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总结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15:18:11 作者:碧墨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总结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精选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燕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导入:

(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瞧,他是谁?(小马)小马想去做什么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

2、指多名开火车读。 3.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讲故事《小马过河》

2、请同学们认真读听,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一共过了几次河?结果怎么样?

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3、汇报交流

(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伯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妈妈,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过河了。)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小马第一次过河时碰到的是老牛伯伯,老牛的一句话让小马不假思索的抬腿就准备走,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怎样读好对话?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正因为牛伯伯说水很浅,小马才放心的准备过河,可是这时候松鼠却挡住它不让它过河?松鼠说怎么说的?指明读。

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 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5、学习第八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中心

出示小马的话: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

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兴趣作业

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马过河

原因

驼麦子

第一次

老牛

没过去(不爱动脑筋)

松鼠

第二次

自己试一试

过去了(实践)

《小马过河》评课稿

燕俊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教师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用上指定词语说话的练习: 既不像„„也不像„„ 小马既不像„„也不像„„ 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用“因为„„所以„„”把课文的内容连起来简单的述说了一下。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朱老师把这些都向学生说清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受,又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设计个问题: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堂课教师本着扎实教学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小马看着面前的大河,陷入了沉思:怎么才能渡过这条河呢?急得来回踱步。这时,他看见在河边散步的大象,赶紧跑过去,问:“大象伯伯,这条河的水深吗?”大象伯伯回答他,说:水,不深,可以过去。小马高兴极了,刚要踏入河里,小松鼠就拦住了他,说:“千万别过去,这条河的水很深,前不久我的小伙伴还被淹死了呢!”小马赶紧后退了一步。这个时候,小马想起了妈妈的话,做事情,不能一味的听别人说,需要自己去实践,才知道谁说的对。小马思考了一下,大象伯伯的体型比较大,所以会认为水不深。小松鼠身型比较小,认为水很深,也是有道理的!

于是,小马决定自己试试,看看到底水深不深。他慢慢的下到水里,河边的水刚刚没过膝盖,继续往水里走,水越来越深了,但是没有没过小马的头,于是,小马大胆的往前走去,水越来越浅了。小马顺利的过了河。过了河的不远处,有一片果园,小马想给外婆带的果子,外婆一定会很高兴的。

小马驮着面粉和果子高高兴兴的到了外婆家。外婆很开心:夸小马长大了,可以独立思考,有自己主见了。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小马和妈妈住在小河边。每一天它都紧跟着妈妈,寸步不离。

有一天,妈妈对小马说:“小马,你能帮我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吗”

小马十分高兴地答应了。它驮着粮食飞快地向小河边跑去。

小河上没有桥,从没渡过河的小马想:这该怎样办呢

不远处,牛伯伯正在吃草。小马赶紧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的水深吗”

牛伯伯挺起它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河水才没到我《·》的小腿肚呢!”

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蹚过河去。

它刚迈开腿,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小马,小马,别下水,河水可深啦!”

小马仰头看,原先是树上的小松鼠在说话。

小松鼠悲痛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细心掉进了河里,河水把它卷了。”

这时,小马着急了,心想: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我该听谁的呢

小马驮着粮食,低着头跑回家里,准备问妈妈。

妈妈老远就看见小马了,心想:小马必须是遇到困难了。

小马一看到妈妈,就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

妈妈笑着对小马说:“那你自我有没有试过河水的深浅呢”小马恍然大悟。

于是,小马又驮着粮食跑回小河边,细心地试探着河水的深浅,一步一步地蹬过河。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小马觉得比以前的河水深,水流湍急,河水中央还不停地打着漩涡儿。虽然妈妈说过:遇到事情要自己试一试,但是水很深,我这样趟过去,小命就没了。他爬到旁边的山丘上,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小木桥,可以过这条河,于是他飞快地过了桥。他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小花,然后他摘了一朵放在袋子上,准备送给外婆,外婆吃着面粉看着美丽的鲜花,她的病很快就好了!

小马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又表扬了他,不仅做事能动脑筋还不莽撞。

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小马经过上次的教训,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正好这年冬天老马让小马去磨坊把那半口袋麦子驮回来,作为过冬的。食物。

小马听了,飞快的向磨坊跑去,跑着跑着,又是那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已经结冰了,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想了想说:“还是去问问别人去吧。”

他看见一只猴子,就说:“猴哥哥请你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猴子说:“冰很厚,能走过去。”

小马听了猴子的话准备过河,这时一只河马跑过来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掉下去的,”小马问:“冰很薄吗?”河马说:“薄得很哩!”

小马说:“凡事要自己尝试。”小马小心地走到了对岸原来冰不像猴子说的那样厚,也不像河马说的那样薄。小马走在上面只是有微微裂痕,这时小马说:“凡事还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