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完善方案应该表达 优化完善实践教育方案(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02:59:36 作者:文锋 2023年完善方案应该表达 优化完善实践教育方案(实用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优化完善实践教育方案

根据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针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要求,编制信号工程设计文件,并依据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计算机监测系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以及信号房屋的设计原则,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此准确判断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投资的合理性,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作者:张锐zhangrui作者单位: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北京,100844刊名:中国铁路pku英文刊名:chineserailways年,卷(期):“”(11)分类号:u2关键词:铁路技术政策信号工程设计技术方案设计原则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紧贴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四个合作”与“五个对接”。加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准确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根据专业招生的类型与形式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推进中高职衔接

3.深化公共课改革

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公共课所在系(部)要积极与各专业沟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公共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落实双证书制度

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企业行业资格标准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设置专业考证课程,将考证内容纳入课程,考证课程将逐步取消专门培训和学业考试,推进以证代kao的考试方式改革,学生以所获的职业资格证书换取相应学分。

5.培养全能型人才

工作思路.招生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学校就难以生存;就业是学校赖以发展的保证,毕业生没有出路,就难以获得稳定的生源,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体,内部管理不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留不住,就业将成问题.简言之,招生关口的开放、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生就业渠道流畅,是职业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要使这三个环节的工作能顺利进行并有成效,很重要的是应找准培养目标定位,因为培养目标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思维、办学模式、办学行为.培养目标错位,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发展低迷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专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将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研讨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共同完成。要加大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力度,构建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纷纷把发展的目光落在了校企合作上,校企联合,推动了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得到了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冷静思考,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培养技能人才关注不够

企业主动找到学校签订协议的很少。这说明,企业一方面需要技能人才,但却不太关注技能人才的培养,究其原因,与企业的认识有关。

(1)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由国家、学校承担,与企业无关。企业缺乏责任意识,认为企业只是负责提供就业岗位,招聘录用毕业学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校企合作行动不积极,缺乏动力,从而造成了校企合作成为许多职业学校一厢情愿的事情。

(2)共同培养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但受教学计划的影响,实习实训只是一个短期的实践教学活动,极易造成企业用工人员密集或人员断桥,因此,实习实训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绝大多数企业不予支持和配合。

(3)担心培养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企业希望学生实习结束后能留在企业就业,事实上,实习就业一体化目前还仅停留在一个理念层面,实习结束后,绝大多数实习生另择高枝,留下来的寥寥无几。费神费力培养的人才最终企业不能受益,这也是企业不愿意主动介入技能教育的原因之一。

2.职业学校对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不高

时把关不严,成绩好坏一样毕业,这又给学生造成了一种误解,更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从而给学校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带来了难度,教学难组织,长期以来教师倍感疲惫,有的教师干脆放松了理论教学要求,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缩水,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兴趣爱好的多变性,影响了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职业学校学生年龄较小,专业选择一般是家长的意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了解不多,困难估计不足,职业理想化。受各种条件制约,职业学校实训条件有限,难以提供更多的真实职场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培养多停留在理论上,造成学生职前准备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进入企业后不适应。

(3)师资紧张造成实习指导与管理的双不到位。学生实习,学校应安排专业老师跟踪实习全过程,以便于组织管理和实习指导。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学校难以派出足够的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只能采取松散型、放羊式的实习模式,致使实习目的难以实现。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主要措施

1建立校企合作评估、激励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规定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树立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设立人才培养创新奖、贡献奖等合理奖项,对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等相关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对校企合作的典型企业在评定等级、新产品开发、扩大再生产、推广应用先进科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开展校企合作成果突出的学校也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支持其优先发展,促其做大做强。

2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同时又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但要让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的产生又必须以制度法规为保障。

(1)推行企业用工准入制度,重点企业发布年度就业准入实施情况报告。通过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从源头上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增长速度,控制和减轻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压力。企业在职位提升和薪酬待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招聘对象予以区别,提高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2)鼓励企业投资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开办职业学校,引导和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建设“校中厂、厂”,合办股份制企业、生产车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研发和服务中心等,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实训设施,解决实习师生的劳动报酬等。鼓励学校投资企业,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3.加强学校自身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是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生长点。

(1)本着“知识宽泛、基础厚实、技能过硬”的平衡发展原则,合理设置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不断探索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树立均衡发展的理念,加强文化课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引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创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汇聚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髓,让学生长期受到熏陶和教育,对学生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量变到质变,让学生从“干一行想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配合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培训教育,坚定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

(3)建立优势互补、岗位流动机制。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技师派往学校,学习专业理论,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通过这一渠道,提升师能,解决学校师资紧张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4)吸引著名企业投资建新专业。企业有新工种需求,可邀请企业在学校建立新专业,教学任务由双方共同完成。所需设备可以共同投入,设备一边用于生产,一边用于学生实训,学校通过效益分成收回投入。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合作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合作融合需要进一步加深,合作模式随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必将得到巩固和发展。

研讨企业人员进课堂及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 一、企业人员进课堂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完美对接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对毕业生进行职前考量时,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将企业文化教育引入课堂,不仅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化管理:终结学生“混”时代

“混”是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混”时间、“混”文凭、毕业了“混”口饭……首先,在教学管理上,要武装全体教职工,用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来激励学生、奖惩有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效率,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下,学生基本上才能受到积极向上的学风感染,变“老师要求学”为“老师我要学”;其次,学校由学生入学起就应为其制定一整套的职素教育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到职业道德与职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都力求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第三,在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上,学校依托企业单位的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就业保障体系,并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不仅学生毕业即能就业,就业满意度也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职业院校深挖校企合作深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学生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文化,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就业企业的文化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可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能动态调整专业建设,促进企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企业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师只有用在企业里学到的东西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 早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也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国家从政策层面上鼓励职业教育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上海市教委也积极倡导职业学校教师走进企业、深入用人单位,各职业学校也相继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但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往往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如何把企业实践锻炼成果落到实处是所有去企业实践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必须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分批深入企业,并把实践锻炼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中来。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所教的东西紧密结合企业要求,紧跟市场步伐,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只有把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

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制定一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案。不同专业、不同职称、不同岗位教师采用不同的实践形式,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从专业上看,不同专业所去的企业不同。如电子商务类专业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办公室实践;而施工类专业要亲临施工现场参与施工。从职称上看,对助教、讲师等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主要任务在于全面学习,尽快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对于高级职称的教师,则要求不但要提高技能,而且要在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发或承担企业项目、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有所作为。比如,我们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与企业员工一起接受培训,取得一级、二级建造师资格证。有了企业认可的资格证,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这对提升教师“双师”素质非常有效。从教师岗位来看,一般的专业教师至少对本专业的生产线、生产工艺熟悉;而对于教研室主任岗位上的教师,则提出学习和教学的双重要求,即将企业所学不仅要融入教学中,而且要融入专业建设中。通过企业实践,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受益,学生也受益。

一般学校教育相对市场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每年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践是减少这种滞后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使培养的学生紧密契合市场需求,专业教师利用去企业实践机会进行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非常必要,及时了解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并把这种变化及时反馈到专业建设上,可使专业建设始终处于动态更新中。如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的调整,教材、实训指导书的更新等,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企业需求同步。

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会学到与教材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等,回到学校应积极反馈到教学内容中,把需要更换的试验仪器及时更新,对工艺和材料也要及时调整。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促进企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不仅要学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充当交流大使。在企业实践期间,与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有过一起共事、一起解决工作中问题的经历,与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等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学需要时,能有针对性地请到对口的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笔者以最近一次的公开展示课为例。课题是“水泥检测报告的编写”,过程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参与、学生为主、做学一体”教学。课堂教学请实践锻炼期间一起共事的企业试验室主任(工程师)到课堂,从企业角度说明水泥检测报告编写规范,并给班级各组下达任务:“各组根据自己测定的原始数据,为上海建工集团长桥混凝土搅拌站提交一份水泥性能检测报告”。最后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教学过程体现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直接接受来自企业的任务书,并按企业要求完成相关任务。教学过程有了企业人员的参与,注入了新鲜力量,使学生能提前适应企业要求,缩短课堂学习与企业要求间的距离。

总之,为了避免教师到企业实践流于形式,应及时把学到的东西带到教学中,把企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要求,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学校学习与企业要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适应企业岗位,达到“零适应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

第一条 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1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 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 “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 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 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 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 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 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 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 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 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2

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 人才的甄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 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 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 日制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2. 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3. 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筛选人员名单,然后由公司 领导批准入选人员名单。

(三) 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 对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1.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 式,即采用:一线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副班长到班长(不同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车间副主任到主任(不同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中层副职到正职(不同部门)时间为一年;培养期间采用继续教育+内外培训+双师培养制+分段式多模块培训体系。

3

+继续教育+内外培训模块训练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四) 人才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培养计 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按照“技术、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员的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性”的应用人才。

1.入职开始跟踪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定期跟进大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入职2周的脱产军训、培训;现场流程培训;跟班锻炼;年终优秀选拔。

2.建立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启动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让各专业大学生看到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安心留在企业施展才华,从2015年起,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程,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组织选拔使用和培养适合岗位人才。

3.轮岗:前提必须胜任本职工作;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不同部门、单位及各岗位主要职责和相互协调配合情况;由轮换期间部门或单位管理;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培养计划及实际情况确定。

4.纳入内部培训师:为了满足中层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

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菁英工程计划”的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讲课工作。

5.加强培训:内部培训-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础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素质培训等多种形式;外部培训-安排到有色行业同类矿山现场培训、参加咨询机构组织专项培训。提供技术交流机会,有计划地选送到合作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开阔他们的视野。

6.委培:根据专业、管理需要与高校和有色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委托进行深造。培训为半脱产和全脱产形式,毕业后报取得毕业证,公司给予报销学费。入学通知前需签订委培协议,毕业后为公司服务10年以上。

7.双师制:过去,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安排有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老师。表面上很重视,事实上这些师傅根本履行不了职责。在此基础上考虑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充满激情和动力,思想还未真正成熟,自律和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小,碰到挫折很容易产生想法。实施“双师制”,即主要组织相关专业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较好职业道德的骨干或比新入职学生早2年“学姐学哥”,班组长为目标责任人。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建立实习情况反馈机制,帮助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这样让大学生能迅速融入集体、切入工作。当挂职锻炼到车间主任阶段期间,安排厂级领导一带一专人负责指导、管理、考核。

8.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在每一段锻炼期间安排有设计性、研究性的内容,面向生产运行存在复杂疑难课题、技术攻关。例如去年在乌山锻炼的三鑫公司王维、华泰龙杨均,在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带领下,进行爆破参数优化项目和冻土爆破项目研究,经过分析讨论提出方案,开展研讨,选定试验爆区,通过爆破效果分析各项指标,确定优化参数,开展专项爆破试验,最终试验成功解决了大块产出率和根底率偏高和影响铲装效率的问题。经北科大、设计院等专家认证达到预期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9.构建分段式、多模块、相互衔接方法: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按照“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段式、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培训课程。

10.挂职管理能力提升:纵向逐级挂职,横向多-维度锻炼。基层一线班组长挂职阶段,主要是自我完善,丰富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办事公道更要顾全大局,锻炼职业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掌握计划、生产、安全、设备、成本等管理知识和技巧。挂职锻炼关键在第二、三阶段,在车间主任和中层岗位上锻炼时,必须给予施展平台,放开管理权限,明确管理目标,独立处理解决问题,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实施。

11.保障体系:师资队伍结构-人才培养基地以内部培养为主,现有经验丰富的各专业兼职老师40名。其中教授级高工7名,首席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3名,工程师18名,高级技师1名。此外,基地还根据培训需要聘请一些教授和教员,分别是国内高校名师和行业界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团队进行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技术训练。使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各种演讲、书法、篮球比赛和技能比武,积极参加公司举办大型文体活动。

13.考核体系: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季度考核:学员要有工作小结及自我评估改进意见。指导老师和主管负责人对其评价。年度综合考核:采取“三结合”方式,即结合工作总结进行民主测评、带班指导老师,轮岗单位或部室负责人的意见进行评分。

按照人才培养体系四个部分,不同培养时期,不同的层次,分别制定不同考核指标;

考核主要测重于思维能力、专业素质、个人特质、综合能力,同时着重参考其工作业绩。

综合考评采取问卷打分方式,分别由带班指导老师、民主测评、轮岗单位负责人进行打分,然后按照30%,30%,40%的比例计算出加权得分。以此得分作为衡量综合考评结果的依据。

(五)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为了保证公司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考核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1.淘汰: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考核评为不合格的淘汰。评为基本合格的在原挂职岗位继续锻炼,连续两年评为基本合格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按本实施方案要求程序参加培训的或外委 培训不签订培训协议的,违反公司员工管理办法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人才培养。

公司将根据《培训管理办法》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局人才管理库。

2.晋升: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评为合格的晋升一级挂职锻炼。另外,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或集团公司选拔人才时优先推选。

完善的售后服务方案

我公司做出如下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

一、安装调试

2、我公司按照合同要求测试所有硬件、软件;

3、我公司提供详细的技术培训;

4、我公司负责合同中所有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验收测试。

5、货物到达后,由本公司和用户人员监督下,由用户人员清点货物,并检查货物的外观。

6、所有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后,双方即可进行验收测试。

二、技术培训

设备正常运行验收后,我公司指派专业工程师负责在现场为贵单位提供不受人员限制的维修和使用操作培训,每年公司组织培训两次。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正确操作使用知识;识别初级故障及必要的恢复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三、售后服务体系及维修保养方案

我们以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进行系统的售后服务工作,除按照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外,我公司承诺所有的设备提供一年质保、终身保修,凡设备出现故障接到贵单位的报修电话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24小时解决问题。

定期回访:公司人员对用户进行定期回访,对设备的隐含故障源进行检测及排除,并会请用户相关负责人填写巡查反馈信息单。

四、伴随服务及保证

1、随产品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

2、我们在质量保证期内安装的任何零配件,都是原设备厂家生产的或是经过其认可的。

3、质保期(免费维修期)自设备完成并验收签字次日开始计算,质保期为一年。

4、在质保期内由我公司与厂家质保,不会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暗示贵方自行联系。

5、我公司提供365天24小时可靠的服务热线电话及技术人员联系方式。

6、在质保期内,凡设备出现故障接到贵单位的保修电话后1小时内到达现场,12小时

解决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我公司会提供备机,直到原设备修复。

7、所有设备全部都安装到位。

我公司一贯非常重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支持我们客户的成功,本公司技术人员素质高,其服务质量、效率、态度各方面都得到国内客户的好评。为了确保我公司所提供设备的优质运行,本公司愿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维护服务。

我们将提供硬件、本地网络、远程网络、系统平台、开发环境等的综合优化选择、提供系统规划或二次开发支持。我们拥有多年提供各种计算机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丰富经验,是其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客户最优化选择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客户的实际业务和条件出发,结合将来信息业的发展趋势,在系统建设初期与用户一起确立系统目标,确定系统建设规划,并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合情合理的业务规范、项目建议书、系统建议方案及实施方案,使客户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获得提高企业效率的效果。

我们公司可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的硬件;确定符合需求的网络系统方案,包括本地网络和远程网络;确定系统平台的选用;确定开发环境;提供方案选择。

五、实施支持

我们公司提供硬件、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的开发。由于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支持和开发队伍,帮助客户根据各自需求和条件提供软硬件及外设的安装和调试,设计、建立网络系统,开发应用系统软件;也可以帮助客户规划和管理网络,将已有的应用移植到开放系统和其他平台,并提供对上述系统维护的建议,从而使客户真正满足需要。

我们公司对客户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均可提供规范的帮助,从客户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最终实现及维护等都有一套规范而实用的方法。

我们公司为客户规划和配置的网络系统,从评估客户通信要求,考察放置各种设施的建筑物和建筑群的实际环境,设计适合的系统方案,确定所需通信介质,安装、督导、测试整个系统,提交详细的文档资料,到网络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网络安装,调试优化,系统维护,后期扩展等,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实施支持。

1.售后服务

目前,我们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有:

免费电话技术咨询

现场维护服务

当客户报告的故障通过技术电话支持不能被解决时,本公司将按照合同规定的响应时间派遣工程师赴客户现场排除故障,进行维修。包括故障设备的取回和送还。

互连远程维护

根据情况与客户联机,进行远程软件维护,快捷、方便、及时解决客户的软件问题。

合约定期维护

通过签订维护合约,我们公司工程师将依靠专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客户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每季度一次的现场服务,包括软硬件系统的检查、调试和设备的清洁,了解网络系统的运作情况,对潜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一旦故障发生,将提供最高优先级的现场维护,准确地排除故障,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用户设备出现故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修复,我们公司将提供同等功能的设备供用户使用,直至故障修复为止。

保修期服务

用户从我们公司购买设备,配置网络,均享受保修期服务。在此期间,我们公司将为您提供免费电话咨询服务,排除硬件故障,恢复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修期结束后,建议用户签订计算机系统整体维护合约。

用户培训

新的系统必然需要掌握新技术的人员,我们公司愿意根据您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内容。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帮助您建立一支灵活、强大的信息技术队伍,加强您员工的技术能力;通过管理培训,帮助您对公司内部的各种文档、光盘、资料等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充分利用。

及时提供产品和技术的更新信息。

我们公司将定期向客户通过e_mail传递或邮寄相关产品、相关技术的新动态,并经常性举办讲座和展示会,帮助客户及时掌握信息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您提供综合性的、专门的服务与支持,让您能够利用计算机稳定、可靠、方便地工作。用户的利益即是我们的利益,最终用户在我们公司所享受到的将是全方位的支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公司都会让您得到最满意的服务。系统维护及售后服务。

2.售后服务组织结构

现场技术小组:属于一线工程实施或者技术支持人员,是我公司派驻用户管理现场的技术小组。技术小组按照《标准化服务流程》和《系统网络管理规范》中的工作要求,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以及受用户委托管理相关网络、主机和应用系统。技术小组成员都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立即处理用户现场绝大部分问题。如果遇到尚不清楚、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转交给专业服务中心处理。

专业服务中心:是公司的it管理技术核心部门,集中了公司大部分的技术精英。专业服务中心成员不但通过了初级和高级培训及认证,精通一到二个典型的大型应用,而且在管理项目管理和客户支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服务中心接受现场技术小组转来的有关问题,并进行研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交现场技术小组落实解决,并记录入公司的咨询服务数据库中。在有些涉及到开发方面的问题,会转到公司的研究发展部门予以解决;某些问题可能需要协调厂商共同解决。

应用研究发展部:集中了最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他们专精于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可以为客户定制某些特殊的管理应用。在需要时,也能帮助客户找出问题并提供解答。

厂商技术支持中心:某些问题可能需要协调厂商方面予以解决。公司负责问题的全程跟踪,从而能够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保证服务质量。

完善的售后服务方案

工程组织实施是整个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项目开展前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高质量的安全生产,才能向用户提供一个符合现在需求的质量优良的系统,更应为未来的维护和升级提供最大的便利、尽量节约资金。

智能弱电总包系统的系统工程实施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协调管理工作,其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江森自控公司与怡海公司作为定位bms系统集成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商,拥有iso9001认证,引进国际先进的sixsigma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经过多年来实际工程的磨练,培养并且引进了一批成熟的技术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群。同时,不断探索工程实施的模式,组建整体作战的“联合舰队”,实现了将由本公司自己设计、自己工程安装的身体力行的工程模式转变为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实力、质量保证体系和向外输出项目管理模式的头脑智慧型的模式,以控制项目成本、灵活整合组织,以江森与怡海的管理理念融合各个专业的项目施工队伍,在充分发挥双方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社会资源优势,极大提高了承接大型项目的能力。

现将有关我司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一、项目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与建设单位、各个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出最佳的工程进度计划,控制进度、监督质量、搞好安全生产。在不同工程阶段下资源的配置、组织与协调、质量安全生产是我公司在项目管理中的重点:

1、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

2、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进度监管

3、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质量监管

4、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安全监管

5、对遵守法律法规的管理

二、商务管理

取得智能弱电总包合同以后,需要及时确定选择合格的设备材料供应厂商并且向其发出定单;合格的产品、充足的供给、及时的货期是商务管理的核心。

1.总包合同、商品定单等文件的管理

2.设备供应商的制度

3.商品货期的制定与控制

三、设计管理

工程的深化设计好与坏是取得一个优良工程的前提。通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思想、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用户满意的深化设计方案。我公司将派出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小组来完成深化设计,邀请专家顾问组成会审小组对各个系统与集成方案进行评议。在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中,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遵照华为标书的要求进行深化设计:

1、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档

2、系统设计说明文档

3、系统设计图纸

4、系统施工图纸

5、系统软件设计与组态文档

四、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求施工和技术符合规范以外,其中也涉及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工程的施工管理之所以必不可少,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我公司将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作好施工管理工作:

1、工程的资格管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工具合格)

2、设备材料的管理(材料审批、验收制度、仓库管理)

3、施工的进度管理(进度计划、进度执行)

4、施工的质量管理(验收制度、成品保护)

5、施工的安全管理

6、施工的界面管理

7、施工的组织管理

8、工程的文档管理

五、工程的技术管理

工程的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我公司将派出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参加工程的技术督导。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严格按照智能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施工。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其管理内容重申如下:

1、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

2、安装工艺的指导与管理

3、调试作业与管理

六、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我司各项工地工作的综合反映,我司将会在实际施工中作好以下几个质量环节,确实作好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

1、施工图的规范化和制图的质量标准

2、管线施工的质量要求和监督

3、配线的质量要求和监督

4、配线施工的质量要求和监督

5、调试大纲的审核、实施及质量监督

6、系统运行时的参数统计和质量分析

7、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

8、系统验收的质量标准

9、系统操作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要求

10、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的规范和要求

11、年检的记录和系统运行总结

七、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所必不可少的,我方将会在实际施工中作好以下几个安全生产环节,确实作好安全生产控制、检查:

1、进入工地的人员安全

2、仓储设备的安全保管

3、安装设备的成品保护

第二章施工组织及人员安排

一、项目组织结构

1、项目经理职责

负责整个项目的日常管理与资源调配,推进项目的进行,解决各种紧急事件,公司决定抽调最精干、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组织实施过类似大型集成系统工程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担任,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有绝对权利可以调配本工程现场人力、物力、财力、合伙施工队和优先使用公司其他工程范畴的资源,保证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具体人员:(详见商务标---参见本项目技术人员一览表)

其具体职责是:

1)前期准备阶段:分析工程现实,编制具体的工程预算案提交指挥部审核批准后执行,提交进货计划表、人力资源计划及施工进度计划表,向现场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和工程队下发任务职责书,并组织培训和项目交底,确立项目奖惩办法;组建现场工地办公室和相关管理程序及技术档案体系。

2)在施工设计阶段:配合甲方及弱电总包组织弱电系统方案设计审查会;遵守国家有关设计规程、规范;主持制定系统施工设计方案,制定专业施工设计资料交付文件格式,配合甲方组织系统施工设计图会审,审查管线图和安装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优化完善实践教育方案

摘要:智能化变电站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以后,监控信息冗余的同时带来了异源数据的辨识选择和遥控对象惟一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有双测控配置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由监控系统自主选择主机并根据双机实时运行状况自动切换主备机的策略,本文对双测控的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间隔层测控装置不停电检修的运维方式,适合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趋势。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主备机切换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建设,站内一次设备信号的采集、测量、控制和监测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变电站内信息监视和控制的主要实现环节,测控装置的配置方案对监控系统可靠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内110kv及以下的数字化变电站中采取保护单套配置,测控功能由一套独立的测控或者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来实现。为了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性,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等按照双重化的原则进行配置[1],从而引入了测控双重化配置的概念。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具有功能独立、联闭锁可靠性高等特点,可以提高监控系统的冗余性以及防误操作的安全性,当装置出现n1系统故障时能够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测控双重化配置也带来了数据源与控制源不惟一的问题[2],监控系统需要对上送的数据进行辨识和筛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复杂度和运维出错的可能性。本文对现阶段实施的多种双测控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种监控系统自主选择主机,并根据双机的实时运行状态自动切换主备机的方案。此方案既有效解决了冗余配置方案中数据源和控制源不惟一的难题,同时提供了一种测控装置检修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机制,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此方案适合无人值守智能站的运行和维护,具备可推广性及可复制性。

1智能变电站双测控配置结构

按照国网公司q/gdw161—20xx的设计规范,220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中主要的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相应地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均需要双套配置。具体到智能变电站内三层两网的架构体系来说,过程层和站控层网络分为a、b双网;过程层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分别双套采集一次设备的信息,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对下接入过程层a、b网,对上接入监控系统双mms网[3]。因此双测控配置实际上对应的是智能变电站内整个三层两网的双重化结构。

1.1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双重化配置结构

在220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中,采用双重化配置的三层两网结构。1)过程层设备:配置双套独立的合并单元,分别采集电子式互感器的两路二次转换器(a/d采样回路),并输出iec61850-9-2标准规定的sv采样报文至过程层sv交换机上,保护装置也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直接接入。配置双套独立的智能终端,分别独立采集对应间隔的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等)的信息并实现对其控制功能。双重配置的保护或者测控装置的跳闸、合闸回路与2套智能终端的动作线圈一一对应,各自独立。智能终端与间隔层装置通过iec61850标准规定的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协议以组网或者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2)过程层网络:过程层网络是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信息交互的桥梁。220kv以上的智能变电站一般采用过程层goose网络和过程层sv网络相互独立、双重化配置的结构。当一个网络运行异常时不应影响另一个网络的正常运行,正常情况下双网独立运行,构成冗余配置。3)间隔层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双重化配置原则,包括保护装置以及保护配合回路(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跳闸线圈等)的双重化。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及其回路之间完全独立,没有直接的电气联系。相应地测控装置也应双重化配置,对下接入过程层网络的a、b网并采集上送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双重化配置的测控装置功能上各自独立,具备完整的测量、控制以及联闭锁功能,分别进行联锁计算并将各自的联闭锁状态发以goose的形式给智能终端。对于独立的控制回路,两套装置的闭锁输出接点接入各自的回路中互不影响;对于共用的控制回路,将两套测控的联闭锁节点并接,以提高控制的成功率。4)站控层网络:站控层mms网络采用双重化配置,间隔层设备应提供2个以太网口分别连至mmsa网与mmsb网。5)监控系统:监控后台服务器和远动装置是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核心,对整个变电站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冗余配置的2台监控后台的数据库定时或者自动同步,当一台监控后台瘫痪或者退出运行时,另一台监控后台能自动启动并正常运行,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双重化配置提高了站内监控信息的冗余度和可靠性,当站内装置发生n1故障时仍然有备用系统可以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2测控双重化配置带来的问题

鉴于iec61850标准中规定的goose和sv服务协议,数字化变电站中采用光纤传输突破了常规站内电缆和节点的限制,信号的传输呈现几何级的增长。据统计智能变电站内一个110kv间隔测控装置所采集的过程层开关量信号、告警信息、模拟量信号等多达三四百个,双重化配置之后上送到站控层的监视信号翻倍,全站所有的信号总计将达到数万个之多。如此之多的信号势必会增加监控系统处理信息的复杂度,给运维人员也带来困惑。同时对于同一个监视对象而言,采用双重化配置带来了信息识别和筛选的困难。数字化站内a、b两套过程层设备如果上送的信息(如开关位置)不一致或者品质有差异,对于监控系统而言必须在两个异源信号之间进行辨识,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和出错的概率。对于异源数据的选择切换,目前没有一种简单可靠的切换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且无论对测控装置或者监控后台而言都将耗费非常多的软硬件资源。对于站内调度或者监控系统下发遥控命令而言,双重化的配置导致需要选定惟一的控制源。当测控装置的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后,控制源的切换也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挑战,控制源的不惟一性降低了遥控的成功率。

1.3现阶段主流的双测控方案

现阶段国内多数的二次设备制造厂家均提出了各自的双测控实施方案,比较主流的实施方案如下:1)采取“虚点映射”的策略[4]实现站内监控数据和控制方向的“二取一”。这种方案需要监控系统建立两套测控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某个虚点的对应关系,且虚点跟实点数据之间要实时交换。为此监控后台必须增加一套实时的判断逻辑并维护多张采集实点与虚点的隐射关系表,无疑增加了后台的处理复杂度。同时当装置主备切换时也带来了遥控对象不确定、数据隐射关系更改的问题。2)两套测控之间通过硬开入交互通信,实现自动切换。这种方案两台测控之间通过外部开入交换实时运行状态,并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主备机自动切换。实际运行过程中当采集的对方运行状态不可靠或者双机之间通信异常时,可能导致主备机误判。同时双机实时交互通信,对两套装置的独立运行也提出了挑战。3)监控系统或者远动装置通过手动设置软压板的方式,实现主备机的切换。此方案中测控装置设置“主机软压板”,监控后台根据测控装置软压板的值来选定主机,且通过遥控软压板的方式来切换主备机。主备机的切换需要监控后台或者远动人为操作参与,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且不利于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综上所述,目前的双测控实现方案中,在面临双数据源选择和监控对象的惟一选择时,都没有很完美的解决安全性和易操作性的问题。同时增加了监控系统逻辑处理的复杂度,带来了主备机切换的不稳定性,难以适应无人值守的需求。

2双测控配置方案优化设计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测控装置,采取对下双主、对上主备的工作方式。对下双主是指两个测控装置在功能上(测量、控制、联闭锁)上完全独立;测控装置不作主备机逻辑判断,之间无任何信息交互。对上主备是指站控层设备(远动和后台)通过特定的规则自动选择主测控装置,实现测控功能的热备用。

2.1测控装置

两套测控装置分别对下接入过程层a、b网,其中第一套测控装置接入第一套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用于采集a套合并单元的模拟量,a套智能终端的开关量;第二套测控对称接入第二套过程层设备信息。将测控装置采集的数据分为两类:1)私有信息:测控装置本身独有,以及衍生出的二级信号组成,主要包括所接入的合并单元或者智能终端的goose通信链路状态、功能压板信号、测控装置本身的告警信息、运行状态以及逻辑闭锁信号等,这类信息能够完整地表征该测控装置所处的运行状态。2)公共信息:能够反映变电站一次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开关刀闸位置等,这类信息能够完整地表征变电站运行的状态且数据具有惟一性。测试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两套测控装置在功能(测量、控制、联闭锁等)上完全独立,不作主备机逻辑判断。2)两台测控均可响应手控操作,测控屏上设置两个手合、手分把手,紧急情况下可以选择任何一台装置去手动操作。3)对于联闭锁信息,两台测控装置分别进行联锁计算,并将各自的联锁状态通过goose发送给a、b两套智能终端。短语独立的控制回路,闭锁接点接入各自的回路中互不影响;对于公用的控制回路则将两个闭锁接点并联,以保证控制的成功率。当智能终端和测控装置通信中断时,智能终端的联闭锁接点应自动复位。

2.2监控后台

1)监视方向:主备测控装置均和后台通信。对于公共信息,由监控后台对相应的点进行配置,取主测控的公共信息进行显示;对于私有信息,由监控后台二取二进行显示。对于公共信息中出现两套采集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由监控后台进行不一致告警,提示运行人员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进行检查。2)控制方向:监控后台默认将遥控命令下发到主测控装置上。当现场运维需要特殊处理时(如主机运行正常,但联锁不满足或者需要操作备机),允许运行人员在遥控界面使用备机进行遥控。

2.3远动装置

1)监视方向:主备测控装置均和远动通信。对于公共信息,由远动装置对相应的点进行配置,取主测控的公共信息上送主站;对于私有信息,由远动装置二取二进行显示。2)控制方向:监控后台默认将遥控命令下发到主测控装置上。

3双测控装置主备机切换方案

智能变电站未来的趋势是无人值守,因此双测控配置方案中对于主备机的选择和切换关系到运行和维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方案中主备机的选择和切换实现规则如下。

3.1主备机选择

监控后台或者远动装置基于以下规则自动选择主测控装置:1)非检修状态、通信正常的测控装置选择为主机。2)如果a、b两套测控装置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或者都不满足,默认选择a套装置作为主机。上述规则中,双测控装置的a、b套定义由现场工程组态时决定,如可以按照ip地址大小的原则实施。

3.2主备机切换

假设a机地址为1,b机地址为2,则默认选取a机为主机。当运维过程中需要对间隔层测控装置检修时,后台监控系统可以根据运行状态自动切换主备机。即装置投检修后自动由主机降为备机运行状态,而原先的备机则同步升级为主机运行状态。这种方案可以保证始终有一台测控装置正常运行,且检修开始和结束时主备机切换均不需要人工干预,而由监控系统根据实时运行状态自动切换。为此提供了一种测控装置不停电检修的完美方案,适合无人值守站的运维模式。

4结论

本文从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结构入手,分析双重化配置带来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内主流双测控配置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监控系统自主选择主机并根据双机实时运行状况自动切换主备机的策略。本文提出的双测控优化方案即充分发挥了冗余配置的优势,又解决了异源数据辨识选择和控制对象的惟一性;同时提供了一种间隔层测控装置不停电检修的模式,适合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维趋势。本方案已经在广东电网220kv茂名广场变成功实施,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3]q/gdw161—20xx.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s].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