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汇总7篇)

时间:2023-09-21 20:10:00 作者:温柔雨 最新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汇总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一

忙了一段时间,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了,最近读了一本教育类书籍,令我受益匪浅,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轻轻翻开这本墨绿色封面的书,快速的浏览了书目,我的心跳不禁加快,犹如缺氧的人立刻吸入了新鲜的氧气一般,另我精神为之一振。

我该如何表达,我看过此书的感受呢?我是语文教师,我承认从小我就莫名的热爱自己的学科,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更愿意透过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然而,透过苏霍木林斯基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作者是以无比热情以及恒久的持之以恒的毅力,继续着他终身喜爱的事业。

细细看来:每一篇都是教学经验的提炼;每一篇都是扎实阅读的积累;每一篇都是热爱学生真情的流露;每一篇都是大师娓娓道来的经验之谈;每一篇都是教学生活中真实的再现;每一篇都是青年教师必读的经典。

或许生活中,我们离大师总是太过于遥远,但是当我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所撰写的文章时,我们离大师其实很近很近,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他的著作,真不愧被称为“教育圣经”之作。

真正走进《给教师的建议》几天而已,我的头脑立刻清醒许多,对待孩子的观念重新有了改变,或许一本书在精神上对读者的刺激,也会延伸到自我的行为中去。我期待自己在新学期的开学,能够在教学上有质的飞跃与成长......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二

第一段:引言(开头段)

阅读是教师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们通过阅读书籍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够丰富思想内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近期,我阅读了几本有关教育的著作,从中体会到了不少启发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

阅读被誉为一种心灵的洗礼,它不仅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见识,还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阅读更是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通过不断阅读教育类书籍,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阅读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思想内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自己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第三段:阅读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著作中的观点和理念对我的职业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在一本心理学著作中学到了正向心理学的理论。这本书告诉我,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能量,鼓励他们发挥潜能,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我还从一本专注于教育沟通的书籍中学到了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了和家长、同事、学生的交流中。这些改变让我感到很满足和自豪,同时也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和赞赏。

第四段:阅读对教师的启发和帮助

阅读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而且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阅读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教师,我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方面,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德、智慧和创造力。阅读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教师。

第五段:总结(结尾段)

通过阅读,我深刻理解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阅读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将阅读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阅读,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三

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更是我的职业素养之一。多年来,我不断积极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开展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学上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丰富的阅读素材和阅读经历。阅读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此外,阅读还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

第三段: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阅读对我的个人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阅读,我不仅扩大了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还拓宽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研读教育类书籍让我深入了解教育理论,帮助我更好地实践教学。此外,阅读还让我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增加我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阅读,我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努力改正并提升自己。

第四段:阅读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阅读可以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阅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及时更新知识和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从书籍中获取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到各类教学技巧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第五段:结尾与展望

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我不断成长的助力。通过阅读,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素养,还增加了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我相信,只有持续不断地阅读,教师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进步,成为一名更好的教育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养,为培养更多有才华、有品质的学生成就添砖加瓦。

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个人成长。教师应当重视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学科理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四

我认为科学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必须培养的。“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研究教学规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使命。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育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精神的这些内在价值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突破,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个性,要增强教师的个性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个性思维。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必须培养创新的品格。个性依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是个性化的教师。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进取向上的品格和 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奉献精神。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准备一节课要花若干个45分钟,还有批改、辅导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个45分钟,教师只有肯奉献时间与精力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读《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我再一次感触到:不论何时,有奉献精神是当好一个教师的重要条件。

科学素养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五

第一段:引入教师阅读心得的重要性(约200字)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对我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阅读不仅帮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碰撞和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第二段:阅读拓宽视野与增强知识储备(约250字)

通过阅读,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无论是阅读学术著作、科普读物还是文学作品,每一本书都向我展示了不同的世界和观点。这些新的视角使我对事物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教学中的挑战。

阅读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增强了我的知识储备。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我深入了解了不同领域的知识,这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教授课程内容,并且给予学生更多实际案例和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

第三段:阅读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约300字)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途径。通过阅读,我学会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这种思考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能够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式制定教学策略。此外,阅读还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在阅读中,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创意和想法,这激发了我自己的创造力。我开始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段:阅读培养情感素养与人文关怀(约250字)

阅读不仅培养了我的精神世界,还提高了我的情感素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情感的丰富与深邃。这些情感的表达与体验使我更加敏感和关怀他人。在教学中,我意识到学生不仅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被理解和关怀。因此,我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第五段:总结教师阅读心得带来的收获(约200字)

通过阅读,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情感素养。这些收获不仅使我成为了更好的教师,也让我拥有了更丰富的内在世界。因此,我鼓励每位教师都积极投入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与能力。感谢阅读给予我的成长和启示。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六

“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武志红老师所著《为何家会伤人》中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当今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一切。家长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外在需要,可对孩子的内心需要却置若罔闻,这不是真爱,是溺爱!从现象上来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溺爱等于过度的阻碍,往往会出现父母不希望的'结果!最著名的溺爱例子是杨丽娟事件,但杨丽娟的行为也并不是最疯狂的。最疯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屡屡看到,而且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向,最后不是他将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亲人打死。网上曾流传过一组图片:一个男孩要妈妈买一个玩具,妈妈不答应,于是男孩一把揪住妈妈的头发,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过来解围,被他呵斥“你滚”。之后他的反应更加激烈,还掐住了妈妈的喉咙,最后妈妈被迫给她买了玩具。最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的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长被谴责为“狼心狗肺”,可家长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呢?不是家长的错吗?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所以上文中的“不孝子”现象就出现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美化溺爱的倾向,认为溺爱就是过度的爱。其实真爱不存在“过度”的说法。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是真爱。

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十米以外的球时,父母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且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危险,这是真爱!

当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来--”的时候,耐心的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这是真爱!

当孩子反常时,不自以为是的指责他,而是关注到反常行为背后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这是真爱!

孩子是天使,父母不是上帝,只是天使的守护者!请给孩子以真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做不抱怨的教师篇七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榜样。

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

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

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

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

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

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

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

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

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

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

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

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

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

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

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

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

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

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

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