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及流程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大班(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02:07:50 作者:XY字客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及流程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大班(通用5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大班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

  2、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3、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准备粽子、艾蒿等实物及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学习童谣《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给幼儿讲端午习俗

  (1)挂艾叶。

  (2)赛龙舟。

  (3)吃粽子。

  (4)佩香包。

  (5)五彩绳。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端午粽飘香”亲子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浓浓的亲子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时间:

8:00——11:00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一泉路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二、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三、赛龙舟

每班选5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四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

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

新意之处: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本方法的新意之处在于让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第三组:与妈妈一起编蛋网。

第四组:给孩子结五丝,结绳索。

”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幼儿。

五、幼儿相互赠送礼物,并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六、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

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也该结束了。通过这次亲子活动,我们的感触一定都很深。小朋友们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展示了良好的积极合作精神。我想说”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今天你快乐吗?让我们一起把快乐唱出来,好吗?(对唱: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大班

  近期在某报上读到有关韩国正准备将由我国端午节演变而来的“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文章,不禁产生了共鸣“没想到我们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竞可能成为别国的文化遗产”。为此,我选择了此次单元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幼儿尚停留在吃粽子、鸭蛋等食俗上。而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需通过活动丰富其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的了解、尝试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培养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感知、实验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恶月”的含义和粗浅的保健常识。

  3、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源自我国是不争的事实。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端午节的起源

  大家一致得出结论——端午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孩子们对这一事件都比较了解,所以讨论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二、结合时事开展讨论:端午节起源于那里?

  1、组织幼儿观看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欣赏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3、欣赏黄巢的故事,了解挂艾叶、菖蒲的来历。

  4、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5、幼儿自由观察粽叶、品尝粽子开展讨论。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及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内容。

  6、组织幼儿讨论: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再次重温粽子的由来,加深幼儿“中国是端午节的发源地”这一印象,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塞龙舟、吃粽子等,其中端午节吃粽子,更是常见的传统习俗。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一传统的节日,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的同时,还学习用彩泥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

1、知道粽子有不同种类、形状。

2、学习用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3、体验中国民族节日的快乐。

一、以提问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粽子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二、幼儿学“包”粽子。

——今天,我们用彩泥来做粽子好吗?怎么做呢?

1、幼儿观察讨论做粽子的步骤。

2、幼儿用彩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3、尝试用绳子捆绑粽子。

三、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欣赏作品。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粽子。

2、感受节日带来的气氛。

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见过的粽子,到请幼儿动手做粽子时,幼儿都跃跃欲试,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欢的粽子,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但是可能由于示范做粽子的步骤没有讲清楚,以至于有的幼儿做出来的粽子不太像,还有就是给粽子绑绳子对幼儿来讲比较难。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