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1-16 07:00:48 作者:翰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热门16篇)

教案的编写应根据学科性质和掌握程度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接下来是一些二年级教案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己的想法。

四、课堂: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在这课我认为学生应该弄清以下问题:

1、一横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号吗?

3、这个竖式,上面不是有了20吗,为什么20的下面还要有一个20?

4、这个竖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

5、我发现4是写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写在那里吗?

6、如果是0减0等于0,那2减2也是0,怎么只写了一个0?

7、5是写在那撇的旁边,我觉得它也可以写在4的的上面啊。

8、结果是0,我觉得干脆就不用写了。

反思: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都应该表扬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战略》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目标:

在对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时反思中,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战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想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学校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

(1)同学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学校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局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局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方法让大局部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

(1)同学画图,(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同学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局部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画图能协助我们考虑……)。

三、再次体验。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同学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身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协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战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战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同学猜想。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同学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想,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同学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同学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战略”,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1.让同学经历回顾与探索运用转化战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转化战略的价值。

2.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战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使同学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战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在强烈对比中引出转化战略。

1.考考你的眼力。

出示图(1),教师问:考考你的眼力,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通过直观观察,同学很容易可以比较出左边图形比右边图形多了一个半圆的面积。

出示图(2),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假如有困难,教师可以启发考虑: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吗?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最终引导出两种转化生长方形的思路。)。

交流反馈,课件动态演示转化的过程,并板书相应的转化方法:平移、旋转。

明确:这两个图形都可以转化成为长5格、宽4格。

的长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2.初步感受转化作用。

交流中明确:由于这是两个不规则图形,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又太麻烦了,把它们转化生长方形后,非常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板书:复杂+简单)。

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其实用到了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战略——转化。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战略——转化)。

[心理学考虑]: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同学合适的数学实际的基础之上的。六年级同学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合理出现学习素材,才干促使同学对转化战略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在课的一开始,便出现了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

(1),“考考你的眼力,这两幅图的面积相等吗?”同学很容易直观分出大小。然后再出示图。

(2),提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同学有了刚才的学习体验,就会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平移和旋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以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转化为切入口,既使学习内容鲜明生动,很快调动起同学积极的学习心向,又能唤醒同学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同学不知不觉地开始进一步感悟“转化”战略。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案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表演《小猫钓鱼》。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积极参与表现音乐,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歌词创编、为歌曲编故事并表演,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生自信、大胆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六度、七度大跳,停准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播放媒体课件讲述故事)。

师:这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小猫钓鱼》这首歌曲的故事了。

板出课题-----《小猫钓鱼》。

二、讲授新课。

1、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音乐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

(2)再听歌曲:歌曲有几段歌词?

(3)师范唱歌曲《小猫钓鱼》。

(4)学生读歌词二遍。

(5)学生跟师弹琴学唱歌词第一段。(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的停顿以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6)反复学唱,哪一句存在问题,请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7)采用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8)师引导学生演唱时体会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风趣、着急、伤心、自信、高兴。

(9)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两段。

2、歌曲处理。

师:《小猫钓鱼》这首歌的歌词分为几段?(二段)。

师:歌曲第一部分的小猫是如何钓鱼的?(三心二意)。

师:那第一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一点,遇到休止符号要停)。

a、全班演唱第一段。

师:三心二意的小猫能不能钓到鱼?(不能)。

师:小猫没钓到鱼,心情怎么样?(伤心、失望)。

师:那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b、分组演唱第二段。

师:三心二意的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可怎么办啊?

生:小猫改正缺点,不再贪玩了。

师:现在请全体同学用自信的语气来演唱歌曲的第二歌词。

c、集体演唱第二段。

师:好在小猫知错就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心的小猫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它此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高兴、喜悦)。

师:那我们一起来用歌声来赞美小猫吧!

d、齐唱歌曲最后乐句。

三、表演。

1、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1)由教师布置活动的背景,示范钓鱼的动做,小河岸边的小草动作,花儿的动作,全体学生参加歌表演。

(2).学生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动作,自己创造角色。

(3)播放《小猫钓鱼》歌曲,分组表演。

2.表演后学生互评,启发学生开阔思路,互相学习。

五、小结。

通过创编和表演,大家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最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最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五、课堂作业。

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案

师:袋鼠先生也跟大家一样喜欢提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带来的是什么问题吧。

(1)小牛买笔的枝数是小兔的几倍?

(2)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3倍,它花了多少元?

(3)狐狸买了4枝笔,它花了多少元?

集体解决问题,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师:对比刚才解决的问题跟开始解决老牛和大灰狼的买文具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是精读课文;《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四》是综合性训练。本组课文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组织的,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在阅读精彩小故事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本组内容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文中的人做过的事再做做,一边做一边想,看看有什么感受或者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动手,大胆创造。在开展“我们的小制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些小制作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单元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读本组的35个生字和会认、会写、会用本组的33个生字。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3.指导学生积累本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重点句、段的意义。4.通过“我们的小制作”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13动手做做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小女孩看到水从杯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2.水从杯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二、朗读课文,初知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4.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三、合作学习,理解内容1.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1)“奇怪的问题”指的是什么?(2)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2.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3.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出示句子: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5.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四、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1.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2.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想象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五、启发想象,练习写话1.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象。2.互相交流,把自己想象的话说给同学听。六、布置作业将“说说写写”中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七、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科学家郎志万提问题小朋友伊琳娜动手验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将上节课自己想到的话在小组中交流,评选出优秀的同学在全班交流。2.导语:伊琳娜小朋友的这种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像伊琳娜那样,认真开动脑筋,用我们的智慧解决困难。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二、识字、写字1.识字。(1)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提示学生:可用熟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志”字是由“士”和“心”构成的。)(2)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2.写字。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漂亮?(1)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5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2)教师有重点的范写指导。(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点评。三、实践活动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四、布置作业用“问题、哄骗”写话。五、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另志题提漫朗哄喝骗(把要求会写的字板书在田字格里)[教学提示]课文揭示的道理,应该让学生把握准确,即“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动手做做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句话的含义。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记忆字形。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3.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不断实践。[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懂得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邮票、激发兴趣1.(出示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用于寄信、文化交流、欣赏、记录重大事件、收藏……)2.每一枚小小的邮票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要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邮票齿孔是怎么发明的?2.学生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相评议。3.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方法。4.指名朗读课文,正音。三、质疑互答,合作学习1.小组内读课文,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汇总。2.出示小组提出的疑问,全班讨论解决。四、具体演示,促进理解1.老师提供几张纸,让学生撕下纸中的“邮票”。这样撕邮票有什么不便?2.同桌读课文第二至第三自然段,合作表演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看到的情形。3.选几个学生上讲台来,为他们提供纸、别针,让他们表演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充分了解阿切尔敏锐的观察能力。4.导读第四自然段,用直线勾画出阿切尔思考的内容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写邮票打孔机作用的句子。五、充分想象,感悟课文1.读第四自然段,启发想象:阿切尔会怎样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反复构思、画图、设计、制作、实验)2.再读课文,你认为阿切尔是一个怎样的人?3.总结课文:正因为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才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有了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4.通过读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认识了阿切尔这个伟大的发明家,你想向阿切尔学些什么呢?5.假如阿切尔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1.把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家人听。2.收集邮票,讲邮票上的内容或故事。七、板书设计14邮票齿孔的故事阿切尔(英国发明家)看:翻找求助想取刺拽想:机器打孔做:研究很快造出善于观察、思考、实践第二课时一、作业展示1.先说说自己是怎么讲的,爸爸妈妈听了是怎么说的。2.选代表在全班讲一讲。3.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邮票上的内容或故事。4.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邮票。二、互动识字、写字1.“我会认”。(把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造句子。)2.“我会写”。(1)认读要求写的字,口头组词、造句。(2)介绍自己识记这些字(要求写的字)的方法。(如:“力”字的第二笔不出头就是“刀”,“你”字去掉单人旁就是“尔”,“扔”字的提手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仍”。)(3)重点指导“使”“整”“式”的书写笔顺。3.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三、练习1.完成课后的“读读填填”。2.组词。刀()尔()更()正()力()你()便()整()四、布置作业写几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邮票。五、板书设计14邮票齿孔的故事刀()尔()更()正()力()你()便()整()[教学提示]让学生模拟阿切尔的思考发明过程,再次感受“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动手做做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类教案第四课时教室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教室的路线。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教室这一真实情景的具体描述,对前后、左右、上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条理得表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2、33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将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并用分数表示,再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经典文学引入: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从右往左板书:100001000100101)。

提问:从右往左看,10000、1000、100、10、1,接下去又是哪些数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意义”。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案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类教案第四课时教室

一、教材分析:

《整理房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课是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实践性的活动课,会应用到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比较。本节课是分类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教材安排的整理房间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学生在进行整理时容易产生亲近感,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学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出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等活动展开,使学生体会了分类的思维方式,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并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结合本课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五、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具、学具准备:装有各种模型的资料袋、几种日常生活物品。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整理房间。

同学们,你们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个非常特别的房间!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6页,一起来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就是这间了!

1、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询问“小朋友,小明的房间给你感觉怎样?”

(凌乱、不整洁、找东西不好找)。

2、仔细观察,你能在小明的房间里看到哪些物品?

(书、本、笔、文具盒,还有衣服、篮球、足球和小汽车。)。

3、限时一分钟,小组讨论该如何整理这个房间。

生1:两件衣服要放到衣柜里。

生2:学习用的笔、书、文具盒、本子要放在一起。

生3:三个球是体育用品要放在一起。

生4:小汽车、小熊都是玩具要放一起。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

生1:看起来整洁、干净。

生2:东西好找。

生3:学习用品、玩具要分别放。

4、总结: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整理房间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5、出示整理好的房间。问学生“整理过后的房间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

(很舒服,很漂亮,即整洁又美观。)。

(二)动手实践,体验分类。

活动一:贴一贴。

小组合作,利用最短的时间,把资料袋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可按颜色分;可按用途分;可按大小、长短分类)。

活动二:摆一摆。

首先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讲台上放着哪些东西;接着给时间他们考虑该如何分类、摆放那些东西;然后叫一个学生上讲台摆一摆;再接着问是否有其他分发的,有的话也上去摆一摆给大伙看;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分得对不对并指导。

(三)联系生活,感受分类。

生1:大人(老师)分一类,小孩分一类。

生2:男的分一类,女的分一类。

生3:个儿高的分一类,个儿矮的分一类。

生4:年龄相同的分在一起。7岁的分一类,8岁的分一类。

生5:我把戴眼镜的分一类,不戴眼镜的分一类。

……。

师:你们真能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里,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的分类摆放现象?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1: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2:超市里的东西,用的放在一起,吃的放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爱家的孩子。

(五)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跟同伴说说你们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是个爱劳动、爱动脑的孩子。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