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23-06-27 11:22:48 作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下面是本站整理的关于2019学习龙增刚同志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龙增刚,男,布依族,1968年5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瓮安县松坪乡党委的副书记、建中镇镇长、建中镇党委书记,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职。2019年8月13日,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2019年4月6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龙增刚同志是全省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参加工作26年来,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龙增刚22年在基层摸爬滚打,担任过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也从当年群众口中的“小金刚”锤炼成名符其实的“百炼金刚”。用他的真诚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戴。

龙增刚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百姓疾苦,更关注乡村的发展。建中镇被称为“瓮安高原”,盛夏也用不着风扇。过去常年缺水,路也不畅通。龙增刚到建中镇任镇长后,就下决心治水修路。说起龙增刚治水,建中镇水库管理所所长王文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格颈水库的抗洪抢险、病险库加固,到跑遍全镇45口水井……,一位水利局领导经常在工地上看到龙增刚,还开玩笑说一个镇党委书记整天就跟在水管所长屁股后面跑。利用省公路局帮扶建中镇的契机,龙增刚又没日没夜的跑公路项目。扶贫队员也为龙增刚的精神所感动,临别手书对联相赠:“增产增收立党为公,刚柔并济执政为民”。两句开头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增刚”二字。水通路畅,当地的茶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有2万多亩,除去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龙增刚做人严实,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政纪律,坚持公心处事,坚守清廉底线,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学习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有的人死了,却永远地活着。他用生命诠释了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组工干部的不朽精神!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龙增刚同志学习。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2019年8月13日,龙增刚同志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参加工作26年来,他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长期扎根基层,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带领干部群众建水库、修公路、抓发展、创和谐,造福一方百姓。他视事业如生命,在乡镇工作期间走遍所在乡镇的家家户户,在机关工作期间走遍全县99个村,一摞厚厚的工作笔记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不忘工作。他做人严实,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政纪律,坚持公心处事,坚守清廉底线,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龙增刚同志虽然离世了,但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是“两学一做”的先进典型和标杆。在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要以他为镜,向他看齐,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自觉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原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向龙增刚同志学习。龙增刚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激奋人心的豪言壮语,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事迹,拥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干出的不平凡的口碑,拥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具备的崇高品质。龙增刚同志值得我们学习。

龙增刚患肾病半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治疗一边上班,从未在同事面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说过一声痛,其动力源自于始终对党事业的忠诚之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在党的事业上不断执着、进取。龙增刚办事公道,心系百姓,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他付出了一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不懈追求。龙增刚从20岁至44岁,先后担任过党政办主任、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经过多岗位煅炼任职,他以“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作为座右铭,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面对困难不低头,勇挑责任敢担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脚踏实地,勤政务实,将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不搞花拳绣腿。龙增刚工作二十六年间,一直居住在县城文峰花园不足100平米的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屋里随处可见的摆设就是各种书籍,整洁的办公桌上,除了处理的文件、稿子、材料外,一无长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虽然龙增刚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他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差距;他是一座丰碑,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2019年8月13日13时,入院治疗才十多天的龙增刚猝然离去,年仅47岁。

消息传开,万人悲恸。

殡仪馆里,哀乐低回、泪雨纷飞、挽幛如云。州领导来了、县领导来了、同事们来了、邻居们来了、乡亲们来了……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支书含泪写下挽联:“革命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政廉洁于公于私光明磊落”。

英年早逝龙增刚,噩耗传来好悲伤;苍天无情招魂去,身后口碑著文章……连日来,办公室里、qq群上,人们追忆着龙增刚生前的点点滴滴,用诗歌挽联寄托无尽的哀思。

为什么龙增刚会获得那么多人的爱戴?因为,他的心中装着群众,群众的心中也装着他。

扎根基层 千锤百炼成“金刚”

26年前,年方20岁的龙增刚经过公开招考,从家乡贵阳坐一整天班车到猴场后,又扛着行李连夜步行10公里赶到青池乡报到。从此,这个一类贫困乡多了个秀才。

村民蒋华富至今记忆犹新:“刚开始来的时候看他个子小年纪小,有些看不起,问他工作搞得下来不。他只是笑着说试试就晓得啦。”一来二去,两人交往日深,成了好朋友。蒋华富教育孩子的一些旧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龙增刚的帮助下,蒋华富的第二个儿子考上了大学,又在部队当上了干部。念叨起龙增刚的好,蒋华富老人直掉眼泪。

龙增刚(中)到永和镇慰问困难群众。

龙增刚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百姓疾苦,更关注乡村的发展。建中镇被称为“瓮安高原”,过去常年缺水,路也不畅通。龙增刚到建中镇任镇长后,就下决心治水修路。说起龙增刚治水,建中镇水库管理所所长王文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格颈水库的抗洪抢险、病险库加固,到跑遍全镇45口水井……事例多得根本说不完。当时,一位水利局领导经常在工地上看到龙增刚,还开玩笑说一个镇党委书记整天就跟在水管所长屁股后面跑。

利用省公路局帮扶建中镇的契机,龙增刚又没日没夜的跑公路项目。扶贫队员也为龙增刚的精神所感动,临别手书对联相赠:“增产增收立党为公,刚柔并济执政为民。”两句开头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增刚”二字。水通路畅后,当地的茶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有2万多亩,除去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龙增刚22年在基层摸爬滚打,担任过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当年群众口中的“小金刚”,如今已锤炼成名符其实的“百炼金刚”,龙增刚用自己的真诚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戴。

人生如竹 俯首甘为孺子牛

龙增刚喜欢竹子的挺拔向上、高风亮节。他在办公桌对面挂上“人生如竹”的横幅激励自己、警醒自己。

2019年7月,龙增刚调任瓮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县委基层组织局长。此后,他力主的一系列工作如竹笋般节节向上。

他采取村企联建、强弱带建等方式,先后探索建立了非公党建工作服务站、社区党(工)委等一批基层党组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促进发展的功能。

龙增刚在观溏村慰问困难党员。

在他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三年里,瓮安县党建工作连续两年获“全州第一”,机关党建工作先后得到了贵州省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高度肯定。2019年,驻企特派员工作在全省工商联推广学习;2019年,创新开展的“1+3”机关党建服务模式,被评为全国建设服务型机关最佳案例和全省机关党建创新成果二等奖。

今年2月,龙增刚升任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分管干部工作。有的人认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应该很风光,更不会差钱,但走进龙增刚家里,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

龙增刚的妻子赵益芬当初放弃贵阳牛奶厂国企工作,来到乡下陪伴他,做过代课教师,卖过米粉、牛奶,直到今天也只是一家物业公司的临聘人员。龙增刚曾经在乡镇任党政办主任分管食堂,但也不愿让妻子到食堂干活,就怕别人背后戳脊梁骨,说自己公权私用开“夫妻店”。

龙增刚的弟弟龙解国没有固定职业,家庭比较困难。妻子也曾想让他帮弟弟谋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可龙增刚对她说:“弟弟找不到事做,我也晓得,但如果要动用我手中的这点权力来帮他,那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妻子只好把弟弟叫来跟着他们一起住,在县城摆个临时摊点烤蛋饼养家糊口。

一次,一位在偏远山区工作的干部想进城,借口向龙增刚汇报工作,提着礼物到他家拜访。“礼物请你提回去!”龙增刚严词拒绝:“只要你确实优秀,现在进县城可以参加遴选,机会很多的。”这位干部不甘心,临走时将礼物留下,龙增刚硬是让妻子当场给还了回去。

人生如竹,龙增刚的一生,始终用竹子的品格对照自己、要求自己。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平凡中的不平凡,7月27日,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永远的告别了他忠守一生的开山刀。王继才虽然离开了,但他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永远留在了开山岛,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青年。

王继才同志,在59岁的年纪即为祖国奉献了自己宝贵了生命,为党和人民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先进典型。王继才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甘洒热血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的号召,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王继才是广大一线党员的先进模范,是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党员先进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鲜明的体现了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着的价值追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守一片家园。坚定不移,奉献毕生,护一方国土。致敬我们的“守岛英雄”王继才。

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坚定信念精神。自王继才第一天上岛至最后离开,他心中始终坚持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保家卫国。30几年始终如一,让五星红旗每天飘扬在这小岛上空。一个人的一生要成就很多事确实很难,但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平凡的事,那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这所小岛是王继才的家,也是他的国,在这弹丸之地,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演绎着不一样的平凡。

学习王继才同志的爱国奉献精神,爱国奉献是每个共产党员必备的基本政治本色。王继才用自己30几年的时光,无怨无悔的守护着开山岛,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都奉献在守护祖国的边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讲奉献,讲奋斗。而王继才就是新时代讲奉献,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他一样,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该兢兢业业,默默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就算在平凡的岗位也要铸就不平凡的一生。

学习王继才敢于担当精神。开山岛虽然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开山岛生活条件及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驻守,而王继才以守就是32年,直到生命尽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开山岛虽小,却是祖国的东门,你不守我不守,谁守?”这就是王继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他用生命守卫着自己的职责。

携妻上岛32年的孤岛生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用坚守谱写了他坚毅的人生。身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被他“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深深感染,为国担当的热血和激情油然而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使命意识,争做新时代奉献工作者,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眼前是一条被山洪淹没的路,冲过去,可能会有危险;不冲,可能天亮也回不到村里。

那一刻,在黄文秀的心中,也许根本没有“不冲”的选项。她选择了前进,向自己牵挂的土地前进,向自己关心的群众前进。但她却从此消失在了汹涌的洪流中。

黄文秀,一名优秀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16日(周日)晚在开车返回乐业的途中不幸遇难,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扶贫之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进入雨季的百色,暴雨说来就来,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也是常有的事。经常出没山区的人,多少对山洪有些了解,只是这一次,洪水来得太猛,就连一年驾车行驶二万五千公里的黄文秀都有些害怕。

“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我不懂怎么办了”,这是黄文秀出事前在微信上跟朋友的聊天记录。这是一个30岁的女性面对险情的正常反应。只是有人选择了到安全的地方避难,有的人选择冒险一试。

那是一个周日的夜晚,也是父亲节,黄文秀正从老家田阳县城赶回乐业。她的父亲患癌症刚刚做完手术,能在周末赶回家看一眼老父亲,她已然感到欣慰。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她总是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即使身处险境,还不忘关心百坭村的群众。

“那天晚上百坭村也遭遇了暴雨,黄书记在赶回乐业的路上还不断过问灾情。”百坭村委会主任班智华回忆说。17日上午,村干部想向她汇报灾情,但电话不通,微信不回。班智华立刻向镇里询问黄文秀情况,镇干部核实后说,黄文秀既不在镇里,也没有参加县里面的扶贫会。

班智华与另一名村干部立刻驾车前往100公里以外的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九民村灾害点了解情况。因是暴雨过后,路不好走,平时两个小时的路程,两位村干部开了三个多小时。

他们多么希望热心的黄文秀只是因为临时加入救灾队伍耽误了回村的时间,谁知最后等来的却是不幸的消息:经过搜救队员的努力以及指纹比对,确认黄文秀的遗体已经找到。“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她不在了,她的离开让村民们悲痛,她给村里做了太多事情了。”班智华说。

记者在事发地点看到,山洪将道路冲成了两截,路面柏油层被冲得支离破碎,道路一旁的河道散落着大量滚石,一些受损车辆侧翻在石块上,有的已面目全非。

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年,黄文秀作为优秀定向选调生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年3月26日,被派驻百坭村任第一书记。“她曾问我该不该去做第一书记,我说:去吧,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更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女孩子一样行!”同为名校选调生、同样做过第一书记的路艳一直是黄文秀扶贫路上的领路人。

在黄文秀服务百坭村的1年2个月20天的日子里,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记录本上清晰地标注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黄文秀牵挂的许多事情还没有做完。村民班氏会先天性脑萎缩的大儿子的低保还没申请下来,黄文秀曾到医院看望过孩子,说是要帮助申请低保,过节的时候也给孩子带些礼物,春节时还自掏腰包给了孩子500元压岁钱……班氏会做完农活回来,听闻黄文秀的噩耗,怎么也不敢相信,“昨晚睡都睡不着,老是想到她笑起来的脸。”

26岁的村民黄祖佑要入党了,可是黄文秀已经不在。黄祖佑回忆说,黄文秀是一个开朗的人,特别喜欢和大家交朋友,做事态度很积极,“有时候我们在县城做工,她来县城办事也主动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年轻人要积极入党,说村里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成为一名党员可以更好地给村里做贡献。”

在百坭村一名村干部的相机里,记者看到了6月14日黄文秀在者乐屯查看受灾情况的照片,穿着印有“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红色马褂的她,双手支撑泥土,艰难地爬到河沟里视察灾情。谁也没想到,2天后,滚滚的洪水竟将她淹没。

人民的好书记,人民不会忘记你

革命老区百色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截至**年底,仍有280个贫困村未摘帽,19.3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一批一批第一书记肩负脱贫攻坚的重要使命奔赴这里,挥洒热血,甚至奉献生命。

“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 决不收兵。”黄文秀生前在地方电视台录制的一档节目里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篇黄文秀的扶贫心得体会中,她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她就是以这样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扶贫路上勇往直前。

在如花似玉的年纪,还没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甚至还没谈过一场像样的恋爱,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病床上的父亲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吧,黄文秀一定不想让父亲知道,因为兄妹几人连父亲患癌的真实病情都不愿告诉他。

黄文秀遇难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干部群众、选调生、大学生纷纷转发这一消息和她生前的照片。

“人民的好书记,人民不会忘记你”“愿天堂没有洪水”“学姐,一路走好!请放心,会有许许多多的百色学子回到家乡,接过建设美丽壮乡的接力棒,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黄文秀的事迹将激励更多青年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上挥洒青春。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7月1日,鹿寨县拉沟乡民主村党总支部组织驻村干部、党员、瑶族群众对媒体报道的黄文秀事迹展开学习讨论。大家表示要向黄文秀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尖兵,努力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本报通讯员赖建辉摄

她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

她就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笃定前行:

朝着受灾群众的方向

6月16日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一条从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黄文秀在驾车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

车窗上的雨刮高频地刮动,车灯下却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滚滚洪水从眼前涌过……从黄文秀用手机最后拍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危险。

很多同事一直关注着黄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同事成明说,17日一早得知凌云县路段发生塌方,有车辆被山洪冲走,她和几个同事立即赶去塌方现场,此时黄文秀的名字已出现在失联人员名单中。

6月18日传来了噩耗。

同事们的劝阻,父亲的挽留,都没能留住黄文秀。

“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

一路上,她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

青春选择:

“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1989年出生的黄文秀性格开朗活泼,她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热情阳光的感染力。

**年毕业季。位于人生十字路口,黄文秀也有许多选择,但她没有留恋都市的繁华,毅然回到革命老区百色,作为优秀选调生进入市委宣传部工作。

黄文秀为什么坚持要做那个“要回来的人”?百坭村贫困户黄仕京与黄文秀有一段对话。

黄仕京的一儿一女都在读大学,生活困难,黄文秀帮他的孩子申请了助学的雨露计划。黄仕京要求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积极争取入党,在广西医科大上学的女儿已经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由于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黄文秀通过国家的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上大学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以自己品学兼优的表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投身扶贫事业后的黄文秀将自己的爱美之心悄悄地“藏”了起来。她北师大的师妹、南宁市第十八中学教师蒋金霖说,在北京读书时,文秀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当了驻村第一书记,她就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在山野村屯间奔忙,身上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脱贫攻坚:

“我心中的长征”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11个自然屯很分散,最远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几个屯都在10公里以上。初到村里,黄文秀碰了“钉子”。

“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女娃,能行吗?”一些村民议论纷纷。黄文秀一开口就是普通话,敲贫困户的家门时甚至会吃“闭门羹”。好不容易进去了,打开笔记本,群众却不愿多说。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黄文秀急得哭鼻子,晚上回到宿舍整夜睡不着。

黄文秀耐心地做黄邦旋的思想工作:国家扶贫政策多得很,何必就盯着低保政策?靠低保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脱贫还得加油干,不等不靠自己干出来才光荣。讲通了道理,黄邦旋脸上有了笑容。黄文秀帮助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种水果,老黄一家顺利脱贫。后来,他们一直以兄妹相称。

黄文秀周末经常不回家,走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还绘制了村里的“贫困户分布图”,每一户的住址、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都一一标注在笔记本中。

坚守使命:

干出一片新天地

扶贫之路充满艰辛。黄文秀白天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夜深了,她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她给村里的扶贫工作群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

要实现精准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百坭村有5个屯交通困难,虽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连年雨水冲刷,路面已破损不堪,雨季陡峭路段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不仅影响出行,而且制约产业发展。

黄文秀心急如焚。村干部记得,那段时间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到镇里、县里申请项目,扎扎实实组织实施。目前,两条路已经修好,其余3条已经列入乐业县2020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

没有脱贫产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山里产业短缺问题,黄文秀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鼓励党员带头示范。

对接市场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的关键环节。百坭村砂糖橘从500多亩发展到2000亩,为打通销路,黄文秀多方联系,把客商邀请到村里来,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发销售信息。云南、贵州等外省果商来到村里,一次性收购几万斤砂糖橘。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开进来,把村里道路塞得满满当当。

黄文秀还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年电商销售砂糖橘4万多斤,销售额22万元,种植砂糖橘的贫困户每户增收2500余元。

黄文秀的奔忙带来了她渴望的收获,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了变化。**年,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

6月14日,黄文秀穿着印有“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红色马褂,双手撑在黄土上,爬到河沟边查看暴雨冲毁的水利设施,当晚就组织村干部制定了抢修方案,计划回村后立即实施,不影响群众生产。

这是她在村里留下的最后背影。

忠于信仰:

“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

6月22日上午,百色市殡仪馆,黄文秀的骨灰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上面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的人群中,一位瘦弱老人久久地凝望着上方的遗像,老泪纵横。他是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

黄文秀生前最后发的朋友圈中,展示了她买给父亲的营养品。身患癌症的父亲明白,除了脱贫大事,女儿最惦念的就是他的安康。

父亲懂得女儿的孝心,对女儿帮他圆了第一个心愿而倍感自豪。老人家多年来都想“看看天安门”,黄文秀大学期间边读书边做兼职,省吃俭用存下路费,把父亲接到北京,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

望着手腕上的银手镯,黄文秀年过六旬的母亲悲痛不已。今年妇女节,黄文秀给妈妈买了这一礼物,手镯内侧刻着4个字“女儿爱你”。

黄文秀的同事、同学、朋友们都知道,这个懂事的姑娘深深地爱着她的父母和亲人。但是,作为第一书记,她心里始终装着村里的贫困群众,为了群众,她常常顾不上亲情。

“芳华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黄文秀去世后,她的朋友李黎看着文秀的画作,忍不住泪流满面。黄文秀留下的两幅画,一幅是父亲背着小女儿的素描,画面温馨动人;另一幅水彩画上,金黄的向日葵正迎着阳光绽放。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有的人死了,却永远地活着。他用生命诠释了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组工干部的不朽精神!下面是本站整理的关于2019学习龙增刚同志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原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向龙增刚同志学习。龙增刚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激奋人心的豪言壮语,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事迹,拥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干出的不平凡的口碑,拥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具备的崇高品质。龙增刚同志值得我们学习。

龙增刚患肾病半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治疗一边上班,从未在同事面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说过一声痛,其动力源自于始终对党事业的忠诚之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在党的事业上不断执着、进取。龙增刚办事公道,心系百姓,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他付出了一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不懈追求。龙增刚从20岁至44岁,先后担任过党政办主任、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经过多岗位煅炼任职,他以“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作为座右铭,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面对困难不低头,勇挑责任敢担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脚踏实地,勤政务实,将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不搞花拳绣腿。龙增刚工作二十六年间,一直居住在县城文峰花园不足100平米的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屋里随处可见的摆设就是各种书籍,整洁的办公桌上,除了处理的文件、稿子、材料外,一无长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也要向龙增刚那样,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虽然龙增刚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他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差距;他是一座丰碑,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龙增刚,男,布依族,1968年5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瓮安县松坪乡党委的副书记、建中镇镇长、建中镇党委书记,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职。2019年8月13日,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2019年4月6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龙增刚同志是全省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参加工作26年来,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龙增刚22年在基层摸爬滚打,担任过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也从当年群众口中的“小金刚”锤炼成名符其实的“百炼金刚”。用他的真诚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戴。

龙增刚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百姓疾苦,更关注乡村的发展。建中镇被称为“瓮安高原”,盛夏也用不着风扇。过去常年缺水,路也不畅通。龙增刚到建中镇任镇长后,就下决心治水修路。说起龙增刚治水,建中镇水库管理所所长王文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格颈水库的抗洪抢险、病险库加固,到跑遍全镇45口水井……,一位水利局领导经常在工地上看到龙增刚,还开玩笑说一个镇党委书记整天就跟在水管所长屁股后面跑。利用省公路局帮扶建中镇的契机,龙增刚又没日没夜的跑公路项目。扶贫队员也为龙增刚的精神所感动,临别手书对联相赠:“增产增收立党为公,刚柔并济执政为民”。两句开头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增刚”二字。水通路畅,当地的茶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有2万多亩,除去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龙增刚做人严实,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政纪律,坚持公心处事,坚守清廉底线,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龙增刚同志学习。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2019年8月13日,龙增刚同志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参加工作26年来,他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长期扎根基层,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带领干部群众建水库、修公路、抓发展、创和谐,造福一方百姓。他视事业如生命,在乡镇工作期间走遍所在乡镇的家家户户,在机关工作期间走遍全县99个村,一摞厚厚的工作笔记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不忘工作。他做人严实,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政纪律,坚持公心处事,坚守清廉底线,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龙增刚同志虽然离世了,但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是“两学一做”的先进典型和标杆。在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要以他为镜,向他看齐,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自觉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黄文秀说,农村走出去的人很多,自己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基层工作很难做,但总得有人来做。朴实无华的话语,包含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驻村一年多时间,黄文秀从新手变为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能手,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她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心系群众,获得了群众高度赞誉。她是我们新时代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在扶贫心得中,黄文秀这样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将“长征精神”融入血液,化为初心,黄文秀以忠于人民的情怀、只争朝夕的敬业精神,诠释了担当的真实含义。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工作的意义在何方?民族、社会、理想、担当,看似是很大的词,但从黄文秀身上,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这些词的厚重分量,感受到它们的温度。不管身在何处、身居何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大展身手的地方,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们努力前行的方向。在他人踌躇时脚踏实地,在他人怀疑时执着坚定,在他人埋怨时充满乐观,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23年学习王继才同志精神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和所有的小男孩一样,小时候我眼中的父亲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虽然由于军人的身份,他在家时间不多,但每次回家都会带给我小礼物,带我出门玩耍。儿时,用子弹壳做成的挂坠或是飞机,是我在小伙伴中炫耀的最大资本,而那一抹军绿也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父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会因为我的调皮捣蛋而发脾气,会有诸多无法排遣的烦心事,也会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和困惑。

我读大学那会儿,父亲差不多一学期会给我写一到两封信。我不解的是,通讯便捷的时代,父亲为何要采用几近原始的写信方式呢?对我的疑问,父亲并没直接回答,而是给我讲了一个“传家”的故事:父亲是参军入伍后在部队考取的军校,在军校就读时,我的爷爷也是这样给他写信的。这是一种传承。

父亲在业余生活中,更像是一个文化人。他爱好书法,爱好阅读,喜欢和文化人交朋友,得着空闲就会挥毫泼墨写上几幅。练字,能使人专注和静心,能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而且,从事公安这份职业,面对和接触的,更多是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如何在充满负能量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内心的一份静气和正气,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改初心,有一份文化艺术的寄托,实在是很受用很有效的,这也是父亲教给我的。

当年,父亲决定接手艾滋病犯监管工作时,我与母亲并不知情。直到一天吃晚饭时,母亲拿着一份报纸质问父亲,问那个照片上的背影、那个报道里的毛警官是不是他的时候,父亲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才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慢慢道出原委、说出实情……母亲慢慢地接受了父亲选择的工作,只是不时地叮嘱他在与艾滋病看管对象接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那几天晚上,我总想起一个以身饲虎的佛教故事,父亲的选择虽然没有故事中的王子这么壮烈,但我觉得,他有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气和善意。这令我有一种源于亲情的骄傲感。

父亲为了更好地做好监管工作,在与在押人员接触时,不戴口罩和手套,不穿防护服,监室里发生的种.种危险情况,他从不告诉我和母亲,这无非是不想让我们担心。他的云淡风轻,是把对家人的爱深埋心底,是另一种爱的方式。现在,作为儿子,也作为警察,我想我可以而且开始深深地理解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