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教学读书感悟 有效教学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13:50:10 作者:紫衣梦 2023年教学读书感悟 有效教学读后感(大全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效教学读后感

学术,是一个很严肃的概念。小学教师虽身在一线,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教师们对专业的科学、客观、理性的思考得以通过规范的学术文章呈现出来,形成了颇具系统性的基础教育研究,尤其是有效教学的研究,让教师们更加关注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和目标达成的效益。于是,“有效教学”就成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学术研究的核心之一,也成为新一代教师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的积极因素。

1、教师所掌握的实际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知识;

2、教师使用教学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自身专业化的品质;

4、教师的移情能力与尊重他人的品德;

5、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

《有效教学---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将有效教学研

究关注的重点放在了3个方面——

1、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教学是否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此书虽是针对小学美术专业,且读者就是教师,但他的切入点

是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无论教师采用哪个教学版本,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加以剖析,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一个问题都从学生的视角提出,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反思,让读者(教师)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对照分析解决问题途径的不同与差距。

此书的理念是建立在新课标的基础之上,分别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教学领域的教学中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用7个章节来系统地阐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深入浅出,让人不禁有茅塞顿开之感!的确让我从中找到许多课堂教学中不曾发现的问题症结所在,并感叹于他人的智慧与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书有细看、粗看之分,对于这类学术书籍,我认为应该细看,不仅要细看,还要对照着看,从而能更好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仅要对照着看,还要不局限于书本,因为问题产生的方式不可能会按照书上的情景出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止一条,所以解决问题不必“按图索骥”,而要“推陈出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过书后真正将自己的教学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要用自己的智慧、方法、能力,给孩子们装上“慧眼”,让他们能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谢谢此书给我以动力!所以,设定一个目标,朝着它努力吧——为自己,也为孩子们!

教学读后感

近日,我拜读了e老师发表于《人民教育》杂志里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收获不小,感悟甚多。

《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从当前数学教学中“心理学知识”遭到忽视这一普遍现象入手,列举了老师们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因缺乏心理学知识指导而出现的种种教学问题,继而以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分析,论述了数学教学应特别关注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让我们一线老师的思想为之震撼,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心理学知识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重要平台。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兼顾教材内容特点、学生认知基础、心理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的。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将自己几年前的教学设计“复制”于今天的课堂上者有之,将同事的教学设计生硬的套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者有之,将网络上的“共享资源”盲目地塞入自己的课堂上者更加有之……纵观此种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们都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的经验、需求和变化着的事物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曾有一位老师,得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数学教案,于是在课堂中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的推进,结果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不但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成功,连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达成和落实。她的这一次失败,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数学教学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基础、认知规律,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教材的处理,否则,数学教学就会陷入盲目化、无效化的境地。

数学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有效。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见到“沿袭老教法,教学无创新”和“教学创新了,实效不见了”这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如《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的“认识分数”这一案例中的评课老师的种种谈论,无疑是缺乏心理学知识指导的评论,如若让他们来执教这一内容,他们或许会模仿张老师的教法,但因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认识,又易抛弃或忽视张老师精心设计的“纸的颜色变化”、“纸的形状变化”、“纸的大小变化”等因素,从而达不到数学概念教学中逐步的“摒弃非本质属性,突显本质属性”的过程。“认识分数”一课我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也听几位年轻的同事执教过,细细回想起来,老师们在教学的设计上大部分通过游戏活动增强了课的趣味性,通过操作增强了探索性,但课堂的“数学味”好像不那么浓了,创新教学后,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把握好像不那么清楚了。今天读了《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让我找到了原因,因为这样的教学是忽视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建立中需逐步“摒弃非本质属性,突显本质属性”这一规律的。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实现灵活有效的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数学的形式,不能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创新,更应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从数学教学的规律方面进行理性的探索和思考。

读了文章,重点学习了“数学教学心理学关注什么”这块内容,让我懂得了是心理学的理论,如奥苏伯尔的认知心理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决定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心理学的原理如迁移、同化、顺应等决定了我们日常的教学方式。所以,通过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学知识在我们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只有拥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驾驭数学教学,真正实现灵活、高效、学生乐于参与的有生命的数学课堂。

教学读后感

如何才能做一名让所有学生都倾向你这一边的好老师,也许能在《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寒假,天气虽冷,但我带着些许的期待,坐在灯下,手捧这本书,心却是暖暖的:书中生动的语言、契合实际的教学案例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就书中的“课堂教学的八条建议部分”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书中首先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坚持“四不”,即“不以讲代教”、“不以教代学”、“不以少数代多数”、“不以口头代笔头”。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想起自己参加学校教研活动时的情景。那时学校的教师对我的教学提出的首条建议就是“缩短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时间”,回顾当时上课时的情景,我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练习和师生互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也切实感受到了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够“以少数代多数”。我也还清楚地记得许多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经常重复地犯错,而这些错误我已经在班级里重复强调过多次,并且想出了许多记忆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记忆,仍然收效甚微。现在想来,一味地责怪学生没有用心听讲,却没有从自身去考虑是不是学生都接收到了我所讲授的信息,这是身为教师的我的失职。毕竟在课堂上不同学情的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是有所不同的,而我在上课时过于关注优秀的孩子,从而没给较差的孩子留下充足的接受时间和更多发言的机会。由此也让我对于《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要求老师做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这一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次,对“简约课堂原则”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肤浅的认识:“简单的才是美丽的”。原来简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堂。“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的高效课堂吗?我们的课堂上,不需要老师的侃侃而谈,不需要老师的指手画脚,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愉悦、轻松地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比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要好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简约的课堂,我觉得应该是目标明确的课堂,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群学,让提问、探讨、研究、检测,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课堂学习习惯。学习是什么?学习不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得到这样的启发,有些孩子得到那样的经验,同学们互为师生,课堂上有犀利的质疑、激烈的争辩、思维的碰撞、赞许的掌声,这才是最简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新时期下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相信“简约”二字的真正内涵也在于此!

吾爱教学读后感

文章中作者提到的六种教育目的:让学生更富有(文化)、更智慧、更高尚、更高大;让学生在知情意方面都得到发展;让学生走向真善美;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一个超越了过往的自己,一个获得了新的生命的自己;让本是人的人更会做人;让学生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以及五i课程观,包括“信息、兴趣、直觉、质疑、智慧”,认为“信息宽于知识,兴趣先于意志,直觉贵于逻辑,质疑重于聆听,智慧高于聪明”。

具有作者独特的见解,让人十分惊叹。而后作者在文中说到教师的目的.,不同科目教师的目的,学生的目的,校长的目的,会一样吗?还有教育行政当局的目的,文本中的目的,学生家长的目的,都会一蹴而就地确立于当初吗?那些确立起来的目的不会调整吗?早已达到了的,不需要把目的再提升一下吗?有些达不到的,不需要降一点而硬撑着吗?教学过程会直线地发展而不迂回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让人引发思考。整篇文章用科学的思维去诠释教育的目的,文中的五i从各个角度都可以涉及到生活,教育,思维等等,十分耐人寻味。

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j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他独立地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资深会员,也是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师养成计划的创立者等等诸多称号。被誉为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启发。

利用寒假简单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论和文字还没有读懂,没有理解,还需慢慢去品读。下面摘抄了一段:

“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这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和作者某些观点相符,会引起我的共鸣, 他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心灵世界!还需反复去读,反复去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