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军神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3-10-01 06:23:31 作者:BW笔侠 2023年军神读后感(精选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党史精神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段: 引言(100字)

党的历史既是榜样,也是警钟。我们通过学习党史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深刻反思历史的教益,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党史,从中领悟精神实质,加强自我认知和反思,真正体会党史精神的特点和优点,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奠定基础。

第二段: 分享教育的具体内容。(200字)

此次党史精神教育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从党的创立到现代治理的历程,党员的先进事迹,坚定信仰,艰苦奋斗和维护参政权利等多个方面。我们重点学习了党的历史和各级领导与群众配合共同推进事业的经验。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发现,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原则,并且在长期性斗争中始终坚持与普通百姓的密切联系,以此保持高昂士气和动员大众的积极性。毛泽东的思想和方法给我们很大启示,即要讲究民主集中制、注重群众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及时解决问题、根据群众的真实需求引导群众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工作。

第三段: 探讨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350字)

在党史精神教育中,我们不仅领悟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发展历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当今社会建设中不应当惧怕困难,而应该勇敢面对;同时深刻了解了党的理论和党组织是指导各级干部和群众正确行动的中心力量,是全体党员的智囊团、骨干队伍和领导核心,是党取得历史性胜利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之鼓舞的主导力量。因此,要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在理论中总结实践,领悟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大展宏图,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从另一方面,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党员的先进事迹,例如雷锋,他不以个人名利为重,始终把个人荣誉服从集体利益,“用我的微笑消弭一切。我的行则与时代同在,我的志则融于众人”。雷锋的精神不仅是壮丽的家国情怀,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有力地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凝聚。

第四段: 总结学习的重要性。(250字)

在党史精神教育中,我们加强了自我认知和反思,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我们还领悟到,在日常工作中明确出发点,坚守中心,推进全局,要时刻思考立足民族,立足全局,服务人民,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这也是我们学习党史最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党史,我们意识到,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贯穿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风帆,集聚起最强大的动能,就能让人生在不断伟大的事业中,成就自己,谱写人生最美妙的乐章。

第五段: 结尾(200字)

党史精神教育是加强党员和新时代青年的党性宣教,对于促进全党的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在思想认识和实践层面进行切实提高,坚持始终保持战斗状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这是对我共产党员身份最好的投资,也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的最大贡献。

军工三线精神教育心得体会

军工三线精神是指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建立在工业三线体系基础上的军工生产体系。它代表着无数中国工人和科学家,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舍弃个人利益,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学习,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军工三线精神的重要性与深刻含义。

一、学习思想历史,了解军工三线精神的来源和内涵

抵达三线城市,第一时间参观的必须是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文字图解和真实的史料图片等方式,让我们逐渐了解了军工三线概念的产生背景、建设历程和其所代表的意义与价值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军工三线的深刻含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持自力更生、铁肩担道义,百折不挠、艰苦创业、为国防安全和人民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十八岁的热血和激情,也深深明白了我国快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观看实地演示,深入感受军工三线的工业实践

继续对三线企业的参观和实地演示,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自我超越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对于生产线的参观,不仅展示了生产工序、以及设备的发展变化,还丰富地向我们阐述了当时的技术支撑和自主研发的理念。这让我们不仅明白了军工三线精神的深刻内涵,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启示:在今天,我们仍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勇于探索的创新思想,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具持久性和可持续性。

三、拜访三线企业的老员工,听取他们的亲身体验和陈述

与各位三线老员工交谈,能够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当年建立三线时的艰辛和自主创新的理念,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更加真实地展现了那段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通过听取他们的话语,我们呼吁要热爱国家,勇于担当,不断超越自我,为中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尽一份力量。

四、深刻认识军工三线精神,将其灌输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学习整个三线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和领悟军工三线精神的重要意义,但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落实、贯彻。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要始终保持源源不断地活力,时刻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贡献力量。

五、坚持宣传发扬军工三线精神,将这份精神永恒地发扬光大

三线建设是当时中国最典型的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我们作为当代中国人也要继承这份精神,把它发扬光大,在不断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继承它的理念,把奋斗、创新、探索、协作、坚韧、拼搏、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军工三线精神永存于我们中国人民的心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整个参观学习过程让我们充分感悟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干事创业、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坚持初心热爱祖国,勇挑重担,不宁于荣华富贵,在平凡的工作中打造奇迹。

军神教学设计

课文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毕必成。该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旨在让学生体会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教学时,要抓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再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课后的“阅读连接”安排了《丰碑》一文,供学生拓展阅读使用。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严寒之中,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1,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走进这样一位革命者。

军神教学设计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一、导入

1. 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 ),这是( )对他的敬称。

2. 自读课文,勾出生字,读一读。

3.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是“诊”、“龄”字的读音和“龄”、“匪”的笔顺笔画。

二、抓中心句,把握全文

1.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 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 导学求医部分。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2. 导学手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剂?

(2)联系课前搜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为什么担心损坏脑神经?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醉剂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 导学手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 导学手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手术结束了……你是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 刘伯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面对这位“军神”,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 完成课后第3题。

党史精神教育心得体会

近日,本人参加了“党史精神教育”培训,深入了解了党的历史展望,感悟颇深。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党史,弘扬党的精神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党的历程、党的性质、党的任务和党的个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不断使党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最前沿,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先锋力量。同时,也要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要紧扣时代发展潮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强大自身。

第二段:学习党史,强化党性观念

学习党史可以强化我们的党性观念。通过了解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始终以强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为基础,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不断努力的目标、前进的方向和不断奋斗的动力,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境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维护良好的党风和政治生态环境,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以为人民服务者的担当和实干精神获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段:学习党史,锤炼奋斗意志

学习党史可以锤炼我们的奋斗意志。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充满了不屈、坚韧、努力、拼搏、奉献、忠诚的不朽格言,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拼搏、奋斗,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掌握技术,要有“见缝插针”的精神,不断在工作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在实践中贡献力量,成为实干家、担当者,全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第四段:学习党史,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党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和新时代的朝气蓬勃的文化创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化生活,倡导科学、人文、医药、农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第五段:结语

学习党史是我们一份光荣的事业,也是我们一个历史使命。学习党史,不仅要把握历史,更要反思历史、汲取经验,不断加深我们“四个意识”,增强我们的思想自觉、宗旨意识、道德观念、义务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旗帜鲜明地向党中央贯彻执行,深入参与推动党和政府各项干部工作,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确保领导核心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不受任何人、任何力量的挑战。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勇敢、创新地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不懈奋斗。

提灯女神教案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

2.能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能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不是就是不仅还在句子里的作用和练习造句。

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提灯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

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听写

歧视幸福赞誉呻吟安慰解除给予传奇

3.注意重点词

(1)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2)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南丁格尔想当护士。

生:她的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护士。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

(三)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

(有损家族荣誉)

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贵族人的生活。

(播放影片)

3.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

4.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5.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1、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3、启发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朗读感悟南丁格尔如何冲破阻力去当护士,以及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演示文稿。

1、课文主要介绍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

2、全班交流: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当护士;志愿参加贫民紧急救护工作;解除伤病员的痛苦,并给予安慰,以及人们如何纪念她。

3、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想:南丁格尔是如何冲破阻力去当护士的?边读边批注。

5、齐读并体会南丁格尔的坚定信念。

(正因为南丁格尔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她才会自愿救护贫民与解除伤病员痛苦,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南丁格尔,去感受她的人格魅力吧!)

学生默读59自然段,分组讨论:

(1)、文中南丁格尔的哪些行为使你深受感动?

(2)、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1、学生交流: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使人感动。理解霍乱,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具体语句。

2、学生交流:因为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所以伤病员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3、朗读感悟不是就是,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并造句。

4、齐读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表示慰问。体会不仅还,并造句。

5、配上音乐,学生写话。请你站在南丁格尔的角度,以伤病员的母亲安慰重伤的儿子:儿子,()。请你站在南丁格尔的角度,以死亡士兵的身份安慰他们的父母:妈妈,儿子对不起您,()。

6、自读文中第89自然段,交流感悟南丁格尔的卓越成就。

配乐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人们怎样永远纪念她?学生交流情感。

1、带着感动与对南丁格尔的敬佩再读课题。

2、老师朗诵汶川地震中的优秀护士材料。

3、课后查找伟大女性的故事进行交流。

12、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提灯女神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现,然后再充分地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在治眼过程中的表现感悟。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

(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

(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

(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xx。在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时,一改过去把词“揪”出来独立理解,而是随学生思绪流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得到自主,活泼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选择了“尝试——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方式。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标识符号画出表现人物情绪、心理反应和神态变化的词语,从中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将军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情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