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毕业论文(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8 16:54:47 作者:琉璃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毕业论文(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论文

摘要:

无损检测作为民航维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对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加以管理与控制更能有效的保障维修工作。本文通过介绍质量管理的前期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控制中的现场质量管理技术来研究无损检测的质量工作。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论文

(1)一个企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两个矛盾形成的一大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方式中偏硬性的手段,而文化建设则是偏软性的手段。但是归根结底来说,硬性的制度再强硬,也难以毫无差池地管理好企业所有的事务。而人力资源又是企业最灵活、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必须要靠文化建设作为柔性管理手段来辅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用企业的营业思想、建设方向等精神意识去俘获员工的内心,让他们在精神上支持企业的发展。

(2)企业为文化建设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铺平道路,指明方向,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企业的文化建设各具特色,正因为具有特色的文化建设,各企业之间才会有大相径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果将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建设就相当于此人的'大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当于此人的手脚四肢,头脑指挥着手脚四肢,四肢在头脑的支配下,接受命令去改造世界。头脑和四肢必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此人真正的实力,头脑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说文化建设是指引企业一切行动的基地。

(1)首先企业必须打造一个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管理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工作人员的硬性体制,企业必须树立起标杆,然后要求所有人员按照这个标杆去行动、去工作。硬性的管理体系是帮助企业打造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工具。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完善,能够捕捉到员工日常在企业中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所有的行为都作出硬性的标准与规范,引导企业的建设向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与其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将二者的关系真正弄明白,在贯彻一个的基础上发展另一个,才能够帮助企业建成现代哈有实力的在。贯彻人文精神,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支柱所在。

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摘要:出版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一个领域,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出版社在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更好地履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崇高使命。文章从出版社的行业特点、意识形态属性、实践要求三个层面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要外修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社会责任,内修富有个性、系统和创新性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形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这种源自企业内部的发展动力使企业充满朝气与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需内外兼修,才能提炼出最具价值的企业文化要素,最终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彰显出版社个性,增强出版社的竞争力。外,是指从出版社对国家、社会、行业、大众所肩负的使命,所承担的职责的角度塑造出版社企业文化;内,是指从出版社自身长期经营发展的实践角度,在出版社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塑造企业文化。外是面,内是点,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方显出版社企业文化之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

一、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行业特点

出版行业独特的社会责任。无论出版社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是从事文化创意和文化生产工作,属于内容生产行业。出版社不同于一般企业,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崇高使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要求和更高的追求。所以,出版社在经营发展中,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1]关注国家、社会对出版社的要求,重视出版物对社会和大众的影响,这是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企业所不能承载的社会责任。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出版社才能发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明确的行业道德规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廉洁行为若干规定》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出台,使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明确的规范,也为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职业道德和企业价值观是一致的,或者说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公约”提出了新闻出版行业人员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与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的功能是一致的。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它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一规一约”提出的“六个严禁”“十提倡、十不为”,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作用。出版物的放大器效应。出版社通过投放市场的出版物来传播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共存并举,对社会大众的思想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由于出版物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巨大的社会覆盖面,往往是社会思想舆论的放大器,直接影响着亿万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有优劣之分,优秀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可加强出版社“阵地”意识建设,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起到传递正能量、追求健康文化品位、凝聚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劣质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危害巨大。

二、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

坚持正确导向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出版社担负着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崇高任务。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看,图书、电子书等出版物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出版社借助于技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而产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文化属性较之于经济属性是更为根本的属性。出版物不同于普通的物质产品,它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一旦投放市场,就直接影响和引领读者群体的思想意识。所以在塑造出版社企业文化时,导向意识应放在首位,使正确的导向意识成为出版社员工遵循的共同理念和行为指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此,才能多出精品佳作,发挥出版工作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主阵地作用,履行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崇高使命。强化阵地意识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出版社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理论宣传阵地,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繁荣教育的社会阵地。[2]近些年随着“扫黄打非”工作的开展,一批违法违规出版物和相关单位依法受到严肃处理,这说明,当前一些出版物存在内容低俗、粗俗、媚俗等问题,或渲染封建迷信,或传播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有害思想,严重破坏了文化生态环境。在出版产业的双重属性中,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如果出版社的价值追求只在利润而忘却社会责任,只专注对经济的追逐而放弃文化的坚守,终将与其根本使命分道扬镳、背道而驰。因此,在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引导正确舆论,事关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定与和谐。树立规矩意识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新出台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行业职业道德自律内容,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了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以公与私、善与恶、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具有内聚自约功能、均衡调节功能、导向激励功能,对于企业成员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公约精神融于出版社生产经营中,将公约提出的“十提倡十不为”条款细化到出版社规章制度并见诸实践,将会发挥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强烈的感染力和自我约束的力量,使出版从业人员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坚持职业操守,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树立精品意识,对社会公众负责,传递正能量,正己化人,努力提高出版质量,为人民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

三、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

独特性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出发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设”二字,突出体现了其实践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提口号,更不是搞形式主义。一方面,出版社企业文化形成于长期的出版实践活动。它是出版社在长期的出版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管理理念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出版社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出版实践活动,这是社会意识反作用的表现。出版社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一旦为员工自觉遵循,成为出版社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就会反过来渗透于出版社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表现出来——员工认同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合乎规范;企业处于一套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之中。所以,出版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特点,提炼富有出版社特色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要素。公益性出版社、学术性出版社或专业性出版社在提供的内容、服务的读者群体等方面各有不同,内外环境也有差异,其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风格各异。例如,人民出版社把“为人民出好书”作为出版社的使命和追求,突出体现了其作为政治性、公益性出版社的特点。所以,从鲜活的实践出发,塑造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之于出版社,犹如点睛之笔,突显企业文化的创新与独特,这样的出版社才会是有灵魂的出版社。系统性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从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出版社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整体活动,而不仅仅是领导者少数人可以成就的工作,企业文化的建设既需要出版社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引领,更需要普通职工的认同和实践,把企业价值追求落实到点滴行动中,只有上下同心,齐抓共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出版社高层领导对企业文化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普通职工对企业文化不甚了解或者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都难以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看,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是包含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物质层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载体,是表层部分,首要内容是出版社生产的图书等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同时包括生产环境、出版社容貌、视觉系统等。制度层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框架,是中间层次,包括出版社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精神层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核心部分,主要是指出版社的基本信念、价值观、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为出版社所有员工共同信守。[3]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犹如人体之血液、骨骼和肌肤的关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不能只抓其一而忽视其余,必须系统规划,协同建设,才能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具有的激励、凝聚、辐射功能。创新性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所在。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应随着出版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当出版社自身的内在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必然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和出版社的改革发展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传统出版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此时,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塑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新理念,以优势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激励人,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时也势也,在新形势下,不仅要认清出版社的生存环境,更要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自觉地调整、丰富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性地创新企业文化建设,[4]与时俱进,企业文化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内化到员工的精神层面,从而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出版社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出版社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之精髓所在。

作者:宋军花单位: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方卿.出版产业链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邵碧玉.浅谈出版社企业文化中的“阵地”意识建设[j].商业文化,(10)

[3]吴春霞.出版社企业文化漫谈[j].编辑学刊,(5)

[4]张忻.出版社企业文化定位三要点[j].视听,(9)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大学生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明确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固化于制的渐进发展过程,更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大学生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也是为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共同“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如果脱离了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1.2是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和满足员工的需求

西方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将转变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也是人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代表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放在第一位,重点是要把员工实现自我发展、体现人生价值的需求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

1.3是要积极关注、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历程

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人素质,在职业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各有特点,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弘扬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奉献与支持,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只有企业时刻关注员工的成长,为他们实现个人价值提供舞台,员工才会奉献对企业的忠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企业给员工一个平台,员工会奉献给企业一片天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就是市场,拥有客户就拥有效益,企业就有生存的空间,反之企业就失去“立足之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围绕客户这个关键环节,构建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1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的文化含量

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商品,而为客户开展高质量的品牌服务是企业的“发展之路”,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要实现从“浅显”的微笑服务向“深层”的承诺服务转变,从服务标准化向“定制化”的品牌服务提升,努力做到以超前的服务理念、精湛的服务技能、崭新的服务形象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真正体现出“诚信服务,满足个性”的特色服务理念。

2.2是要提高企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知名度和诚信度

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打造企业诚信服务的“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凝聚社会正能量,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促进社会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2.3是要建立完善企业员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

细化诚信服务量化考核的奖惩机制,使“用户至上,诚信经营”的价值导向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为企业诚信服务提供操作性强、可“亮化”管理的经济支撑。

企业的生存与立足必须依靠制度和管理等“硬件”设施“保驾护航”,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则必须以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为依托,离开了文化建设这个“大舞台”,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做大做强就好比是“无源之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着力建立“五个体系”,形成企业文化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

3.1是强化领导体系

从企业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文化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和综合管理职能,在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建立起由行政领导为主、各职能部门逐级负责的管理层次,责任到岗,要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抓好落实,不能形成各自为政、两张皮的局面,要真正体现齐抓共管的要求。

3.2是优化目标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觉悟的高低决定建设的成效,目标的大小引导文化的方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在总体的文化建设规划框架下,细化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制订和明确各个时段的工作重点,循序渐进,润物无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撑,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步步深入。

3.3是提升控制体系

要加强企业文化理念、行为和规范的推广普及,在广大员工中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岗位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规范等基本要求,重点要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在企业管理体系中逐步建立完善文化建设的信息反馈、考核评估、激励奖惩机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的约束力,转变员工思想观念里“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倾向;在考核评估上,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原则,减少摆形式、走过场的程序化检查。

3.4是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自上而下的服务保证体系,要针对企业员工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提供咨询服务;二是企业内部保证体系,跟踪和研究先进企业文化的特色,吸取引进精华,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五是推进创新体系。要借鉴和吸收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关注先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充分发挥本企业员工和专家团队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建立专家定期诊断、员工探讨交流等制度,集思广益,为企业文化建设灌输“新鲜血液”,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和超越。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发生、发展和存在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民族文化是它的基础和底色。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不同特征的企业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生观,以及道家“无为而治”的治世哲学、儒家“孝礼”的处世之道,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吸纳时代的内容,同时也要借鉴他国的成熟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任何健康、进取的优秀企业文化,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并随着时代精神的发展而更新,不断地以新的思想观念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只有正确地体现一个阶段的政治和经济,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作用于企业发展,否则,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爱为主线,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观念结合起来,立足国情和企情,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突出个性,打造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1.1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的员工在承担企业职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社会责任,是“社会人”。在企业时候,员工之间也在进行着社会交往,通过交往,员工之间产生了友谊,建立起十分密切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在企业工作的同时,员工也满足了自己的社会需求。对于和谐社会来说,人际关系也必须是“和谐”的,所以企业在进行协调与控制时要重视建立想融洽的多向的人际关系,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来破坏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的企业文化熏陶下的员工可以在一个良好融洽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这样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将会提高,群体的凝聚力也能够增强,全体职工的斗志将更加高昂。

1.2诚实守信。在企业文化里面,诸如“诚信、团队合作、以人为本”这些词语是常常被用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会将以上几条作为企业所要信守的基本准则。美国的安然公司曾经将“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核心,并且到处炫耀。但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背后,安然公司在整个经营的过程中毫无诚信,为了获得高额的利益,他们不惜欺骗客户和员工。最终,安然公司的信用体系完全倒塌,公司以破产而收场。从安然公司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知道,“诚实守信”绝对不能只是一个企业的宣传口号,不然的话,整个企业的员工的价值观都会被热情周到扭曲,企业只会走向死路。

1.3绩效导向。企业强度和谐并不意味着竞争是没有意义的。竞争会产生两种结果,良性竞争可以激励人才的成长,激发企业的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恶性竞争则会令竞争双方相互欺诈打击,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避免恶性竞争,鼓励良性竞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通过业绩考核让员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给员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4富有个性。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多样的,千篇一律的企业文化是不正常的。这样,才能够适应不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同需要,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

1.5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和谐思想的重要特点,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够让企业文化更加广泛地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中去,使得企业文化更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让员工将企业的追求作为自己的追求。

1.6团队合作。企业应当是一个整体,所以整个企业员工的价值观都应当是统一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作用,让企业更加有吸引力与号召力。

和谐的企业文化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涉及到企业的所有方面,要能够将各种利益关系妥善理顺,让利益矛盾得以化解。

2.1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是不同的,其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但是不同的职能部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样最终目标的指引下,企业的职能部门之间不应当是独立的、对立的,而应当协调与配合,让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功能。为达到以上的目的,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划分出各部门主管的工作范围,让他们有发挥自主性的空间。并且还要为不同的部门制定出共同的目标,这样,各部门为了实际共同的目标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合作。

2.2处理好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工员创造着和谐的企业文化,也执行着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所要构建的和谐文化,可以减少员工的压力,让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对立情绪得以消除,让员工对企业建立起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达到以上的目标,管理者应当注意维护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要关爱员工,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排忧解难。

2.3处理好企业与外部各方的关系。

企业的外部各方主要指的是顾客、地方政府、媒体、竞争对手、环境以及整个社会。要想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就应当将顾客的需要作为企业经营的着眼点,不能只注重成本的节约,还要关注顾客的满意度。并且一定要重视顾客的意见及建议,积极处理顾客所反映的问题。而在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时,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的变化,服从地方政府的管理,依法纳税,多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与合作。媒体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方,所以,企业要重视与媒体的关系,积极主动与媒体进行联系,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要将企业的动态及时通知媒体,以宣传企业,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同时,在企业出现负面消息时,企业也要积极地进行处理,想尽办法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不应当只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应当不断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各自发挥长处,实际资源共享,达到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之间也应当是共同发展的,企业的发展不应当以牺牲社会或者是环境的利益为前提的。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将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受到收益。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将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人、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是每个社会人和每位企业管理者及每位企业员工的责任。

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论文

一、安全文化建设在航天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航天科技工业汇聚了大量的高精尖技术,代表了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产品设计过程需要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科学论证,生产制造过程需要技术人员转化大量的工程难题。同时,需要技能人员操控大量的尖端设备,才能保证产品的性能达标。加之,技术和商业保密等方面的要求。因而,重视并加快建设航天企业安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1.保障航天事业稳健发展需要建设安全文化。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事业。同时,航天事业又肩负强国威、壮军威,增加民族自信心的重任。为国防建设、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战略性贡献是航天企业存在的价值核心,而实现使命必须建立在安全发展的基础之上。航天产品是集众多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精密产品,其组成的零部件数以万计,安全对全局至关重要,任何闪失都可能招致高额投资和人力付出化为泡影,更重要的是还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伤亡事故;同时,航天产品的高昂价格和在国际斗争中的特殊地位,也容不得安全工作出现任何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航天事业失败不起。另外,航天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的企业共同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影响大局。因此,航天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离开安全,稳健发展无从谈起。

2.维护良好的航天企业形象需要重视安全文化。从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开创中国航天事业以来,航天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航天企业形象。高科技、现代化的企业形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对航天企业的普遍认识。因而,必须将经验性、事后性的传统安全管理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转变,这是航天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并形成安全文化体系,才能带动航天员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推动航天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层次上台阶,才能确保航天企业优秀形象历久弥新、代代相传,这些也正是航天精神薪火相传的要义。

3.保障航天员工生命安全需要打造安全文化。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所有的航天产品中,都凝聚了数以万计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因此,任何航天员工的伤亡都可能会影响航天企业的稳定,甚至影响整个航天事业发展。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一线、在生产岗位,只有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并常抓不懈,才能让安全制度落地,帮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熟练安全技能,主动辨识危险源;树立安全意识,敬畏安全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低层次习惯性违章;重塑安全价值观,认识到人人都是安全主体;继而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确保安全”转变,才能真正使航天员工的生命安全有保障,把人身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国家对安全工作进行的顶层设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航天企业更需要结合自身状况,建设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文化,推动安全监管尽快发挥实效。

1.树立航天企业永续的安全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抓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航天领域生产活动和航天员工的安全价值观有机结合。航天事业创始之初,周恩来总理就针对航天工业的特点和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指导方针,总理的殷切期望现已融入到航天企业文化当中,形成宝贵的航天精神财富。当前,仍然对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树立航天企业安全价值观要引导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安全主体的理念,从多方面教育和帮助员工树立学习安全榜样,剖析典型案例,强化个体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要性。树立航天企业安全价值观要树立预防为主、预防有效的决策意识,要选择好员工和企业在安全认识上共同价值观的“生长点”,借助决策管理的力量加以推动,驱动航天员工安全文化行为,使安全生产充满活力并走向良性发展轨道。树立航天企业安全价值观要具备不断推动安全管理创新的思想,用科学的发展观创建安全文化,要创新机制,打造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使体现共同安全价值观的先进行为得到广泛认同。

2.不断强化航天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对于航天企业来说,追求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是其生产经营的`重要任务,但并不是全部职能。更重要的是其还肩负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航天企业的任务和生产特点决定了它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要高于一般企业的要求,并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安全。安全事故归零、等级人身伤害为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终极目标。目标引领行动,企业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做好人防、技防,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达成,保护航天员工和航天产品的安全。

3.积极借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航天企业应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投资去抓紧抓好。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总结,航天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管理经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做好继承与发展,重视扬与弃的辩证关系。近年来,航天企业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且参加审核认证,安全管理工作逐步科学规范、系统全面。建设安全文化需要植根现有管理优势之上,利用文化建设的理念驾驭安全管理,并为其注入文化的元素内涵,使其更容易让员工接受和参与,通过强化员工观念、情感、行为、态度,发挥安全文化引导、规范、约束、激励的作用。

三、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按照文化建设的层面观点,安全文化建设同样可以区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和行为层面以及精神层面。各层面之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促成安全文化体系。物质层面。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外部要从企业厂容厂貌、安全标识等环境要素,内部要从设备设施布局、设施设备安全状态入手,加大投入,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善硬件条件建设和设备安全运行基础,为安全生产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作业环境。制度和行为层面。从企业安全内控体系建设的层面,完善企业安全培训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员工行为规范要求、生产岗位安全职责、现场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员制度、安全应急演练制度以及安全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保障安全有要求、行为有准则。保证作业现场整洁、安全,并逐渐将技术层面引向文化层面,最终形成符合航天企业独有的安全特色文化。精神层面。如果航天企业能够扎扎实实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文化贯穿于航天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必然会大幅度提升企业的人员综合素质、整体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整体向前迈进。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建设,会不断完善、丰富和升华航天精神,不断激励着航天员工从胜利走向胜利。只有用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企业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不断得到充实,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航天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总之,只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发展,才能切实保障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加快国防建设进程,不断壮大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21世纪是中国航天领域探索和开发应用的新世纪,航天企业将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且任重道远。

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要想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重要前提,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给予企业文化足够的重视,从而促使企业员工能够在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影响下,形成一种更为规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企业管理

1.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与影响下,企业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能够对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进行约束与规范的职业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因此,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中,以一种共有的价值观念作为主导,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与约束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这里所讲的共同价值,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所有员工共同形成的共同价值,是企业各种精神的一种总称。而在此之中,企业的价值目标则是绝对的核心所在,其他部分则一方面会受到企业员工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企业文化的诸多影响作用与诸多束缚。所以,一个正确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的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企业树立一个更为良好的企业形象。

1.2企业文化的要素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将企业文化建设要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要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指的重要价值观念,是指由企业所有的员工针对某些行为以及某一件事情的好与坏所做出的一致性统一判断。可以说,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重要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占据地位与重要性是任何一点因素都无法比拟与撼动的,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是因为,只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企业才能够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对员工进行科学的约束与合理的规范。第二,主要的生产环境。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生产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那些企业与之相联系的外界因素,如: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实际经营方向、企业的社会形象,等等。

可以说,这些生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行为特征起到重要的影响。第三,重要的英雄人物。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英雄人物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活样板,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也是整个企业文化的人格化,是所有员工共同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一个有效的英雄人物形象,对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第四,主要的文化礼仪。企业所组织的各种聚会,各种表彰活动是企业文化礼仪最为直接的体现,最为形象的表现。可以说通过企业的各种聚会、各种表现活动,这些文化礼仪能够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更好地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中,让企业员工都能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重要目的。

2.1企业文化是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方式

在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展示自身所具备的产品以及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向社会各界展示出自身所拥有的责任感,更能够通过媒体的有效宣传,向社会各界宣传自身的优秀管理制度,使社会各界对企业拥有一个更为正面、积极的影响,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知名度。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那么势必要拥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以,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则尤为重要。

2.2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完善

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抓住发展的机会,寻求扩大,就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实际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经营管理目标,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扬长避短,从而抢占市场先机。而要想做到这些,则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实现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了解并掌握自身优缺点,顺应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将企业充分的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中,坚持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并提高每一名企业员工的大局意识,从而使企业管理观念能够在科学的企业文化影响下得到有效的提升,实现企业的所有员工意志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格局,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2.3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能够进行有效规范

正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所以,企业文化的内容也更能够向企业员工阐述并说明企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理念,让企业员工能够更为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对他们的实际要求与期望,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让企业员工能够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去约束与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更好地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也是企业进行战略目标制定、修正的重要过程,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与经营战略有着直接的影响。

2.4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众所周知,人们一天之中最多的时间都是在企业中度过的,所以,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员工也会对整个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要求企业员工自身的文化发展方向能够与企业的文化发展方向相一致,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企业文化的建设需求。也正因如此,当企业员工在进入到企业之中从事各项工作时,其自身所具备的价值观念,文化、行为、习惯就已经在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此时的企业员工俨然已经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在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既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改变、进行约束,同时,也能够让企业员工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氛围,为企业的和谐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2.5企业文化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

企业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这些都离不开企业文化。这是因为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更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进一步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让企业拥有一个更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能够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通过笔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与阐述,让更多的同行与企业管理者、思政工作者更加清楚的意识到,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价值观念的最直接体现,既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追求,是进一步促进企业稳步、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让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层面中,更好地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则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并且会成为推动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所在。

[1]晏先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5,(06):194.

[2]刘芳宜。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4):215.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这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阶段,就如同一个儿童开始接受各种观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这个关键阶段能够灌输优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将来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企业也是这样,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做出了一件罕见的事情:为这个新创的公司确定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管理方针,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阐述公司的理念时,称之为索尼的先驱精神。这种精神起源于公司创立之初,近半个世纪基本不变,成为了公司重要的指导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谓高瞻远瞩。

通常对于创业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从构造来看,如果说企业文化的构造有三个层次,即内层文化、幔层文化与表层文化。那么,创业文化的构造也可以看成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价值观部分是内隐的、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是创业文化中的内核。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创业文化的群体拥有共同的创业导向,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组织制度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二层次,即幔层文化。它发端于创业文化的深层。这一层次的文化,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它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创业文化的价值观部分得以贯彻和实现;标志品牌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表露在创业者及其创业产品等相关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属于外显文化。这个层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创业者的行为举止上,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言行举止上,也可以表露在产品的货真价实、创业行为的诚实守信上,表露在创业环境的可持续性的文明创业上,表露在渗透于创业者身上的求实、冒险、团结、拼搏等创业精神上。可以说,这个层次的文化实现了创业文化由内到外、由虚及实、虚实结合的形态更迭。

那么一种积极的创业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第一鼓励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二开拓进取,包括对于商业冒险的勇气;第三容许失败;第四团队精神;第五学习精神;第六开放与融合,在全球参与竞争与整合,使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商业精神相融合,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从而通过知识价值的发掘实现商业梦想。

我们知道,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来自其背后具有辐射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白兰地的田园文化等等。因此,创企业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创文化,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创立和发展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强势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根基,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基业长青。这里有个观点要确立:企业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对创业者尤为重要。创业者要避开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以后才考虑的事。相反,初创企业必须找准核心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对于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

虽然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在摸索和形成过程中,但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核心理念。这点至关重要。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而使企业发展变得盲目。而且企业要常常和员工沟通愿景。愿景是:我们企业将成为什么。而战略目标是:明确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东、员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达成共鸣。如果没有规划共同愿景,战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项目的混乱选择中消失,而各部门的变革,会因为没有人知道变革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变得毫无意义。给员工一个兴奋的蓝图,用愿景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使员工愿意提供帮助,这是战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初创企业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创业团队要充分沟通,取得利益共同点和价值观导向的一致性

创建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整个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使团队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和企业的价值观导向达成一致,这对于初创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会非常有利。

(三)创业者要合理发挥企业文化缔造者的功能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就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文化,这个时期的企业创业者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奠定了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创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经过共同愿景的规划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支持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这仅仅是开始。企业成员要从了解价值观阶段,到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也就是说,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有几个要素要注意:

1、领导团队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企业文化。这需要高层们以身作则,真正成为执行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对于企业文化的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2、绩效管理与薪酬文化要服务于企业所要确立的理念,使员工的业绩与激励的方向一致。所以企业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是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的,让他们自然地体会到这与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坚持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3、创立团队的良好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职业境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主动协助他人和组织,实现整体工作目标,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初创企业,创立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在初创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不太清晰,很容易导致相互推脱责任,丧失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种状况,初创企业在进行员工考核时,要注重团队激励,加大对于团队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为奖励和晋升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软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充分体现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更能够基业常青。

4、注重创新学习。初创企业需要把创新学习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绝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这样,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这种良性循环将给初创企业发展的厚积薄发带来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含义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方面,对作为独立经营实体的高校后勤企业要生存发展而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校;后勤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后勤员工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在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服务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成。它既合理兼顾和保持校园文化的氛围、管理规范、传播、和育人功能,还要追求实体企业文化的人文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团队协作观念。

通俗的讲,就是后勤企业的员工都必须明白如何行动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而且都自发地这样做,对自己生活工作的企业有一种眷恋感和依附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形成一种为企业工作,同时企业会为每位员工带来幸福感的思维,员工会在潜意识里会产生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准绳来约束自己。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造成的后勤企业经营动力不足,与高校其他行政部门没有实质性区别,员工等更要思想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后勤实体作为学校的保障部门,根据总体规划,按指示办事,缺乏创新,还是以“事业单位”的思维操作运行。

高校后勤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企业更加协调、稳定,将对后勤改革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后勤企业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有必要建设起具有高校后勤特色的且适合教职工和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

高校后勤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服务中必须有文化因素作为思想支柱,为高校后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高校后勤企业只有即时掌握自身所处市场环境,研究特定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不至处于被动地位。

高校后勤企业要时刻明确对其服务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以承担教职工和学生后勤工作为首要任务兼顾良性盈利,需要有正确的企业文化辅佐企业向前发展。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转变全体员工的观念,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言行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和体系,也是造成这种结构和体系的观念,也是规章制度所显示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既是凝结在产品服务中的质量意识,也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办法和所体现的处世哲学。

3.1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应以人为载体、强化以人为中心

这由于人是文化生成与继承传播的第一要素而决定的。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侧重于对人的充分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形成一致的奋斗目标,使人凝结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3.2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要注重表里如一,不搞形式主义

文化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导致表里不一致的现象产生。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3.3 个异性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注重个异性

文化本来就是在企业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3.4 高校后勤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具有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也被称为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置于生产经营的首要位置。

4.1 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者的表率的重要性有如一支队伍的旗帜,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的目标、精神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等都需让员工知道、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凝聚员工感情,共同建设高校后勤企业特色文化。

4.2 确立目标并做好宣传工作

企业的战略目标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的方向,要让员工的使命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员工才会自觉地为实现这种目标而团结奋斗。每个高校都有其意义深远的校训,企业也可以制定能表达文化核心内涵的口号、广告词等,在直观上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对顾客、对社会的责任感。

4.3 转变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

服务水准起点高,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方式方法来转变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增强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加强后勤“硬件”建设,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企业全方位对环境和配套服务和设施等的优化,建立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利用企业文化的感染作用,硬件设施的改善带来的优质的服务将赢得师生的信任和支持。高效、优质的服务对后勤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后勤服务管理、后勤服务方法改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探索与发展全新的后勤服务形式,是提高高校后勤企业服务品质,保证和提高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唯一出路。

4.4 积极开展后勤企业文化创新

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4.5 实现服务理念方式的创新

高校的后勤服务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最终目标,本质是为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解决后顾之忧。创新求变需要时间的磨砺,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要积极创建立体、灵活的经营服务理念、管理制度、发展战略,高校后勤企业要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去适应日益表现出的管理人性化、运行灵活化、文化多元化的校园总体环境。

总之,实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工程的建设,即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企业健康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又可将其视为一项需要与现代先进企业文化结合而不断研究的课题。

[1]@冯凤麟.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j].现代企业,2005,(5).

[2]@刘清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培育[j].学习月刊,2006,(6).

[3]@杨以勤.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3).

[4]@相井成.论如何发挥经营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作用[j].高校后勤研究,2007,(5).

[5]@汪金龙.浅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服装企业也不断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文章从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服装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指出了服装企业文化建设需把握的三项原则,进而分析了当前服装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服装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服装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存在问题相关措施

1.企业文化。从经营角度看,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世代相传,是一个给定的组织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发现和发展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正确地认识、思考和感觉上述问题的基本假定。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对内,它能够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它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的重要价值。同时,企业文化是能促使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精神支柱,是新时期现代企业竞争之所在,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和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2.服装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一是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意识。在讲求个人意识发展,追求个性的今天,每个人的情感更加丰富而细腻,对于工作生活在同一个企业的人们来说,共同的追求与积极地引导交流所造就的文化氛围是形成一个企业文化的基石。把这种情感升华,在企业组织里、在产品制造上、在消费者心目中、在所有能够有规律地体现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也造就了企业的品牌文化。二是能够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能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文化提炼出了企业核心价值观,品牌文化带来价值,为企业营销升值,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基石。品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造企业风格,从而又促进企业品牌的发展。以往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是那样埋头苦干,大家卖的产品没有品牌理念,卖的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没有赋予产品一定的深层意义。正所谓:品牌引导价值,理念创造未来。现在,很多企业在做广告时,注意从功能诉求转到品牌理念推广上,达到了提升形象与产品销量的双重效果。

1.建设服装企业文化应把握服装自身的文化内涵。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服装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层面来理解服装文化:一是服装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外在表征,体现了人类的精神文化。服装作为人类文化集合的一个子集,它标识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侧面,在意识领域中同样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服装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样,也是“意识化的服装”。二是服装文化是人类情感的外化,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文化。服装作为人的一种特定的感觉,以及国家、民族或个人感情的渲泄,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因此,服装也是“情感化的服装”。服装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服装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把服装文化中的意识化、情感化融入企业文化中,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服装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培育具有自身特色和服装业特征的企业文化。

2.建设服装企业文化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开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做到以企业的员工为中心,塑造积极上进、不怨天尤人、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精神,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基调;另一方面要善于审时度势,客观分析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防止一味冒进,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服装企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应努力塑造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文化,即确立人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素质,营造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文化氛围。

3.建设服装企业文化要抓住“走出去”的契机。由于浙江服装企业以外向型企业为主,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在中国“入世”以后,企业的国际化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服装企业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特别是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向国际化发展,构建适应外向型市场要求的特色企业文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这是企业构建自己文化的根源和基础,然而要“走出去”,要想在国际市场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虽然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但在这种外在差异的背后存在着许多共性,如树立休戚与共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意识;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意识以及培养求变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我国服装企业应充分吸取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精华,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有服装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1.缺乏正确的文化理念。通常表现为一些服装企业有十分完善和严明的规章制度,进入工厂车间到处都能看到一块块的牌子挂在墙上,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禁止干什么,不能做的事情,却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宣传,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也是以技术为主,思想建设流于形式,基本上就是开会传达上面的各种精神。此类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与领导者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有关。很多服装企业的管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求员工技术上“过硬”,思想上“听话”,不做我规定以外的就可以,至于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制度则没有上升到“文化”这一层面。这样的服装企业管理上不会创新,通常其他企业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缺乏忧患意识。很多企业在春节结束后都会陷入“用工荒”,基本原因就是平时的“文化”引导不够,工人没有对企业有认同感,没有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工人在这样的企业只有“挣钱”一个目的,指望这样的企业把工人的心留住是不可能的。

2.企业文化没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娱乐型文化,无非是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搞一些简单的捐赠作为公益活动的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处于极低层次。没有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娱乐活动和企业要反映的价值结合起来,娱乐只是娱乐,捐赠只是捐赠,没有把这一活动升华到“文化”层次。例如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健康”“、环保”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应在娱乐中设立环保健康的主题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影响他们,使他们个人也能够将热心公益的理念根植于心,从而提升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最终开创出全新的人生和企业形象。

3.盲目照搬造成“消化不良”。部分企业盲目照抄照搬外国的企业文化,造成消化不良。有些服装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却盲目崇尚外国的企业文化,不是有批判地借鉴吸收、而是直接引入、照搬照抄,从而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结果造成消化不良,企业文化因没有适合的土壤而迅速枯萎,成为无果之花。

4.企业文化特色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跟风潮”日益明显,服装企业没有将自身的发展特色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而是借鉴、引用别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就必然导致企业文化不能生根发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优秀的服装企业文化是在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具有原创性地高度凝练自身特色的文化,而不是借鉴和引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感到亲切,感受真实,以此来激励员工起到引导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的作用。

1.树立企业文化意识。首先,为了保证服装企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硬性的管理制度,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自由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服装企业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建立企业文化保障机制,实现良好企业文化向企业各项工作中的具体转换,实现企业文化的升华,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

2.突出服装企业特色文化。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树立品牌形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尤其突出品牌建设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显得日益重要。品牌意味着市场份额,意味着竞争力。以浙江省的服装行业为例,浙江的大部分中小服装企业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从整体上说未能塑造好产品或企业的品牌,且曾一度出现当年温州假冒伪劣商品这样的反面典型,给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形象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对内文化氛围的培养,又具有对外的企业文化宣传效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摆在重要位置。

3.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实施文化管理。企业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而是一种管理文化或软管理方式,服装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它只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文化是服装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服装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精神支柱。要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使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应注意中西文化的融合,积极探索跨文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机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统一性,把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统一到服装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战略目标上来。

[1]冯志民,王同力。服装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1(7)

[2]陆喜东,马显才。浅析企业文化的作用与建设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