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压力和压强教案范文(14篇)

时间:2024-05-08 06:30:02 作者:薇儿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确保课程进度和提高教学效果而制定的一种详细的行动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大气压强》教案

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环节一:新课导入

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从生活实际出发

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

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测量大气压强,说明测量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播放录像)。

提出问题:

(1)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答: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2)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答:真空。

(3)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全部落到水银槽中?

答: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4)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压强教案

观察实验仪器:三脚铁钉小桌、200克砝码、蒙上白纸的硬纸盒各一个。

演示先将小桌的桌面放在开口蒙有白纸的硬纸盒上,再压上200克砝码,纸不会被压破;而将小桌翻过来让桌腿(铁钉做)立在白纸上,再压上同一砝码时,纸即咔喳一下被压破。

激疑。

教师:为什么两个实验的效果不一样?(略停,学生不能回答。)。

再激疑。

老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铅笔,两手指同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压铅笔两端,两手指感觉(即效果)是否一样?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学生:不一样!顶着笔尖的手指感到痛(效果明显)。老师:要准确回答上述实验遇到的问题,就得学习第五章压力和压强。

板书课题:压力和压强。

二、课内自读。

用幻灯投影自读要求并注意分别给予各层次学生自读指导。

自读要求。

1、记住压力、压强的定义、单位、方向。

2、记住压强公式p=f/s。

了解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压强单位的读法和帕斯卡的规定。

三、课内探索:

探讨题。

2、什么叫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板书: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然后老师强调压力概念中“垂直”、“表面”等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记住并理解压力这个物理概念。示出幻灯片三,引导学生探索。

探索题。

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独自或二人一组按灯片三的要求动手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并重点点拔实验中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思考实验现象,提示、归纳。

板书实验结论: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四、引导释义。

我们究竟如何(定量)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呢?挂出小黑板并向学生提供下列数据:

铁块重:0.49牛顿。

平放受力面积:4cm2。

竖放受力面积:2cm2。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填写上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每平方厘米所受压力的数据和压力效果比较,可知: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故此,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板书压强:物理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计算:p117比较图10—4中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图10—5中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引导计算:略。

(板书)计算公式:

单位:f(牛);s(米2);p(牛/米2)。

说明:“牛/米2”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帕斯卡,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而特定的。

五、应用举例。

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运用压强知识提出各种可行抢救措施后,教师小结:同学们既机智又勇敢,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抢救了这位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小孩。可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六、反馈检测。

压力、压强达标检测a卷。

一、填空。

1、重力为1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牛顿,方向______。

2、物体______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某人每只脚所穿鞋的底面积为2分米2,他步行和站立时,地面的受力面积分别是______分米2和______分米2。

4、由p=f/s可知,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

压强教案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操作)。(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

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105帕斯卡,即等于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3.实验。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提问,学生讨论。请大家讨论,如果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大气压强的增大或减小,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大气压强增大,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下降。所以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随大气压而变,这就为我们测量大气压提供了方便。今后学习气压计就是这个道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尤其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个是解决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值等于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五、作业 。

课后请大家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设备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每人举三个例子。

p.1311、2、3。

《压强》教案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压强概念的理解。

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1)先将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大气压强》教案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课件,导学案。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演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压强教案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用具:

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播放视频:液体内部的压强。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播放视频:深水压强。

播放视频:一杯水的威力。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

连通器的应用(喷泉)。

三、小结: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压强教案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节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9题装置。

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1.演示第三节课文后练习第1题和章后习题第9题的实验。

2.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压强的教案

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 课时

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

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

3、实验思路:

(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

4、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

5、实验结论:

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得出实验结论,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看课本的结论:“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结论中特别说明,“温度一定”有何含义?是不是气体的压强还与温度有关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

在水平玻璃管内用一小段水柱将烧瓶里的气体密闭,用手给烧瓶里的气体加温,观察水柱向外移动,表明气体的压强有变化,可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

当研究三个变量中的其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控制第三个变量不变,所以,要表明“温度不变时”

1、 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引导学生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当气球在瓶子里被吹大一些时,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减小,作用在气球上的压强增大,使气球难以被吹得更大。

2、 人的呼吸过程

(1)、引入:气球放在瓶子里很难被吹大,但可以通过改进瓶子的结构,即使不吹,气球也能变大,怎么改进呢? 引导学生思考:要使气球变大,应使气球外的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应使气球外的气体体积增大,所以,可以考虑如何改变瓶子的体积。

向学生展示自制的教具――经过改进的塑料瓶,拉动瓶底,气球变大。请学生回答原因。

还可以继续改进这个教具,用橡皮膜代替瓶底,。取一只 “y” 字形的玻璃管,一端开口,另两端用两只气球封住,有气球的两端放在瓶内,开口端通过橡皮塞与大气相连。这样,只要拉动橡皮膜也可以改变瓶内气体体积的大小,使气球变大。

提问:这个教具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的呼吸过程)

(2)、人的呼吸过程

a、 呼吸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呼吸的模型。注意观察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b、 请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做深呼吸。注意体验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c、 提问:人在吸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

d、 通过观察人呼吸的模型和体验呼吸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人在吸气时,胸腔是增大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减小的。

e、 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分析人呼吸的过程。

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张,胸内肺泡跟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将新鲜的空气经鼻腔、气管压入肺泡;呼气时,胸腔收缩,于是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大于体外的大气压强,肺内一部分气体经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呼吸过程时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如果人在高海拔地区,人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大气压小的缘故。

3、 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1)、打气筒的构造:金属筒、活塞、橡皮碗、接气门(实物讲解,特别讲解橡皮盘的结构和作用:当活塞向上拉起时,橡皮盘收缩,当活塞向下压时,橡皮盘张开,紧抵着筒壁)

(2)、用打气筒给轮胎大气时,把出气管接到自行车的气门上,气门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空气从打气筒进入轮胎,不允许空气从轮胎倒流入打气筒。(用气门芯的结构图讲解)

(3)、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打气筒的打气过程,第一遍是完整过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打气筒内密闭气体的体积的变化和气门的状态)

提问: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分析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二遍分解过程,使同学的分析更完整、更准确、更规范)

完整的表述:向上拉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盘的四周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盘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的上方,继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气门上的橡皮套管时,压缩空气就被压入轮胎。

现在我们身边大多数是用自动压缩空气机给自行车打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也很多,如:射钉枪等。

一种玩具,大家想想,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取出自制教具演示一遍,请同学分析原理,并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一)、教学内容:

(1)、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程和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压强教案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操作)。(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

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105帕斯卡,即等于×××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3.实验。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提问,学生讨论。请大家讨论,如果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大气压强的增大或减小,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大气压强增大,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下降。所以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随大气压而变,这就为我们测量大气压提供了方便。今后学习气压计就是这个道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尤其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个是解决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值等于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五、作业。

课后请大家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设备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每人举三个例子。

p.1311、2、3。

压强教案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教案十四压强教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教案《教案十四压强教案》。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1)先将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探究之旅。

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1pa=1n/1m2。

《压力和压强》物理复习重点整理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因而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的两方即出现相互的作用力,单位截面上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压力。

一般地说,对于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压(或张)形变和切形变。因此,要确切地描述固体的这些形变,我们就必须知道作用在它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个分量的效果。这样,对应于每一个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应力f/a有九个不同的分量,因此严格地说应力是一个张量。

由于流体不能产生切变,不存在切应力。因此对于静止流体,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又因为流体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点上,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体的每一点上,f/a在各个方向是定值,所以应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时称这种应力为压力,在中学物理中叫做压强。压强是一个标量。压强(压力)的这一定义的应用,一般总是被限制在有关流体的问题中。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若用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液体压强》教案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播放视频:深水压强。

播放视频:一杯水的威力。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

连通器的应用(喷泉)。

三、小结:

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