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时间:2024-01-05 06:27:31 作者:琴心月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四年级下:《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人教四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瘦)。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

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人教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理解:

1、理解本课“凶残”等6个词语。

2、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3、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运用:

1、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喻句。

2、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53狼和鹿)说说()的狼()的鹿。

2、假如你在森林里看到狼在追赶小鹿,你会怎样?

3、根据同学回答出示句子:

师:是呀,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提问“居然”的含义,追问文中为什么要用上“居然”?)。

4、读了这句句子你有什么想法?

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片宁静的大森林里发生什么?

(出示课件)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着。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问:狼在哀嚎什么?(请学生想像并模仿狼会说些什么)。

师:鹿的数量成急剧的增长,森林里一定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啰?生从课文中找。

出示:凯巴伯森林中原来生活着只鹿。狼被人们杀了以后,鹿的总数超过了只,

师:后来呢,森林该是一片繁荣了吧?

生根据课文回答。

(课件)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生读第4小节。

4、问:狼被捕杀了以后,造成了几种危害?生答。

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森林变化的原因。

5、问:这都是狼的过错吗?生答。

请你再来填()的狼。

三、小结。

1、、说说你们学过本课之后的感悟。

2、师:听了你们的讨论,我又想起咱们这学期学过的第11课《大自然的秘密》中小乌龟的死,请你们再来读读这一课的最后一节。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萧条、荒芜的情景。人们本来是处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不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一切。

3、出示: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生态才能保持平衡、稳定。

4、、完成课后阅读新体验2选词填空。

果然居然突然。

1、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题目很难,而方方()得了满分,真不简单!

2、气象台预报今天下午有大雨,吃过午饭后,()倾盆大雨。

3、走着走着,()从草丛中钻出一条蛇,把他吓了一跳。

4、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站在甲板上。()有一只大猴子从人群里钻出来,做出可笑的鬼脸。它知道大家拿他取乐,就放肆起来,()拿了船长儿子的帽子戴在头上。

附板书:

狼和鹿。

捕杀糟蹋。

人间接破坏森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名言导入  :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五、 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 导入  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 自主习作。

三、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 复习导入  。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 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1“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 趣味语文。

1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 :读选读课文。

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4、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二、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家对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

七、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二》习作。

习作内容。

设计目的。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开始布置学生做长时间的观察月亮(不是一次两次的观察)、查阅有关月亮的资料、了解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等,以日记形式做下观察记录。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习作进度大约在本学期的第三周,但中秋节正好在第三周周末。我们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了使学生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根据情况可把本次习作的时间定在第四周。并且与“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密切结合。

一、复习第二单元课文内容(5分钟)。

本单元主题是《明月》,说说你对哪篇课文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二、习作准备(15分钟)。

1、历代文人都有吟诵月亮的文章,不同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大作家又是怎样描写月亮的。(开卷有益中的片段可在学习《月迹》一文后就安排学生阅读,使学生对这些作品有所了解。)。

2、学生自由选择性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几个片段,细细品味。

3、学生朗读自己欣赏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原因。启发学生由看到的月亮展开联想和想象。

4、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文章,让学生说说这段时间观察到的月亮或中秋佳节自己赏月的情景、说知道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查阅资料了解到的有关月球知识、我国登月计划等。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说得这么好,有没有想写下来的冲动?

三、学生写草稿(大约20分钟时间)。

1、大家读了这么多写月亮的文章,现在请把你眼中、心中的月亮写出来画出来吧!(教师提出要求: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描写出来,把自己想象到的写出来,体裁不限。配上简单的画。)。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加以引导。

作业:完成习作。

注:片段练习,最好20分钟内完成,限定习作时间是必要的。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

1、出示例文,共同修改。(注意引导学生从句子完整、层次清楚、用词准确方面修改)。

2、默读自己的习作,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3、同位交换,圈出错别字,画出好句子。

4、同位互相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再提出意见或建议。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抄写习作。

抄写完后,鼓励学生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修改。

习作内容:秋天。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发现秋天景色的变化,欣赏秋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由于现在秋天的景色还不是很明显,因此可让学生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地观察秋天的变化。

二.阅读《开卷有益》:颜色变的戏法。

三.记录下观察到的秋天。

分别从自然界和人两方面来进行。

自然界又可以通过从树、草、花等方面来观察记录。

四.指导。

让学生对描写秋天进行想象、联想,并在班里互相说一说。

五.学生写草稿。

二课时:

一.继续写草稿。

二.修改。

1.在学生中找一篇好的草稿在班中大家一起修改。

2.自己读文章,修改。

3.互相读一读,划出比较好的句子。

4.自己进一步修改。

三.抄写已经修改过的草稿。

七、教学后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2《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3——4《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5——6《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7——8《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和我们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10《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1——12《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

《麦哨》《语文园地六》。

13——1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园地七》。

15——16《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西藏》《渔夫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语文园地八》。

17——18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4.3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六、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12---14课时。

第二单元:10---13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5课时。

第五单元:10---13课时。

第六单元:10---14课时。

第七单元:12---14课时。

第八单元:11---13课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教学设计

一、找准切入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一个窗口,可以让读者由此进入文本的深处,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设计时,我扣住“难过”“惭愧”这两个表示作者抱母亲时内心感受的词语引发探究:“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进而探究母亲的“力大无穷”,一指母亲肩上的重担,二指生活的重担。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再三斟酌,感悟母亲的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我认为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难过。试上时,我发现,孩子记忆中父母的关爱几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为太过深刻,可这毕竟是偶发事件。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更多的则在平时的点滴。所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关爱是我们根本没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唤起学生记忆中那些被遗忘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应当每天及时发现爱、回报爱,这些是为了将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少一点难过、少一点愧疚。这样“大问题大空间”的设计,相信学生的回答就不仅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二、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就是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说一段好话,写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读能力的训练,好的朗读就是说话,文章就是作者内心想说的话,我们的朗读就是在替作者说生活中的话。课堂上,我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在朗读我记忆中的母亲那一段的时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担”时,读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亲“生活的重担”后读出艰辛,最后在读完母亲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之后再读那段话,读出母亲的无私,而作为儿女,却应该是时刻刻铭记在心。通过这样有坡度的朗读,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表现出来。其实是感悟与对话,好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由内而外的互动,教师是智慧的点拨,点燃唤醒学生,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有话说,想表达,会表达。比如在最后回忆父母的恩情时,我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适当点拨“此刻,当你回忆起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对你如此呵护,可你却…”,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大胆表达出来。

其实这堂课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为了寻求亮点,我最初在翻山越岭这个“翻”字上做了点文章,因为“翻”在说文解字中,左边的“番”是多次反复的意思,而右边的“羽”是鸟儿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鸟儿多次拍打翅膀飞翔。课堂上我用鸟来比喻母亲,双翼的重担凸显母亲翻山越岭的艰辛。但是课上下来发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变成了这只鸟儿,语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它“反复、多次”这一层面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训练还应该落实得更扎实些,时间关系,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四年级语文《海狸》教学设计

诗人用一句话改变了老人的现状,可见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有魅力的句子。

一、

(板书:魅力)这个词语大家还记得吧?对,魅力。那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漂亮,很时尚,很有吸引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都觉得哪些事情很有吸引力呢?(冬天下雪的时候,飘飘洒洒的)对,这是大自然的魅力(爸爸给你买了一本书,很吸引你)这是书的魅力,(你觉得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很有吸引力,看了一遍还想看)对,这是艺术的魅力。其实啊,有时候语言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语言的魅力》(板书)。

二、

好,谁来交流一下那诗人写了一句什么话,使情况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你能在文章中划出来吗?好,你说说看,你认为呢?大家都同意是这一句吗?好,我记下来那老人原来写的是什么呢?对,我也记下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路上的行人看了老人这句话,有什么表现呢?(大家都无动于衷。)好,这个词用的好。(板书:无动于衷),那你从哪里能够看出人们是无动于衷的呢?(人们淡淡一笑,便走开了。一上午,老人一分钱也没有收到。)好极了,你看,我们通过读书弄懂了一个词语的意思,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大家还愿意再读书吗?好,我们自由地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谁来说说?(哦,你觉得第一句太直接了。第一句没有感情。你认为第二句就像诗一样。)怎么就觉得像诗呢?(哦,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那么,你都有哪些联想呢?(春天很美,可是老人看不到。春天五颜六色的,可是老人看不到。)。

三、

是啊,春天,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下?你听他那甜甜的声音,美美的表情,真的是陶醉了。谁还愿意读?嗯,简直把我也陶醉了。我们也试着读一下,陶醉一下。好,谁能美美地读,把大家也给陶醉在春光中。哦,都想读呀,行,那就一起读吧。我这还有一段音乐,谁觉得自己是朗读水平最高的,来给大家配乐朗读。好,请你来。我们在听的时候也可以闭上眼睛,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读)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看到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在悠悠地飘着。你看到小草钻出了小脑袋。你还听到了河水哗哗地流着。)是呀,这蓝天白云,这绿树红花,这醉人时刻,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真叫(板书:良辰美景)就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吧(放录像,突然黑屏)。

四、

现在,你看到了什么?(什么也看不到,一片漆黑)是呀,在我们眼中的良辰美景,有一位老人却什么也看不到,我们眼前万紫千红的春天,老人却是一片漆黑。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瞧,这位同学读书多细心,马上就找到了这段话。但是要注意这个词语,读衣衫褴褛。(板书)(课件)你看,就是这位老人,他衣衫褴褛,你看他——。谁来补充一下呢?(你看他穿着一件又破又旧的棉袄,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你看他衣服皱皱巴巴的,有几处还露出了里面的棉花,胳膊上还有一个大大的补丁。)。

是呀,就是这样一位可怜的老人,可是他却一分钱也没有收到,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老人的话。(嗯,我听出了一种无奈,叹息。还有一种深深的悲伤。)不过,老人一天都这么悲伤吗?哦,没有,后来收到了很多钱,就笑了。那你能不能笑着读读老人收到钱后的话呢?听出来了,是收到了钱,但好像不多。谁能把钱读得更多一些。哦,这回多起来了,又多了一些,这回真是多极了!

五、

你看同样的一位老人,同样的巴黎大街,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呢?哦,是因为诗人那句有魅力的话。假如你就是经过老人身边的一位行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你又能联想到什么?(课件)(春天来了,桃红柳绿,莺飞燕舞,我可以看见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可是老人一生都看不到这良辰美景,这多么令人心酸呀!)说得多好呀,你身上带钱了吗?你会给老人吗?为什么?你很同情他。是呀,正是诗人的一句话,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心,让更多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诗人用一句话,帮助了老人,但他仅仅帮助了老人吗?(是的,因为他使盲老人收到了很多的钱。你认为不是,他还帮助了行人),为什么这么说,哦,你觉得行人读了这句话,才唤醒了他们的爱心。是呀。哦,你还想说,你还觉得,诗人帮助了全世界。因为这篇文章被人们读了,读的人也会被打动,也会有爱心,这样,世界就充满了爱。说的多好呀,让世界充满爱。打动人心,震撼人心,启迪人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六、

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这种能打动你或是震撼你或启发你的话呢?哦,也有,谁来说说看。你觉得感动中国的颁奖词都很有魅力,那能给大家说一句么,对,这是给千手观音中邰丽华的一句话: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舞蹈。你还有,你看到公园草地上写着: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对,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委婉的提醒,这也是语言的魅力。

七、

那么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搜集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也可以试着给咱们学校的水龙头、绿化带、班级墙壁等写一些有魅力的语言。

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

《神奇的玻璃家族》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本课把科教知识内容以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因此,针对略读课课型特点及本课体裁特点,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重导轻教,强调细说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在读重点对话片段中,训练学生概括事物特点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学会书写,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一、导入新课

1、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吗?(学生交流)

2、你们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玻璃紧密相关的课文,课文中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引入课题,板书:神奇的玻璃家族。齐读课题。

3、再读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神奇”是真么意思?(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玻璃神奇在哪里?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神奇的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泡沫嘀咕拳头

擂鼓噢大拇指

防盗窗帘

安然无恙情不自禁

三、初读课文,感知问题

“新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

1、设疑自探

课文提到那些玻璃成员?

有那些神奇之处?

2、解疑合探

交流第一个问题:玻璃成员有哪些?

3、自探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明确:课文一共详细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有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

4、理解词语

新型: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热火朝天:形容人们活动时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安然无恙:没受一点损伤。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安全可靠

破碎后碎片连在一起,不飞落

(2)隔热玻璃:

炎夏,能阻挡阳光

寒冷,能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3)变色玻璃:

颜色随阳光强弱改变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

(4)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5)泡沫玻璃:

轻巧耐压,能造浮桥

四、课本内容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用途________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作用________

隔热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五、细读课文,质疑再探

1、课文还简要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2、再次浏览课文,提出你的疑问?

六、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句式多变化。

2、每段都先讲各种玻璃的特点,再讲各种玻璃的作用。

3、语言生动有趣。

七、内容拓展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还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呢?它们有什么用处?课后自己去查查资料再和同学交流。

八、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希望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同学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长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还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呢?它们有什么用处?课后自己去查查资料再和同学交流。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4、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篇介绍星体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处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研究员”,了解了解太阳。请挂牌上岗,大家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太阳,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工作最出色。

(一)课前交流整体感知。

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网络)。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

(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此时教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学生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问:他是谁呀?

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质问:……。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

(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1、自学课文(课件演示“太阳探密”):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来研究学习。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2、理清结构。

指导: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要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要求学生读后把每个自然段概括的内容写在旁边,像加注一样。

板书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9、太阳与杀菌。

10、总结。

指导:归纳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三)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有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人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

指名扮演讲解员。

(四)总结写法,点明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利用网络,进一步的学习太阳一文的写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写法写一篇自己熟悉星球的说明文。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好下节课上课的准备。

(五)学生谈收获。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画表格”“简笔绘画明因果”等方法。

(六)媒体显示:“放眼太阳系”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太阳对你们的期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板书设计:太阳。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总结。

四年级《黄河主人》教学设计

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2.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

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指名读后指导朗读。

“远远望去”要读得慢些,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那么小,那么轻”读出很小、很轻。

“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要惊险。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齐读,注意里面的感叹号哦)。

(1)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数着皮筏上越来越多的人,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看看作者的特写镜头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这羊皮筏子上面不仅有六个人,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更加危险)。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板书:乘客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请同学们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7.如果由李老师来撑羊皮筏子,你们敢不敢坐?(不敢!因为老师没有艄公的本领,那他有怎样的.本领呢?)。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自由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胆大勇敢技术高负责任认真、细心经验丰富智慧)。

板书:勇敢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板书:镇静机敏。

8.因此,这样的人,才能配成为黄河上的主人。齐读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1.面对这位艄公,你想对他说什么?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儿女,更锻炼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意志,艄公只是千万个中华儿女的一个缩影,就让我们将艄公的精神装在心中,带出课堂,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勇敢。

智慧。

镇静。

17.黄河的主人-----------艄公机敏。

对比、衬托。

黄河羊皮筏子乘客。

气势大小、轻从容。

文档为doc格式。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课件出示: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重读哪个词?)。

提问:那么长城有什么过人之处说她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析第一段。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理解“蜿蜒盘旋”:弯弯曲曲的延伸。

观察第一幅插图。

列数字(课件出示长城路线图)。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你都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课文的哪一段描述了这幅图的内容?(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的朗读第二段,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长城的?各有什么特点或者作用呢?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长城的示意图。

远看长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近看长城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觉呢?(高大坚固)。

四、总结。

长城的长,长城的高大坚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确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此外,长城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长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长城。

五、板书。

长城。

长:六千多千米。

气势雄伟。

高大坚固:平宽高。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图表整理有关资料。

2、在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年。

3、了解太阳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拓展性目标:

以“太阳与动物“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活动准备:

有关文字及图片资料、小动物玩具。

调查当地有哪些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哪些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课前,同学们针对“太阳与动物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观察或查阅了资料,太阳与动物有什么关系?大家对次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向大家汇报。

1、让学生对自己了解到的“太阳与动物关系”的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

(1)分组进行交流。

(2)将交流的结果进行简单汇报。

(3)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活动二:

1、提出问题:如何整理这些信息资料呢?

(1)设想几种统计信息自料的方法。

(2)分析如何使用图表整理信息。

2、分组用图表进行整理了解到的信息资料。

(1)先将图表画下来。

(2)将动物资料按热带、寒带、温带进行分类。

(3)按白天活动、夜晚活动的动物进行分类。

(4)数一数每种环境下的动物种类有多少。

(5)统计结果在图表上利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3、将统计表展示出来。

(1)利用多媒体展示。

(2)再次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最后的统计表。

5、对最后的统计表进行分析。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发现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自由活动:

1、谈话: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太阳与动物的关系,请同学们再以太阳与动物为主题,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

2、2、评价学生的活动。

3、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拓展活动:

提出建议:以“太阳与动物”为题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

语文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使学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

4.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电脑、课文软件、电视、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二)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三)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生质疑,老师解难。

二、教学过程(略)。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点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按时间顺序给第二段分层,并归纳层意。

(三)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3、4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抓中心句,导入新课。

1、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师: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人到这里来观潮。”

(2)“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看什么呢?“天下奇观”的“观”又是指什么?

2、质疑。围绕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

3、明任务。学习课文,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的。

(二)讲读课文。

1、指导学生给第二段分层。

提示:第二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该怎样分层,层意如何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2、自读“潮来前”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划线。用“——”和“^^^^^”分别划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听、悟。指名读,当读到“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德薄雾。”时,让其他学生说出潮来前江面的最大特点是很平静。当读到“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引导学生说出此时观潮人的心情非常急切。

3、小结:此时的江面如此平静,人们翘首盼望,让我们共同观望潮来时的景象吧!

5、读“潮来时”一段,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a.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b.出示投影。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读句子,你们感觉潮声越来越怎样?大到什么程度?

c.看电脑录像,理解“山崩地裂”一词。

d.此时观潮人的心情怎样?

e.再读“潮声”句读出声音巨大和人们惊喜的心情。

(2)知潮形。

a.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投影。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到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员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b.分小小组,讨论体会潮越来越大,猛、近、快、高的特点。

c.再次观看录像,感受潮的壮美景象。

d.读出壮观。

(3)知其序。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找出空间转换的词。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出来。(可加上空间转换词练说)。

(5)3、4自然段中,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6)想象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3、4自然段。

7、学习“潮来后”一段,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8、自己读文,看“潮过后”的录像,说明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

(1)思考: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你体会到什么?

9、师小结:本文有声有色的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到近地写出了它的变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潮声,写得声势浩大;写浪潮,写得气势磅礴。总之,作者给我们形象生动地描给了一个壮观的场面。这场面的确是“天下奇观”。

(一)总结全文。

(二)总结写作方法。

(三)完成练习。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经常见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对太阳了解多少。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2、这篇课文一段段内容比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用三分钟把课文读完,并说出主要内容。

3、学生默读课文。

4、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画出要点。

1、读“预习”,交代阅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解决。

繁殖:生物中的传宗接代。

杀菌:杀死病菌。

治疗: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医治疾病。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如没有就自己概括。把介绍的对象名称注在旁边。

(3)全文读完,把各段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内容给课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逐段交流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地球很远。一是用数字说明,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是用设例说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用比较法,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温度高。一是用数字说明,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二是用设例法,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变成气。

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上动物、植物关系密切。用分析说明法,先讲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能生存;再讲人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最和讲似乎没关系的煤炭也和太阳有关系。

第五自然段讲太阳和雨雪的关系。分析雨雪形成的过程,说明它和太阳的关系。其中也讲到了云的形成。

第六自然段讲太阳和风的关系。也是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第七自然段讲太阳和病菌的关系。因为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它综合前面内容,逐层讲下来。太阳主要是会发光发热。因为太阳给地球送来光和热,所以就有了风雪雨露,植物、动物才能生存;有了风雪雨露,有了植物动物,人类才能生存。最后用一个总结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重点:分段、总结段意。

难点:总结段意。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把每段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句圈画出来,如果没有,自己概括一下,写在各段的末尾。再在每段的开头旁边注上说明的内容。

二、用同类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是离地球远,它又大又热。

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密切。

三、思考回答“思考、练习”第1题。

四、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下面两句话填上标点符号,然后指导标点符号的用法。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3、说明分号的用法,再练习为下面的两段画加上标点。

五、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太阳》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说明文,教学时,发掘其内蕴,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读思——引发——提议——写练”,对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将大有裨益。

一、读思。这是自学了解梗概,感知课文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太阳,大家说说它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教师以这一问题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1)课文反映了太阳的一些什么情况,从中看出太阳有哪些特点(2)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哪些地方是概括写的哪些地方是从反面“假如没有太阳”来说明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不加干预,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思,有不懂的,相互之间可以讨论;思而不解的或议而不明的留着质疑。

二、引发。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掘课文内蕴,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根据课文特点,教学时,可作以下提问:

2.分析思考的提问:煤炭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这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4.总结归纳提问:你怎样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提议。这是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理解,训练求异思维以巩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生怕学生提出一些“离题万里”的问题,生怕打乱教学程序,影响教学效果。相反的,应该善于组织争议,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争议,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在“争”中明事理,在“议”中通文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

为此,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展开议论:

(3)提课文写作上弄不清楚的地方,议如何运用数字说明、比较衬托、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相结合的方法说明某种事物的表现方法;等等。

总之,要让学生大胆“提”,放开“议”,教师作适当点拨。只有这样,让“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创造力”(陶行知语)。

四、写练。这是学以致用,变知识为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为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物,想一想与自己的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代替不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中,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肯学、会学,发挥创造思维的作用,去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