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大班科学国宝大熊猫教案评析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实用8篇)

时间:2023-09-25 05:49:28 作者:BW笔侠 2023年大班科学国宝大熊猫教案评析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实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大班的孩子,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步的逻辑思维转变。该活动内容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多变性,对孩子充满了吸引力和挑战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增加猜想、操作、观察、验证等环节,让幼儿在疑问中发现,在探索中创造,突出体现了从“趣”中引、在“玩”中学、在“说”中知,引导幼儿有序、合理地安排空间,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幼儿解决平时碰到物体整理摆放的难题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在反复尝试“装罐子”的过程中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通过观察与试误体验成功的快乐u

3、能根据记录表用语言大胆表达操作的过程和发现

经验准备:懂得分离物品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材料(一个罐子、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一杯米和记录表)

一、介绍过程,激发探索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二、引导幼儿尝试装罐,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1、幼儿猜想装罐的顺序

2、提出操作要求

1)一种东西全部装完才能装另一种

2)三种东西全都装进罐子,还能盖上盖子,才算完成任务

3)每尝试一次就把你的操作顺序记录下来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按要求装罐,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4、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装的?完成任务了吗?

小结:原来同样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装的顺序不同,结果就不同

三、幼儿再次操作,验证填补空隙的方法

1、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小不同的物体填补空隙的现象

师:仔细观察,看看谁钻到谁的空隙里去了?

2、交流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填补空隙的方法

1)师:你们都完成任务了吗?你发现谁钻到谁的空隙里去了?

2)教师演示,师生共同小结装罐的方法。

小结:原来乒乓球大,球之间的空隙也大;玻璃球比较小,会钻到乒乓球之间的大空隙里;而小米粒最小,就把更小的空隙给填上了。

3)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现在的罐子装满了吗?还能往里放东西吗?

教师小结:原来只有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才能装下更多的东西

活动延伸:迁移经验,解决问题-----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解决图片上的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1、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兴趣尝试开锁方法。

2、幼儿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各类锁、小房子、小动物、挂锁内部结构图片。

一、出示锁激起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锁?在哪儿见过锁?

幼:见过。

(1)在家里的橱门上有锁。

(2)抽屉上有锁。

(3)家里的门上有锁。

(4)妈妈的单位里有锁。

师:妈妈的'单位里什么地方有锁?

幼:单位里的保险箱上有锁。

师:为什么要用锁?

幼:(1)如果没有锁,小偷就会来偷东西了。

(2)如果没有锁,我家的钱都要给别人偷走了。

二、尝试开锁

1、师:你们开过锁吗?是不是想试一试?

幼儿尝试开锁。

(许多幼儿虽然见过锁,却未试过开锁,一开始幼儿拿了钥匙和锁以后,反复观察寻找钥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锁眼后,又尝试着把钥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试了好几次后开始旋转钥匙,试图打开锁。有的幼儿在多次的尝试后仍未打开锁,即求助老师或是同伴。教师引导已打开锁的幼儿再锁上锁,反复多开几次。鼓励已成功开锁的幼儿去教有困难的同伴,大约3分钟后,所有的幼儿都打开了手中的锁。)

2、交流。

师:你们都打开了吗?你们是怎么开锁的?

幼:我拿钥匙放到洞洞里去。

师:洞洞应该叫什么?(丰富词汇:锁眼)钥匙是放进锁眼的吗?有没有更合适的词?(纠正用词:插入)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1、湿沙、干沙若干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

3、统计表4张。(每组一张)

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进一步感知统计。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发现九方格“数独”游戏规则,能运用规则解决问题,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2.探索玩初级“数独”的基本方法。

3.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互动中体验成就感。

ppt 游戏卡

一、学习九方格数独

1.引导幼儿认识九方格。

(1)引出九方格。

师:数数它有几个格子?(没错!一共有九个方格子。我们把它叫做九方格。)今天我们要在九方格上玩游戏。

(2)认识行与列。

(3)认识交叉路口。

师:是呀,第一行和第一列有一个交叉重叠的方格在这儿,这个方格就像一个交叉路口一样,这个方格既属于第一行也属于第一列。

师:你看见陈老师刚刚怎么用手臂表示这个交叉路口了吗?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手臂平平的表示第一行,手臂竖着的表示第一列,碰在一起有个交叉路口。好的真棒小手放下。

师:还有没有这样的交叉路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看,这是第一行,还有第二列,他们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是哪一个方格?谁来指一指?

师:对么?好的,我们一起也有手臂来表示这个交叉路口。这是第一行,第二列在这么?不对,应该在中间位置。

师:我们继续看。第二行和第二列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怎么用手臂来表示?(很简单正好一个十字形)

师:这里呀还有一些九方格中的交叉路口,请你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用手臂来比一比。

师:你比的是哪一个?他对么?

师:猜猜他比的是哪个?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个交叉路口。

2.引导幼儿发现九方格数独规则。

师:陈老师在九方格中放满了水果,有几个水果?(有9个。)有几种水果?(有草莓、西瓜、菠萝3种。)

师:这三种水果在九方格中摆放是有规则的,你们能找到规则吗?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一行一行看,再一列一列看。

(验证幼儿的发现:逐一显示每行每列,确认每一行、每一列的水果都不重复。)

师(小结):同一行的水果都不能一样,同一列的水果也都不能一样,这就是九方格水果的摆放规则。

3.组织集体游戏“九方格填空”。

师:知道了这个规则,我们就可以玩一个“九方格填空”游戏。

师:仔细看看,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列三空格。)

师:整个一列都是空格,怎么填呢?(幼儿个别尝试。)

师:你先填哪里?为什么?(你是竖着看的列么?哦。横过来的的行,我们可以发现正好只有几个空格?)

师(小结):填空格是有窍门的,找行或列中只空一格的先填。

师: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行三空格。)

师:整个一行都是空格,应该怎么填?你先填哪里?为什么?(这回你看的是一行还是一列?)

师(小结):刚才玩的两个填空格游戏中,行或者列中都能找到一个空格的,很容易填。

二、游戏第一关(空三格)

师:学会了这个本领呀,陈老师要带你们玩九方格闯关游戏了。第一关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玩。

师:第一关的第一道题。仔细看空格在哪里,可以先填哪里?

师:填什么?为什么?好的第一道题完成了。

师:第一关的第二道题。看看应该怎么填?

师:两道题目,恭喜你们第一关闯关成功,可以进入第二关!

三、独立游戏第二关(空五格)

1.引导幼儿探索。

师:第二关难度稍微加大点,看!空了几格?你们敢不敢玩?

师:动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填哪里?为什么?

师:好,说了这么多陈老师不能再提醒你们了,请你们自己完成第二关的闯关游戏!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准。填完检查一遍,然后拿着你的游戏卡回到座位。听明白了么?不要搬小椅子,请请的走回你的位置开始闯关游戏。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和他一样的举手!说明你们第二关也闯关成功很厉害!)

师(小结):所以空格多的时候,找行或列中只有一个空格的先填,会又快又准确。

四、独立游戏第三关(空七格)

1.出示数字的九方格数独。

师:好!进入第三关,我们和数字进行玩填空游戏。

师:规则和刚才一样,但是难度更大了,看看第三关游戏空几格?

2.出示只有两个不同已知数的九方格图,进入游戏第三关。

师:这张图只有两个数字,找找行或列中有没有只空一格的?怎么办?

师:有一个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填满空格。这个办法藏在一首儿歌里,请仔细听。“一个数的行,另一数的列,交叉路口要先填;一个数的列,另一数的行,还有一个交叉路口不能忘。”

师:这个交叉路口路口不能填什么数字?

师:现在游戏卡空几格?(空五格。)那就和游戏的第二关一样简单了。

引导幼儿尝试独立游戏。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己去完成第三关,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好和刚刚一样填完检查一遍回答座位上,轻轻的走回去吧。

5.展示个别幼儿的游戏卡,共同检查。

师:谁拿着你的游戏卡来展示一下结果?你是怎么来填的?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够闯关成功。

五、结束

师:你们呀很厉害,学会了玩九方格填空游戏,这个游戏有的容易,有的稍微难一些。老师把游戏卡放在数学区,你们只要多玩,就能玩得更快更好。

教学反思:由图片数独到数字数独,注意到了由实物到符号变化的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第三关是学习运用排除法填空。找到两个数所在行与列的两个交叉路口是关键,也是难点。用简洁明了的儿歌提示幼儿如何能迅速又准确地找到“交叉路口”,为幼儿在游戏区继续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支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知道周围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声音,人们都喜欢乐音,不喜欢噪音。

2、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听噪音和发出噪音。

1、小铃、钢琴声、圆舞板、勺子、盒字等。

2、录有噪音的磁带、音乐磁带。

一、请三位幼儿逐个操作小铃,钢琴、圆舞板。

4、:周围世界有许多声音,有些声音很好听,这种声音叫“乐音”,还有的声音很难听,这种声音叫“噪音”

二、听录音分辨“乐音”和“噪音”

1、平时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乐音”?哪些“噪音”?

2、请幼儿听磁带里的声音。提问: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平时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噪音?这些噪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讨论噪音的产生及危害。

3、幼儿讨论: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社区里、怎样减少噪音?

四、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大班科学活动策划

1.感知空气是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的。

2.能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3.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感知空气对人、动物、植物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1.塑料袋每人一个。

2.几盆水,吸管、牙签若干。图片若干张。

1.谈话导入活动,了解空气的特征。

出示礼物: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导出“空气”)

2.感知空气的存在。

(1)请小朋友拿塑料袋玩兜空气的游戏。(引导幼儿在室内外、门后面、椅子底下等地方收集空气,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教师:你们的塑料袋怎么会鼓起来了?里面装的什么?你怎么知道塑料袋里有空气?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塑料袋里装的是空气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引导幼儿用牙签在塑料袋上戳洞、放气、放入水中寻找气泡等感知空气的存在。

小结:我们发现了许多空气的小秘密,空气虽然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

(2)身体里的空气。

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

小结:小朋友看到了好多泡泡,这说明我们的身体里也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用途,培养环保意识。

(1)教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请幼儿捏住鼻孔,闭着嘴感觉一下,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作用。)

(2)提问:小动物、小花小草生长需要空气吗?

教师: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

(3)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空气污染的情境。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如:多种树,不能把垃圾到处扔,看到有人乱扔东西就帮他拣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工厂里的黑黑的气体不能放到空气中。不要燃烧秸秆等,少开车等。

小结:我们今后都做环保小卫士,告诉周围的人,大家都要讲卫生,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2、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1、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等。

2、餐巾纸、水果刀若干。

3、记录单。ppt

长得怎么样?

(讲述名称及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你们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南瓜)

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今年的南瓜吃了,明年想吃南瓜又该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2)教师:有小朋友说可以再等它长出来,那我们到哪里去找南瓜种子呢?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

3、提问:

(1)你果实的种子是在什么里面找到的?

(2)种子长得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4、小结:我们发现了这些果实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

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果壳里,有的长在果皮里。

种子长得各不相同,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不一样,种子真有趣!

1、教师:你们会学一学植物的种子,学一学种子是怎样排列的吗?

小组合作学一学,并让其他组的小朋友猜一猜你们扮演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

2、请幼儿模仿种子的排列。

3、小结:我们发现不同的植物种子,其排列的也是各不一样,有的一颗挨一颗,

有的对称排列,有的围成圆圈,还有的一排挨一排,像牙齿。

1、教师:小朋友这些种子除了可以传播下一代,你知道种子还有哪些用途?

藏在哪里呢?希望小朋友也能去找一找,好吗?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手球 乒乓球2 网球2

2、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

它们在干什么?

(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教师: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

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看到的网状物品。

启发幼儿:

-妈妈的衣服像网

-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

-足球门像网

-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教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

-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

-电扇上的安全网

-空调上的防尘网

-洗衣机里的滤网

-围墙上的铁丝网

-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教师: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