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0-13 15:40:12 作者:笔舞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优质14篇)

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这里整理了一些针对不同学科的教案模板样式,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个人修改

数学六年级人教版教案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较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较―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

数学六年级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原因,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知识进行概括,建立知识结构;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

教学方法: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

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

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2、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意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在数的整除这部分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

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有()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果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bc)abd)1

4、判断题

(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

(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15817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

1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并标上名称。

3.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建立方向标,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哪儿。

4.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参照点)外,其余每一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参照点。

(4)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

数学贯穿与日常生活,家长可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接触中观察孩子的喜好,融入数学思维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进行思考、猜想、讨论与动手动脑等,利用孩子感兴趣喜欢的元素作为数学思维的承担载体,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孩子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2、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研究证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比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错过了这个“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

而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3、讨论合作,共同发散数学思维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在学校学习中,就可以借助这种思维的差异性,让孩子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共同堆一座积木或进行折纸游戏,共同探讨知识交流合作,利用空间思维与多彩丰富的具象结合,在互助交流中动手动脑、发散思维的同时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增强,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孩子在小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但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很重要,具体到数学思维,就是要培养孩子及时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按步思维,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加强训练。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它反映的是动作本身和活动方式的熟练程度;知识是对经验的概括,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欢迎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