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快乐阅读手抄报内容句子 快乐暑假手抄报内容(汇总6篇)

时间:2023-09-27 22:17:57 作者:ZS文王 2023年快乐阅读手抄报内容句子 快乐暑假手抄报内容(汇总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快乐暑假手抄报内容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在看我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忽然,电视黑屏了,灯也不亮了。家里顿时漆黑一片,原来停电了。

伸手不见五指,没电可真不方便。电可以让灯亮起来,给我们带来光明;也可以让电视播出节目,可以让我看许多喜欢的动画片;电可以让洗衣机动起来,让妈妈不用那么辛苦地洗衣服。电原来可以帮助人们做这么多事啊!

妈妈说:“电虽然会给人带来方便,但如果我们不做到安全用电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比如漏电会引起火灾,人如果不小心触电会危及生命。”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事物都有两面性,安全用电尤为重要。

元旦快乐手抄报内容资料迎接新学年手抄报内容

元旦由来:

“元旦”这个词早在三千多年之前就出现了。《晋书》里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可见当时的元旦虽然已经出现。一直到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才决定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也就是我国所说的公历,从此元旦节就是公历的新年第一天。

元旦新年祝福语

一、新年的雪花飘飘洒洒,新年的脚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烟花雾里看花,新年的祝福稀里哗啦,我的问候准时送达,来年的你肯定大发!

二、送你一份快乐,让你忘记烦恼;送你一份悠闲,让你自在逍遥;送你一份如意,让你事事顺心;送你一份美满,让你幸福到老。元旦将临,预祝你快乐美妙!

三、元旦到了,将一声声贴心的问候,一串串真挚的祝福,一片片深厚的情意,乘着爱心的短信,穿越千山万水,飘进你的心坎。祝你元旦!

四、快乐新一年,日子顺心多平安;新一年,祝福多多又暖暖;新一年,愿望件件都圆满;新一年,幸福快乐早实现;新一年,元旦祝福围身边;元旦,微信报道笑开颜。

五、白雪飘飘,新年悄悄。元旦来到,阳光普照:事业发达,尽享荣耀。股票基金,财神关照。生活美满,充满欢笑。爱人齐心,永结同好!

六、元旦来到,祝你在新年里:事业如日中天,心情阳光灿烂,工资地覆天翻,未来风光无限,爱情浪漫依然,快乐游戏人间。

七、新年已来到,向你问个好。开心无烦恼,好运跟着跑。家人共团聚,天伦乐逍遥。朋友相扶持,心情不寂寥。事业风水顺,金银撑荷包。祝生活开心步步高!

八、新年到了,愿你生活过得开心,工作干得顺心,身体长得舒心,情人爱得痴心,朋友交得真心,元旦快乐!

九、元旦到了,新年要有新气象,为了更多人享受生活的快乐,你可以把你的钱捐给我,红十字协会感谢您对慈善事业的支持。特送上短信一条,祝你节日快乐,以资鼓励。

十、元旦到了,忧烦无踪了,快乐高涨了;惆怅无影了,幸福蔓延了;霉气跑光了,祥云驾到了;病疾消散了,健康拥有了;事业精彩了,财运冲天了;爱情甜蜜了,日子红火了;心情爽歪了,祝福发出了:祝元旦快乐,福寿安康!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 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 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小学课外阅读手抄报内容

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7、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9、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10、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1、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16、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1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0、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1、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2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23、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24、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6、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暗香疏影》

29、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3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31、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32、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5、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36、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39、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40、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2、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43、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45、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6、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47、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49、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50、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1、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佚名《凤归云·闺怨》

5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3、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5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55、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56、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谢灵运《七里濑》

57、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58、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59、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60、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61、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权德舆《月夜江行/旅次江亭》

62、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李商隐《日射》

63、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64、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65、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66、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6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68、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李密《淮阳感秋》

6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71、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7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73、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

74、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75、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6、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77、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78、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80、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新春快乐手抄报内容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这就是春节,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小编整理了20xx新春快乐手抄报内容素材,希望能帮助到您。

1、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2、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4、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20xx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xx年和1985年。

5、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6、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7、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8、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9、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10、“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漂亮的快乐阅读手抄报

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忽略眼前的工作。——欧里庇得斯

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索尔仁尼琴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毛泽东

小学课外阅读手抄报内容

1.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2.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3.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4.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5.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6. 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7.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8. 勤动笔墨勤看书。

9. 笔者不一定能写到老,然而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10.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11.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12.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13.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14.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15. 假设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16.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17.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18.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19.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20.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21.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22.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23.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24.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25.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26.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27.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28.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29.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