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不求甚解教案设计 不求甚解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2 20:22:01 作者:GZ才子 不求甚解教案设计 不求甚解教案(优质8篇)

教案不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指南。接下来是一些高中教案的收藏,这些教案是多年备课经验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二、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

四、立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

(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

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

(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

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

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思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态度暧昧

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态度鲜明

(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不求甚解教案

1、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样回事。

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4、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5、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可是是纸上谈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不求甚解教案

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

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怎样反驳对方的。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

教学难点:

驳论文的反驳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

引导明确:

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

(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

三、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

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

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熟读第5、6、7、8段,熟悉文章怎样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

4、作者反驳对方的观点后,提出了什么主张?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正面观点的句子。

5、回头修改课文一开始对方的话,让它显得合理。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对方的论点才显得合适?(对有的问题可以不求甚解:比如读书)

小结: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达到反驳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

读课后第三题,明白本文的看法和叶圣陶先生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各代表着儒道两家的读书方法。

五、总结

由此可见:读书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主要看自己的习惯和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是为了反驳对方而说的一种读书法,不是说凡是书都要用“不求甚解”法来读。

六、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你身边的说法进行反驳。比如:谦虚使人进步。

不求甚解教案

1、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样回事。

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4、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5、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可是是纸上谈兵。

不求甚解教案

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进取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2、你老是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4、曹伟学习十分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不求甚解教案

1、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2、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3、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5、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6、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7、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9、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后来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终于可以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10、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1、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12、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3、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4、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5、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16、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7、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8、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21、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点: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xx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xx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xx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xx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xx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齐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透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