与演讲稿通俗易懂的特点背道而驰,并不能增强演讲的效果。第二,不可乱用。古诗词的运用,位置的选择很重要,用在开篇、结尾还是中间,要有所把握,以收到相应的效果。应用环境,作者背景,诗词为观众熟悉的程度等都要考虑。第三,不可,生造。用自己创作的古诗词,特别要注意通俗易懂,否则,不容易被观众理解,还会让行家见笑。

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写得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灵活、恰当地在演讲中运用古诗词,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多学多记才能在演讲时厚积薄发,为演讲增采。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论文

前几天,一位老师上《三个小学生》,用了25分钟时间讲读课文内容,学习字、词、句;后15分钟让学生分组做“水龙头漏水”模拟实验。老师让学生用纸杯代替水龙头,在纸杯下用大头针扎一个小眼,用量杯接漏水,便于计算。讲了实验注意事项后,认识并了解量杯。再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小眼儿,1分钟会漏掉多少水,小朋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激情远远高于教学课文,甚至表演课本剧时,“会漏5毫升。”“会漏10毫升。”……开始实验了,教室里静得出奇,小组内同学们分工合作,做得格外投入,目不转睛地看着量杯里水的变化。1分钟的实验结束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哇――漏了这么多水!”

老师抓住时机问:“漏了多少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我们组漏了60毫升。”“我们组漏了55毫升。”“我们组漏了70毫升。”……我选择了一个中间数帮助计算:1分钟漏掉60毫升水,计算1小时、1天、1年漏掉的水有多少,如果装进500毫升的纯净水瓶中,1年漏掉的水要装6万多瓶,如果每天发给每个小朋友1瓶纯净水,够我们全班25个小朋友喝2522天,也就是6年多,同学们个个大吃一惊,目瞪口呆。

趁着学生情绪至高点,引发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说你最现在最想对谁说什么?(可以对同学说、对长辈说、对老师说。)说得好的我们写成标语张贴出来,以便提醒大家节约用水。这时教室里可热闹了,同学们畅所欲言。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课后,老师众说纷芸,莫衷一是,有的反对,有的赞成,有的怀疑。在传统教学中实验是自然课的内容,计算是数学课的内容,这样是否冲淡了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但是现在春临教苑,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各学科课程整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但这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2]。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别样的教育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学生语文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角度提出提高学生素养的策略。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论文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大潮中,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让学生出得教室进得生活,出得学校进得社会,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真实,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如今对陶行之先生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研究可谓是轰轰烈烈,各种说法纷纭不一。本文借鉴前人观点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作以粗浅的解读,以探求更加具有价值的东西。

一、生活即教育。

1.教学工作,问题凸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学空间过于狭窄,教学内容限于书本等问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的教学让孩子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即便有的教学过程中也会联系到生活实践,但也因为活动中体验不够深刻,收效不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自制能力差,根本不会端正坐着听完一堂课。

2.综合实践,必不可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毕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要想教育成功必须走向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理念非常适合小学教育。在学校以及学校以外的地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小学教育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在孩子成长起步阶段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3.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陶行知教育理论主导教育要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里有教育,教育里有生活。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比如,学校每年3月都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在学校是热爱劳动互帮互助的好学生,出了学校又形同陌路,到家里该撒娇撒娇,该发脾气发脾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究其原因,这种形式上的灌输缺少自我体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则会加深体验,培养真正的活雷锋、好学生、好孩子。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事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瞻仰烈士的丰功伟绩,体会大爱忘我的精神,更加了解了雷锋时代的背景,燃起对英雄的敬仰之情,灌输了榜样的力量。参观结束时,正是学生倾诉欲望最强的时候,此时学生拿起纸和笔,记录这催人奋进的时刻,与很多空洞的口号式作文不同的是学生的言辞一字一句发自肺腑,真情流露;纸张片片热情洋溢,慷慨激昂;人人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通过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很容易转化为内在素质。相反,若是只在课堂讲,无味的语言,抽象的教育,难以给学生带来质的转变。

二、社会即学校。

1.书本知识缺乏感性。

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讲的是社会是人人学习创造的最大课堂。实践证明,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缺乏实践和感性的认识,造成与现实大的反差。比如城里学生到乡下看到大片的麦田高声欢呼“好多好多的韭菜”,而农村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小就耳濡目染,对身边的动植物非常熟悉,难能可贵的是更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可以亲眼目睹蝉、毛毛虫、春蚕等的蜕变过程,“粒粒皆辛苦”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亲身体验才会感同深受其真正含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造力。女儿六岁时,看着电视里同龄的孩子溜旱冰,自己很羡慕,去后摔了才哭着说“以为很简单”,殊不知要天长日久才练成。只是听或者只是看,不去亲身体验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答案。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体验新事物,与不同的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不断成长,不断丰富知识。一年级有个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也不爱说话,总是羡慕地看着同学们做游戏,又不敢靠前,在老师与家长交流后得知,从小管得特别严,从来不让到楼下与小朋友玩耍,通过参加学校多次活动,在老师和家长共同鼓励下,该同学现在不但在课堂活跃,学校各种文体活动也都有优秀表现,性格得到了极大转变。

可见,将“社会”和“学校”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是多么重要啊。

三、教学做合一。

1.“做”为核心,“教”为辅助。

敢于实践,善于实践,手脑并用,就能有所发现,就能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有所创造。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做”的课程,它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和探索,教师在实践活动课加以指导。所以说,“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必须以“做”为核心,以“教”为辅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孩子在做中学,家长在做中教。

2.劳动中学习,劳动中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务活”是特有的教育资源,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多学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向长辈学一些基本的干活方法。学校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开展活动,让孩子记录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等长辈一天的生活,帮着长辈做做家务,感受一下长辈的辛苦,体会一下劳动的苦与甜,有了亲身的体验就能感受长辈的不容易,就会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和学习;在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的师生互动活动。通过在家庭和学校这些活动培养孩子尊重师长、敬爱师长的感情,学会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师长。

四、小结。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实践活动融进课堂,将实践过程融入社会,这整个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我们小学教育的方向。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引导小学生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锻炼、提升,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善于学习、勇于创造,尊敬师长、爱护他人的好素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