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英语介绍西安景点(专业13篇)

时间:2024-01-03 17:15:24 作者:雅蕊

英语的学习需要注重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以下是一些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介绍西安高考英语作文范文

暑假的时候,我去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北京、海南。四川……可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那美丽的西安古城!

巍巍的长城是西安那千年不变的身躯;那淙淙的护城河是西安的保护屏,尽管历经沧桑,但却依然如旧;葱葱的骊山是西安永远的美丽,像是西安的青丝那般,铜鼎是西安健壮的身躯;唐朝那偌大的石经是西安的智慧!

假如你来到了西安,就一定要来看看西安那巍巍长城,淙淙的护城河,骊山,铜鼎还有那偌大的石经!一定会一饱你的眼福,因为西安是如此美丽!

西安——一个古老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各位朋友,热烈欢迎各位到巴中旅游。巴中地处盆周北部大巴山麓的深丘地带,过去交通不便,与外地联系不多,但因此也使这里保存了纯朴、自然的民风和较少污染的环境,加上巴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可以相信,这里不久将是四川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各位的光临,也就称得上”捷足先登了“。所以,我要以”热烈欢迎“表达我接待大家的一份真诚!

巴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巴中古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子国,秦属巴郡。东汉初置汉昌县,是为建县之始,距今已1900多年。北魏延昌三年改置巴州,直到民国三年废州为县,定名巴中,置州历史也有1400年,称得上是大巴山区发展早,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县份之一。今天,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还遗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分布在县境内以隋唐时期为主的摩崖造像六处共2000多龛窟、3700多躯,是巴中文物的精华。

而巴中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和红四方面军指挥中心所保留的革命文物和遗迹,更为巴中增添了新的光彩。说到自然风景,更可以说举目皆是。起伏的丘陵,蜿蜒的路道,远山近树,梯田相连,农舍笼烟,瓜果垂枝,处处可以人画。至于誉称”秀萃巴南“的鼎山寨、”川北胜秀“的阴灵山等地,更是值得游览的名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龛旅游风景区游览。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各位来宾,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1984年落成,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是一座旨在展示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历史的地方性博物馆。

它座落在松柏葱绿,百花盛开的南龛风景区,与南龛唐代摩崖造像毗连,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有陈列大楼、办公楼和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廊。陈列大楼雄伟壮观,功能齐全,除有总面积达1560平方米的三个大型展厅外,还有影视放映厅、珍品陈列室和接待室、休息室等辅助设施。陈列大楼西接红军石刻陈列廊,东连廊栏水亭。北面是一个2500平方米的广场和一条169级、气势恢宏的梯道。整个馆区道路整洁,幽静美丽,既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又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2万余件。陈列部份分为15个专题展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即:全国革命形势;川北人民的痛苦生活;川陕边区的曙光;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开创川陕根据地;粉碎敌人三路围攻、保卫革命政权;中央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党的建设;木门会议与建设;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与根据地建设;赤化全川;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粉碎六路围攻;总结经验,巩固赤区;冲破”川陕会剿“与中央红军会师;英雄的巴山游击队等,总共以500多件实物、近千幅照片、资料,生动地反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和巩固的光辉历程,高度赞扬了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川陕边区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十几年来,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近150万人次,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连年被评为省、地文博先进单位。

现在请大家进馆参观!

南龛摩崖造像。

经过南龛公园的儿童乐园上行,我们来到南龛石刻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摩崖造像就坐落在南龛山腹。现有造像176龛,2700余躯。碑碣、造像题记98幅,诗文130余条,佛塔18座。这些造像依山开凿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45米的绝壁上。南靠山不仅百刻独具风格,而且风光迷人;春天鲜艳灿烂,夏日葱绿苍翠,金秋爽朗明媚,冬时时有银装素裹,格外妖娆。是人们观光旅游的胜景,每至初春,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去目睹那一尊尊美妙绝伦的佛像,去感受那别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去陶冶情操,去领悟佛教文化所具有的真理性。

南龛摩崖造像又称南龛百窟,古称”光福寺“乃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4月13日,巴州刺史严武奏请唐肃宗李亨敕赐其名。造像主要是唐代刻造,分布在云屏石、山石门、千佛岩、神仙坡、大佛洞一带;尤以大佛洞为密集、大龛小龛、前佛后佛、大身小身、密如峰房、雕刻玲珑、规模宏大,排列错落有致。综其主要内容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药师佛“、”五佛“,七佛”、“三世佛”、“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八部众”、“千佛本身故事”、“佛教史迹故事”、“分身瑞佛”、“西方净土变”、“诃利谤母”、“观音菩萨”、“数珠手观音”、“地藏菩萨”、“毗沙门天王”、“释迦说法”、“舍利塔”等。

82号分身瑞佛:盛唐作品,方形平顶,重檐屋形龛,高1.米,宽1.34米,深0.85米,靠内造像10尊,分身瑞佛居中,双首一身,左侧为“日月瑞佛”,右侧为“释迦现身瑞佛”。分身瑞佛两侧的日月佛、释迦现身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味着天上仙境,人间凡界,我独尊。龛下侧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11年)。南龛的分身瑞佛,在全国高浮雕石刻造像中是一具有代表性的龛窟。

116号西方净土变又为释迦说法:初唐作品。双室重檐屋形龛,后室为拱形,高3.6米,宽3.9米,深2.8米,共有造像96尊。主尊阿弥陀佛,面相方园,浓眉大眼,着园领架裟,左手小指与右手母指相钩,作传法轮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束腰座上。佛身高1.05米,通高2.7米,后室壁上伸出49枝莲梗,每梗上有一莲花思维菩萨、闻法菩萨、供养菩萨,诸菩萨听法入神,姿态各异,有的衣裙撩至大腿,使曲着的双腿裸露出来,奇趣横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天王立于后室的东、西两壁外侧,东壁天王,披明光铠甲围短裙,双手于胸执剑,立于一饿鬼身上,持国天王(又名草鞋天王),披明光皑甲,身绕飘带,下着短裙,右手叉腰,左手托塔,足穿草鞋,有浓厚的川东北地方特色,是南龛独具风格的作品,在全国造像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在龛的基座壁上刻有伎乐10身,身绕飘带,或吹笛、或弹筝、或吹笙,各司其乐。在外室门楣上有楼空雕二方连续卷草纹饰21身,伎乐6身,分别吹笙、击铃、吹萧、奏笛、弹琵琶、弹古筝。这些都在为佛法而欢奏,为西方极乐世界而献曲。组成了一幅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的场面,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唐代宫廷生活的奢侈。

103号“毗卢遮那佛。是巴中石刻造像中的一龛,也是全川的毗卢佛造像,佛高5米,肌体丰满,面相慈祥,形体高大,头戴宝冠,神态自若。

105号”阿弥陀佛“,唐代作品。方形弧形顶双室重檐,屋形龛。高2.18米,宽1.9米,深1.65米,共有造像26尊,主尊释迦佛,身高0.91米,通高1.74米。身披架裟,头为肉髻,系火焰背光,右手抬举,二三指伸直,掌心向外作说法印,结咖趺坐于莲台,脸形修长,秀眉凤眼,端庄慈祥,主尊佛左右两侧为摩诃迦叶,阿难陀弟子。弟子一老一少,迦叶双眼深陷,神态持重虔诚,阿难眉清目秀。弟子两侧侍立菩萨,头挽高发譬,髻垂于肩,身披帛,绕飘带,颈饰璎珞,双臂带钏。外室天王头作高发髻,园形头光,胡须满腮,披明光铠甲,威武雄壮,保护佛国说法不受侵犯。

69号释迦说法,唐开元二十八年开凿(公元711年)。方形平顶屋形龛,高2.2米,宽1.76米,深1.45米,共有造像22尊。主尊释迦牟尼,左手背于左腿,手握一园形尖状物,右手抬举,掌心向外,”施无畏印“身高0.71米,通高1.36米,左侧摩诃迦叶,园形头光,披架裟,双手于胸握一经卷,颧骨突出,双眼下陷,神态持重,左侧阿难陀面相和善,神态自然,双手捧于腹前侍立莲台,两侧壁分别有菩萨,天神、力士。拿东侧有5尊供养人,西侧有6尊供养人,男女穿插,神态各异,龛侧两面造像碑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11年)仲春二月张令垓造释迦佛一铺;唐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一日党守业造释迦牟尼佛一铺。

63号鬼子母佛又名诃利请母,凿于盛唐,其造像头挽高发髻,上着短衣,下着长裙,双腿盘坐,怀抱孩童,另刻8个形态各异的幼孩,环坐于侧。无背光、头光,毫无佛像的任何特征,却似普通妇女形象,这是唐代造像趋向世俗化的特征。它所揭示的是一个以吃孩童为生的魔鬼,经过佛的教化而成为爱幼童成佛的故事,它充分体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文化。

89号”舍利塔“唐天宝十年所凿,其塔高2.93米,舍利塔成七级立方形,第二级塔身转角处刻二力士,袒胸露臂,跪于基座。第三级平雕卷草、回纹图案,塔身有”大唐天宝十载(公元737年)七月七日记“的建塔碑文,第六级塔身侧壁各雕飞天两身,蹲跪于祥云中,此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南龛摩崖造像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及特征,尤其是”分身瑞佛“、”草鞋天王“、”诃利谛母“、”飞天“,以及装饰精美、富丽豪华的龛楣都独具艺术航力,在全国石刻造像中极为罕见。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一九九三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长征的画卷,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其重大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所示:”长征·丰碑永存"。其目的在于缅怀和纪念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人们继承、发扬光荣传统,献身经济建设,振兴中华,昭示子孙后代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己经誉满全国的建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举措,得到了全国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红军将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八年来的艰苦努力,碑林办公室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门办公室、没有专门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先后47次,行程20万公里,通过拜访500多个单位和18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了中央领导和解放军高级将领、老红军、等的诗文题词500余件。截至2000年3月28日止,在巴中南郊南龛公园山顶的100亩土地上建起了这座200多米长盖有琉璃瓦的碑林长廊和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纪念像园,以及将军纪念碑,红军指战员纪念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和奉献碑。共计立纪念碑2288块,石刻红军英名8.5万人,安放空军捐赠歼六型战斗机一架,绿化、美化、硬化地面1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已编辑出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一、二期近1万份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文集》上、中、下集,《红军将士作品选》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大事记》5本专集近2万册。自建碑林以来,先后己有10万人次前来参观。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他们不顾年高、不畏路遥,心系老区、情思深远,对老区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建设还没有结束,工作还任重道远,除已完工和在建的工程外,还将搞好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搞好常年性的服务管理。建成后它将是省、地、市的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国碑林史上的又一宏大景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平武——报恩寺参加游览。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平武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美丽而神奇的平武县城,有一座驰名中外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它集悠远厚重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美绝伦的建筑、繁富瑰丽的艺术于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平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西汉初年正式设置县级政区刚氐道,距今已有22历史。西晋时始有平武之名,北魏孝武帝时置江油郡。西魏废帝二年置龙州,延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改为龙安府,所以平武又称龙州或龙安。

报恩寺是由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奉旨修造的。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正式动工,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景泰三年(1452年)王玺死后,其子王鉴承袭佥事之职,与同僚薛公辅、李爵等多方集资,装塑点染,继续修葺。至天顺四年(1460年),历方全工告成。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其主体建筑布局在一条长300米的中轴线上,由东向西次第升高,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分为门前广场和前、中、后三进院落。由于规模宏大,其设计和主持施工卢禹、郭鼎等20余名工匠又是王玺从北京等地请来,因而其形制和气势都酷似皇城宫殿,故又有深山宫殿之名。报恩寺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其建筑还独具特色。它的建筑在风格上由宋、元向明、清过渡,体现了承前启后的特点。

其单体建筑,既严格按照宫式手法建造,细部装修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每座建筑不仅雄伟壮丽,各具特色,并且还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自创建以来,经受了16、1630年和1976年等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无恙,完好如初,被中外建筑、地震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这座古老的寺院虽然全系木质结构,却不腐蛀,甚至不结蛛网,这又是一个奇迹。原因何在?它的用料十分考究。整座寺院,木村全部选用本地所优质楠木建成,此处仅有,别处绝无,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山门位于中轴张前端,是报恩寺的正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两侧连以八字形高墙,门上悬横匾一方,上书“赦修报恩寺”五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因为这是王玺请示皇帝,经皇帝特别批准而修建的,故称赦修。

匾额周围镂空透雕云龙图案,立体感极强。山门外稍间内,彩塑两尊金刚神像。左为密迹金刚,右为那罗廷金刚。山门内两稍间中彩塑“三头六臂”、“四头八臂”明王神像各一尊,头作焰发,手持法器,体形魁伟,相貌威严,令人望而生畏。山门前广场正中,有两座形制相同的石经幢。经幢原来是丝帛的伞盖状物,上书佛经,于佛前立杆悬挂。相传幢影映于人身,可以免除罪垢。山门与广场之间的三角形平台上,安置雌雄狻猊一对。狻猊身高3米,昂首蹲坐,左右对峙,姿态威武,充分显示了报恩寺石雕技艺的精湛。

穿过山门就进入了寺内进院落,三座单孔石拱桥并列其间,连接着山门与对面的天王殿。桥面呈弧形,中桥桥面铺砌团花图案的白色琉璃砖,两侧桥面嵌以青砖。桥身两侧均安装雕刻精美的石护栏。

桥北侧是钟楼。楼高13米,平面呈正方形,总面积152平方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屋顶。正面檐下悬横匾一方,楷书“天音醒世”四个金字。钟楼脊梁悬挂一大一小两口铸铁钟,大钟重约5吨,小钟重约2.5吨。均为明代铸造,钟声宏亮,轻轻一击,便能声响数里。

钟楼西面有座小小方亭,内有水井一口,名曰“范公井”。此井为明代龙州宣抚司经历范辂所凿。范辂原任御史,因直谏犯上而于正德十四年(15)被明武宗贬为龙州宣抚司经历。此时距报恩寺建成已有70余年。他见寺内僧侣饮水困难,便慷概解囊,出资凿成此井。井成之后,寺内僧侣饮水思源,对范公十分怀念,便在井上建亭树碑,以为纪念。井深17米,设计考究,工程艰巨。水味香冽,四季浮泽如露。

殿中置须弥座式石砌佛台,台上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一尊。观音像连台通高9米,全身贴金,赤双足,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头戴花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体态柔媚,造型优美,高大匀称。观音正身躯干为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一头四面,头顶重塑宝塔式的三面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背后呈扇形密布着1004只手,每只手掌分别刻有一只圆睁的慧眼,分别拿着不同的佛门法器。这些手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迭,与不遮掩,悬空排列成15层圆孤,宛如一株怒放的金色菊花,千姿百态,美丽壮观。此千手观音雕像国内罕见,为报恩寺一绝。

殿内壁上,塑有反映观音生平事迹的《香山壁记》。壁塑生动地记叙了观音由人到神的生平事迹。布局严谨,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情节感人。是不可多见的壁塑艺术精品。

我们再看与大悲殿相对的华严藏,其面积和建筑结构与大悲殿相同,殿内正中设置轮轮经藏一座(道教称“星辰车”)。转轮经藏是用于藏经和供佛的佛门法器,它还象征佛教因果轮回。信徒将它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灾除祸。转轮经藏自地面起通高9.5米,系楠木制作。其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致的建筑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艺品。藏体上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都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此转轮经藏为国内保存的一座,也被称为报恩寺一绝。

转轮经藏周围的四根大柱各悬泥塑蟠龙一条,龙身长约7米,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吟,气势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报恩寺乃是群龙聚会之所。寺内柱额梁枋、天花澡井、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纽等处,或雕或塑,或刻或画,到处都是龙的形象。传说有9999条之多,因而又被称为“深山龙宫”。此亦为报恩寺一绝。

现在我们来参观寺院的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体建筑及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19.6米,总面积571.2平方米。殿的左右两侧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俗名四不挨)。斜廊为四方柱支承大式卷棚顶建筑,建立在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钉栓,四周不挨任何建筑,还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独立。这在建筑史上堪称一大奇迹,为报恩寺所独有。

大殿装修颇为繁富。殿内地面墁以黑色琉璃方砖,砖面浮雕浅刻,画面以云纹、灵兽为主,构图生动,技法高超。殿内后槽,筑有面阔3间的高大佛坛,坛上端塑三尊主佛。佛像连台通高7.5米,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迦叶诸佛),右为未来佛(弥勒诸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阔面方颐,鼻高耳垂,身披袈裟,前胸袒露,肩宽腰细。三尊塑像全身著金,双目俯视,微笑欲言,显得肃穆而又慈祥,各自结跏跌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上。

佛像背后,各有泥塑贴金莲瓣背屏式背光一道,高约8米。上面以瑞云、灵兽、大鹏、蛟龙排成图案。边缘为火焰纹,制作复杂精巧,富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殿内供桌、香炉、木鱼等制作无不精巧,工艺绝伦。释迦牟尼佛前,供有“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一道。这是王玺及龙州汉番官民,向皇帝“祝延圣寿,报答皇恩”的标志。左右墙壁上是珍贵的明代壁画——“十二圆觉”像。

转到三世佛塑像背面,屏壁上还有一堂面积125.3平方米的壁塑。壁面采取泥塑、悬塑、壁画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三大士”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情景,造型极其生动。壁面共分3铺(组):中间一铺为南海观音菩萨,她头戴花冠,肩披轻纱,袒胸露怀,面相清秀,眉目传神,左手抚膝,右手屈指于胸,下乘独角麒麟,身后饰以波涛滚滚的海水,周围并有善财童子和韦驮侍奉;左边一铺是文殊菩萨,她面相文静秀丽,体态娇柔、窈窕,乘坐青狮,前后并配以供养陪侍和驯狮人;右边一铺是普贤菩萨,他面目端庄,肘悬衣带,下乘六牙白象,周围也配以信士、供养人和驯象奴。

整个“三大士”周围都衬以林立的假山、浩淼的云水。山中又缀以花草竹木、龙狮虎象、善男信女。身躯硕大的“三大士”凌空高悬于“梵天佛地”之中。古代艺术家们突破了一般寺院塑像的常规,赋予了塑像以鲜活的生命力。连“三大士”皮肤的弹性、眼睛的顾盼、肌肉的纹路,都表现得形象逼真,真可谓“夸张适度,益真其美”。给人以呼之欲出、百看不厌的感觉。外国友人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步出大雄宝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座宽敞幽静的庭院,这是寺内第三进院落。庭院西端是高大雄伟的万佛阁,院中的南北两侧,有两座造型奇特的碑亭。

两碑亭均为16柱重檐八角攒尖顶式建筑,亭高15米。南北对称,结构一体。两亭之间,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夹道耸立。亭树相映,蔚为壮观。亭内各有石碑一通,分别矗立于巨大的??背上。传说它是龙之九子中的龙大,力大无穷,被派来驮碑。碑身用云雾墨石制作,通高665厘米,宽113百米,厚42厘米。碑首浮雕云龙,高120厘米。北亭碑正面刻“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御笔圣旨,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南亭碑正面刻皇上准修报恩寺下属14处小寺院名称,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记”。这两通碑是研究报恩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处于寺院中轴线末端的万佛阁,是报恩寺、面积的一座建筑。阁高24米,总面积572.5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为30柱5开间三檐四滴水楼阁式建筑。装饰华丽,雄伟壮观,在建筑学、力学、工艺学及抗震等方面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是集建筑、雕刻、泥塑、壁画艺术为一体的艺术之宫。

进入阁内底层,迎面是一座长长的佛坛。正中彩塑如来佛讲经说法佛像一尊,佛像、莲台通高5.5米,左右两侧又塑“十大高僧”立像,像高3米。他们凝神静听,若思若虑,表情多端,容貌各异殿中佛坛前面尊官人塑像,为修建报恩寺的主人王玺、王鉴父子之像。他们左右侍立,恭听讲经说法,神情十分虔诚。

殿内佛坛前这座石雕圆香炉,是报恩寺各殿石雕香炉的代表,是精品中的精品。香炉通高1.8米,共分6层,上面刻有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伎,千层百瓣的奇花异草,活蹦乱跳的群狮,还有张牙舞爪的云龙,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个香炉造型新颖,玲珑剔透,精巧别致。

阁内楼上楼下的壁画,满绘壁画,面积达328平方米。画面内容为“护法图”,人物高达3米。有神情温肃的“帝君”,也有凝目欲语的“玉女”,还有张口怒目,威武雄壮的“金刚力士”。各种人物高低错落,左顾右盼,周围再衬以云天缥缈的背景。颜料以朱红色为主,服饰间描以金线,色泽鲜艳,内容丰富,为明代壁画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各位朋友,今天的报恩寺游览即将结束了,欢迎您及您的朋友再来平武游览。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四川省导游词。

四川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四川优秀导游词参考青城天下幽。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厂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己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呈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婉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土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兰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录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炼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人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一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光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蜂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祠,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董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技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拎然亭;有仁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

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卦井。两井一方——园,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

殿右侧厅有摘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宫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

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蜿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末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quot;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凭着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祠碑“刻的是冯玉祥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祠:”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祠祭祖了。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瞻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g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楼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三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口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裆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生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百雕就叫天籁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十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西安景点介绍英文范文

西安钟鼓楼构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布局,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回旋而上,供游人登临旅行。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构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构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慎重丰富。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制作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起初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锻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听说,迁到今址之后,风物杂谈,固然楼的式样巨细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若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细繁复,示意出明清流行的装饰艺术。细心浏览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汇报你古代很多饶故意见意义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念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永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念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人独马;伐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介绍景点的英语作文

亲爱的百合怎么走。菏泽国际牡丹博览会即将到来。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来拜访吗?我相信你会了解更多的菏泽,并有一个很好的时间在这里。菏泽是著名的牡丹,牡丹是其民族之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数以百计的种类。牡丹园是非常美丽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牡丹。当你来的时候,我将是你的向导。我相信你一定会满意的。

英语海南旅游景点介绍

海南的红树林以琼山、文昌为最,其中琼山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游人去得最多的景区之一。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物群落,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是能生长于海水中的绿色植物。

世界上红树有23科81种,海南有23科,41种,最高者达10米。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涨潮时分,茂密的红树林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随波荡漾,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有水鸟展翅其间,游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

红树一些种属具有特异的“胎生”繁殖现象,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只要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落在海水里,随波逐流,数月不死,见泥生根。

红树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之一,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红树本身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红树的生态环境和水上风貌奇特壮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曾有人以散文诗礼赞曰:在所有草木不愿也不能立脚之地,以缄默的坚韧挽手并肩,结成摧不垮的团队,风流在海与岸之间,潇洒在水与天之间,化狂风为情侣的私语,变惊涛为诗人的吟哦。……拨响海风的绿写诗,饱尝苦咸的红修史,你以血性之躯,将华美而深沉的史诗绣在热岛长长的海岸线上,绣成海南骄傲的风景。

1、交通:东寨港属于非常规旅游地,坐车去比较麻烦。先在海口坐去琼山的巴士,在五公祠下车,然后在对面的红城湖路等去“演丰”或是“曲口”的中巴(4元/人),行驶一个半小时左右到演丰,下车再乘海南特色的“风采车”到达景区,然后就可以坐快艇去看红树林了。

2、住宿:当地解决不了住宿,应当天赶回海口。

3、特产:东寨港出产著名的“曲口海鲜”,青蟹、膏蟹、血蚶、蚝、对虾都鲜美异常,还很便宜。

琼山市东南部一带的海滩上,生长着一种密密匝匝的树木,宛如一位绿色的仙女飘逸潇洒,在浅绿色的海水中沐浴。涨潮时,只看到她部分婀娜的树冠,饶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趣;退潮时,她那带有海泥芬芳的树干含羞姗姗地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树林,人们昵称她为“海底森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沙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它具有很多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生命力。红树林属红树科常绿灌木,树皮呈红褐色,树叶墨绿,其根、枝像交错的蛛网,十分发达。红树林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全世界的红树林有24科82种,其中16种是胎生植物,也是植物世界仅有以胎生方式繁衍生息的植物。由于胎生红树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几个国家都把红树林列为生态保护区,把红树林当做可贵的自然资源来保护。国际上现已成立红树林学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促进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

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导游欢迎词,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琼山市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对于红树林的价值,海南人民早有认识,早在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琼岛清朝地方政府已采取措施禁伐红树林,曾在今演丰镇上山村立碑铭文力戒。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在今琼山市东寨港海域设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东港寨红树林保护区绵延五十多公里,总面积六万多亩。成千上万棵红树,根交错着根,枝攀援着枝,叶覆盖着叶,摆出了扑朔迷离的阵式来。我国红树共有16科29种,东港寨就分布着10科18种,占全国红树种类的60%以上。

东港寨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东港寨红树林保护区不但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红树林如同一道绿色的海上长城,有效地防止海潮大风对农田和村舍的侵袭,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既可以保护泥土不被海潮冲走,又可以阻挡被雨水自陆地上冲刷下来的泥土。它的落叶掉入海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就转化为养分丰富的食料,供鱼、虾、贝类和螃蟹食用。

红树林是一片红色的树林吗?许多外地游客常常会望文生义,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答案是否定的。你到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看互的会是在海水浸漫中的一片碧绿。这些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群落,之所以称为红树林,只是因为在植物学上它们属于红树科,树皮内部和木材常呈红褐色。其实它们的枝叶都是深绿的。

红树林在我国的分布,以浙江南部为最北界线。红树林并非单一树种,而是品种繁多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的大家族。除了海莲、角果木、红茄冬、秋茄、红树、木榄等乔木外,还有老鼠勒、桐花树、白骨壤等灌木了解,世界各地共有红树林23科81种,我国有26个科31种,而在海南岛就有15个科29种,其中有8个是海南岛独有的珍贵品种。海南全岛共有红树林面积4772公顷,占全国的33%,是全国红树林种类最多、分布和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具有红树物种多样、古老、濒危、集中分布、保存完整的特点,在世界红树林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旅游和科研价值。

红树林是一种很有趣的植物群落。

生长在热带海边沉积滩涂上的红树林,涨潮时被淹没,只有绿色枝叶露出水面,成为海上绿洲。它耐湿、耐高温、耐强光、耐盐碱。为什么红树林浸渍在盐分很高的海水里而不枯死呢?这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功能。

它的枝叶表皮有排盐腺,能够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当然那些细小的排盐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再一个问题是它在大风大浪潮起潮落中如何繁殖?红树林自有其独特的繁衍方式。它的果实在母树上成熟后并不落地,仍然挂着,并且适时发芽,待到长出幼苗后,才脱离母树,落地生根。因此有人戏称它是“胎生”植物。幼苗脱离母体时,尖尖的一端坠落于淤泥中,数小时后即扎根生长,不怕涨潮被淹。即使被海浪冲走而随波逐流,遇到海滩数小时后仍可生根,成为独立的个体。红树林的叶子碧绿柔美,树冠浓密而有序,结构紧密。暴露在地面上的发达的丛状树根粗大而曲长,互织互绕,紧紧地抓住滩涂,顽强地抵抗着风暴和海浪,是护卫堤岸的天然屏障,因而被称为“海岸卫士”。它的根部很多是树干基部长出的密集的支柱根,直插泥滩之中;有的则是树干基部膨大,增宽增高,形成板状根。

正是由于它的发达根系和茂密枝干,才使它能够稳稳地固定自身,抵挡狂风巨浪的袭击。就算是强台风掀起的狂澜巨涛,在它的面前也威力大减,无形中起到护村庄、保农田、固海滩的作用。东寨港有一颗占地约10平方米的红树,主干直径只有十三四公分,高不过三四米,却已有上百年的树龄了,伸出来的支柱根达400余条,就像一片小树林一般,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鸡笼罩”。红树林大都生长于淤泥深厚的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海滩上,沉没在水下的树枝与根叉纵横交错,对河流和潮水带来的泥沙有促淤作用,所以扩大了滩涂面积,不断开拓出一片片新的陆地,被人们称之为“造陆先锋”。正因为红树林是“海岸卫士”和“造陆先锋”,海南省人大专门制定法规,划定保护区,给予特别保护。

此外,红树林还有“天然养殖场”之称。红树的花、果、叶、枝等掉落物可溶性达80%以上,而且可溶时间短,腐烂后滋生大量浮游生物,成为鱼、虾、蟹、贝等的食物。在红树林下面,由于风小浪低,又有足够的食料,成为鱼虾蟹贝的乐园。树干是贝类的附体,根部则成为蟹类和泥鳝打洞栖息的场所。凡是红树林生长茂密的海边,水产资源都极为丰富。您到东寨港去,就一定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海鲜,那里的血螺(泥蚶)属全岛之冠。红树林全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可作鞣料与染料,可制药、制糖,叶是好饲料,木是好木材。

1980年建立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琼山市东北部,琼山、文昌两市交界处,总面积六万余亩,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绵延海岸线总长54公里。其中红树林面积263印亩,是海南最大的红树林集聚区,共有红树12科19种,此外还人工引进8个品种。由于东寨港地处热带北缘,红树林一般显得矮小,树高平均只有2至6米,但密集度高,无边无际。

这里距海口32公里,距美兰机场仅10公里,而且公路交通条件很好,来此观光旅游者络绎不断。这里地域宽阔,气势壮观,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气候清爽宜人。海岸线曲折多变,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而富有情趣,是旅游的胜地。站在海岸上远远眺望,只见一片浩瀚的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在海水中摇曳。退潮的时候,整片树林的树干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宛如一道永不凋萎的绿色长城,在海中巍然屹立。涨潮时,红树林休浴在温馨的海水之中,只有青翠的树冠在微风中飘荡,活像浮在海上的绿洲。旅游者可以乘坐游船,顺着宽约50米的沟漕行进,观赏一丛丛红树林,十分奇妙。

革命战争年代,东寨港红树林是掩护革命者的“青纱帐”。当年的中共琼北地委、琼山县委就设在这一带,借助茂密、深广的红树林的掩护,与敌人周旋。

在东寨港观赏“海上森林”的同时,还可以就便凭吊就在保护区内的海底村庄。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市演丰镇、演海镇的一些地方族谱记载,东寨港原来只是一条约三米宽的浅沟,人们来往可涉水而过。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7月13日)发生7.5级的琼州大地震,震中就在现在的东寨港,烈度达10度。刹那间陆陷成海,72个村庄沉没,形成今日汪洋一片的东寨港。现在遇上风平浪静,海水清澈,还可以看到沉陷在水底的村庄遗存的水井、臼椿、坟墓、牌坊和过往的石桥等。这种在地震中陆陷成海的现象,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少见。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最佳旅游季节。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海口,海口全年的平均温度都在20℃上下,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是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旅游的黄金时间,因为每年5至10月是海口的雨季,尤其9月,是降雨高峰期;不仅如此,6至9月间又是台风季节,在此期间,海口常受8级以上的强台风袭击,平均每10天就会有一天刮台风。刮强台风时交通会出问题,航班取消,水路停运,很麻烦。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交通。

交通指南:在府城乘坐至演丰的中巴车再乘三轮车至东寨港。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住宿。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美食。

当地特产:生猛海鲜、糯米糕。

这里的海鲜味道特别,血蚶、蚝、对虾、青蟹、血鳝最好吃。可以在景区的海鲜酒家吃到。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导游词。

天涯海角是海南最王牌的景点,天涯海角讲解一直有很多版本,在海南把天涯海角讲好了,客人就会对你大加认可,也可以把你的才华展示给客人,取得客人的信任,后面的事情就不言而喻,所以,海南导游不会讲解天涯海角,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游。看我们论坛海南导游词版本太过陈旧,就把自己的天涯海角版本奉献给大家,不管是来过海南还是没有来过海南的导游,都让你有所启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团友,你们好!

如果周游列国,穿州过省,游山玩水,你也许会惊奇的发现,只有海南的导游才能陪伴你走完“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是用来形容遥远而难于到达或者需经千辛万若才能到达的地方,天涯行役若,海角路漫漫,大家来到毕生的梦想之地,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热带沙滩才能到达的地方,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常说“天涯海角”并不是特指一个地方,那么为什么最终天涯海角定性在海南呢?带着这个问题,情书大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去解开心中这个谜。

在游览天涯海角之前,大家首先想一想古代诗词里有关于“天涯”的名句:例如:苏东坡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畸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茺烟正断魂”,还有太多太多,很多歌词里也唱到。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关于天涯海角的诗词,无不充满凄清,孤独,无助的含义。这就要谈谈古代海南在中国的地位。

大家知道,在中国唐宋以来,天下文人无不对中国四大流放之地怕之入骨,在中国古代,流放是仅此于杀头的一种刑罚,皇帝认为你暂时还有用,不想杀你,就一般采取流放的方式,与披甲人为奴,流放三千里,中国的古代著名的人物,也同流放有关,中国文人也是奇怪,不贬不成材,只要皇帝一贬,所有的才气都出来了,留下很多流芳千古的文字,比如李白,杜甫,苏东坡,韩愈,白居易等等莫不如是,不胜枚举,而那些真正的文状元,武状元可能没有什么名气,我现在还想不出历史上到底有那个状元留下特别著名的文章,只有一个武状元郭子仪在中国历史上还稍有地位,大多成为文学大家的都是举人,进士出生。现在社会也一样,大家认真想一想,原来在你们班上考一二名的同学,也许以后十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可能是最没用的,而那些混得好的,一般是班上七八名的同学,不信大家试试。

话题扯得有点远,又把话说回,中国古代四大流放之地,最有名的首先是黑龙江的宁古塔,其次是新疆的伊犁,云南的大理,海南。一般皇帝采取的政策时,把南方的罪人往北方贬,北方的往南方贬,唐宋时期,海南为中国最南的流放地,为远恶州军,不论何种原因,被贬人在身心诸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唐代杨炎曾发出“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右何处,生渡鬼门关”的感叹,苏东坡晚年贬到海南时,也发出这样的感叹:“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唐宋以来,被贬在海南的名士竟达五十多人。其中一个叫程哲的崖州太守,这位老先生在清雍正十一年的时候走在沙滩上,来到一块岩石上休息,不知为什么,想到自己被贬,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归大陆,平生郁郁不得志,不仅悲从中来,信手在一块在岩石上写下“天涯”两个字。后来在清末一个文人也贬到这里来,看到曾经父母宫写下“天涯”两字,就心血来潮,在天涯的后面一块石头上写下“海角”两个字。以求相对应。但这位先生一时望记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是现在啊,可能后悔了,知识的烦恼,所有的不快统统扱到天涯海角去,从现在起就会走好运,但扱石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看准海上有没有渔民的小船,如果扱到别的的头上,不要说是我教的,我团里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扱到别人的背上了,最后差点打架。再有就是手上有什么手链等,要注意了,上次客人把手中价值八百元的黑耀石手链扱到大海去了。注意啊。

可能我们团上的还有一部份人,是当官的,做生意的,来海南的时候,自己的朋友就对你讲过,千万不要走到天涯海角去,要走背运的,我在团上也碰到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上次一个客人打死就不去天涯海角,说是他做生意的朋友说的,走完天涯海角后,公司倒闭了,那么我就告诉你。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天涯海角,又是当宫做生意的,最好走完天涯,就不要走海角,照了天涯,也不要照海角。给人生留下一点余地,不要走到穷途末路去了,走到尽头了。如果不信这些的,但走无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你是第二次来的,你最好就不要再去了,就在远远看一看就行了,天涯海角人生走一次就足够了。何必第二次去了,除非你想梅开二度,重新陪人走一次天涯海角。现在我也搞不明白,天涯海角这个地方,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央大官写过一首诗词的。应该这里是海南最有名的,南山,万泉河领导们都题诗了,而这里可是一字未留下的。

好了,天涯海角就要到了,让我们放飞梦想,一起走走天涯海角吧,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想,连天涯海角都走过了,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呢。漫漫天涯路,有一位导游衷心的祝福大家。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

朋友们,古今闻名的“南包公”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他那朴直、耿介、刚正不阿的品格,不为豪强所屈、不为失败所吓倒的坚强意志,始终为世人所祟敬,因此到海南旅游的客人,都要到海瑞墓去凭吊一番。

海瑞墓坐落在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皇帝派官员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墓园坐北面南,呈长方型,长约100米,宽近40米,占地约七八亩,四周有围墙。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进入陵园神道南端,南门之内有一高高耸立的石牌坊,横额上书“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这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只见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传说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爱戴,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3.3米,宽87厘米,上刻“皇明救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溢忠介海公之墓”,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沼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大体也符合海瑞为人的实际。墓碑的右上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茎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左下方的落款刻“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1961年,海瑞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海瑞墓在“”中被毁,幸而墓碑保存下来了。1982年1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公署拨款修复,并增设“海瑞陈列室”。传说当年红卫兵把把海瑞墓砸了个稀巴烂,连墓道旁的石龟也砸了。滨涯村的老百姓崇敬海瑞,认为石龟是海瑞的化身,便到了一只小海龟,放置在海瑞墓园中原来安放大寿龟的地方,供人们祭祀。1982年政府主持重修海瑞墓时,按原样重新雕刻了大寿龟,并在龟背上镌刻重修记文。政府理解民情,把“”中老百姓祭祀了十几年的小石龟移到墓园的草坪上,现在仍可看到。

海瑞墓室后面的部分,是近年海口市政府扩建的。先是海瑞雕塑坐像一尊,像前立六根烛台华表,以表旌海瑞精神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塑像后面是扇形四柱亭,称“扬廉轩”。亭柱挂着海瑞所撰的两副对联。其曰:“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另一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表现了海瑞对国政、对为官的见解。亭院建三层结构的圆形楼,称”清风阁“;阁里陈列着海瑞的生平事迹及有关文物。

介绍一个美丽的景点泰山介绍一个美丽的地方英语作文

岱庙俗称“东岳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山的南麓。

泰山位居五岳之首,岱庙是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自秦汉以来,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盛典的地方。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有殿宇楼阁八百多间,金、元、明、清各代又屡经修葺增扩,遂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占地面积约96500平方米,雉堞周匝,四隅角楼,四面辟门,庙内的建筑可分中、东、西三路。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阳门、遥参亭、天贶殿、寝宫;东路为钟楼、汉柏院、东御座;西路为鼓楼、唐槐院、道舍院。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大殿共九间,长48.7米,宽19.8米,高22.3米,台基为石筑,白石雕栏环绕四周,重檐歇山式殿顶,黄琉璃瓦覆盖。殿内保存有巨幅宋代壁画《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之神出巡时浩浩荡荡的场面,共有人物630余名,并绘有各类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构图严谨,疏密相间,气势磅礴,笔法流畅。所绘人物根据不同的身份,各具神态,尊卑有别,后代虽然又多次增补,但仍不失宋代的画风,是十分难得的研究资料。

岱庙东路末端的仿木结构铜亭,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珍贵铜铸大型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原在泰山顶峰碧霞祠内,是奉祀碧霞元君之所,1972年移至岱庙内。铜亭长4.4米,宽3.4米,造型端庄浑厚,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堪称中国古代铜铸艺术的精品。

岱庙内碑碣林立,保存着历代的修庙祭告碑、经幢、题名、诗刻等共计151方,一直有碑林的名号。藏于东御座的秦二世诏书石刻,是以公元前209年李斯的篆书镌刻而成的,是目前中国保存的最为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藏于汉柏院的东汉建宁元年(168年)的衡方碑、中平三年张迁碑、西晋泰始八年(272年)孙夫人碑和唐神宝寺碑、汉张衡不忘碑等,都是著名的碑刻。

西安大明宫景点介绍

唐代的大明宫是长安城中最为光辉绚丽的构筑群。公园建在大明宫的遗址上,这里有含元殿等宫殿的台基、墩台遗址;能浏览到复兴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抚玩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还能体验文物的考古掘客和修复。

景区有南门和东门,南门是正门,旅客中心也位于南门,提议旅客南门进入景区。遗址公园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两部门,个中收费区是景区的焦点地区,包罗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以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免费区内的部门景点也必要购票,如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考古试探中心等。

在收费区内,旅客可以抚玩到各大殿的台基遗址以及在台基遗址上用轻钢布局泛起出的宫殿外观。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可以或许抚玩到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如:皇家器具、器皿等。博物馆的东北角,尚有凭证1:15比例复兴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最高的微缩宫殿高约2米阁下,你可以“行走“在景观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宫之中。

接近南门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内,生涯了昔时丹凤门的门阙墩台遗址,这里是中国汗青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门。在丹凤门的西北部有考古试探中心,在这里可以切身材验文物考古掘客和修复事变,出格得当对文物事感情乐趣的旅客。

在旅客中心旁的影院内,旅客可以抚玩到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每小时播放一场,片长35分钟,在3d情形下,观众如同穿越汗青大门,置身13前的盛唐王朝。

西安大明宫景点介绍

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构筑艺术的精巧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发布的重点文物掩护单元,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天下意义的重大遗址掩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天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门。

大明宫国度遗址公园是西安都市建树、大遗址掩护和改进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都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掩护成为发动西安率先成长、平衡成长、科学成长的都市增添极,成为西安将来都市成长的生态基本、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天下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晋升西安的都市特色。

大明宫遗址作为盛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西安都市成长史上一个重要文化标记,掩护好大明宫遗址就是掩护盛唐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宫的范畴很大,对象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阁下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另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往后,大明宫成为朝政勾当的中心。

含元殿是其时唐长安城内最雄伟的构筑。殿前对象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对象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对象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别离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麟德殿约莫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定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天子召见贵族知己、访问外国使臣和进行隆重宴会的处所。实测殿址南北长130多米,对象宽70余米。

介绍一个美丽的景点泰山介绍一个美丽的地方英语作文

大家好!

我是导游董兴通。欢迎来泰山观光。泰山是中国的山地公园之一,也是自然历史和艺术博物馆。

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可分为“安静、开放、美丽、奥运、精彩”五大旅游区。

泰山是东路”在僻静的地方,从鸿门到南天门有6293个石阶。山峰调转,风景一步一步变化,是历代帝王攀登封禅的皇家之路。泰山的文物古迹多在这条路的周围。沿途主要有红门宫、万仙楼、斗木宫、石谷、中天门、十八盘等景点。“十八套,“是泰山著名的危道,垂直高度400多米,石凳1600多条,直达南天门。十八盘是对攀岩者体力和毅力的考验。勇攀这条路,攀南门,放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

西路是泰山“匡”区,从天外村到中天门坐公交,盘山公路九曲回肠。这一带有黑龙潭、长寿桥、范崖,山川蜿蜒,景色秀丽。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桃仙苑,也就是泰山“秀”区,这里有翠屏山、笔架山、五峰翠山、彩岱溪、一线天等。,峰峦秀丽,溪水瀑布争流,除了雄伟的泰山,还有独特的河山魅力。

泰山还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请随意参观,注意卫生,中午十一点在这里见面。

西安景点导游词英语200

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之后饮毒洒自毙。

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惠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之后,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能够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安景点导游词英语200

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

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

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

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

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

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

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

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

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上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

湮没22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重新回到人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

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失的一页!它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从秦俑的脸部,可以看出皮肤肌肉下颧骨、眉骨、颌骨的准确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丝不苟,形体的每一凸凹无不符合人体解剖构造。

甚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

非但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意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众多艺术造型。

一号坑--宿卫军主力阵容。

一号坑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1979年10月建成开放。

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

俑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14260平方米。

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

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战车的陶马32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

根据出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6000余件。

这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配置有前锋、主体、后卫和翼卫,步骑相间,车马兼具,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与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那就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了。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4种。

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势;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在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

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陶俑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

级别最低的士兵俑束发挽髯,只穿短褐,胸无锡甲,腿扎行股(裹腿),足登方口齐头履;级别较高的士兵束发或戴小圆帽,除短褐外还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低级军吏源头戴单版长冠,身穿战袍外罩黑色长甲;高级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战袍外罩彩色花边胸甲或前后摆平齐的`鱼鳞甲;与众不同的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挽结并下垂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