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时间:2023-07-10 11:30:13 作者:曹czj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篇一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篇二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西乡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xx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二是乡村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体的产业群。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让产业兴旺,做到村美民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把特色文化发展为产业,进而探索发展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乡村体。在本次实地观摩学习中,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镇就是很好的优秀示例。道明竹艺村,顾名思义就是因“竹”得名,该村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编竹,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产业生态,实现了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而蒲江明月村则是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做到了振兴乡村。蒲江成佳镇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叶生产,因此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文化,丰富茶艺,茶技等多种茶文化项目,大力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观光区。

三是乡村建设要一以贯之,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建设。该村坚持一以贯之的推动实施,12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振兴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绩,成为了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综合推进示范村。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篇三

近期,我积极参与了县委举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再次深入系统学习习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感触颇多,受益颇深、收获颇丰。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把政策用足用活。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第三文化资源,如何借鉴融合,推动现有资源融入县全域旅游,盘活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底蕴、打响文化品牌,是未来一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目标。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敢打敢拼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篇四

在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是依靠大蒜产业走上富裕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实践中,崔口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驱动,做实做活大蒜文章,形成了集科研、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崔口村已拥有工业企业86家,三产企业22家,80%以上的村民拥有自己的企业。2021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万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崔口村曾是金乡县最贫穷的村庄之一,吃国家救济粮近20年,当时该村土地大都是盐碱地,群众基本上靠天吃饭、增收无门;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贩过鱼、种过水稻,尝试过许多办法,均以失败告终。乘着家庭联产承包试点这一改革春风,崔口村党支部团结带领村民拔穷根、奔富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全县率先改种大蒜这一经济作物,形成了规范化大蒜市场。自此,大蒜产业蓬勃发展,不畏艰险、敢闯敢拼的崔口精神生根发芽,一跃发展成为今天有着中国大蒜第一村美誉的先进村,又先后获得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济宁最美村居等荣誉称号。

书记带头,蹚出发展致富新路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崔口村有今天的变化,离不开老书记韩允其。1978至1980年,中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试点,崔口村就是试点之一。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韩允其发现大蒜是经济作物,市场价格较高,于是决定动员群众种植大蒜,搞活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起初,大多数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不愿冒险。面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要求党员不仅要带头,还要每人包上几户给村民做工作,并免费发放蒜种,扩大种植规模。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崔口村第一年就大获成功,村民们看到每亩大蒜的收益比三亩麦子还要高,种植积极性更加高涨。从此,大蒜成了崔口村发展的命根子,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从老书记韩允其到现任书记韩勇,崔口村一届届村书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领导能力强,致富本领一流,传帮带作用也发挥明显。崔口村历来重视干部培养,采取定人帮带培养、定期集中培训、定质提升学历、定点实践锻炼的四定培养方式,先后动态储备了10余名村级后备人才,让党组织领头羊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手,更有年轻血液的注入。如今,崔口村80后、90后年轻党员占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活跃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的主战场,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着青春力量。

支部引领,牵牢产业兴旺牛鼻子

随着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蒜产业蓬勃发展。崔口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成立冷藏、供销公司,随着市场渐渐繁荣,村党支部又在延伸大蒜产业链条上做起了文章。在村两委的提议下,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形式将集体土地作价入股,让村民人人持股、个个当家。崔口村850余亩土地都用于建设大蒜产业相关的企业,每年村民股利分红近220万元,人均分红2000余元,户均分红5800余元。除此之外,村民们还能够以配资的形式将分红再次入股企业,实现钱生钱。

为便于管理,经村两委研究决定,按照村企合一的方式,将村里的所有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东运集团。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东运集团拥有68家子公司,储藏能力达24万吨,建成了具有国家资质的济宁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大蒜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聘请了15名专家教授为特聘研究员,与山东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大蒜优良品种选育、品种脱毒、重茬病害防治、脱毒快繁、产品研发等研究和示范。该集团研发生产出黑蒜、蒜粉、蒜粒、大蒜胶囊、大蒜素等产品,在美国、阿联酋等地热销,为全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红利共享,开出群众满意好方子

从2001年3月开始,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建设崔口新村一期。按照统一设计,村民们在自家原宅基地上建设两层半别墅型楼房,每套使用面积240平方米,由村集体补贴3万元,暖气管道建设费用集体与村民各承担一半,入户的水泥路面由集体承担费用的三分之二。20xx年底,崔口村两委顺利换届,韩勇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韩勇带领崔口新村启动二期、三期建设,按照集体补贴、村民自建的方式,实施小赵楼自然村旧村改造。暖气、燃气、光纤直接入村,村内大小街巷全部硬化,道路两侧立体式绿化,打造环村水系。崔口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xx年被列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住得安心,也要过得舒心。崔口村党支部对教育极为重视,投资28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商业街,在村里建立幼儿园1所、小学1所,村内适龄儿童均免费入学。建成互助式养老院,村内60岁老人免费入住,孤寡老人的生活、丧葬费用也都由村集体承担,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村集体每年为村民缴纳银龄安康和治安保险,让村民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篇五

我很荣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

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