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精美读后感 美的邂逅读后感(大全9篇)

时间:2023-10-09 17:04:27 作者:纸韵 最新精美读后感 美的邂逅读后感(大全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美的邂逅读后感

一袭素净的衣服,孔雀蓝的雨伞,北国六月的霪雨中,你深深地嵌入了这幅水墨画里。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你仅作为我路过这世间时偶尔欣赏到的一件艺术品,竟会以这样趋近于完美且出乎意料的方式在暮光中出现。

或者说,是我的'痴迷与对美的眷恋,让这原本纷尘杂乱的世界突然间变得有了顺序,于是我在人海中一个个地寻找,终于在期待与意料之中有了那回首一瞥。

生命与感情或许无常吧,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永远的东西,要是有的话,肯定是“永远”本身,茫茫人海中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对谁永远,今天说的话,明天可能就会忘,今天的誓言,明天只是那比鸿毛都轻的东西。路过这个世界,我从来都不会强迫自己,美丽的,热情赞扬,丑恶的,嗤之以鼻。

这世间,能有几个人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顺治帝出家之前的一首诗里面曾写到:“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既然每个人穷尽一生都无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又何必于人群中眷恋,且行且观赏,你终会拥有追求却有无得的,或许你会说你爱过,你也痛过,嗯,那似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刹那炫丽的感情你本该拥有,但是,那只属于懵懂的少年时光里,爱情的美丽永远都比不了时间与生命的遥遥无期。

席慕容的《雾起时》这样写:

雾起时

我就在你的怀里

这林间充满了湿润的芳香

充满了

那不断重现的少年时光

雾散后却已是一生

山空湖静

只剩下那

在千人万人之中

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

雾起时,我们都似一无所知的孩子,在迷茫里,在模糊中,你就是整个世界。

雾散后,阳光初射,山空湖静,云淡风轻,世界,还是世界,从来都不会因为你我的离去而改变任何模样,雾起雾散,又何尝不是轮回,在我们之前,不知有多少人已尝尽这滋味,终于在回忆起来时,展眉浅笑,继续前行,而你我却还在这轮回中整日整夜地疯狂,迷恋,抑或是心伤。

该走了,把姻缘都寄存在日落前的余晖中,这一夜过后,当晨曦初露时,一定会有细心的人不辞辛劳地默默捡起,走和你我同样的路。

还在进行着那爱一个人甚至可以卑微到尘埃里的故事。

此刻

我不想只是呆呆地坐着

等阳光走了

等黄昏被拉长

等夜的精灵吹响号角

等到梦还只是在梦里

对,此刻

扔下那沉重的包

向着那风刮来的方向走去

莫管凌乱的头发

莫管那衣襟轻轻飘起

美的历程读后感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经典好书,即使成书是在三十多年前也毫不过时,这才是好书的标准之一,看之前有点未看先退的感觉,因为上了美学课感觉不太简单理解,或许因为我是俗人一个。不过越看越能够感觉到中国文化形形色色的美,直到看完书,才理解美学课教育的崇高和美丽的内涵,现在的确很佩服李泽厚,他的文字能让一个对美学迟钝的人也随着他的讲解并描述感受到大美!《美的历程》帮我解答了心中的怀疑,以前比较不理解为什么西方各种宗教各种信仰,这状况在中国好像找不到,中国的确有佛教道教之类的,但信仰的人只是少部分,原来,我们也是有信仰的,只是时间提早了好多,随后就渐渐演化了。常看到考古发觉的那些原始的器具,上面有各种花纹,以为只是装饰品,其实里面都包含着种种信仰,比如鱼纹、鸟纹、饕餮纹、青蛙纹,这些动物本是氏族的图腾,将之画上去是非常虔诚的,时间演替,最终成为或波浪或曲折的条纹装饰。透过那些图画,跟着李泽厚的思路,是真的能够感受的远古时期人们对于信仰的虔诚的,有一种信仰的力气无形中从图画上透露出来,或许,时代变迁尤其是战乱迭起,导致信仰越来越微弱,直到最终变为洪荒传闻。我不信那些奇妙的东西,但为远古人民的精神寄予而感慨,也感慨时间的魔力足以湮灭许多东西。

这种改变历程不只远古的花纹体现出来,还包括雕塑、书画和文字风格。先不去总结它们的改变有几个阶段,我想先说说感受到的。常从电视中看到那些奇丽的器物,做工精致而漂亮,体现在雕塑上就是细腻秀美,体现在书画上细心勾画,体现在文字上是铺陈旖旎,能看出其中的专心,能让不懂观赏美的也道一声赞。但是,相比而言,我更喜爱体现真心体现感情的东西。

比如图纹,有段时期是面容可厉的,但是的确能发觉它的崇高美,此后的图纹越来越秀气可爱,但再也找不到图腾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威慑力。比如雕塑,唐三彩和明清瓷器都很精致,但是汉代那种动作夸张、人体比例不协调也不写实的雕塑却有一种大气朴实的感觉,在技术上比不上后世,但是气概浑厚,明显有一种美的感觉。及至文字,唐诗宋词都很经典,仍喜爱李白那种自由写作的感觉。虽然唐时的杜甫、韩愈、颜真卿分别给诗、文和字定下了标准,使得美妙的东西有规律规则可学可摹,让更多人深层次接触到美,他们的贡献卓著。但是我还是觉得,那种不行复制的美更犯难得,不拘束在平仄中,不受格律限制,不需留意主题是否符合政治导向,只兴之所至,就能吟出一首千古绝唱,叫千年后的人也能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这种人,这种诗,多好。得再次赞美一下李泽厚了,他的确对美学很有探讨,通过奇异的中国汉字,将美传递出来,我所学到的是很少一部分,必需要细细品读才能品出美的感受。什么东西都脱不开现实的羁绊,历史洪流呈现了奇异的`文化变迁,美的历程在变,审美的标准在变,这些都不是全无规律可循的。时代动荡时经验波折颇多,感悟国仇家恨的机会也多,有素材有体悟,可能抒发感情上更深厚更大气,天下太平的时候,没有战乱和动乱,更着手于细微环节,感悟自然山水,可能感情上更细腻感伤。直到政治过于压迫,一干文化人没方法做到直抒胸臆,那么只能委婉含蓄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在词曲中,表达在戏文里了,甚至完全不管现实世界,全部内容在虚拟的小说中体现,仍旧可以从中发觉当时的状况。必需要说,要体会中国的美的历程,要重视国学,有古文功底,很多内容都源于文献记录,诗词曲文都能散发出其魅力,但也须要能理解其意才能感知到美,比如一些句子就把另一些更大气,主题更宏大,假如不懂国学,或许就品不出。在美的历程上,不只要看到美,也要看到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变迁、继承与革新,走过美的历程,也是走过了中华的历史。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是人们从过去到现在都在追求的。不管所处时代对美的见解如何,它都是在不断发展、升华的。这些看法我们可以从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摸索发现。《美的历程》是一部广义的中国美学史纲要。作者李泽厚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美学发展的看法。虽然只是对中国美学史的简单概括,但其内容却是提供给了我们更多能够了解、读懂中国美学史的引申知识。该书按中国历史的时间顺序,从远古到明清分别展开叙述,给予了我们对时间轴更清晰的辨别。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具代表性的美,那是那时的人民的智慧,是我们能模仿却不可超越的美。中国美学,自出现以来,它的变化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与精神世界。

《美的历程》把中国美学史分成十个部分,分别是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以及明清文字思潮。十个简短的词句,却能概括出那一时期美的最大特点。纵观美学之历程,中国的美学发展无不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更新,美学艺术中也表现着浓厚的中国特色。例如龙飞凤舞时代的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红粉,这一行为不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颜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美的历程》原句)中国自古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神明的故事,而从巫术礼仪的产生发展到后来美学中所表现的关于神明的产物,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在神明这一方面的历史的神秘莫测。对于中国美学历史的讲述,作者延伸到了器物、青铜、文学和书法等领域,在与中国历史的结合下讨论了中国美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变化,少不了实践生活的因素对其审美意识的改变。龙飞凤舞时代的远古图腾、符号和标志,也许是当时氏族部落的一个共同意识形态或观念体系的代表标志,那些图腾符号可能是当时他们对龙蛇以及巫术礼仪的想象、做法。再到青铜饕餮,青铜本身以及它身上所绘制的图案,庄重严肃,带有恐怖且不能侵犯的感觉,美学到这一时代的发展,显现着统治者对自己权力的重视以及自己位高权重的地位。先秦国家尚未统一,兵荒马乱、不得安宁的中国大地上,各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也在促使着这一时期美的发展。先秦理性精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百家争鸣发生了,宗教也得到了发展传播。可见,这时的中国美学会带有儒家及宗教的特点。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性诗人,那时社会逐渐摆脱了巫术宗教的束缚,礼仪旧制也得到突破,所以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也更加向往自己构造的浪漫主义世界。正如《离骚》中屈原所述——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国从魏晋到明清的发展历程,经济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在唐朝出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各方的交流沟通逐渐密切,文化与宗教也得到了碰撞、传播,娱乐文化、文学艺术等也不断发展至民间。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传播,从过去到现在,中国的美学史上都少不了佛教的美学因素,敦煌莫高窟算是一个中国美学有关佛教这一特点的代表性建筑。人民生活的日益美好,也给了人们更多对于人生、世界以及宇宙的思考的机会。正如宋元时期出现的“非无舟人,止于行人”理想与审美。宋元时期的诗词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表现了美好生活改变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美的追求已下至民间,人们对于美的表达更加精细漂亮,美的形式也丰富多样,文学、建筑、器物等等,都是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美学都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且融合体现着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中国美学史,从古至今的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美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任何时期关于美的呈现,都是在当时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条件制约下,社会主流思想抑或被压抑情感的艺术再现。它们通常是由人民大众和社会精英创作而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人民起着较为决定性的作用。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心智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分工也日趋精细化,艺术逐渐成为某些职业相关的活动,也就逐渐与日常生活分化开来。而在任何时期,社会精英相对掌握着整个社会结构的话语权,他们的思想,对美的认知也就比较具有代表性。

美的.历程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通过人对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生活及整个时期社会状态的反映,映射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美。

美的教育读后感

初看《美的教育》,并不是一页页逐一阅读而去,而是信手翻动。篇幅短,独立小标题,当即断定此书必读,适合我的阅读习惯。

于是便静下心来,决定潜心研读。《美的教育》,原以为描绘的是“美”,看了几页才了解谷老师意在“教育”二字。书中所记录的是谷定珍老师的博客内容。在后记中,谷老师说:“我得博客,学习笔记耳。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宗教,哲学,逻辑,语法,修辞,名胜,古迹,草木,虫鱼......无所不学,无所不记。”而在这看似杂乱的笔记中,却时刻透露着一位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谷老师笔下对于教育和修养二者关系的阐述,让我产生了很深的共鸣。

《静噪不同修养不同》是我信手翻书中最先看到的博文。文章很短,但却句句精辟。谷老师记自己在温州江心游玩的过程,发现“人各有好,静噪不同也”。想起自己读书时代的一位女同学,相貌清秀,性格淡雅,人送称号--神仙姐姐。巧的是我与神仙姐姐住的是同一个宿舍。神仙姐姐人如其“名”,学习出众,语数英样样皆通,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更是下笔如有神。唯独体育,不好。可是依旧挡不住她的魅力,对她大家都甚是喜爱。现在与其他同学见面,谈起她,还总是能说出她的样子,不是最美,但够仙。之前不知道这“仙气”从何而来,此番看了谷老师的书,才明白,这“仙”乃修养也。

“静噪不同,修养不同。”却是如此。

谷老师对于修养的看法并不仅仅是这一篇文章。在《教育无声》中,一句“唯有修养可育人!”道出了他认为修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的人文修养,才是最具教育的无穷力量。”教师的修养和教育的关系被谷老师一语道破。遂想起自己的作为。一次在课堂上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我甚是生气,于是警告之,课堂之上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学生俯首听命。但此后课上纪律欠佳,我便用方言说了他们几句。不想一个小家伙立马举手指正我:“余老师,你不是说上课要说普通的吗?”我立马被噎在一旁。确实,这次是我错了。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师的修养与品性。不是说怎么样的老师教出怎么样的学生吗?现在看来不无道理。

谷老师在《修养决定功力》中写道:

记得少时问过父亲,xx的书法为什么难学?父亲说,“因为xx的书法风格来自于胸中的非凡气势。”同样的道理,何等的修养,决定了何等的教育。

这短简短的文字涵盖的信息量却是很大的。首先,我看到的是谷老师的`父亲定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从他父亲的话语中便能体会到。其次,谷老师是受其父影响,被教育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从谷老师自己的见解中能感受到。谷老师用xx更是用他父亲的修养来告诉我们,修养之于教师,之于教育是何等重要!

类似于以上三篇这样阐述教师修养重要性的文章在书中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谷老师对于教师实力的理解,不是体现在“教什么”、“怎么教”,而是体现在教师的修养上。的确,在课堂上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更想教授他们的不是新的知识,而是方法和品性。教师有好修养,教育便自成。

周末学车,教练带我们几个去泽雅练“车感”。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煞是美丽。于是,车里几个学员便开玩笑。有人说,“咱们下车摘一点,给咱们的教练车装饰装饰。”其余人都纷纷赞成。只可惜这映上红生长在山的高处,寻了几处,都是无法摘到,于是作罢。有人便说了:“还是摘不到的好,万一不让摘,还要罚款。”

这时,我便想起前几天刚在学校看了篇《美的教育》中的《六十老太树上摘花》。看这篇文章时,最初的感觉便是好笑,“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费力地爬上树枝摘花。可怜的玉兰花、栀子花、茉莉花......无一幸免。”

可是看到下面的内容却是笑不出来了:

不过,如果再过几十年,我们的小区里的花坛上,还可以看见几位老太太在树上摘花,那就不得不责问我们今天的教育了。因为,说不定,这几位老太太曾经在当时的中考、会考、高考中都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这便是谷老师的犀利之处,仅仅是摘花这件小事便看出了教育的弊端。

想起我自己也是个堂堂正正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更是作为教师,竟然对于摘花的事情在潜意识里也是赞同的,并不认为这是件有伤大雅的事情。想想自己读书期间,还真没有哪位老师,对于摘花不好这件事给我们教育过。教育对于修养的作用看来很是重要。

我们班级有个饮水器,摆在第四大组第一排的前面,平时总有学生接了水忘记关水便溢到地上。一次换座位,不幸的是它的后面来了个调皮的学生。此男生有个“爱好”--玩水,从此饮水机便更加遭殃了。终于出了“水漫金山的大事”,别的学生告诉我时,我本想单独请他“喝喝茶”。可是,转念一想,抓住这个机会教育教育全班小朋友未尝不可。于是,便特地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请他们自己来说说水倒在地上对不对,浪费水源对不对,孩子们都说的头头是道。而那个调皮的学生,则是全班给了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从此以后,班级的饮水器边上的地上水渍越来越少了。那个孩子就再也没见他玩过水了。

教育对于修养的影响是点点滴滴的,并不急于一时。而我们作为教师,职责便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要教会孩子要有良好的修养。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见正心与修身才是做人之基本。正如谷老师说的那样教师的修养决定一切。教师的修养如何?底下的学生最清楚。而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

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著作,先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熟稔和独到的分析,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文化的梳理和回顾,就像先生说的,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作为美学著作却拥有非凡的文字的美,李泽厚果然是大家。

从龙飞凤舞到青铜饕餮,先秦楚汉魏晋南北朝,盛唐宋元明清,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演变,有始终不变的内涵传承不息,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的阶级,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个性化的独创的汇聚让这条文化渊源成为汪洋肆意的文化海洋。这是一个民族最引以为豪的`。感谢先生为我们梳理了整个脉略,美的历程,也是国人美的意识和人的意识觉醒的颂歌。

美的历程读后感

这本书写于一九七九年。在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考验后,这本书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感觉到李泽厚写此书时是纯粹的是独立的是自由的,他并没有使用当时流行的观点和语言,并没有为美附加上什么。正因为此,才保持了学者的本色和学术的纯洁,才使这本书成为一部经典之作。他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开始,一直讲到充满感伤主义的清代,通过纵向的阐述,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民族除了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史,尔虞我诈的政治史之外,还有一个美轮美奂的,让人流连忘返的美的.历史。

美是感性的,也是深刻的。李泽厚在讲述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兼顾这两点,即不肤浅也不枯燥。这无疑得力于他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精彩的语言表述。在《盛唐之音》有一段是评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是这么说的,“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这样诗性的语言在书中是很多的,所以阅读本身也就变成了一次美的历程。

如果我的认知水准没有提高的话,我会一直甘心臣服于它的脚下,仰望它并接受它的馈赠;如果有一天我能站起来和它平视的话,我还是会尊敬它喜欢它,并怀念它曾经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不仅在过去现在,还在未来。

美的历程读后感

暑假要求阅读一本书,我选择了《美的历程》。拿到这本书,看着封面,并不能像其他一些书籍一样,可以从封面猜到一些关于文字内容的信息,充满了神秘感。

冯友兰说过“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史。”也有人问过:“这是一本专论?不是。这是一本通史?不是。这是一本散文?不是。这是一本札记?不是”。其实它可以什么都是,而它又什么都不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可以是一本思想书,也可以是一本美学书,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哲学分析和美学介绍,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研究的历史文献在内。

作者李泽厚本人是这样认为的:“大部分的历史论著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死板的东西,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了。我认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所以,它就是一场美的历程而已。

说实话,这本书初读起来有些晦涩和吃力,很难走进去。翻了几页之后,合上书,似乎什么都没读,内心深处又似乎被狠狠的触动了一下,脑海里涌现出前所未有的画面,似杂乱,又似清晰。于是继续打开书,随着文字一行行的转换,一幅幅画卷模糊又清楚的跳跃在眼前:远古时代的龙飞凤舞、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人文风度、佛陀的悲惨世界、盛唐的夺目灿烂、中唐的韵外之致、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文艺海洋。

李泽厚先生没有用传统的历史书般的传统介绍,它是从陶器、青铜器到铁器,从诗词、歌赋到文学,从雕塑、绘画到建筑,李泽厚先生把美与文学,美与历史,美与哲学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艺术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让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正如书中写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传大成果”。

在美的历程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所有的这些美的作品中,展现的永远是当时最真实的生活。这些已经逝去的,存在的,即将到来的,每一种美,都将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场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浪漫主义,汉代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同时,让我对"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客观世界刻板、不动的,而是有生命的脉动在其中。书法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书家情意结构所成,骨子里透着一股灵气。

书法到了唐代,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将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如草书与狂草,像李白诗一样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流走快速,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而"美在客观"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在书法中与主观情感结合,将"线的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正所谓"情形而言,去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本书从历史的源头,缓缓讲述中华民族对美的认识的演变。书中涉及哲学,史学,美学,还有文学,李泽厚先生把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柔和在一起,以人文的关怀,以及独特的叙述语言,侃侃而谈,带领经历了一次美好的"美的历程",美从来没有这么清楚而且具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考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