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种子绘本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8 16:39:10 作者:文轩 小种子绘本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种子读后感

故事从秋天开始,风把种子吹了起来,开始了风中的飞行。

在飞行的过程中,好多种子死掉了:一颗种子被太阳烧掉了;一颗种子落在雪山上,冻得不能发芽;一颗种子掉进海洋淹死了;一颗种子掉在沙漠里,又干又热,不能发芽;大风停息,一颗种子被鸟吃掉了;冬天到了,种子们静静地躺在泥土里,可是一颗种子被饥饿的老鼠吃了;终于春天来了,种子们发芽了。

可是一棵小苗被野草抢走了阳光和雨水死了;小种子还没发芽,这时才终于发芽了。孩子们出来玩,一棵小苗被踩断了;小种子长出了三片叶子,旁边的一棵小苗长了七片叶子了,还开了花,可是一只手伸过来折断了那枝花,一个男孩摘了花送给了女孩。

夏天到了,小种子长成的树苗不停地生长,长得“比人高了,他长得比大树高了,他长得比房子高了”,终于,他开了一朵巨人花,人们,蜜蜂,蝴蝶都来看花。

终于又到了秋天,花瓣从巨人花上掉了,风越吹越大,巨人花的果荚打开了,“好多小种子弹出来,乘着秋风飞向遥远的地方。”

绘本最后还有一篇上谊编辑部的导读文章《从一朵小花看世界》,介绍绘本的文、图以及孩子会有的感受,很值得父母们品读。

整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篇华丽的生命之歌,虽然刚开始讲的都是种子的悲剧故事,但并不让人觉得沉重,而是对幸存种子的幸运感恩,等风停歇,仍然有很多危险,甚至等发芽,一棵野草,一只脚丫,一只手都足以毁坏一棵小苗。

而幸运的小种子,终于渡过了所有的危险关头,渐渐长大,绽放出巨人般的花朵,在秋天弹出成熟的种子,开始新的一轮生命之旅。

和孩子读书的时候,在风中掉队的种子,似乎没有多少惋惜和惆怅,但等到发芽,那样的疼惜就会多一点,等到花开被摘,痛心就更多,孩子读到摘花的时候都要打一下那只手,而等到小苗长大,开花,似乎也随着花儿的绽放而满心喜悦,等到再次的秋风吹起,伴随的不是苍凉感而是完整的满足感,因为有那么多饱满的种子随风飘散。

孩子在读到一颗小种子在冬天被小老鼠吃掉的时候问我:“那颗种子不安静吗?”我告诉她每颗种子都很安静,只是那颗种子不幸被老鼠发现了。

每个人,每个生命,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更多的是因为幸运,因为被特别的眷顾;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努力,还有很多的事情我们只能接受。孩子后来在一次画画的时候,特意画了五棵小苗,但是划掉了其中四棵,告诉我五棵中只有一棵活下来了。

也许也正因为这样的幸运,生命才如此宝贵,更应该在生命中尽情地恣意生长和绽放,这样到了秋天,在肆虐的风中,飘散的才不是悲凉而是完满。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本绘本正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但是两者的意境还是有很大差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包含了太多对无常和人生短暂的叹息,而《小种子》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恩和礼赞。

安的种子绘本的读后感

《安的种子》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静,性情细致、浮华不实;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实。我想读这本书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初读此书是儿子一年级的时候,那时,识字不多的儿子需要我帮助朗读,和他一起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了很久,书中中式的画面和内容让我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富有禅意和哲理的故事,绝对是一本家长和孩子可以终生无数遍翻阅的书。因此,我决定每年都来看看这本《安的种子》。

第一次读完给我最多的感触是:自省、律己!做为家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怀抱种子的人,我们视若珍宝的孩子,不就是那棵千年莲花种子吗?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就是我们守望花开的过程吗?看到故事中本急于求成结果冻死了种子,也许我们会觉得可笑,可想想,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孩子,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和本有什么区别?看到静把种子放在温室、用金罩护住,导致种子缺氧枯死,是否觉得他太过刻意?想想,这和我们怕孩子摔怕孩子失败,怕他受到一丝伤害,总想把他们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的行径有何不同?看到安,我们又有他的几分淡定和从容?我们总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总在追逐自己眼中所谓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的抱怨、指责,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忽视了生活本身的意义。想到这些,又突然想到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一篇帖子:《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其中有一点说到:灵魂要自由、思考要独立、活的要真实,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可千万别要求孩子代替你实现!

《安的种子》已读了很多遍了,每读一次,都是一次反观内心,自查言行的过程;每读一次,对于教育孩子和自我心态的调整都有很大的帮助;每读一次,对本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处事不惊、遇事不乱、遵从内心,蕴含了太多大智慧,值得无处遍的研读、体会、学习。

对于儿子,我期望他如我们当初给他起小名那样:唯一而平凡,期望他成为安,在浮躁的社会中拥有一颗恬淡、安静的心,有梦想、有目标,却不急不躁,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享受生活、享受等待,静待花开。对于自己,我把“安”放进了心里,我也向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能成文中人!

小种子读后感

最近读了很多绘本,读完每一本,都想写点什么。明天刚好要去孩子班级给孩子们讲绘本,于是挑选了这本《小种子》给同学们讲讲,为什么呢?因为在辅导中看到了太多不自信的妈妈们,她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总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遇到问题就消极心态,怀疑自己,不接纳自己,所以她们也不相信先生和孩子,经常生活在压力和焦虑当中。绘本色彩丰富,语言简炼,看似语言很少,但却给我们传递了无限的爱和力量。

《小种子》是由美国著名绘本创作家艾瑞卡尔创作。由于他幼年的痛苦经历,年仅6岁大卡尔在德国上小学时经受到严苛甚至体罚的求学经验,使他成年后致力于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自由、充满想象创意的童书世界。他坚信,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艾瑞卡尔是在将近40岁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创作的。

《小种子》描述了小种子的风中之旅,经历了从离开果荚,到萌芽,开花,最终孕育出下一代的生命历程,生生不息。绘本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我来分析一下。

缓慢优雅真教育:小种子经历了火热太阳的灼烧,雪山顶的冰冻,蓝色大海的吞噬,沙漠的烘烤,大鸟的吞噬,老鼠的美味等让人感觉为他跌宕起伏的经历,最终他超越了重重考验,经历了艰难险阻,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可是那些刚开始飞的特别高的,就被太阳烧掉了,被冻死了,而只有那颗一直都飞的不高的小种子保留了下来,最终长成了一多非常美丽和漂亮的巨人花,小鸟,蜜蜂和蝴蝶都不停的来拜访它。

这不是就像我们的家长,是否允许孩子就是孩子的样子,也许他不够强壮,也许他不够活跃,也许他没有什么才艺,也许他不被大家赏识,可是如果我们允许他缓慢优雅的慢慢成长,而不急于要结果,要成绩,也许最后飞的最高的就是他。

可是我们有多少家长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大家都焦虑着急,急功近利,就看着眼前的一点成绩,孩子现在看着还不错,压力就像炽热的太阳,冰冷的雪山让孩子无法喘息,还没有走到生命的最终,有些孩子已经开始陷入溺水模式,或者跳楼模式。

小种子中具有完全的生命力量: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小小的身躯内具有完全的生命力量和圆满智慧。这颗小种子虽然一直飞的不高,长得不大,可是他一直在往前飞行着。无论他经历了什么,他都不和别人比,他只是做好自己,最终它的生命完美的绽放。

艾瑞卡尔在创作绘本的时候已经40岁了,这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而我们有多少家长,看不到自己的方向,不管孩子累不累,只管孩子飞的高不高,最终我们和孩子都迷失了方向。

我们虽然已经进入中年,可是我们内观觉醒的路才刚刚开始,有什么理由我们整天自怨自艾,要么追悔过去,要么焦虑未来,不能活在当下,最终错失了人生的大好年华。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也要把自己当成那一颗小种子,到40岁之后,我们才开始绚烂和绽放,那就是独特的我,唯一的我。当我们对自己有信心了,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在焦虑和压力中,还希望孩子很阳光,那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总是看到太多更高大的生命,眼里充满着敬畏和羡慕,对不如我们的那些人就会有看不起的感觉。

当我们处在这样一种我高你低的心态中,或者眼光只盯在别人的成功上时,我们就会处在一种焦虑和压力中。

这颗小种子看起来很不起眼,可是它不疾不徐的闯过难关,逃过历劫,终于长成一棵高大亮丽的花朵,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这时,小种子盎然挺立,展露出生命的丰姿。

随着四季更替,人生轮回,这颗巨大的花朵又重新播撒出无数的种子,生命在不断的传承。

安的种子绘本的读后感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那什么样的“爱”才称得上“高尚纯洁”呢?我觉得,“适合”即是“高尚纯洁”。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快乐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知识的铸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无疑就是帮助每个孩子用“知识”把他们自己的城堡建设的独一无二。但所有的孩子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有层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每个孩子量身选择、传授。

绘本中,安有着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去播种。当然,安的莲花开得也是那样美丽,那样惊艳。其实,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等待着适合的阳光雨露的恩赐,“可是我拿什么送给你,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各位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因为时间总是那样白驹过隙,我们都希望在你那灿烂的时光,给你童年的幸福,让我们的爱与智慧和你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教师不再是成批生产的“工程师”而是个性凸显的“裁缝”。教师是工程师,幼儿是没有生命力的钢铁,幼儿在教师的拿捏下成为一模一样的零件。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成了“裁缝”,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倾注毕生所学,为幼儿在童年做一件终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长也要有点“虎妈”“狼爸”的精神,让孩子从小明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虽然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并不意味着“物以稀为贵”,因此适当地放手,适当的摔打,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更是是一笔获益匪浅的财富。

或许,我们的孩子是铁树,不开则以,一开惊人;或许,我们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适宜的季节才会凌寒独自开;或许,我们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探索那教育的真谛,静静等待那一朵朵花开吧!时间就在我们用心走过的每一天内,时间就在我们执着守望的童年里。要相信,为了孩子们微笑的花朵盛开的刹那,我们为之去付出,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安的种子绘本的读后感

《安的种子》,颇有深意,颇有禅意,只是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能读懂其中的深意和禅意。

它是王早早写的一篇关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以本、静与安三个小和尚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大自然规律的寓言故事。本书文字精准而乾脆利落,图像简纯而突显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此外,文图结合所展示的说故事魅力,更令人击赏。

拿到种子后……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对本来说,种子是否会发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个”!而静想的是如何才能种出来,他想要的是种植的结果。安呢,在得到种子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感恩的心态,安然处之。

本跑去找锄头,把种子种在寒风中,结果种子死了。因为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导致种子死去。而静把种子埋在好盆子里,并且放在温室里面用最珍贵的药水浇灌着,但是因为违反了自然常理,种子也死了。安则是把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胸前的袋子里,等待着好的季节才来种这颗千年莲花的种子。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把种子种活了,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他的不慌不忙、冷冷静静、好好思考的态度帮助了种子的存活,也是三个人当中最有智慧的一个,是小孩子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