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学六年级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时间:2023-10-14 11:48:11 作者:LZ文人

提纲是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工具,用于梳理和组织文本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细化提纲的各个层次,将整个文章的思路和框架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是一系列经典的提纲范文,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提纲的要点和写作技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1、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一道去投了刘焉。

2、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不失龙子龙孙的风采。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因杀死富豪流浪江湖。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

3、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巡视,见刘备无礼物奉送,捏造“县尉害民”之罪陷害。张飞大怒,骑马来到馆驿,将督邮头发揪住,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

4、十七路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诸侯联军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杀得联军损兵折将。关羽请求上阵,曹操令人斟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热的。

5、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为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俯身拾筷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6、刘备驻守徐州时,曹操率大军进攻。张飞献计劫寨,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逃芒砀山,刘备只身逃往青州投靠袁绍。关羽被困于下邳,为保护刘备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为条件投了曹操。

8、曹操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

9、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一刀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10、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带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往古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

11、刘备率兵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对敌刘备。刘备败逃于汉江,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刘表染病,刘备赴荆州代为主持丰收祭典,蔡瑁因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欲借机杀之,刘备逃席而出,骑的卢马越过檀溪,躲过一劫。

12、刘备逃离荆州后,遇见水镜先生,向他举荐伏龙、凤雏。刘备访伏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帮助他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徐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保证觉不向曹操献一计,并且举荐了伏龙——诸葛亮。

13、刘备与关、张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诚心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感动,教以据蜀、联吴抗曹三分天下之策,出山辅佐刘备。

14、刘表死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15、刘备往江陵途中,被曹军冲散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叫随从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大吼,吓死夏侯杰,曹操急令退兵,刘备在关羽、诸葛亮接应下退入江夏。

16、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终于促成孙刘联盟。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

17、东吴火烧赤壁,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望华容道逃奔,见无伏兵,大笑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处埋伏军队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话未说完,一声炮响,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心中不忍,放曹操一条生路。

18、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乘胜追击,孔明用计派赵子龙乘曹洪败退智取南郡、赵子龙智取襄阳、关羽智取荆州,一气周瑜箭伤迸裂。后赵云取桂阳、张飞取零陵、关羽取长沙魏延杀主投降,招降黄忠。孔明认为魏延有反骨要杀之,刘备求情。刘备占据荆州。孙权派鲁肃来讨荆州。刘备、诸葛亮假意答应取得西川后归还,鲁肃回东吴受到周瑜责备。

19、赵云陪同刘备往南徐同孙权之妹成亲,由于乔国老与吴国太的庇护,东吴不敢动刘备一根汗毛。又依诸葛亮之计,让孙夫人陪同刘备去江边祭祀,趁机逃回荆州。周瑜率兵追至江边,刘备与赵云已被被诸葛亮接应走了,周瑜第二次箭伤复发。

20周瑜派鲁肃去讨荆州,孔明献计让刘备哭诉求暂住荆州,周瑜识破孔明的缓兵之计,决定用“假途灭虢”之计夺回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埋伏围捕周瑜,孔明又写信羞辱周瑜,周瑜被三气箭伤复发吐血而死。

21、鲁肃举荐庞统辅佐东吴,孙权嫌庞统丑陋无礼誓不起用。庞统带着鲁肃的举荐信投刘备。刘备也嫌恶他丑陋无礼,派他任耒阳县令,庞统终日酗酒不理政务。刘备派张飞巡察,发现庞统非同寻常的治事才能。刘备自责道歉,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22、刘备带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川,刘璋要出城迎接,黄权苦谏,叩首流血,口衔刘璋衣袂,刘璋大怒,扯衣而起,黄权门牙掉落两个。李恢苦谏,也被推出。第二天,刘璋出城,王累倒吊在城门上,以死相谏,刘璋大骂,王累自割绳索坠地而死。刘备与刘璋在涪关会面。

23、张松与法正密谋,要刘备在涪关相会时杀了刘璋,夺取西川。法正与庞统劝刘备在酒席上下手,刘备不从。庞统让魏延舞剑,张任挺身对舞;又叫刘封舞剑,刘璋部下纷纷上场,场面大乱。刘备与刘璋呵斥众人。刘备私下怪庞统陷他于不义。

24、孙权想趁刘备入川时夺荆州,遭吴国太斥骂。听张昭之计派周善骗孙夫人过江。孙夫人听说吴国太病危,来不及与刘备告辞就带阿斗上船而去。赵云驾小船只身追上大船,夺回阿斗。张飞赶到,杀了周善,放了孙夫人,两人护送阿斗回营。

25、 刘备进攻雒城,派黄忠打头阵,魏延相争。刘备劝说黄忠打泠苞,魏延打邓贤,先得营寨者为头功。魏延想先打泠苞,抢了黄忠的功劳,却被泠苞包围,差点被捕,幸亏黄忠救了他。后来他埋伏捉了败走的泠苞,将功补过。

26、孔明派马良给刘备送信,预言庞统有难,让他作防备。庞统不听劝告,执意进取雒城,行前庞统马失前蹄,被掀翻在地,刘备把自己的白马与之换乘。张任带兵在小路设伏,看到白马以为是刘备,命将士乱箭射死庞统。

27、庞统死后,魏延陷入重围,黄忠赶来相救。刘备派关平到荆州请孔明。孔明把荆州交给关羽。关羽称“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听到死字心中不悦。交代他危急时“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允诺遵命。

28、孔明派张飞领精兵从小路杀奔巴郡。严颜把守巴郡,拒不出城。张飞让军士四散打柴寻觅小路,扬言要连夜从小路进军。严颜想偷袭张飞,却被生擒。后被张飞感动而降服。

29、张飞取了巴郡,严颜相助,沿路关隘皆被劝降。刘备连夜带兵偷袭张任营寨。张任退守雒城。刘备攻打四天,兵力渐乏。张任趁刘备退兵时出城追杀,张飞与严颜大军来救。张任退回雒城。

30、孔明带大军与刘备会合,定计活捉张任。张任出城交战,被黄忠、魏延、严颜、张飞合围,赵云又堵住其退路。张任逃跑途中被张飞军士活捉,至死不降。刘备不忍杀之,孔明杀他成全其名节,刘备厚葬了他。

31、马超带兵打葭萌关要生擒刘备,逼刘璋割二十州。张鲁派杨柏监军。孔明用激将法迫张飞立下军令状,让张飞打先锋,张飞与马超从午后杀到天黑,又点灯火夜战,难分胜负。刘备担心伤了二人,下令罢兵。

32、孔明设计收复马超。先派孙乾贿赂杨松,让他送信给张鲁,答应退兵便保他为汉宁王。张鲁听杨松之言令马超罢兵,马超不从。杨松便散布流言说马超想背叛,迫使马超同意退兵,又命守关将士不准马超入汉中,马超进退两难。

33、孔明用计离间马超与张鲁,使得马超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恰好李恢来降,主动请求前去劝降马超。马超埋伏兵士想杀李恢,却被李恢晓以利害所劝服,最终杀了监军杨柏,投降刘备。

34、马超自告奋勇去劝降刘璋,刘璋决定投降。刘备听孔明建议,封刘璋为振威将军,遣送其全家到南郡公安。刘备自领益州牧,分封百官。要把有名田宅分给诸官。赵云劝阻,认为应归还百姓,令其安居乐业,刘备听从。

35、刘备为保西川出兵攻打汉中。老将黄忠听从法正之计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36、孙权以吕蒙为大都督,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治伤之后,关羽水淹七军攻取樊城,不料吕蒙却乘虚白衣渡江夜袭荆州。

37、关羽率军往夺荆州,但士卒皆无战心,关羽大败退守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不从,弃麦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关羽被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追封荆王。

38、刘备称帝于成都。为报关羽被害之仇率兵七十万攻东吴。张飞因鞭打部将,被部将杀死,割首级献东吴。刘备葬过张飞,驻军白帝城督战。孙权派诸葛瑾劝说刘备,重结吴蜀联盟,共同对付曹丕,刘备不允。

39、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黄忠中箭身亡。刘备攻猇亭。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陆逊坚守等待时机。刘备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陆逊趁蜀军疲困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

40、刘备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诸葛亮赶来,刘备托以后事,并作出诸葛亮可取刘禅而代之的遗嘱。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刘禅为帝,为后主,感念刘备知遇之恩全力辅佐幼主。

41、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50万南征孟获,采纳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七擒七纵孟获,以德服人,使蜀汉后方得以稳定。

42、曹丕病死,儿子曹睿即位,任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用马谡之离间计,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言,司马懿被削职回乡。诸葛亮乘机发兵汉中。蜀军出祁山直抵渭水,长安告急。曹睿启用司马懿任平西都督,拒守长安。

43、司马懿老谋深算,上任后夺新城,斩了私通蜀汉的孟达,直逼汉中咽喉的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不听王平劝告,执意在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率兵围山,断其水源,蜀兵大败,街亭失守,司马懿攻下列柳城。

44、失街亭后,诸葛亮迅速安排退兵之计。司马懿逼近诸葛亮所驻西城。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诸葛亮料司马懿会认为自己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大开城门,让老军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司马懿赶来,惧有伏兵急令撤退。撤到武功山小路时,又遇诸葛亮事先布置的兵士大喊大叫,魏军不敢久停,尽弃辎重而逃。

45、诸葛亮退回汉中,为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职务三级,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此后,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进展。

46、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依样仿造中计,被蜀军劫去。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

47、司马懿受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使者送去巾帼、妇人缟素之服及书信,激他出战。司马懿装出笑脸说:“孔明看我像妇人吧!”向使者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司马懿盘算:诸葛亮食少事烦,活的日子不会长久。越加坚守不出,静观事态发展。

48、诸葛亮强支病体处理军务,积劳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长,就授兵书给姜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54岁。临终时暗中安排杨仪和姜维,在魏延谋反时,乘其不意杀了他。最后魏延死在马岱刀下。

49、姜维遵照诸葛亮遗嘱,以木雕为诸葛亮像坐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司马懿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司马懿退兵。蜀汉全国举哀,葬诸葛亮于定军山。

50、邓艾进军成都,刘禅出降。其子刘谌不降,割妻并三子头哭祭祖庙,眼出血而自刎。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司马昭中了姜维的离间计,令钟会收服邓艾。姜维与钟会商议谋反,因部下告发,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自刎身亡。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读《三国演义》有感世界着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它就是——《三国演义》。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讲的是什么吧!

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它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也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今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这里的人物有关公,曹操,吕布,刘备,刘表,袁绍,诸葛亮,张飞......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故里之争花落东平,朱元璋曾对其满门追杀近来,围绕水浒故事主要发生地山东省阳谷、东平、梁山和郓城等地,引起了人们对这里的.浓厚兴趣。而不朽巨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故里也自然成为人们探寻的焦点。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忠义者皆有好报,叛逆者皆死于非命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喜爱读历史,更向往英雄人物的笑傲风云。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的一段历史。

书中的人物骁勇善战,但是在这乱世之中,谁才是真英雄?书中有汉献帝刘协,有勇无谋的吕布,气量狭隘的周瑜,厚道的鲁肃,更有张飞、关羽、典韦等无数勇者,还有因中计而怡笑千古的蒋干,个个各尽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英雄。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贤相。草船借箭,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可是,我认为孔明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但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小车边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英雄。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虽降了敌,但还是回来了,所以我认为他仍算忠义。《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式也极为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加上赤兔马,刮骨疗伤不疼,斩颜良,文丑……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但我觉得曹操才是真英雄。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好诈多疑,还“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只有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他是政治家,仅仅抓住天子,使自己说的话名正言顺;他还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诗句。虽然,他太多疑,以致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哪方面都能叫英雄!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叫做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吓得刘备听都不敢听。但曹操没有杀刘备,这让我感到了他的大度。

我也由衷佩服他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那时袁绍起兵十万大军,欲拿下官渡,但是曹操却只有一万人。按理论讲,袁绍灭曹,是分分钟的事,但曹操和谋士凭机智的谋略,最后大胜袁绍。

读《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懂得了不少道理,更对曹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前一阵子,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文学巨著后,我产生了很多感受。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三国时期,有三个特别强大的国家,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都非常想做统一三国的人。但蜀国和吴国在后期兵力不敌魏国。结果,三国之中的魏国统一了三国,并改国号为晋。

在《三国演义》里,我觉得名声的就是刘备和诸葛亮了。刘备他很有仁心,大家都很喜欢他。在他当皇帝时,他待人非常和善。还让百姓过上了在当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生活。

诸葛亮呢?如果不是诸葛亮一直在辅佐刘备,蜀国也不会有那么强大。而且诸葛亮非常有智慧,是刘备的主要谋士之一。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

不折不扣的奸雄。但他非常有才能。而且也非常有智慧。就是有一点不好,就是太多疑了。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如果走大道的话,就不会中了诸葛亮的伏兵计了。但是,即使曹操有多疑这个缺点,也掩盖不住他的优点。其实曹操的优点,还是很尊重有才能的人。就因为他很尊重有才能的人,所以他的帐下有很多贤士。

诸葛亮他很有谋略,而且他还是一个忠臣。自从刘备把他请过来以后,他都一直忠心于刘备。从未有过二心。所以说,他对刘备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可以说是一个足智多谋并且赤胆忠心的人。

我曾佩服过一代英雄刘备。他虽然不是最后成功的人,但他确实是最聪明的人。为求一贤士,他不顾兄弟劝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脱离曹操,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显出他的聪明才智,为了让赵云留在自己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己对他的珍惜。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个圣明聪颖的君主,只可惜他没有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后代。

《三国演义》是一本神奇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活起来似的——他们的人物性格太过鲜明,也太过典型。或许《三国演义》所承载的,并不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与精髓。

我们生活中也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聪慧,关羽的义气,张飞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鸡肠……但不管怎样,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点也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哪一种元素都必不可少。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要读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尽自己所能去参透作者藏在这本书背后的,那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许有一天你放下书本,闭上双眼细细琢磨的时候,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社会,正诞生在你的眼前。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再读三国,只印象最深于此句:书生轻议冢中事,冢中笑尔书生气。

如一书友所言,不该有魏粉,也不该有蜀迷。我们都只该是三国读者,看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

也只怪这乱世太有魅力,不少人心陷其中难以脱离。

乱世出英雄,豪杰们交替上场,战功赫赫,何不威风,待读至关羽战败,曹公身死,才觉书以过半,老一辈也该轮流谢幕,带着他们一生的血污与荣耀,消失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只是越来越感曹公之雄略,觉刘备之不易,前者一统北方,后者白手起家。与我而言,对曹公只能是崇敬,于玄德却有着某种感同身受的怜悯。

眼看日头蒸蒸日上,却失关张,失法正,再后来,被陆书生火烧连营七百里,糊了玄德春秋梦。

人无完人,玄德如此,曹公亦是。

刺董卓失败而逃,误杀吕伯奢一家留千古骂名,举家族之力讨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世之奸雄,后一统北方而扬名,曹孟德的发家史是一部血泪史,屠戮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相比于书中的刘备,曹操更能显得有血有肉,更加接近我们近代对于人性的认知。

只是叹一句,为大局可以饶张秀,却因荀彧心怀几分汉室却将其赐死,之后曹操不肯称帝,可能也是对荀文若有几分愧疚吧。

千古英雄身后事也只任后人评说。

也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真正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下面是本站小编向各位推荐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真正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受益非浅,看,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

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话剧。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得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谁没听过呢?三国里的英雄,的.确就像后浪推前浪,数也数不尽。不过,真正的大英雄是谁呢?人们时常会道出几个响当当的大名:诸葛亮、赵云、吕布、马超,而我却不以为然,我则喜欢:刘备、关羽、张飞。

遥想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同死,多么豪情!后来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打得吕布大败而回。

关云长过五布吕关斩六将,张翼德大闹长板桥,无不一立功。

可怜,关云长因性情傲慢,败于麦城,被吕蒙斩了首级;可怜;刘玄德因闻云长被斩,终于病死于白帝;可怜,张翼德因打骂军士,被军士所害,多么惨烈。

从中,让我明白了诸多道理:“做人,不能傲慢,更要有理智。不能像张翼德那样,一生气就殴打群士。也不能像刘玄德那样,一听关云长死了,把自己也弄病了,应该理清事实,重做打算。

《三国演义》能让你明白很多道理,让我们一起看三国吧!漫游在三国之中!

读了《三国演义》,我又见识了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等一大批足智多谋人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评价状诸葛亮智而近乎妖确实三国中的诸葛亮已然不是泛泛之辈所能想象的强悍,神机妙算算不上什么,呼风唤雨那是家常便饭,从借东风的神乎其神到出陇上装神的鬼魅莫测,甚至死后还有定军山的显圣,诸葛孔明似乎从来都是在做我们想不到的事情,这些真可算得上罗贯中得功劳了,这个大才子将诸葛的形象无限拔高,无限扩大,虽然诸葛亮在全书大约三分之一才姗姗出场,不过他一出场则已,局面立即出现巨大转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部三国,在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显得风吹云动,精彩纷呈。极而言之,书中的一切人物,包括曹操,刘备,周瑜,司马懿,在后期全部成为诸葛亮的陪衬。

对于诸葛亮的伟大,我不想谈太多,毕竟这已经被千万人说烂的话题,我只想从我的感受,谈一下诸葛的失策之处,人无完人,诸葛亮再酷毕竟也是人,他也逃脱不了人类的劣根性,至少在三国中,还是可以找到他许多的不足的。

首先,《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就有一定的失败,诸葛的规划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军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我认为这个规划是导致蜀汉最后失败的罪魁祸首,首先,鄙人认为荆州的战略地位要远远强于西川的,西川完全是个封闭闭塞的弹丸之地,除了物产还算丰饶,其他的一无是处,而荆州之地,非但千里沃野,更有长江之天险,且紧连洛阳,许昌。倘若不是令一上将军守荆州,而是刘备亲守,并且东面联合孙权,共成犄角,对魏国的首都形成压迫之势,同时派一上将军去取西川,从秦川之地攻取长安,则三路大军其涌向魏国,纵使曹操父子三头六臂,也难逃一死。正是因为诸葛的错误决断,命一上将军去守荆州,而这一上将军恰恰又是心高气傲的关羽,于是失败已成必然。当荆州失陷以后,诸葛苦心经营的策略也就失败了一半,于是以后六出祁山,也只能是图劳。

诸葛亮的第二个失败之处,就是在于人才的培养方面,他是该用的人不用,不该用的人偏要重用,这点可以从对魏延和马谡这两个人的使用上看出来,魏延本是一代将才,放在诸葛眼里就是一个迟早要反的料,诸葛先生,你也忒过分了点,就凭人家脑后的骨头长得明显了一点,就说人家早晚要反,你也忒主观了吧,于是你对人家从来都没有重用过,人家一代英雄豪杰,空负一腔报国热心,却无用武之地,我看他后期的反叛,全拜您老人家所赐,他是被你逼反的。马谡本为庸才,至多也就会纸上谈兵,刘备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不可大用马谡,你就是不听,派他镇守最最重要的街亭,就连司马懿也看出来说马谡徒有虚名,乃庸才耳。于是,最终街亭失陷,您错过了最好的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诸葛亮第三个失败之处,就是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诸葛亮是个不善于培养人才的人,只有到后期才收了一个姜唯。这一点上,诸葛亮远不如刘备。正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才导致了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这绝对是诸葛的一大失败!

或许历史上的诸葛亮充其量智谋力也就和曹氏集团的程力,贾诩之流相当,只不过经过罗先生过分的渲染,才有了人们心中那个近乎于妖的诸葛亮,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如果要追求真实,我们不如去读正史了,总体上来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是十分成功的,十分完美的。

关于曹操这个形象,一向是充满争议的,《三国演义》中许劭的一句经典评价概括了曹操的特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奸雄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曹操的经典写照,不过说到这里还是要感谢罗贯中老先生,是他一手塑造了曹操!

首先曹操的奸表现在整部书中,因为本身罗贯中就以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来行文的。不过就算大奸也有善的一面,更何况历史上的曹操其实绝对算得上一代英雄豪杰。

曹操求贤若渴,他先后两次颁布求贤令,因此综观魏蜀吴三国,曹操帐下的谋士是最多的,武将是最广的,这也是曹魏长期压制其他两国的根本所在。曹操有时也会表现出宽广的胸襟,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这等胸襟,这等气魄,不是凡人所能达到的,曹操达到了,所以他不是凡人。

更喜欢曹操的文采,建安七子可是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号,曹操正是建安七子中的领军人物,小时候读过曹操的《观沧海》每每读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时,总能感到一种排山倒海的气魄,大一点后读到《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句子,又能体会到曹操处事的哲学。《三国演义》四十八回中曹操宴长江赋诗一段,鄙人认为是曹操在军事以及文学达到的最高潮,因为当时曹操坐拥八十三万大军,眼看就要扫平南方,统一中原,此可以看作军事上的最高峰,而那一首短歌行更是荡气回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踌躇满志的曹操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明天,胜利似乎已经触手可及。只可惜,他料不到,等待他的,将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大的溃败,一次另他再也抬不起头的溃败。

诚然,《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与封建性。书中避免不了不少迷信的描写。譬如第七十七回关公显圣杀吕蒙,第一百一十六回武侯显圣定军山,就是纯粹的封建迷信了。鲁迅先生教导我们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毕竟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

不管怎么说,三国演义确实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块耀眼的宝石,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义务去继承这一瑰宝。三国演义是厚重的,我们从中不但要读出故事,更要读出哲理,所谓读史使人明志,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伟大的中华文化之火是永远不会熄灭的。最后我想用《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来结束这篇文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胜利失败,千百年来不曾停息的故事,合合分分,千百年来一贯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