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0篇)

时间:2024-01-14 23:23:14 作者:笔砚

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句精准,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潜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贴福字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把“福”字贴倒。这样一来,人们路过他家门时都会说“福到了”。

除夕夜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包饺子时,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来年会有好运气。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合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孩子们则欢乐地跑到门口看烟火,等大人们发压岁钱。

说到放鞭炮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近,新春来临的时候进村吃人。

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了“年”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响和火光。

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红腊,穿红衣,点鞭炮去赶“年”。以后“年”也再没有回来。

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虽然冬天很冷,可春节是我最爱的节日,。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爸爸妈妈跟我说除夕要吃饺子,要守岁。传说古代有一个小妖叫崇,每年除夕晚上崇会来到凡间,等孩子们睡着了,崇就出来摸小孩的头,小孩就会变成傻子。一户人家知道了这件事,除夕晚上那户人家就拿八个铜钱给孩子玩,等孩子玩累了,睡着了,那户人家就把那八个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枕头的下面。崇出来了,刚想摸孩子的头,枕头边闪出一道道金光。崇被吓跑了,原来那八个铜钱是八仙的化身。

除夕那天,还要贴春联,时间最好是上午,而且“福”字不能乱贴,是有讲究的。大门口的“福”一定要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

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饭,爷爷奶奶做了好多我喜欢吃的菜,有清蒸大螃蟹、油焖大虾、炒粉、红烧鸡翅膀等等,可好吃啦!孩子们会觉得除夕是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不仅有好吃的年夜饭,还可以放烟花,而且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有擦炮,有摔炮,有仙女棒,有摇花,有小蜜蜂,还有窜天猴等等。

“快放呀!放呀!”我堂哥笑话我胆小不敢放,我心想:放就放,豁出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打火机靠近烟花的引燃线上。点燃后,我大步地跑到离烟花远远的地方,一下子就扑到姐姐的怀里。“隆——”的一声,烟花飞上天了,在天空绽开了美丽的花朵,漂亮极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无论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嘴里说着吉祥的话。

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欢春节了!因为这种欢乐的气氛持续时间很长,一直到正月十五。我爱祖国,也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还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吃到口味众多的月饼……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就非春节莫属。

早上,妈妈一大早就把我叫醒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你干嘛一大早把我叫醒啊?”妈妈回答:“别睡了!今天过年了啊!”“那真是太好了!”我高兴地说,一骨碌地爬了起来。

我刷完牙洗完脸后就立马跑到一楼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爸爸说:“正好!过来帮我贴对联吧!”我说“好咧!”我看到中间的福字贴反了,就大声对爸爸说:“爸爸,爸爸,你那福字贴反了!”爸爸回答我:“没有贴错,就是这样子的。”我问爸爸:“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福倒了吗?”“没错,看来你长了一岁又变聪明了呀!”爸爸高兴地回答我。

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家里吃年夜饭,吃完以后我就坐在门前等待姑姑,叔叔,哥哥和姐姐的到来。过了半个小时,姑姑她们来了,我给她们每个人拜了一个年,每当我拜一个年,他们就会给我一包红包,看到自己口袋里满满的红包,我心里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吃过年夜饭之后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放烟花,哥哥先拿出了一包小小的烟花,一看原来是我最喜欢玩的烟花之一一一沙炮,我接过哥哥手上的沙炮,哥哥说:“你还是不要玩这种了吧!这种的声音更大。”我回答:“没事,不就是一粒沙炮吗?不会有事的。”我拿出一粒沙炮,丢在了地上,“嘭——”的一声,那声音响彻天际,我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

春节可真好啊!可以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玩烟花,还可以收红包呢。我想今年的春节一定会更好玩的,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对联,爸爸妈妈会帮我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他们还会买些礼品和年货送给老人,同时送上祝福语。我记得去年年三十,爸爸妈妈每人都发了我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哪个红包里钱多,我打开一看妈妈给的比爸爸多,我利用爸爸妈妈的红包又做了两个红包,我也给爸爸妈妈每人一包这样他们就能和我一样岁岁平安了。晚上,爸爸出去打麻将了,等他回来时已12点多了,这时家家户户已经放起了迎春炮,爸爸也拿了鞭炮到楼下劈里啪啦地放起来,断断续续的炮竹声一直到天亮才停。

我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每当大年初一早上大多数人都会去寺庙烧香,希望来年的日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走好运,发大财。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地走了。

文档为doc格式。

我国传统节日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贴福字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把“福”字贴倒。这样一来,人们路过他家门时都会说“福到了”。

除夕夜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包饺子时,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来年会有好运气。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合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孩子们则欢乐地跑到门口看烟火,等大人们发压岁钱。

说到放鞭炮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近,新春来临的时候进村吃人。

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了“年”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响和火光。

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红腊,穿红衣,点鞭炮去赶“年”。以后“年”也再没有回来。

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诞生了诸多我国传统节日的元素。因此,先秦是我国节日文化的第一个发育时期,不过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节日类型较少,活动也不丰富,并且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这个时期的节日习俗通常是建立在人类对于自然崇拜的基础之上。现如今,从先秦时期所流传的节日包括:社日节、上巳节和腊日节。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土地为生,并且在那个自然信仰洋溢的时代,人们对于土地能够生发万物的能力很容易做出神秘的理解,进而有一部分人便将土地视为“神”一样的存在。因此,我国最早诞生的一系列传统节日都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从先秦时期的节日中便可窥知一二。

社日节。

所谓社日节,即祭祀社神,也称土地神的日子。在那个传统农业的社会时代,我们的祖先对土地是怀着十分的崇拜与敬仰,并将其当做“神”的化身将其作为自己祭祀的对象,并称之为“社”。

《礼记郊特牲》记载:

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想要从土地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物质,因此这便是古人对土地崇拜道德关键原因。

上巳节。

上巳节与社日一样起源时间都比较早,并且在先秦时期,上巳节是一个十分热闹且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时间为时间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被称为“上巳”。上巳节是由“水滨祓禊、招魂续魄”等一些巫教起源而来,一般选择在一个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举行祭祓禊、男女相会等活动,来祈求避灾驱邪和农作物茁壮成长。

《周礼·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畔浴。”

根据这里的记载,在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共同来到江河之滨,来参加女巫举行的消灾祛病、洗濯去垢的仪式,以此保佑自己可以祛除不详。

腊日节。

腊日是年终的祭祀节日,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和百神,主要目的在于对神灵感谢,所以举行腊日祭,希望来年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且在民间,腊月的活动主要是为过年所做准备。

《尔雅·释天》记载: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不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年”还并我们现在所称的年,而是来自农业生产,谷物成熟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庆贺丰收,会在这岁末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尤为特殊的节日——年。只不过在先秦时期,年还不能称之为节日,此时年节只属于萌芽酝酿时期,还有待于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得知,先秦时期的节日存在这样一系列的特点:农耕色彩十分浓重,节日中进行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源自于古人对自然崇拜的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当时的人们将自身收获的多寡、幸福与安稳、生与死等等一切都归因于神灵、祖先的庇护,体现先民对于神灵祖先的敬畏。因此,这一时期的节日文化,神圣而神秘。

(二)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发展。

汉代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在长达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经济方面,汉初朝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赋税徭役。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之土地利用率增大,在此之上商业和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丝绸之路的出现,促进了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往,加强了中原与域外民族的联系交往,包括匈奴、鲜卑、羌、越等周边民族,甚至与中亚、西亚各民族也建立了联系,外邦文明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中原。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中央政令在地方的下行使得文化融合成为可能。这也为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融合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华夏族向汉族的转化提了基础。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下,原本分散的七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由分散到统一,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先秦时期形成的各种区域文化相交相融,形成了以原来的中原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汉文化。

秦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任务,到了两汉时期,社会环境及政治文化也相继发展,汉承秦制,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改变,去除糟铂留其精华,由于汉王朝科学的发展,此时人们已经减轻了对自然的崇拜程度,因此汉代的节日远远脱离了先秦时期浓厚的巫术色彩,并且在汉朝的一些列改革后,许多原来不固定的节日都在汉王朝所固定下来。

与此同时,两汉节日文化的审美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代节日文化外在形式的美,即通过外部的某些特定化形式来表达情感意愿,二是汉代节日文化内在本真的美,即两汉节日文化本身内容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美。两种审美内涵交织辉映,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代共同的审美精神追求。

(三)、汉朝传统节日风俗的改变及发展。

两汉时期,节日经历由小规模到大规模,数量增加,节俗内容增加的发展过程,至东汉,我国传统节日已初步定型,有确定的节日名称、相对固定的节日时间以及相应的节日风俗,此后部分节日内容和习俗延续两千多年,节日名称与节期没有很大的变更。

随着两汉各种文化资源的发展与融合,节日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的继续壮大发展,有的则逐渐消亡。

新兴的节日包括七夕节和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一般设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主要习俗是禁烟火、吃冷食,关于寒食节俗的起源,主要有“改火说”和“节推说”两大观点。寒食节作为一个地方性节日初兴于西汉末年太原郡,于东汉末年成型,至六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节日。

萧放先生曾说寒食节起源于较早的祭火习俗,在汉代晋地人们将这种隐约的历史记忆具体归结到乡贤介子推身上,以具有伦理意味的介子推传说为寒食节俗提供历史依据。

寒食节在发展过程中将介子推的传说融入其中,为节日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得寒食节的节日文化内涵愈加深厚,在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背景下,其节日习俗与历史传说互相渗透,寒食节成为一个具有悼念先贤、弘扬忠孝、赞赏隐士、鞭挞负恩等多重意义的载体。民众出于对忠君爱国的忠贞之士的尊重与怀念,因而在冬日禁烟火。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源自古人对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遵从和对天文历法的崇拜,将星辰——牵牛星、织女星根据农耕生活模式,赋予了新的意义。

据班固《西都赋》记载: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对星辰的命名是民众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由此明显感知,对牵牛星、织女星的命名源自先民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虽然“牵牛”、“织女”只是以星辰名字出现,但此时已经表现出人们将其人化并寄托情感的载体,可见织女与牵牛从自然星辰到神人的转变在两汉时期已经确定。

七夕起源较早,但在两汉之前只是一个节令,在汉时成为具有风俗习惯的节日,最主要的节俗——乞巧,也在此产生,与此同时,人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饱满,故事传说开始丰富出现,由此牵牛、织女从自然星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神。

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重阳节。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春节,我的家乡都要举行舞龙大会。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舞龙大会。

我们来到广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龙灯,有火龙、有毛龙、还有板凳龙。

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还有一对漂亮的龙角,黄色的龙身闪闪发光,我伸手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是威风极了!

这时,一阵阵锣鼓声响起,那条龙舞动起来了,时而在空中腾飞,时而在地面盘旋,真像一条鲜活的龙来到了我的家乡,给我们带来欢乐吉祥。

锣鼓锣鼓声渐渐清了,舞龙慢慢地停了下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

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逛灯会、猜灯谜。

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和元宵节!

这两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

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在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飘的彩旗。

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

外面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

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出门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

到了春节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节目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还喜欢“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老的节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这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我非常开心。

因为我知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

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

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

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

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

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

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

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

《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重阳节。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春节,我的家乡都要举行舞龙大会。

文档为doc格式。

我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古称岁首、岁始等。传说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九皇会,传说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的诞辰。

正月十八,落灯日。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春龙节(头牙),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二月廿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冬至后105或106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清明,24节气之一,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四月初八,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四月廿八,药王(神农)诞辰。

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初六,晒衣节,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七月三十,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八月十二,盘古王诞。

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九月初九,重阳节,元帝得道之辰。

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祭祖节,又称鬼节之……。

十月十五,道教下元节,水官的诞辰。

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十二月十六,尾牙。

十二月廿三/廿四,祭灶节,扫尘日,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十二月廿九/三十,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中国的传统,就这样在一代一代中流逝,就这样慢慢被人们所丢下,如今看到以前被我们过的热热闹闹的中国节日在国外被发扬光大,心中很是不愉快,身为中国人,过好自己的节日才是本分。

甚至于又一次无意间听到两个小孩子的谈话,在他们的思维印象里,圣诞节本就是中国的节日,这会不会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失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会重视圣诞节,心中情感交融,甚至于有些悲愤。

在学生时代,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诗词,诗词中饱含了对于中国节日的情怀,也有节日的来历,但却被我们拿来应付考试用,有多少的人又不知道一个节日背后的辛酸,又有多少人不会知道,中华的传统文化都夹杂在这些节日当中。倘若我们不在意节日,中华的传统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口口声声呼吁要传扬中华文化,歌颂中华美德,却一个劲的在外国的节日里开怀大笑,又有多少老一辈的人要轻叹我们的无知。

我们对于文化的无知,将把我们国家自己的优秀传统给磨灭,直至节日最后完全消失,永远不会再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别让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在我们手上消失,别让我们成为历史的罪人。或许又在某一天,人们会突然醒悟,又去重新重视起传统节日,但那一天的到来,也意味着,这一切都太晚了。

身为中国人,理应发扬中华文化,保留中华传统的光亮——传统的节日啊,希望你不要在这个时代被埋没了。

我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春节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都有着春节的影子。这不,很快的,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在等待着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对这个节日是期待的。我家里人人都在期待着春节的来临,这毕竟是一个大节,还是一个团圆节。这个节日里,不管在外多远的人们也都纷纷赶着回家,家乡情结在这个热闹的团圆节里格外的浓烈。

我期待着春节,期待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饭的那个晚上,期待着这个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喜悦。相较于我的期待,弟弟妹妹们的期待就简单得多了,弟弟说,他喜欢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他能吃到很多好吃的零食。妹妹则说,因为她又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所以她喜欢这个传统节日。当然还有最不容忽视的一点,那就是,春节来了,红包也就来了。

春节里,红色是主要的色调,热烈的红色在这一天里装饰着各家各户。就连马路上都遗留着红炮竹的红色外衣,喜庆的一天里,处处都是人们拜年的笑语。我喜欢春节,很多人都喜欢春节,因为这属于人类的历史文化,是已经每个人深入骨子里的一种意识。

过春节,这已然不是一种节日这么简单,春节结束了冬天,迎来了春天;结束了过去,走向了未来。过完春节,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找到我们的新目标,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拥有一个新的自己。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到过节,老师和爸爸妈妈就会和我讲一些关于节日的习俗。我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红红火火的春节。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大的节日。每年春节,远在异乡的叔叔阿姨他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亲人共度这美好的节日。

每到过年前爷爷奶奶都特别忙,忙着置办年货和打扫卫生。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们准备好新衣服和新玩具。幼儿园时学过一首儿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农历正月初五是追思纪念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都会去外婆家过节。一大家子在一起很有节日的气氛。外婆会提前准备好清香的粽子、艾叶、雄黄酒、还有花花绿绿的香包。听老人说,这些都是避瘟驱邪的。

我最喜欢是端午节的晚上,外婆会用艾叶在土灶上煮水,然后给我和弟弟洗澡。小的时候我看到水是黑乎乎的,都不愿意去洗。等到懂事的时候,才明白用艾叶水洗澡,蚊虫就不会叮咬。我听了妈妈的话,用艾叶水洗完后,身上会有淡淡的清香,整个人神清气爽。

农历正月十五是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在这一天,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赏月、把酒畅谈。听妈妈说,在他们小的时候,外公外婆在中秋节这一天晚上都要先敬月,用碟子或碗放上几块月饼、莲藕、菱角和水果等,放在月光下,说是给月亮先吃。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了,家家户户的鞭炮都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纸片漫天飞舞,一阵阵硫磺味传到我们的鼻子里,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春节有非常多的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剪窗花、逛庙会、吃年夜饭、守岁、收压岁钱……其中我最喜欢贴春联。

爸爸每年都坚持自己写春联。只见爸爸拿出了一张红红的纸,再将红纸摊开,纸张很长,都已经快把整张桌子盖住了。他把砚台磨了又磨,只见笔尖在墨上轻轻一点,就开始写起字来。爸爸的手臂一挥,就写出了一副对子。

爸爸写好对联,就轮到我们贴了。我拿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打开,我爬了上去,妈妈来当指挥官。我一会儿贴高了,一会儿贴歪了,我就像一只灵活的小蜜蜂,在妈妈的指导下,终于把对联贴好了。看着全家动员完成的对联,我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快到中午了,家家户户都响起了鞭炮声,我们也把一个个鞭炮整整齐齐的摆好。爸爸开始点火了,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起来,我害怕的捂住耳朵,我不由得问爸爸:“为什么过年要贴这么红的对联,而且还要放鞭炮呢?”爸爸耐心的告诉我,放鞭炮这一习俗的背后还有一段关于“年”的传说呢!相传“年”是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它头长触角、齿尖利齿、凶猛异常,每到除夕便出来害人,人们苦不堪言。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放鞭炮、贴春联,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年兽就被赶跑了。这便是“过年”的由来。

我真喜欢过年啊,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真是太有趣了!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绕;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这一天的活动特别丰富!这一天,要吃粽子、挂香囊、戴五彩手环、用艾草水洗澡、赛龙舟,还要吃“五红”。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了。外婆总是头一天就把糯米和粽叶泡在水里,还准备好红枣、花生、香肠、肉块……这样就可以包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拿起两片粽叶搭在一起,卷成圆锥的形状,放一半糯米,然后放上自己喜欢的配料,再放上一些糯米,盖上粽叶绕几圈,最后用绳子一捆,一个漂亮的四角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的手像是有魔法一样,粽叶到了她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粽宝宝。我决定,今年的端午节一定要学会粽子魔法,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可是,为什么唯独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呢?外婆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抱着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两岸的人们划着船,想把屈原打捞上来,可是江水太深,根本捞不上来。他们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鱼虾啃食,就往江里扔肉馅儿的米团,肉是给鱼虾吃的,米是给屈原吃的,既喂饱了鱼虾让它们不去啃咬屈原,也让屈原的灵魂不至于饿肚子。听了外婆讲的故事,我对屈原肃然起敬。

端午节,粽子、艾草的香味飘进千家万户。吃着美味的粽子,泡着香香的艾叶澡,听大人们讲着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现在,我还是忘不了那个令人难忘而又非常开心的春节。

那次春节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小祥、小毛一起过的。在过年之前,我跟小祥他们约好,春节一起放烟花,于是我早早地就去超市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用来跟他们一起庆祝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大家走亲访友,欢聚一堂,开心又热闹。正是对热闹的期盼,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大人们比我们更早,家里已经来了好几拨客人了。我的好朋友呢?我要去找他们。

旋风一般奔出大门,厚厚棉服的帽子似乎被扯动了下,兴许是有人放了什么东西,然而我并没有在意。我迫不及待地要找到我的好朋友,跟我一起分享最热闹的鞭炮,最美的烟火。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在我身后响起,我有点慒。原来小祥和小毛这两个小坏蛋已经偷偷地躲在了门后,把一个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大的鞭炮扔到了我的帽子里。短暂的蒙圈过后,我决定了,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快点来承受我的怒火吧。我往后瞧了一眼,在一旁果然站着这两只哈哈大笑的小坏蛋,我拿出一盒小砸炮,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在了他们俩的脚边,然后捂着耳朵跳开了。于是一阵报复与反报复的你追我赶开始了,满院满室荡开了我们的笑声、叫声、打闹声。

我们在嬉笑和打闹中度过了开心的一天,夜幕降临了,太阳落下,月亮和星星偷偷地探出头来,看着这欢乐祥和的世界。满天黑幕下,我们准备的烟花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我们的战争终于平息,我把准备好的烟花都拿出来,各自选好我们喜欢的烟花,万花筒、冲天炮、小蜜蜂、恭喜发财……炫烂的烟花带着我们对新年的期盼,朵朵绽放。

我喜欢这个热闹欢快的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春节记忆,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年的春节。

伴随着绿皮火车的“哐当哐当”声音,我们全家来到了米易县新山村,一个傈僳族聚居地。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最新奇的春节。

最令我这个城里娃大开眼界的是杀年猪,这是当地最重要的节日习俗,看得我激动不已,现在也是记忆犹新。

“杀年猪,杀年猪!”清早,伴随着一声声呼唤,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围观着、欢呼着、比划着。“哄,哄,哄……”一头两百八十斤重、胖乎乎、肥滚滚的大肥猪被几个壮汉从猪圈拖了出来,抬上了杀猪凳。大肥猪“嗷、嗷、嗷……”大声地嚎叫着,声音大得仿佛能振碎玻璃,在山谷回荡。杀猪、吹气、刨皮、分割……,随着一道道程序,原本活蹦乱跳的大肥猪变成了傈僳族团年饭上最重要的传统美食——铜火锅里的炸丸子、炸酥肉、汆白肉、猪大排等等等等,美味极了。

初一晚上,我们到米易县城看花灯。安宁河里流光溢彩,花灯造型各式各样:八仙过海、年连有余、仙翁拜寿……最有意思的还数那生肖大公鸡,只见那大公鸡,红色的鸡冠威风凛凛,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张一合的嘴吐出火光,豪气冲天,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顺山而建的梯田,一层层,一级级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直冲云霄,仿佛置身仙境的幻觉。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傈僳族风情博物馆,领略了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春节我还跟当地的小朋友一起放了烟花和鞭炮,使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民俗春节习惯,让我终生难忘。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我就赶忙去菜市场买了几束艾叶。插在了门上,放在了屋里。

顿时一股中药的清香在屋内弥漫开来,让人沁人心脾。这是艾叶的清香,更是传统文化的味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端午节插艾,也演变成我国端午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我国特意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规定为法定假日,目的是引起国人的重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因许多筹划和创意不到位,导致现在即使放假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竟不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由、风俗,以及应赋予的时代意义。

另外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我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尴尬。

弘扬传统文化刻不容缓,需要国人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又名寒食节,是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

“又是一年春风至,清明时节慰英灵“。今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在那里有一座雄伟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个碑是为了纪念在保护铁路运动中牺牲的人而建立的。这一天,成都的很多市民都自发地来到这里,为这些烈士们献上了白色和黄色的菊花,纪念碑的周围已经摆满了花环。妈妈对我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听了妈妈的话,我深受感动,我恭恭敬敬地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面,深深地鞠了三次躬,表达对那些先烈的缅怀。

清明节的习俗不但要祭祀,还要踏青。祭奠先烈之后,我们去了青城山。来到山脚下,我抬头往上望,好高的山呀,我能爬的上去吗?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小心思,笑着说:“咱们先坐缆车,然后再爬山。”缆车升到半山腰,我往山下望去,好深的峡谷呀!

下了缆车,我们开始爬山了。我踏上曲折山路,向山顶出发。山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就像一排排迎宾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向下看,小溪的流水哗哗直往下流,清澈见底,那气势,简直无法形容,涛声阵阵,我忍不住大喊一声。好美啊!远远望去,老君阁还藏在山老林之中,最后终于登上了山顶,往下一看,真是“遥指高峰笑一声,红霞紫雾面前生“啊!

下山的时候下雨了,此所谓“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明节真是令我难忘啊!

我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守护共同精神家园》。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这对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手中除夕的爆竹带来了新年的期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在中秋的明月下,将思念织成锦帛。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昨天我们刚刚过了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不知你对端午节的了解有多少?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可见,传统节日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而更是一种文化。

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很多的传统节日已经被新生代忽略了。同学们对西方的节日过分偏爱:平安夜摇曳的烛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烟火;情人节浪漫的气息,吞没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的哀伤。现在,还有谁记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寒食节?又有谁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的少女节?正当“洋节”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提高时,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悄然退回幕后,这种局面,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忧虑。前些年韩国人要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尴尬,我们骂他们不要脸,骂能掩饰得了我们的尴尬、难堪吗?感叹是没有意义的,我想从我们做起,从我们青少年做起,共同来传承传统文化才是实在的。因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还是一种尊严。我们不能看着传统文化一点点消亡。当我们站在圣诞的霓虹灯下,不要忘记在除夕陪陪家里的父母亲和祖辈们;当我们在万圣节狂欢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团圆;当我们过着洋节日的时候,不要忘记和亲人们一起度过每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这样我们才能在长大之后,以社会主人翁的身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学们,请献出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坚持,让我们用赤诚的心去继承民族的精神,为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