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童年的冬天抒情散文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17:40:27 作者:紫衣梦 2023年童年的冬天抒情散文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优秀8篇)

辩论是一种可以对话、争论和深入思考的活动,它可以培养人们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辩论中应注意用事实和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希望以下的辩论范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的参考和借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吧。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童年宛如一条彩色的虹,过在天空,使原本单调的蓝天增添色彩;童年有如闪闪发光的星星,点缀了夜晚黑洞洞的天空;童年好似朴素的梅花,装饰着了无生机的冬天;我的童年好似空白的纸张,因为趣事变得充足。

遨游知识海洋、在油菜花田里捉迷藏、与父母一起去旅游……童年的回忆像播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其中在油菜花田里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印象最深刻。

那时我很小,大概十七八岁吧。我与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探望外婆,那时正是秋天,农村的秋景很美。蔚蓝色的天空中有几朵薄薄的白云被金黄色的夕阳照得通红,大地上一片金黄色,稻谷成熟了,秋风吹来,便闻到一阵阵稻香味;油菜花长得很高,很漂亮。花是黄色的,从远处看,是一片黄色的花海。

吃完晚饭,热气还未消,就被表哥表姐们叫去玩耍。我们来到一片高大的油菜花田前,油菜花真的很高,比我身高还要高出很多,于是我就建议玩捉迷藏。

游戏开始了,不行的毅表哥输了,他要捉我们了。他数了十声后,开始“搜索”我们。我躲在能勉强看得到毅表哥的地方,看着表哥那滑稽的模样,我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表哥听到声音朝我这边走来。糟了,被发现了!我快速跑开,由于没注意脚下的油菜花的茎,不小心——绊倒了!我情急之下抓住了另一根油菜花茎,但最终还是摔倒了。我身旁几株油菜花不幸的被压倒了,这时,以毅表哥来到我身旁蹲下温柔的来问我:“摔疼了吗?”边扶我起来。我回答道:“当然没事,我可是打不死的小强。该我捉了。”我俏皮地向毅表哥吐了吐舌头,我快速数到十,见毅表哥还愣在那儿,我一把捉住他说:“哈哈,我捉你啦!”毅表哥假装生气地说:“小屁孩,你耍赖!”趁我不注意,毅表哥挠我痒痒,我呵呵大笑,其余的表哥表姐闻讯赶来,见到此景无奈的摇摇头:这两对活宝。

夕阳照耀下,油菜花田发出朗朗的嬉笑声。

流逝的时光冲不淡记忆,着欢笑声让我倍感欢乐,为我的童年画下了绚丽的`一笔,令我难以忘怀!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童年,是每个人的心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它给了人们这一生最宝贵的回忆。对于一些早已度过了童年的人来说,童年是埋藏在心底最深的,也是最想回去的。因为,在他们的的童年世界里,显得是那样的青涩,那样的纯真,那样的动人。现在的我们似乎没有那时的人一样,显得整个童年都是那样的干燥无味。没有人知道要去好好珍惜,只是一味的去改变自己认为的所谓的幼稚。对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的不屑一顾。或许,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吧!原本应该充满童真,可却因为世俗的眼光,使得一些想要回去的人都回不去了。

不管如何,毕竟是自己选择的路。回忆着过去,开心快乐的时光,就像梦一场。该醒来的,终究要醒。不想醒来的,却不得不醒。或者,那段曾经快乐的日子也抛弃了曾经快乐的人,只因他们抛弃了快乐。一些不想要改变的却冥冥之中被改变了,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何,但同时也没有人去思考自己本身所造成的过错。童年累了,它知道了自己只是在做一些无聊的事。所以,它再也不会回到一些人的回忆中去了。别人都对它视而不见,它做得够多了,何必再让自己受伤呢!

过去的终要过去,也许过去了就好了。

童年是一个人一辈子唯一寄托的幻想,如果唯一的幻想都被打破了,那么即使活的再逍遥都没有意义了。只愿意一个人保留唯一的幻想,充满希望的活下去。即使路途再遥远,再难行。也要坚持走下去。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童年,总是让人回忆不尽。

夏天,我们村就好玩的地方便是河沙滩,柳条儿青青,杨树绿叶盖顶,河两岸浓荫翠树,别有一番景致。

记得六岁那年,邻居的一位小哥哥和我一块玩耍,玩得兴致勃然,飞泥走沙,漫天泥块乱甩。

孩子们,从刚会走路的小娃娃,到十几岁的男女孩,都喜欢到这里来,中午的太阳白花花的照,到处一片亮闪闪的光,知了在树叶间尖利地叫,穿破孩子们安静的午睡梦,吸引他们躲过大人的呵斥声,溜到一起来。

那时的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总爱让我们睡,屋子里闷得浑身淌汗,老也睡不着。躺在席子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抠抠脚趾头,一会儿抓抓乱蓬蓬的头发,要么使劲动响什么东西,大人就发话:

“出去玩吧,别淘气,睡也不睡个安生。”

我跳起来,不等大人说完,箭一般跑了出去。

河边早已有好多小孩在耍着,水里凫着泳,黑黢黢的光脊梁埋在水里,水珠在脖颈上亮晶晶的。岸边上小哥哥在糊房子,我抓起腥腥的泥巴,加入热闹的队列。

过了一会玩腻了,换了更激烈的游戏,在沙滩上打泥仗,跑着笑着乐不可支,不顾太阳火毒的.不适。小哥哥手中的泥块飞来,贴在身上,承受不住重量再滑下来,留下与泥块大小相等的泥斑团团。

可我全不在意,专心等待一发而准的最佳反攻时机。突然一个跟头栽下来,我趴在沙地上,小哥哥兴奋的跑过来,泥块没头没脑的落在我身上。

“别打了,别打了,不算,重来重来。”我嘻嘻笑着一边求饶。

小哥哥却依然不住手,我有些生气了。一块大点的泥巴砸在我脑袋上,温怒的我终于找到爆发点,哇的一声哭出来,尽管并不痛。

小哥哥木木的站着,不知所措,不知哪里来的胆劲儿,我竟然拿起一块石头,小哥哥见状撒腿就跑,一边看我的表情。当他晓得我不占便宜不罢休的姿态,毫不犹豫躲回家去。我随后赶到,却被挡在厚厚的门板之外,心中兀自伤心不已,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骂着,仍不解恨。

小哥哥院子里有棵大梨树,秋天梨子挂满枝头,总惹得馋嘴毛娃们打不离,我们一帮小孩子每家都待得极好,每次去解馋都空不了手。

梨树旁边有株小梨树,大拇指粗细也不太高,稀疏的树叶间已有大枣般的小梨果露出来,我余怒升腾,迁移到这颗小小的梨树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摘下梨果,一个个扔的远远的,再折断主枝,那嫩绿的树叶顿时无力的垂下来,在阳光下反射着清鲜鲜的新。

我像一位凯旋的勇士,仰着小小的头颅,扬长而去。

多少年了,每次我看到小梨树旧址,便想起这段童年。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走着,走着,不经意已经四十好几。在这风雨兼程的四十几载,拥有了太多的幸酸,穿越过多少次痛苦的沼泽,也有过多次欢笑快哉,幸哉,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只有你,而是还有她,有我,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她,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的阳光也会更灿烂。

看到自己,看清自我,我是独特,我爱天朗风清中的云朵,我爱群星,我爱别人在我的世界中生活。在我的快乐中快乐,但我也深深的明白:我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个,是的,我仅仅是我。大千世界中一个小小的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规定别人,让别人紧随于我,而且,我又有那么多缺点,那么平凡,渺小的我,仅是世界的一小分,我不完善不美丽。

我的故乡。故乡尹家洼玉皇殿。儿时期的村庄古老坐落有序,平淡乏味,几乎都是坑大窑深的住处,无一所砖砌房屋,甚至土块房屋也无一处,那儿却留下了我和红梅童年太多的故事,照辈份她喊我姑,但我俩同龄,我只不过大她三个多月,那时还处于农业社生活,主食以玉米为主,母亲常做玉米面巴巴吃,就这还要多劳多得,吃饱肚子也不错了。我家人口众多,劳力只有父母,三叔,小姑都在玉都上高中,哥哥,姐姐也上小学,爷爷年老多病,经济也不太好,二叔虽参加工作但很少寄钱回家。红梅很幸福,她的父亲任勇任泾川县公安局局长,她家的吃喝当然什么都比我强。但她每吃什么,总少不了分给我一点点尝尝。我俩家同住一个庄子,同一所院子,手拉手进出自如,形影不离,睡觉几乎也在一块儿,红梅那时扎个小鸟松,挺可爱,白白的脸蛋,着一身红衣哪么惹人爱。记的有一次,我的脸成了大花猫,那是母亲在石磨磨窑套馿磨面,我和红梅跟在后面的杰作,不知怎的,我的脸被黄橙色的玉米面涂了,那个年代吃都成问题,还有什么镜子可照,红梅好笑极了,她给我比划着我的脸,但自己又看不见,她急了,于是用食指和中指捏了点抹在自己脸上,我才知道我的脸哪里被抹了,领略新奇拭去面粉。快乐的港口扬起手臂大笑一场。

七八月倾盆大雨斜下,我和红梅在炕上玩交交,头顶不知怎的被水打湿,红梅抬头说窑顶漏雨,我俩移了地方继续玩,滴着滴着水像泉涌,我俩吓坏了抱头跳下炕,大喊大叫,窜出窑洞,原来是蚁穴漏水。雨停了,发现院子里涝巴小麻雀特别多,于是,我俩挽起裤腿猫着身子,一只,两只,捕获的鸟一动不动,耷拉着脑袋,找来一根长线栓在腿上让它任意飞翔,黄昏为鸟建巢喂食。

我俩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世俗是一张望不透的网,但我俩的情山水可见,农业社生活也迫使我俩跟在羊群后面拾羊粪,任风再大,我俩意志坚强每天都去,记得一次,一只大公羊用头顶倒了红梅,她哇地哭了,我急了,顺手摔过羊粪笼去砸打,羊用一对冷傲的眼藐视着我,棱角分明的头颅,光洁柔软的白毛,这些使它浑身上下透出一股逼人的精气和孤傲,我有些后怕,但还是砸了它一下,羊也乖了好多,用脏兮兮的小手为红梅拭泪。

夕阳夕下,队长吹起了哨子,社农们要去饲养站挑粪,我和红梅也急了,手拉手掺和在人群中,好多的婶子、叔叔,个个争先恐后,喘着粗气一担接一担,为了多挣工分,一分钟也不歇。时代的局限,社会的法制,人为的思想,只听得扁担发出吱咯吱咯的声音,他们个个喜气洋洋,酝酿出一种幸福,我和红梅在粪堆旁跑来跑去,喜笑不停,突然我发现,粪堆旁有一堆土很松软,里面有个粪螃牛,我把它掏出来吓唬红梅,谁料她居然抢了过去,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豪,我很着急但又不能批评她,母亲叮嘱过有事让一让红梅,那才是意义的存在,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之道吧!所以看她很开心,我也高兴极了。

今日她的电话,她的微信像一条丝带的小河,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和成长,这本是自闭与保守的我却挥笔天下,我追忆童年,想念过去,思念红梅。

童年永远年轻,永远长存。

愿天下所有人记住自己的童年,它是心灵快乐的呼唤。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扣子是开在童年的花】

有一天,忽然发现女儿所有的衣服上,扣子都极少,多是各种拉链,就是有几颗扣子,也是装饰点缀所用。便想起儿时,那时的衣服多为母亲缝制,扣子也是极朴素的,将衣服扣紧,焐暖了整个的童年。

母亲有一个小小的针线篓,里面除了针线,便是各种扣子。那些扣子大小不一,多是圆形,大多黑白两色,偶然也有不同颜色的散落其中。这许多的扣子,都是从淘汰的旧衣服上拆下收集起来,我们有时在路上拾到,也会捡回放进针线篓里。每日里和伙伴们疯玩儿,常常将衣服上的扣子弄丢。回到家中,母亲便会从篓里拣出一枚,给我缝上。看着母亲的针线在扣眼里穿来插去,并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的心也成了一枚扣子,母亲的爱便是那根线,将我的生命维系在温暖的回忆里。

久而久之,我衣服上的扣子,便各不相同,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美,反正别人也都是如此。姐姐的那些花衣服上的扣子,就要比我们男孩子的好看多了,虽然也是普通的形状,却是五颜六色。这很是让我羡慕,却也知道那些美丽的扣子是女孩子的专利,所以也只能那么羡慕着。有一次,姐姐新衣服上的五枚漂亮扣子丢了一枚,很难过,于是母亲便找来一枚红色的扣子钉上,虽然和其它扣子不搭配,却也是很好看,姐姐也是很高兴。

有一次家里的一块窗玻璃被我用石块击中,出现了许多条裂痕,母亲找来两枚扣子,在那些裂纹的中心处,里外各放一枚扣子,然后用线穿过玻璃将两枚扣子缝在一起,这样便将整块玻璃都固定住。现在我仍记得那两枚扣子,都是蓝色的,镶在我家的玻璃上许多年。天气晴好的日子,阳光照在玻璃上,每一条裂纹都闪着七彩的光,从中间的扣子处开始四散辅射开去,像极了一朵美丽的花。

当岁月如流水般消逝,童年中的那些扣子,如那片无瑕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无尽的眷恋。更像一朵朵朴素的花,开在洁白的时光里,馨香漫透光阴的河,仍时时给我以感动。童年中的那些扣子,已不知失落于何时何处,一如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那些简单的扣子早已被取代,只是心中的温暖却永远如昨日。

前年的时候,姐姐买了件衣服,很古朴的样式,难得的是上面居然有扣子。虽然那扣子很是精美,却依然让我看到了童年的身影。只是没穿几次,扣子便丢了一枚,同样的扣子无处去配,更不能像小时候般随便钉上一枚,姐姐虽然很喜欢这件衣服,却也只好将之收藏。有一天,她和母亲说起此事,母亲却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把所有的扣子全换成一样的不就行了!”我们听了都是眼前一亮,姐姐更是迅速地买来一些更漂亮的扣子,把衣服上原来的扣子都更换掉。忽然想到,我们常常因为微小的失落而放弃一整件事,也常常因为放弃了一件事而使生活变得黯淡,想想母亲的话,便明白,有时需要更换掉所有的心情,才会让生命焕然一新。

可我知道,母亲并不知道这些大道理,虽然她和扣子打了半生的交道,却也只是缝缝补补间的智慧。可是正是因为这些相素的道理,却点亮了我生命中不曾触及的美好。于是,再回想起童年的扣子,便嗅到了那朵朵小花上散发出的新的芬芳。

【牛车往事】

每当秋天,家里的黄牛便越发劳累起来。拉着那架破旧的木板车,往来于村口田间。父亲急促的鞭梢催赶着老牛四蹄下不紧不慢的岁月,仿佛走过无数时光,那些土路上的蹄痕车迹耐住了风雨的浸磨。

十二岁的我躺在满车的玉米棒上,空气中满是丰收的味道。仰望天上那一片片轻云,能细细地感觉到车轮在地上碾过的轻微震颤。或者在野甸上把干了的草拉回,将身体深深地陷进草堆之中,一片狭长的叶将碧蓝的天空不停地切割,呼吸间都是土地的芬芳。

许多年以后听到一首民谣:“埋在干草堆里缓缓走入平原的样子,岔道口的风吹的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响,接着有雨点落下来,池塘里的鸭子追逐着天上落下来的雨泡……”悠远苍凉之中,也透着一种遥遥的温暖。我也曾在牛车上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却没想到真的有一天,这一幕会成为生命中浓得永远化不开的眷恋。

最喜欢有月亮的晚上,坐着牛车去野甸子上拉干草。将成捆的干草装上车,高高的,然后就躺在顶上,在老牛缓缓的步伐中,摇摇晃晃。天上的月似乎更近,紧紧跟着我们的牛车。野外的路上漆黑无人,只有老牛沉重的蹄音。偶尔两旁的林中会有一座座荒坟,便悚然而惊,努力将身子钻进草堆里,生怕会从路旁冲出什么鬼怪。而父亲的鞭梢声清脆响起,便惊飞了所有的恐惧。及至看见村里的灯火,温暖便扑面而来。

有一年腊月,城里有亲戚来我家过年,我们赶着牛车去镇上接。回来的时候,坐了一车的人,天寒地冻,牛也似乎极懈怠,走得极慢。大家都蜷缩在厚厚的`棉被里,十八里的路,这个速度,想来就让人犯愁。叔叔冻得受不了,便下了车,在车旁小跑,牛见有人跑,竟然也小跑起来。这一发现让我们很是惊喜,于是轮流下车陪牛小跑,既增快了速度,也驱逐了寒冷。多年以后,当初坐着牛车的人都会记得这一情景,可是却天各一方,再也无法齐聚。

那头黄牛在我家许多年,陪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寒冷,走过那么多难忘的岁月,却是一直默默。而木板车的左前方边沿上,是父亲赶车的位置,长年坐在那里,已经磨得光滑如镜。总会想起那时的父亲,长长的鞭子甩出漫天的脆响,仿佛身上有永远用不完的力气。而如今,父亲垂垂老矣,走路极缓极慢,像极了当年的老黄牛。

后来举家搬进城里,老牛和车也已变卖。自那以后再没坐过牛车,走过千山万水,世事沧桑中,才明白,当年那极慢极破的牛车上,才是心里最温暖最无忧的所在。

【妈妈的歌谣】

妈妈是不会唱歌的,可是,在我的记忆之中,妈妈的歌声曾多次在耳边响起。那是儿时朦胧欲睡的时刻,轻柔的歌声仿佛一只最舒适的摇篮,轻轻地荡漾着我纯真的美梦。

那是流传最久远的一首歌谣吧,千百年来不知在多少人的童年唱响过。在那些淡如远山的记忆里,唯有这歌谣如清风拂过,温柔无比。那时的妈妈是年轻而忙碌的,劳累了一天,还要轻哼着歌哄我入睡。奔跑的年龄,行走的风景,慢慢成长之后,告别了妈妈的怀抱,也告别了那美丽的歌谣。以至于很久以后,我竟记不起妈妈曾经会唱歌。

许多年以后的一个夏日午后,我独自睡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忽然就梦见了童年的时光,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仿佛岁月流转,一切都真实得历历在目,在妈妈的怀里,是我一生中睡得最甜美的日子。忽然之间,人醒梦散,我茫然四顾,心里恐慌至极,就像仍幼小如初,睡醒后不见妈妈的身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千里万里之外,我的妈妈已经垂垂老矣。

往事如烟易散,可是一个情景却漫上心头。在那个时候,也是一个夏天,妈妈和爸爸刚刚吵过一架,我吓得大哭。现在想来,那是有记忆以来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午后,妈妈抱着我,我却哭得无法入眠。于是妈妈又唱起了歌谣,那样的时刻,妈妈的眼中也是含着泪的。歌声一遍遍地轻唱,恐惧的心慢慢平抚,而梦里,妈妈却是泪流满面。

后来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妻不在,我抱着年幼的女儿哄她入睡。不自觉就哼起了那首歌谣,在轻柔的歌声里,女儿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那一刻心中竟是无比的幸福,浑然忘了累得酸疼的胳膊。忽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的心情,时隔三十余年,我唱着妈妈当年唱过的歌谣,哄着自己的孩子。女儿已沉沉睡去,我没有把她放回床上,也没有停下嘴里的歌。那个下午,我一遍一遍地唱着,直到唱出了满眼的泪花。

去年夏天,我回老家探亲。有一天午睡时,我对坐在旁边的妈妈说:“妈,给我唱首歌吧,我睡不着!”妈妈转过头来,午后的阳光照着她的白发。她说:“我也不会唱歌呀!”我说:“就唱我小时候你给我唱的歌吧!”妈妈愣了一下,把目光投向远远的窗外,仿佛看进了岁月深处。可是,那温暖的歌谣却终于没有响起。

我常常感动于那样的情景,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轻哼着哄他入睡。我远远地观望,带着微笑,任往事的浪潮将心湮没。我会想起妈妈,想起那首响在生命中的歌谣。我知道,那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歌。是的,天下的母亲们对怀里的孩子唱响的,永远是最美的旋律。

【蛙声入梦】

村庄的夏夜,是青蛙的舞台。稻花香里,蛙声一片,永远是田间最动人的声音。

那一年,和叔叔在村南的大草甸上打草,夜里,就睡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南面不远处,就是松花江的大堤,北面便是广阔的大草甸。劳累了一天,在窝棚里躺下,盈耳便是远远近近的蛙鸣,细听之,似可分辨每一只青蛙的声音,稍一分神,便成合唱,震撼着整片草原。会有某个时刻,所有的蛙鸣同时停歇,仿佛约好了般,一片深远的宁静,便从梦里醒来,片刻后,蛙声再起,才又沉沉睡去。那短暂的静,如蛙们换曲的间歇,如一张唱盘两首歌间的空白,缓冲着一种难言的情绪。

或者有月亮的晚上,辗转难眠,便爬上江堤,看月照流水,蛙声依然将我包围。岸边,时常传来蛙跳入水的声音,如曲幕中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半圆的波纹荡漾开去,呼吸着秋草的味道,身心便与蛙鸣月光融为一体。

那时在甸子上放鹅,村里的伙伴们都拿着长长的铁钎,只一会儿工夫,上面便串了许多只青蛙,然后剥了皮,架在火上烧烤,他们吃得不亦乐乎。而我却从未吃过,并不是我觉得残忍,不是觉得不好吃,也不是觉得不该吃,在那个年龄,这些问题还不懂得。只是以为那些见惯了的蹦跳于草丛水塘间的青蛙,再看它们被烤得干巴巴的身躯,怎么也提不起食欲来。而有些伙伴的行为,却是的确让我觉出了残忍,他们有时并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玩耍,把青蛙剥了皮,却仍自活着,将其放入水塘里,看它们游到几时才死去。那时还担心,这么多的青蛙死于非命,夜里终会一片死寂了吧!可是,每一个夜里,蛙声都会透窗而入,伴我一枕香甜的梦。便也放了心,那么大的草甸,青蛙应该是捕杀不绝的吧!

离开家乡的时候,大草甸还在。后来,多年以后,来到一个山区的城市,周围都是山岭围绕,林木丛生,河流交错,碧草丛生。住在城市的边缘,很有一种乡村的氛围,隐约有了一种在家乡的亲切。初来时满怀希望,隔绝多年的蛙鸣,终于可以再度在梦里唱起。可是却没有。在夏天,在秋天,望向野外的夜里,总会有着手电的光亮闪动。我已经知道,那是捕蛙人。虽然严令不让捕蛙,可在这林区,产的是林蛙,据说味极鲜美,而且价极昂贵,所以禁之不住。所以在那些美丽的夜晚,它们再不敢鸣叫,怕引来杀身之祸。是的,我只愿去想它们不敢叫,却不敢去想,它们已将近灭绝。

也许林蛙不会因捕杀而绝,可是寂寂的夜里,想来它们也是数目寥寥。回想故乡的大草甸,那些充耳的千百万只青蛙的合鸣,也只能在梦里出现了,而梦外,是无边的冷清与寂寞。那一年回到故乡,大草甸早已消失,代之的是无际的稻田,农药泛滥。夏夜里,稻香一片,蛙声却是散散落落,不成曲调。我知道,心里的故乡,永远也回不去了。

难道,难道蛙声一片的夜晚,此生再难重逢?重逢的只是往事的喧闹重叠着今日的清冷,童年的那些蛙们,永远在岁月深处唱歌,歌声穿透时光的河流,入我夜夜失落的梦。所以有一天,在野外散步,看见一只青蛙跃出草丛,我跟了它整整一个下午。看它寂寞独行,听它低低鸣叫,竟让久经风尘的我,盈盈的有了满眼的泪。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春雨连城,夜入江南。雨,你来的太急,太急。似乎是江南春来的特色,清明过,春潮带雨晚来急,桃花初绽,骤雨打遍新桃。虽是很美,可那一片大雪压后的泥坑还未愈合,你便来了。慢来吧,至少等泥坑结痂,再迎接你那片阴潮。

花开花落,雪落又融。冬去春来,本是最自然的法则,奈何我还未赏够万里飘雪的盛景。不愿强求,禹只盼再堆一个雪人儿,待到梅香散了,双双化去也好有个伴儿。

雨,点点滴滴。不解风情,就像恋人总渴望天雷地火那样回肠荡气。雨不得已,耗尽了力气,落得更急。不知是否故意,将一朵桃花打离。

春风十里,将桃花吹起。它想离雨更近,借着风力向上飘起。雨向下落去。它安慰自己是由于万有引力。它在空中飘着飘着,感觉自己孤零零。忘了有风的助力。他飞的很高很高,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很美很美。这是风的杰作吧,它记住了风。

春风吹起,将桃花吹进了一池春水。它无法像在空中一样起舞,只能随波逐流。它看到了河底悄悄发芽的莲花“下一季,是否有夏夜的凉风将荷叶在空中托起?它明白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雨那么急是为了加快这一轮回的节奏吧,它还是喜欢在风中的感觉。

雨,在万花丛中滴落,却无片叶沾身,落入了泥中。慢慢向下渗透,像在寻觅什么。它闻到了泥中的淡香。那是梅的幽香。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雨,滴在梅枝上。形成串串珠帘。像一串珍珠,像要把梅树装扮成绝世美人,又像美人在哭泣。

禹并未带伞,任雨水滴在发梢顺着脖颈滴金胸膛,融为一体。他伸出白净的手指,拨开土壤将一株梅树栽下,走了。那娇艳的桃花也未驻足观赏。

禹,在等。等着春去冬来。春夏秋冬是一个轮回,上一冬是前世。奈何桥上孟婆汤并未饮尽,今生依然对梅花情有独钟。

花开花落,又是一春。春雨和着雪人融化的冰水流进了泥中。这下泥中有了水,水中有了泥。不知怎么分开。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

我们最纯明的时间,在那个位子上。近日,一次意外的聚会,我们几个儿时的伙伴,在烟酒的麻痹下,醉意浓情里,有人问起来。我们这一群不惑之年的老人们,有点面面相觑,谁还记得,我们下河摸鱼,上山采果子的经历呢。

我们与时间分别的太久了。回忆,纵然不再美好,可还是在心灵的深处,存在。童年不一定幸福,但是童年必定是快乐的。也许,我是个记忆容易被打开的人,之后,我难以把门关上了。

我的童年,最多的时候,我们是为了两分钱一根的白糖棒冰,所引诱着。一根小木箱子,厚厚的一块旧棉絮,盖着我们的喜欢,当我们听到“棒冰哦,白糖棒冰已到,白糖棒冰1这个脸色在夏日里,晒得通红的半老头,推着自行车,在泛着白色泥花的土村道上叫卖,被吸引来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围在他的后面。

这是最幸福的时候,这个半老头,会用尽他的计谋,来骗出我们的贪婪。他的手里捏着,一块小木板,敲击着小木箱,那些”梆梆“的声音,是在告诉我们的家长们,该来付钱了。他的计谋,会是我们跟父母之间怄气的焦点。孩子在他的哄逗你下,越聚越多。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在此时,已经不再烤人了。我们喜欢棒冰的凉意,可是这个老头是个奸贼,闪着两只诡计多端的眼睛,他不会很快的卖给你棒冰,先到他身边的孩子尽管吵着,围着,他就是不拿出棒冰来。还在那里喊着,哄逗着我们的馋虫。

他已经汗流浃背了,我们也汗流浃背了,父母们也汗流浃背了,他棒冰,才从小木箱里拿出来,分到一个孩子手里,他就要收钱,两分钱,是那么的重要,有的孩子舔着这一小根冰块,开始了甜蜜与清凉的享受,满足的样子离开了,可是,还有的孩子,只有眼睁睁的看着。

父母为什么还不过来,盼望的眼睛流着热辣辣的汗水。有些孩子开始叫了起来,可是,村子就这么点大,阿爹、阿妈就是没有看到,听到。风热辣辣的鼓舞着一场盛宴。失落会纠磨着心情,眼眶很酸涩的注满了泪水,我说,那时的泪水,会是最纯净的。

这个冰棍里蜕变的魔兽,还在拼命的敲着木箱子,哄逗着这一场的劫难。我哭了,阿爹,阿妈,不能天天给你买吃的,他们一天拼了命,也就是毛把钱的收入。哭的孩子,每天都有,不止我一个。吃了棒冰的孩子,跟着父母走了,没有吃着的孩子,闹腾的没了力气,就会自己走到麻地理,自己平复那份遗落的心情。

阳光依旧是毒辣的,只是我们那时不觉得而已。有一天,我一个人哭到最后,就躲在麻地理,这个魔兽又回到了人样子,他走过来,递给我一根快要融化的棒冰,他的眼里没有了钱币的臭味了,而是,他的眼里也有泪花了。我静静的看着他,他默默的走了。

这样的夏天,我经历了许多。我记不清眼泪伴过了多少个夏日,而是,这样的童年经过了一个时代了。吃不到棒冰的'发泄,我们回去池塘里寻欢作乐,一个下午,我们会把整个池塘都搅浑了。直到太阳退去了温度,晚霞有些昏昏欲睡了,父母会寻到池塘边,揪着我们的耳朵,大骂着,让我们回家去。

怄气的日子,总是在黄昏里上演,我们的承受着,每一天的成长,每一天的磨难。当晚霞落尽的时候,我们的夏日就会过去了,不过这一天,我们的夏日还是有收获的。我们不情愿的跟父母闹着,为了两分钱的棒冰,可是,我们还是有带回家去的,是螺丝,小鱼小虾,还有偷了邻村池塘里的藕节。

总于有一天,我们很久没有看到了,那个棒冰老头。又有一天中午,父母拿着麻杆,追着我们这一群孩子,追打翻了他的木箱子,谁抢走了他的棒冰,谁浑身涂满了泥巴,从头到脚,看不出是谁干的,反正是一群孩子。就在,我们村口的土路上,演出了一幕翻了天的喜剧,那一天,许多孩子都记得,战利品,多的孩子,吃了好几根,而却不花钱。

我很是无辜,那天,小伙伴们的密谋,我是知道的,因为我要去亲戚家,所以,我没有参加。可是,我还是挨了打,麻杆抽人,真的好疼。父母在打骂过后,还是耐心的教育着,棒冰老头也是不容易的生记,这是一个配给制的社会,配给他多少棒冰,他要买完了,钱上交了,他才有一天的工资,它有一家人,他也有孩子,生活派给每个的压力,都是均等的。

我虽然很无辜,但是小伙伴们,因为我也受了牵连,在分配藕节,番薯的时候,多给了我一份。我很是高兴,我家的草舍,草帘墙壁上,挖了许多洞,有很多我储存吃食,父母出去挣工分了,我们就开火少吃的。童年,竟是如此渡过,如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我在我的肩上的烙印,是快乐的,是灰色的。

就在今天,过这个七夕节,我去买菜,我又见到了那个棒冰老头,他现在是一个真正的老头了。脸上有着太多的黑斑,会不会是夏日的阳光晒的痕迹,牙齿也掉光了。手抖动着,口吃也不清楚了。他在卖菜,是他自己种的蔬菜,和棒冰一样的诱惑着我。

绿菜水灵灵的,我看着他,问,”还记得,那一年的棒冰吗?“

”别再让孩子们哭了1他的话很慢,含糊的听不清,我是明白的人生含义。

童年的泥瓦罐抒情散文

说起童年,在每一个人的印象里,可能都有着不同的记忆,也许是一群翩翩飞舞的蝴蝶,也许是同妈妈一起放飞的风筝,也许是做错事后爸爸那严厉的教训,也许是和小伙伴们共同动手的一次野炊……,而对我来说,泥瓦罐却是童年最清晰的记忆。

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刚包产到户,家里一穷二白,一家人全部住在窑洞里,爸爸为了改善家庭贫穷面貌,想去贷款养殖长毛兔,结果信用社主任嫌我们家境贫困,怕还不上贷款,硬是没给贷。

那时我虽小,但生活在农村那贫穷的环境中,早早就学会了帮着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每天早早起来,和哥哥到沟里去抬水,利用午饭的当儿去饮牛,星期天去捡柴等等,因此,从小就被训练成了“一头会走梨沟的牛”。

此后,每天放学后我就跑去看,只见一个个泥瓦罐整齐的立在平整的场子里,像同学们放学时站立的队子。那个大师傅是个十分和蔼可亲的人,他见了我总是说些笑话,还问我想不想学他这门手艺活。师傅还另外找了两个人,他们相互分工,一个人负责把和好的泥用铲子蹩成一个墙子,然后铲的方方正正;而负责制坯的大师用一个木框上拉了一根铁丝的工具从墙子上匀速划过,把割下的.泥皮双手摊着,按到台子上带有轮盘的、像立着的轳辘的圆柱形上,然后揪几团泥巴,把泥皮上有的破洞的地方补起来,然后拨动转盘,两手各拿一个像乒乓球拍一样的方形板子,蘸上水,贴在泥皮的外面,随着轮盘地转动,板子叮叮当当地敲着轮盘,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那块刚才还邹邹巴巴的泥皮,瞬间便变成了浑圆光滑的泥瓦罐,然后拿一个尺子一样的、在上端订了一个钉子的工具,轻轻贴着瓦罐,当轮盘停下来时,上端那多余的泥片便被割去,剩下一个规规矩矩的瓦罐,整个制作过程就算完成了;另外一个师傅负责把制成的泥坯连同模子提起来,在底部轻轻粘些麦衣子,放到平整的场子里晾晒,然后取下前五六次放置的木模具和防止泥瓦罐和模子粘连的白布套子,给制作的大师,这样周而复始。

等晾晒了一天多的泥瓦罐稍微干些,就一层一层顶空垒成一个瓦罐墙,这样不仅腾出了空场子放置新做的瓦罐,而且也便于瓦罐快速风干。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放学后,协助大人们把完全晾洒干的瓦罐磕成四个瓦片,然后在房中垛起来,用一个小本子统计下数量,等到积攒够可以烧制一窑的数目时,便叫上七八个村子里的叔叔阿姨们,把这些泥瓦片装到挖在山边的瓦窑里,用麦草火连续烧上五天五夜或更长时间,等窑里的砖瓦全部“亮了”之后,便用砖和泥封上烧火的小门,把瓦窑顶端也用厚厚的土封起来,形成一个涝池样的池子,然后往里面注满水,让水慢慢的渗到砖瓦上去,听那位大师说,慢慢渗下的水遇到高温就会变成水蒸气,不仅可以降温,更主要的作用是让砖瓦变成蓝色。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习惯成自然,在每天上学期间,每逢雷天气,焦急的心便飞到那泥瓦罐跟前,总担心大人们因收不及时,好不容易才干了的瓦罐被雨泡成一滩烂泥。

看着那些经过我们手的泥瓦片,被一个个烧成了敲起来当当响的蓝瓦,被整整齐齐地摆上了乡亲们家新盖的房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

就这样,随着一窑一窑砖瓦的烧制,家里的景况逐渐好了起来,到后来,爸爸还买了小四轮拖拉机,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许多,再也不用粗着脖子红着脸地拉架子车了。

……

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到现在,每逢听到雷声,我便条件反射般的不由自主的在房子里来回踱步,心情便会莫名的焦急起来,仿佛还有满场子的泥瓦罐等着我去收。

童年的泥瓦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