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华东五市考察报告学生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的考察报告迎接考察团(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03:51:44 作者:文轩 华东五市考察报告学生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的考察报告迎接考察团(汇总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的考察报告迎接考察团

山东滕州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在中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引航人的作用,为学习该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二台镇党委、政府派考察团赴山东滕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分别考察了山东省xx市界河镇、大坞镇、龙阳镇、姜屯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了解了枣庄泓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经销商经营情况,同时,采用座谈会听取乡镇主管农业领导报告、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参观、与老百姓促膝交谈等形式,对马铃薯种植、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学习研究。通过此次考察,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为我镇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xx市马铃薯产业基本情况

xx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重点区域在界河、龙阳、大坞、姜屯4个镇范围内。其中,界河种植6.5万亩,龙阳镇种植5万亩,大坞镇种植4万亩,姜屯镇种植5万亩。界河镇是“中国马铃薯之乡”xx市的马铃薯核心产区,更是“土豆文化”的推广区。近年来滕州马铃薯能够享誉国际市场,得益于先进的种薯脱毒产业、现代高效的种植方式和有效的品牌运作。在滕州马铃薯产区,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土豆文化,一谈到土豆,老百姓脸上总会洋溢着激动和自豪。为详细了解当地的种植模式,考察团不仅到乡镇进行座谈,且更多时间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从马铃薯的选种、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了学习。由于该地区马铃薯不能够自己育种,种薯的购买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依据20多年的种植经验,老百姓只购买大品牌种薯,只认可有“身份证”的马铃薯原种。品种多为荷兰系列,也有界河镇培育的“滕育一号”。种植过程中机械化利用程度高,采用“一垄双株”的模式,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共需要打农药4次。目前该地区农户平均种植土豆6亩,春季亩均产量达7000~8000斤,最高达到1.1万斤;秋季亩均产量3000~4000斤,最高达到5000斤,由于国内只有xx市能够在5月份上市新鲜马铃薯,所以该地区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1.2~1.8元/斤,每亩农民可纯收入在11000~12000元之间。种一亩土豆,相当于种二亩水稻,三亩玉米,四至五亩小麦和大豆。老百姓将土豆称为“金豆子”。滕州马铃薯成功进入京、沪等大中城市市场,销往广东、深圳、北京、黑龙江、西安等国内20多个省市,并借助青岛、广州、深圳等外贸口岸,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利益的驱动和种植习惯的形成,使该地区的农户只认土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该地区土豆文化的发展,马铃薯产业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考察中,走访了xx市马铃薯种薯市场。目前,该市马铃薯种薯全部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以及各镇农技站仅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指导。全市有上千家马铃薯种薯销售点,经营着荷兰15、希森3号、刘氏系列、雪引3号、滕育1号等品种。老百姓在种薯的选择上谨慎细心,确保高产高效。滕州有着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也有着较完善的脱毒马铃薯主培基地。在种薯脱毒产业中,考察团走访了界河镇枣庄泓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主培室、育种大棚等,了解了总经理安修海的成功经历,在基地附近,切实感受到了马铃薯之乡更多的土豆文化。

二、考察中的收获

滕州虽然有着独特的马铃薯种植优势,有着马铃薯脱毒繁育成套先进技术,但是却不能够种植马铃薯原原种,必须要将原原种带到内蒙古等气候干爽、病虫害少的地区进行培育,再将原种带回滕州进行种植。而我们张北地区作为坝上高原,是国内培育种薯的最佳基地,完全能够进行马铃薯原种的培育。如果能与滕州地区进行对接,一边育种、一边种植,定能收到互利双赢的效果。从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不难看出,一个地区的产业培育是不是成功,其中有三点要素:一是这些产业能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域优势;二是能不能符合市场的直接需求和潜在需求;三是有没有相应的技术和经营条件,也就是说这项产业有没有人做、能不能做成。而通过此次考察研究发现,我镇在马铃薯育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正好符合上述要求。同时,考察团走访了几家马铃薯种薯经纪人,听取了当地经纪人介绍大丰种薯的成功案例:一开始大丰种薯进入xx市场中,几乎没有一户老百姓认可。人人都怕种上了“孬种”坏了地,影响整年的收入。但大丰种薯通过入户宣传、免费试种方式,逐步取得了农户的信赖,一传十,十传百,大丰种薯在滕州建立了诚信,打开了自己的市场。几位种薯经纪人告诉考察团,当地的农民不怕种子贵,就怕种子孬,只要土豆产量高,个头大,外形美观,在滕州这块土地上就会有市场。

三、如何发展我镇的马铃薯产业

目前,我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且大棚种植业有了相当的规模。在金家村拥有从菌苗的分离、繁育、栽植、原原种和原种的培育等环节成熟的先进技术。而在我们地区生产的种薯,如果要打开滕州已经形成的市场,必须突出特色,没有特色就不具备竞争优势。在滕州的老百姓看来,种薯的好与差,一是看产量,二是看商品薯的大小、外观、色泽。三是看生长期,生长期越短越好。而我们要将马铃薯产业对标,成为山东滕州供种基地,需要在这三方面做文章,出新品。同时,在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要提高加强,最大限度实现马铃薯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马铃薯产业化进程。要依托有关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马铃薯协会,在良种供应、生产、加工、贮运、市场营销以及技术、价格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挥协调作用,促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从而形成农民自我维护、自我服务机制。要注重马铃薯营销经纪人培养,使我镇马铃薯销路畅通。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的考察报告迎接考察团

利用今天的时间,将赴南方五省(市)经贸考察情况向大家报告一下。一是考察的基本情况,主要是走过地区的主要经验和特点,二是把考察当中受到的启示和我们的差距说一下,三是通过这次考察就今后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和大家说一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市委、市政府组成的经贸考察团由书记、市长为团长,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和各县(区)委书记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44人参加,考察活动分农业、工业两个考察团和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农业考察团于9月10日至9月13日对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并于9月13日在济南市召开了农业考察团总结会,对所考察的莱西、莱阳、寿光、谭坊镇等地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第二阶段,工业考察团于9月13日至9月22日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沪、苏、浙、粤等省市的工业项目开发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招商引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整个考察采取听、看、议的方式,历时13天,走了沿海鲁、沪、苏、浙、粤五省市的青岛、烟台、潍坊、济南、苏州、嘉兴、杭州、深圳、东莞、广州10个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及莱西、莱阳、寿光、昆山、嘉善等12个县(市、区),实地考察了浦东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沙开发区等11个园区,参观了海尔、金王、鲁花、正大青春宝、富士康、海王药业、中兴通讯等25户企业,考察了潍坊市谭坊镇、东莞市长安镇、虎门镇和龙口市南山村、嘉兴市中华村,听取了各地的情况介绍。9月19日、21日,在深圳和广州市分别召开了由22籍部分同乡参加的同乡会,广大同乡在一起畅叙乡情,共谋22经济发展大计;9月20日晚和21日上午,在广州市召开经济经贸学习考察活动总结会,对学习考察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会上参加考察的同志分别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书记和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9月22日上午,在广州市花园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吉林省22市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共签订协议项目34个,项目总投资达49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9个,合同金额17亿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大家走一路,看一路,一路受启发,一路受教育。通过学习考察,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受到了触动,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我们感到不虚此行,了解到了南方快速发展的局面。整个南方之行,我个人看,当前的物质文明比较发达,有些城市,有些县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程度和我在美国看到的差不多,有的地方比美国还要发达。这些地方的外部环境、生活质量都是比较高的,这些地方的科技程度也比较高,大家的`思想观念确确实实都比较解放,思维方式、观念比较先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地级市、县级市等中等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很好,远远超过大城市,因为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在改造新区,改造的难度也比较大,新兴城市按照现代化城市规模进行规划、建设,规划的位置比较好,建设速度也比较快。这是我们走一路,走的过程的基本情况。下面把南方几个省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说一下:

赴南方五省(市)经贸考察团报告来自范文搜-,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考察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xxx为团长,xx为副团长的xxx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来自本网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的考察报告迎接考察团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xxx为团长,xx为副团长的xxx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来自本网网-,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地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门座谈、实地考察、查阅“创优”及旅游业发展有关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10月,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无锡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苏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上海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均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明显成效。南京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联合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无锡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无锡“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杭州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近三年来,共吸收40多亿元人民币投入景区(点)建设,建设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苏州市全市60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并以一首《太湖充满温情和水》的歌曲占领了日本客源市场;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来自本网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