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诗意的栖居高考 人诗意地栖居经典美文(汇总8篇)

时间:2023-09-29 21:05:14 作者:灵魂曲 最新诗意的栖居高考 人诗意地栖居经典美文(汇总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诗意地栖居经典美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美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诗意地栖居经典美文,欢迎大家分享。

人的所作所为,是人自己劳力费神的成果和报偿。人在这片大地上的栖居的本质,所有这些都没有探入人类生命的根基。人类生命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诗不只是一种附带装饰,不只是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因而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不是一个“文化灵魂”的单纯表达。这种表达决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人只有去创造劳绩,然后才能诗意地栖居。而王维的山水诗,正是这种栖居的财富捐赠。当人重新回到清静幽深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本质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寂寞孤独且又充满闲适安宁的神圣自由的尺度时,喜悦乃是诗人的诗意创作物。《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辋川山庄秋日傍晚那恬静清理的景色,与诗人“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心情十分融洽。雨后的空山,清新而寂静,清冷的月光笼罩苍翠的松林,石上清泉潺潺流淌,浣女们的笑语欢声在竹林荡漾,渔人晚归的小舟,轻轻地划过茂密的荷塘,面对清新宁静的大自然,诗人情不自禁地发抒心中的感慨:任春花随意凋谢吧,山中的秋景也不差,我尽可以留居秋山之中。(《唐诗审美十论》刘洁著)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寄托着诗人向往山林生活的闲情逸致,表达他的归隐之思。归隐即返乡,诗人的天职是返乡,返乡就是返回到本源近旁。正因如此,惟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本源就是故乡的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翠竹、浣女、渔舟、青莲……这故乡的本源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诗人许久以来一直在他乡流浪,备受漫游的艰辛,现在归根返本,只有故乡的土地才是那样地亲切。于是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静与闲。同时在时间的万乐之源中,傍晚的那份恬静,给诗人以诗意的思考,然后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

胡应麟在《诗薮》评曰:“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木末芙蓉花’,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中有此妙诠。”诗人“描写春山月夜的景色:春野空旷,万籁无声,寂无人迹处,桂花自开自落;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月惊山鸟,音回空谷,平和的气氛,令人心悦神安。”《唐诗审美十论》)这表达了诗人清高超脱、空寂无欲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崇高审美的优美感,表现为和谐,静谧,轻松,愉快,神怡。置身于此时此景,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星空,就会获得一种愉快,这种愉快只有崇高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在万籁无声和感官安静的时候,不朽精神的潜在认识能力就会以一种神秘的语言,向我们暗示一些尚未展开的概念,这些概念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诗人的《竹里馆》中最能体现这样的一种概念:静与闲达到了老子的“道”的高深莫测的境界,达到了王国维之“无我”之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说:“意识清景与诗人兴致相会合,故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亦缘而见,此文家所谓‘容情入景’之作。”诗人在竹里馆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交友,置身在自得其乐的幽闲情景。在这里他泯灭了物我的界限,忘怀了自身的形迹,达到了心与境的合二为一。这种心灵的主意,即感受自然所恩赐的一种爱:生命已经是神人合一。只有神性的思考,才有诗意的栖居。栖居乃是建筑一处充满喜悦的处所,而竹里馆就是诗人栖居的安乐窝。作为处所,在诗人最亲近的明朗者——明月总是呼唤起诗人的诗意之爱。热爱生命,自行其乐。寂寞乃是一种诗人诗意的创造物:寂寞乃是光明的祝福。《早秋山中》: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去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认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海德格尔说:“让我们抛开这些屈尊附就的熟悉和假冒的对乡人的关心,学会严肃地对待那里的源始单纯的生存吧!唯有如此,那种源始单纯的生存才会重新向我们演说它自己。”在这里,诗人的.“厌”婚嫁的早到来,嫌去“官”迟,因为生命在责任之中,所付出的是道德律令。在责任缠身的那些时日中,人的活着只有一个字:累。人本真的自由尺度,那只有回到自然之中去;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由的尺度。“思”是一种存在。在“思”的后面,呈现的是自然景物:东边的溪水,故旧的篱笆,山里的蝉声,草间的蟋蟀,寂寞的柴门,空山的树林,苍白的云彩。思更是一种关心,一种言说。诗者道说存在,诗人命名神圣,思最恒久之物事道路,它允许我们在思的道路上自由徜徉。思诗是诗人的一种栖居方式。诗人只有思向诗意,才能看见澄明从隐蔽之中显现出来,然后不需要心力交瘁地左右徘徊。因为在前,“空”即是海阔天空,如此明朗的光明照在思的道路上,蓝天白云在薄暮中,即使被从心中来,寂寞的无人问津,但是也是一种存在之道。在清幽的傍晚,一切又呈现得那样的平凡,独与白云相会,一种寄托,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安居之所。思的道路是诗人的归隐之路,回归乡人之关心的道路。也只有在归隐之路中,诗人才能领会源始单纯的生存:自由的尺度才会在傍晚之中言说它自己。因此在这时,故乡最本己的东西早已造就,而且已经赠送给在栖居中的诗人。诗人在这种喜悦又寂寞中,得到了天地之间相互关心的神圣之物:诗。《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周若予《唐宋诗本》言:“朴率真至,绝似渊明,平淡之中有化工在。”高步灜《唐宋诗举要》:“天趣自然,踵武靖节。”这是诗人描写渭水边上农村生活的风俗画。诗中描画的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背景之间,声音与色彩之间,一切都搭配得十分和谐,浑成一气。本首诗化用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语句,由于诗人用得灵活,化得无迹,所以读起来既觉得有陶渊明的韵味,又不失王维自己的特色。诗的最后借用《诗经》中的典故,抒发诗人面对这幅农村生活图画所产生的陶醉神往之情。马茂元在《唐诗选》中说:“最后两句是说,就这偶然看到的情景,已羡田家安闲;想到自己生活的忙碌,不禁为之怅然兴感。因而吟诗寄意,作归隐之想。”在这里,诗人眼中的画面是田野上的农夫、牧童、牛羊、麦苗、雉雊、桑叶、蚕眠,这是农家在天地之间满怀信心期望着田地的馈赠,果实和人被保护在一种恩惠中,这种恩惠运作于天地间并且允诺一个持存的东西。诗歌是对人类劳作活动的热情,自然在场于人类劳作和人类命运中,在日月星辰与现实生活中,在田野、植物和动物中,在河流和气候中,诗人倒向了自然地轻柔怀抱,并在其中得到一种诗意的栖居。但是,这一切已经是一种思想的栖居,一种诗人熟稔于他所依据的山水田园的栖居。一切的劳作和活动,建造和照料,都在诗人在这片大地上的诸多劳苦功绩那里得知。诗人显示了诗意本身,并把它建立为栖居的基础。为这种建立之故诗人本身必须先行诗意地栖居。诗意的灵魂在灵魂劳绩中寻找到它的栖居之所:山水田园。《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诗首先使栖居成为栖居。栖居是在建筑。于是诗人在大地上通过自己的劳绩,然后自得其乐地享受自己的功绩。诗成了诗人栖居的处所。经过充满劳绩的职责奔波,诗人终于在乡间找到了生命与生活的自由尺度,并把这种自由尺度置入诗意的空间,于是在问候山水的归属之时,生命在这些劳作之中找到了它最终的故乡:生命的本源。

我们是否还在诗意的栖居

其实我们都曾想简约的活着,哪怕只是一晃而过,不可捉摸的的想法也罢。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世界以其神秘的力量牵引着将你置于无知无能之地。于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自由,我们自由的灵魂被物质遮蔽,被毫无保留地困在高楼内,奢靡的物质享受带来的感官刺激当中而无法解脱。因为自由的缺失,尊严也得不到保证。于是我们只有被迫作现实囚牢中的边缘人,过着所谓“自由洒脱”的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尽管在我们找不到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被摧毁的面目全非,而我们仍在不懈地追寻。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追寻的东西都已不复存在,又何必徒劳寻找呢?我告诉你: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这种动物需要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信仰支撑他不断朝前走去。即使有时很迷茫,自觉无路可循,这种信念和信仰也会牵着他不由自主的走下去,无论是对是错,直至他的灵魂停止了呼吸。

假如一个人的灵魂不能被艺术之美所陶醉,不能被美丽忧伤的文字所打动,那么他的灵魂是有缺憾的。试问这种人还能诗意的栖居吗?显然,非也。对于灵魂,众说纷纭。有人敬仰,有人不屑,也有人怀疑,不过不论你有何等高见,关于灵魂最基本的莫过于:追问灵魂,透视灵魂直到安顿灵魂。每个人心中难免都有一片很难用是非善恶来形容的朦胧地带,有时也许只有让它永远处于朦胧状态才是对灵魂的追问和透视,才能让你诗意的栖居。

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

周末的时候,倘若未去闽西的山乡里自驾游历,便总会去岛外一家装修得清静雅致的名叫陌上人家的餐厅,就着临街的位置,坐着,静静的,为自己煮上一壶明前的绿茶,然后,看着街面上的车来车去。

一个人坐着,或许,心绪亦是惬意的。

就着临街的位置,坐着,心是宁静的。

在流淌如逝水的韶光中,也会偶然的想起你,着暗纹青衣的身影,在灿烂的阳光下,或许,依然是俏丽着的。淡淡的年华,永远是会枯瘦着老去的,我想,你也会是的。

蓦然地,想起不知是谁说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时候,一个人的世界是低温着的,没有时间与年龄,身份,乃至生老病死的概念,独守在自己的寂静一隅,煮茶养花、读书听曲、写字修行,借一支瘦笔,为光阴结绳作记,为看过的书铭心的人句读遣词,让心素如简,在每一个低温的岁月里和婉了心境,写诗为文,就着文字的余温取暖,做文字里的伶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性情!

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

久居于繁华都市里,于我来说,是很不惯的。是故,于闲暇时,一个人总是喜欢去一些山村小镇里行走,看那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平凡日常,也体味山乡里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的清寂的风景。时时的,一个人走得远了,也偶尔会遇见“松下清流浅,白云水畔生。花月何曾夜,溪小自缠绵”的山村意境的。当此时,溪流潺潺的音色,可陶冶有时浮躁的内心,让自己别去遗忘了,那岁月悠悠的红尘深处的香气四溢,以及四季荣枯香雪落梅的缤纷结局。

走着,走在生命的过程中,在四季的荣枯里飞度,终是会感受到人间的冷暖,体悟到每一程风景的诗意。

是的,人间的诗意,与心境无关,关乎入世的深情。

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活着而深情地爱着,那么,在芸芸众生的红尘里,诗意风雅,美丽便无处不在,正如秋高风急,满地的黄花离离,若气短萧索的人,看见的便是季节的衰微,而意气风发的人却看见了岁月的丰盈,如此,你或者我,选择怎样的生活与意趣,终究在于活着的姿态是否是一往情深。

喜欢那个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的雪小禅,喜欢那个从宋词里南渡而来的荷塘女子,也喜欢那个大漠琵琶声声催而风骨俏丽的蔡文姬,在散淡中,在碎语中,在春花秋月的日常里,在自己清明天地的一隅,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欢喜瓜菜米香的寻常,钟意青衣素面的打扮,不高调,也不刻意,清清凉凉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记得,白落梅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想,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一场相遇!

于是,一个人,我清浅着,我散淡着,随性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关注世情,不关注光阴,诗意地栖居在城市边缘的某个乡村小镇,只是想着,你终是会来的,因为,同道的人,终会相见。

如此,很多时候,便可以落落大方地放下城市的繁华,只与山水草木结缘,与旧书新茶作伴,在山村小镇里独守一个人的清宁,让路过的人,经过的事,通通融进这一方一俗的生活美学里,与浮华拉开一些界限,不理艳世的纷嚣,不耽声色的奢靡,不必作奇人,更不必作妙人,只喜是一个芸芸大千的俗人,闲时去游历在芸芸众生中,也偶尔混迹于阡陌红尘的最深处,心系大千,亦爱己及人,如此,让心在最深的诗意里,栖居!也如此,让我在最浅的禅意里,等你!

喜欢自己的低温岁月,清寂着的时光,总是静冷得让人心疼。

草木葳蕤,花香盈盈,一处风景有人懂得,它便美若画卷!

有种深情,你读懂了,你便不会输给时间;有种诗意,你读懂了,你便会是灵魂的初见。

于是,深情地活着,活在芸芸的众生中,不让生活太过喧嚣,也没有太多功利化的迁就,随性地活着,活成一本文字温淡、意境闲适的书,里面没有盛大繁丽的烟火气息,只有寻常日子里的二三琐细,平常有一二知己,能够在文字中彼此映照,见心明性, 让清寂的日子盛开成一朵朴素的花,把人生活得如一幅古意的画,一首旧唐的诗,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在最浅的禅意里,等你,如此,足矣!

我想,你终是会来的了,在芸芸众生中,若你是那个唯一的女子,有着如莲的脾性,有一颗柔软的心,与我似的,是很多时候以文字为道场的,过着见素抱朴的日子,深情地活着,那么,你便是栖居于我灵魂里最深的诗意。

我在这世间,忙碌着一些为生活而生活的琐事,与友人聊吃食、文物、书籍、诗礼、茶道,在简而又简的寻常日子里,扬弃了浮世的清欢,独自悠然于心。于无声处聆听风声的熹微,浅唱一朵花开的宋词,让诗意一样的你,栖居在我最深的红尘里,让生命拥有一件奢侈品,人生从而变得厚实!

冬风又起,萧瑟的冷意,蹉跎了千里的关山,云卷云去,而季节依旧以一首诗的姿势,终究是姗姗来迟。

而你,在岁月深处,或许,便是那个清凉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而我,便活在清凉的众生里,等你!

让心灵诗意的栖居散文欣赏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荷尔德林

放一曲音乐,将身体倦怠的扔在转椅中,不想思考,也不想看书。此时,只想贪婪的享受着午间微醺的阳光。音乐让我的耳鬓松软,神志飘移,而后又化为醇厚的耳语在玻璃窗透进的阳光里浮游,又漫漫散落,隐匿。我能清楚的听见心里那道清洌的泉水汩汩流动的声音,又汇成一条小河,潮湿着我的心田。

很喜欢这样的意境,初冬的暖阳弥漫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把世间一切的空虚盈满。让空气也变得清洌,让我的身心不再寂寞,更不会忧伤,并带着冰激凌般丝丝的'甜。

音乐的名字叫“在最苦时回甘”是我最喜欢的紫色家园里的半亩心田。我在这个时候不经意地想起了云。

好久没有和云联系了。那一日,突然接到云的电话,一直在心里盘旋缭绕着一种细碎的情感,温暖着我。至此也为着她那深深的失落而感叹。

我只有劝慰,笑称她,你是我们仨个里命最好的。你的夫在前方撕拼,你是他的后盾。

她无奈的一笑,最后说了一句,我的心真的已没有了往日的温馨。

我无语,内心里忽然有一个词总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尘世”。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尘世”一词是归属宗教禅境里引用的。我不信佛,心里也无任何的宗教信仰,而我为什么会一度在心里浮现这个词呢?也许是在下意识里,一直在走近这个有着尘世烟火味道的灵魂里吧?我向来不相信命,一直觉得,命运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人在人生跌落低谷时就“寻着没法,去拜菩萨”,当我们柄香跪拜,虔诚祈求佛的恩惠时,我想如若我们内心里没有一份脱尘的心灵,既使跪祈再多也是惘然吧?尘世里,我们无法左右命运,就如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对命运的抗争来改变它。哪怕这种改变是微小的,我们的心里就会有着点滴的成就感,就会有点点温暖的喜悦!这也是我们能够享受到的刹那的美好!

云的话让我觉得,她是不是对尘世有着诸多的无奈和抵触呢?想到此,心莫明的就痛惜起来。我无法为云的衷伤和苦闷止痛疗伤,世间的任何世事流转,都应有自已的信念,如果自己感觉到孤独落寞失去温暖,那么怎么决择都是她自已的一种行走的姿势。

曾听过一个朋友说过一个人,因没上大学,没有好工作,心里苦闷,终日郁郁寡欢,而最终使自已越来越颓废。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一直都渴求着自已的生活能够在安适舒畅的氛围里游走?然而物质和名利的诱惑又都是我们不可抵挡的,而当我们最终能将心灵避开人海洪流,避开车水马龙,避开飞离喧嚣的尘世时,那些痛苦烦忧定然会瞬间改变,定然会收获每季洒脱与质朴的平静,定然会收获百转岁月之前那份单纯的快乐!

不要让沙漠淹没你的灵魂,不要让凝郁再装饰你的掌心,不要再拾起散落在忧伤里的刻痕。人生短暂,阳光下,总有一条为你敞开的阡陌小路,留下你亮丽的风彩。

人生充满艰辛,人应当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的栖居”这样美丽的句子,是荷尔德林在轻轻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在简朴的生活里挖掘着诗意的日子。生活本就艰辛,我们又不能逃逸,那么让我们打开心灵的这扇窗,让那些快乐的阳光和清亮的月光都涌进来吧,我相信,你的心灵花园定会花团锦簇,蝶舞成群。你定会可以安心的享受月光的洁净和阳光的温暖。

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

沿着公路一路向西。走过热闹的二手车市场,小路变得弯曲绵延,视野也被一片片的绿色遮住。绿,是夏日里最诗意的色彩。村落和村落之间是刚刚钻出几片叶子的玉米秧,在阳光下仰着头,拼命地长着。闻及鸟鸣,车马的喧嚣不见了,成全了我那份独处的心境。

这里是榆树镇,再走十几里路就出省界了。村落深处,一个个白色低矮的屋顶呈现在眼前,大棚里是有机菜园。今年春天,我和几位好友出资承包了一个小菜园,到了夏季,我们终于吃上了不施化肥的有机菜,帮我们种菜的就是菜园的主人——陈师傅。

第一次摘菜是五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初见陈师傅,我们还在开玩笑地说着,他是最帅的农民,浓眉大眼,深红色的脸庞,一看就是长期在阳光下爆嗮的结果。他,谈笑风趣,气质儒雅。后来才知道,陈师傅在退休前是一位中学教师。他在为自己寻得一方净土的时候,我们却间接地成为了受益者。

其实,这里都是提子园。为了成全我们小小的心愿,陈师傅忍痛拔掉了半棚提子树。种了四年的提子树已经开始开花结果了。铲秧那天,我们站在一旁,陈师傅手里的铁铲在他的手里不停地抖着。阿姨忍不住,手扶着那一株株秧苗,落了泪。

“值了。我们种有机提子,一是可以有一些收入,其次就是我想让大家知道,吃有机食品有利于身体健康。你们来了,这个夏天,我和老伴多了几分惦记和快乐。值……”陈师傅独自叨念着,把铲下来的秧苗移了出去。

浇水就长苗,说的就是这绿油油的小青菜。臭菜,小白菜,小萝卜,香菜,油菜……应有尽有。半棚提子树挂上了一串串的籽,已经有了成熟后的模样。半棚青菜,我们是每周摘,陈师傅是每周种。中间的豆角秧爬了一人高,茄子花挂在了枝头,是淡淡的紫色,和它媲美的是一棵棵黄瓜秧,靓丽的黄色,特别耀眼。

住在城里,只知道去市场买菜。摘菜,对于我们来讲是“乐趣”。蹲在地垄边,把青菜一棵棵地连根拔起,然后要把根茎上的泥土抖干净。活很简单,做起来却很辛苦。

垄沟窄小,土质松软,脚踏上去感觉软绵绵的。蹲在垄沟里摘菜,一会儿的功夫,脚就开始麻痛,继而小腿支力不足,我直接坐在了地上。一股淡淡的菜香冲进鼻窝,是矮小的香菜。

“这香菜好矮……”我拍着手上的泥土,慢慢站起腰身。

“我们的菜不施一点化肥,它长不高的。今天要全部摘下来,香菜一串茎,就老了,不好吃。”一旁拿着小铲子的陈师傅笑呵呵地说道。

大棚里的小路,铺了红色的砖,细细长长的`,一直向前延伸着。在红砖的缝隙中长出的一棵棵绿花,是翠得玲珑剔透的生菜。生菜一层层的叶片像是盛开的花瓣,特别漂亮。“奇怪,怎么会长在砖缝里呢?”我一边弯腰摘菜,一边叨咕着。

“是去年生菜打籽,自己落下的。这菜籽呀,落在哪里,哪里就长出一棵棵菜来,看着就是喜庆。”正在浇水的陈婶回过头来。

“陈婶,你和陈师傅从城市到农村,生活还适应吗?”这个问题在我心里转了几圈,我还是没忍住。

“适应,适应。”陈婶没停顿,直接回答了我,“最初,我感觉有点累,还想家。种地的新鲜劲过去了,我就和你陈叔吵了好多架呢!现在好了,这菜一茬茬地长,一茬茬地摘,那提子树一点点地长大,心里可踏实呢。你陈叔以前在城里,隔三差五地有老朋友找,聚会喝酒,烟也特别勤,身体差,总往医院跑。现在多好,我们吃自己种的有机菜,有营养。远离了那闹闹吵吵的环境,身体更好了。现在不是适应,我呀,是喜欢当农民了……”陈婶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被太阳嗮得发紫的脸颊上,是一道道笑开花的皱纹。

把摘好的菜收拾妥当,我们就会去陈师傅的小屋。小屋不大,有四十几平。红色的砖墙,外间是厨房,里间是卧室。灶台是老炉灶,灶口上坐着一个大铁锅。卧房里不是席梦思床,而是地地道道的“大火炕”,上面铺着炕席。还有一面最特殊的墙,陈师傅退休前是中学的语文老师,这面墙就是一柜子的书。

看着这小屋里的摆设与构造,只一瞬,就缩短了时光的距离,那是外公的老屋。屋前种花,屋后养鸡种菜,那份快乐是由心而发的,那份记忆是永恒的。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是诗人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夙愿,而陈师傅却是身处喧嚣之外,是闲素的、诗意的栖居。

突然,羡慕起陈师傅夫妇的田园生活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国人自古与土地就有着难分难舍的真情,即使在车水马龙的都市,冷漠的钢筋水泥,栋栋高耸的屋厦,依就无法阻挡这份追求淡泊的心境。耕种与收获,让我们重拾一份安祥与幸福。

车载着一兜兜的青菜,飞弛在并不宽广的公路上。天,蓝得清澈。绿,溢出了我的视野,泼成了一幅水墨田园的风光画卷。画中有人,是素衣持锄的陈师傅,还有他锄下的一洼洼良田与串串低垂的青提。

有时候,不用去寻,一首描写生活的诗就会静静地流淌于心……

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

大凡钟情于水墨丹青琴棋书画的女子,骨子里都氤氲着浓浓的信仰,脸上无不葳蕤着淡淡的微笑,行动上始终缱绻着深沉的帮扶济困。助人为乐告诉我们人世间有一种双赢,就是帮助急需要帮助的人。

有人说:救急不救穷。有人说:天助自助者。有人说:鸡蛋从里面破碎叫生命,从外面打破叫不破不立。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在我的生命中,有位女子她始终被认为圣灵充满慷慨富有,她就是我们大学时的外教恩师包琼。

她从小父母离异,为了求学自立自强,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这个深受磨砺的女子颓废消沉,相反物质的缺乏激起了她救苦救难的决心。偶然的机会,她从书中看到了一位美国人在中国云南的故事,很让她着迷。现实有时候让人拥堵,书籍却能让我们绝地超越。包琼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但是,第一站却在条件异常艰苦的东北农学院,困境总能让人异常明晰现实缺什么,自己最需要做什么。在这里催生了她想做书屋的理想,她开始在内心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

到湖南吉首大学,包琼就在自己的住所里开始诗意栖居,书屋初见规模。我在汉中师范学院外语系就读时,包琼就住在师院教工楼外教处。她的住处就有一间小书屋,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和照片。作为篮球队的成员,我们几乎雨天不能在场地上训练时都要在她的屋子里观看nba实况转播,我不明白当时的水电费由谁来支付。尤其到了圣诞节,她的屋子里就会圣诞树上熠熠生辉,贺卡礼物和各种挂饰应有尽有。我们轮流和老师照相留影,各种姿势各种欢乐。那些唱歌用的歌词用纸,阅读用的复印材料,训练时吃的桔子,中场休息洗手用的洗手液都是老师自己出资买的。还有,我们比赛用的李宁牌篮球综训鞋,当时好像一次性买了十多双,每双300元左右。她认为鞋子十分重要,就自己想办法给我们添置。有一次,我在训练时被篮球砸到了眼镜,老师急切检查我的眼睛,看到眼睛没事,她才长出一口气。后来老师自己帮我配了一副眼镜,而且费用没让我出。后来,听许多同学说起她的好,原来大家都是她心爱的弟子。

现在,栖居在云南师大的包琼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日夜兼程在努力。她一边教书一边经营自己的梦想,她的外文书籍已经将近5000册。从她的搭档李静媛的微信中,我能看到许许多多莘莘学子借书的身影。更为欣喜的是,老师为书屋工作人员发放工资的信封设计,简直就是艺展策划。在老师的心里,她们领到的不仅仅是一份工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能把一个个装工资的袋子,亲手绘制的人,是生活的强者。我们经常谈优雅,包琼把自己的工资奉献给了学子,自己却穿着朴素。她经常自行车出行,美景都装在手机相机里,美好都奉献给了这个世界。我以为她就是我见到过最优雅的人,几乎没有之一。

现在,老师已经年过花甲。她依旧孜孜不倦地奋战在教学一线,对书屋的建设孜孜以求。多才多艺的她,不仅给了我们需要的专业知识,更带给我们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模式。她做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去做美好心灵的传播者,别浪费了青春年华。

我也想梦想能做一个书屋,这可能是所有文艺女青年的共同的心愿。但是老师的书屋,是用梦想为屋,修为做墙,爱心为架,真诚为桌椅修建起来的。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漂洋过海历经了沧桑。包琼书屋承载着太多人的心愿和爱,无论最终建在何处,都将和我们的生命成长息息相关。因为她的主人,包琼曾让无数热爱生活的人诗意栖居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

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

你爱这个城市吗?

爱。

你爱她什么呢,那么小,一点也不繁华。

繁华好比弱水,我也只能取一瓢饮不是吗?

小城距市区不过十几公里,有快速通道与市区相连,开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快速通道如一条丝带,一头系着繁华,一头连着素朴。

常常,晚上驱车一路驶过会展中心的气势磅礴辉煌灿烂,驶出体育馆的流光溢彩诗意梦幻,驶过立交桥的繁星璀璨,快速通道虽依然车流不断但喧嚣渐渐减弱,终于,夜空变得清晰而高远,夜晚变得安静而平和起来,生活,在渐渐远离繁华后回归相对的本真。

我也一样,现代人的一切困扰我一样也逃不掉:既崇尚简单,又害怕寂寞。于是,这繁华边缘的家,中和了热闹与清寂,成了闲适惬意的港湾。

二月的翦翦风里,永兴街的柳树总是最先爆青发芽,翠翠柔柔地在微寒的春风里招摇,提醒小城的人们:春天到了。于是,高阳路上接到了消息的玉兰花便一夜之间挂满了枝头,白的晶莹,紫的温暖,像一串串响铃,自顾自地美丽,无须任何陪衬。还有绣岭路上的郁李,一夜间如雪落枝头,繁密的小花儿一树树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然后,陕州路的梧桐绿了,府后路的枫树也不甘示弱,互相招呼着,春天于是呼啦啦走遍了小城。

太阳一天天变得毒辣的时候,陕州路的梧桐空前地茂盛了,臂挽着臂搭出了一个绿色的长廊。于是,上下班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行走在撒着细碎阳光的凉亭里,心满意足;树下摆放着小小杂货柜的老人聊着天,和过往的熟人打着招呼,亦心满意足。此时,永兴街的柳虽有了倦意,但仍然不显倦态。而府后路上的枫叶却似小饮了一杯醇酿,红晕飞上了枝头,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实像小小的元宝藏在枝叶间。这时候,紫薇花密密匝匝压弯了枝头,木槿花不知不觉开过了一茬儿,月季花不知开了几遍又凋了几遍,绣岭路上的绒树,正艳艳如霞。

花事寥落时,栾树天堂鸟一样的花却扑啦啦落满了枝头,带给人无限的惊喜。然后,悄悄一场夜雨,又扑簌簌洒落一地,留下一树的惆怅和一地的怜惜。之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它青色的果实也终于变成艳红,如红红的灯笼扮亮了整个城市。

下雪了。雪花轻舞飞扬的城市变得格外安静,女贞却分外地青翠了。

小城四季,景致不断。

于小城人而言,高阳山实在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小城依山而建。山不高,有天梯,有凉亭。据说天梯共789级,极陡峭,一路攀爬,直到恋乡亭。恋乡亭上临风而望,小城如一个乖巧的孩子,远处,九曲黄河如一条灰白色的`飘带,若隐若现。河对岸,是绵延在山西境内的中条山。

登高锻炼是必须的,不然多浪费资源啊。天梯陡峭,恐高的人只能望着脚下的台阶一路小心向上,不看目标,不望归路,只关心当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待爬到峰顶,满头大汗被恋乡亭上清爽的风一吹,通体舒泰,才能完整地体会到“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的妙处:胸襟的开阔,以及身体的愉悦。

山上据说还有众多的景点,虽然上过许多次,却极少涉足,比如刘秀峰,光武洞,曹祖池,姚懿碑,王建诗,摩崖像。我只去过王莽寨,据说跟王莽撵刘秀有关。说是寨子,其实不过一片荒烟蔓草之地,由古旧的如烟`过似的砖墙围了起来,倒也有了寨的草莽之气,较之那些修缮一新的名胜古迹更能带给人寻幽怀古之情。

山脚有村,曰温塘村,因村中的温泉水而得名,极有名气。这里的温泉水温极高,烫手,没法直接使用。山上建有许多的饭馆和温泉浴池,引了温泉水上去,资源利用,得天独厚。

其实,不想爬山,看山也是很有乐趣的事。

喜欢看傍晚的山,看夕阳下小山霞光万道。看着看着,会有火车哐哐哐地闯进了视野,又哐哐哐开走了――陇海线贴着山体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然后,有大群的鸽子在山下盘桓,渐渐远去,山便又恢复了寂静,陡峭的天梯也恢复了寂静。

最妙的其实是夜晚看山。若从市区回来,到高阳路左拐,前方一条天梯赫然在望,灯火辉煌,向着天上去了,却于空中蓦然停驻,那高高的恋乡亭便有了南天门的感觉。夜晚看山还可以去甘棠公园。坐在公园高高的凉台上,微风拂面,远望天梯和凉亭的灯光像是天上星汉,与城市的灯光融为一体。有月的夜晚,月照远山,那份旷远与清寂,别有一番风情。

相对于夏天,冬天的山更有趣些:漫天雪舞的苍茫,晴雪消融的冷俏,别具韵味。

古人说: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我说:山不在高,喜欢就好。高阳山没有名气,但在我的心里却很亲切。总觉得那山如一头静卧的骆驼,一头护主的骆驼,义不容辞地为主人遮挡着骤然而至的漫天风沙。于是,小城便如黄昏落日下黄沙漫漫中的一顶帐篷,所有的困顿便都与你无关了。这种被保护的安然感觉,在你登山回望俯瞰小城的时候便会油然而生。

繁华边缘,有我小小的家,一日日一年年,我对这个原本打算只用于午休的蜗居由抗拒到接纳、到享受、到依恋了。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遥望千年以前,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辅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忙碌,然而孔子并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安静地憩息,他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便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回首当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驴子前的萝卜,诱惑着人们不断迈步。然而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于此,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我必须打造的圣殿,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

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著名的标牌,上书“慢慢走,欣赏啊!”是啊,在你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人生因奋斗与欣赏美妙!鲁迅先生执笔时端庄肃穆,那笔顿作棍棒,唱醒百万愚民;又顿而化为刀枪,直刺敌人心脏。这样的冷峻中,先生为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耗尽心血。然而在萧红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那袅袅烟雾中轻缓吞息的神态,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别样的丰富多彩的鲁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鲁迅先生享受着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铸就了他辉煌而又美好平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