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狐狸和鸡教案反思中班(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5 21:47:53 作者:雅蕊 狐狸和鸡教案反思中班(通用10篇)

四年级教案的设计应该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场景的要求。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小班教案范文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狐狸种菜

一、初步相识蔬菜部位与食用干系。

二、理解故事内容及兔子以及狐狸的马糊话。

幼儿用书、故事纸偶:狐狸、兔子故事dvd、蔬菜图片活动入程:

1、暖身枢纽关头:手指游戏。

3、入修枢纽关头:

一、师生共读:

二、操作图片向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完全地鉴赏图片四、团体评论争论故事里工作报告,你喜欢谁?为什么?

红萝卜、菠菜、玉米哪些地方可以吃/除红萝卜、菠菜、玉米,你还分袂晓得哪些吃根、茎、叶的蔬菜。

4、收场部门:指点幼儿到栽培园地往瞅蔬菜。

大班教案狐狸

1、在观察、想像、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懂得对朋友应真诚、宽容。

2、学习运用此:又长又尖、又阔又大、伸。

3、指导幼儿学习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图三副

1、出示图1,交代角色,引出主题。

有一只狐狸想和仙鹤做朋友,有一天,狐狸碰见仙鹤,对它说:“好朋友,今天我请客,走!”仙鹤就跟着来到狐狸的家。

狐狸会怎样招待仙鹤那?(仙鹤设想各种可能性)

到底狐狸是怎样招待仙鹤的呢?

2、出示图2

(1)狐狸是怎样招待仙鹤的?

(3)为什么狐狸能把小盘子里的汤咕噜咕噜全喝光?仙鹤又会怎样想呢?

(7)仙鹤是怎样招待狐狸的,请看图。

3、出示图3

(1)仙鹤是怎样招待狐狸的?

(2)为什么仙鹤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而狐狸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鲜汤呢?

(3)狐狸说仙鹤笨,现在,它还会这样想吗?为什么?

(4)仙鹤会对它说什么悄悄话呢?

你认为仙鹤和狐狸,今后还会继续做朋友吗?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狐狸大班教案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狐狸大班教案

1、通过教师的讲演,明白故事所讲内容。

2、知道妈妈爱我们,鸡妈妈爱它的孩子。

《狐狸偷蛋》故事

1、小朋友们我们是谁的.好宝宝啊?

2、那鸡妈妈和鹅妈妈有没有宝宝啊?

3、我们有什么事妈妈都很会照顾我们,要是鸡宝宝和鹅宝宝有事它们的妈妈是不也会保护孩子啊!

4、在动物中谁最狡猾和坏啊?

5、我们去看看狐狸最近又干坏事没有吧!

1、鸡妈妈最近天天都在孵蛋,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出来,可狐狸偷偷的在一旁可不这么想,狐狸想的是我要快点吃到鸡蛋,鸡妈妈也发现狐狸在偷窥,鸡妈妈想要把出生的鸡宝宝要藏起来,怕狐狸吃掉。

2、鸡妈妈把蛋藏在芦苇里孵,鹅宝宝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奇怪的问:“鸡阿姨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鸡妈妈说:“我在孵快出生的鸡宝宝。”鹅宝宝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孵,鸡妈妈就告诉鹅宝宝事情的缘由,鹅宝宝听完就跑到一边玩去了。

3、狐狸看到鹅宝宝,发现鹅宝宝不理它,鹅宝宝说了不理它的原因,狐狸听完就笑了。鹅宝宝把今天和狐狸的事回家告诉了妈妈,鹅妈妈听后批评了鹅宝宝,就赶紧和鹅爸爸去救鸡宝宝一家,鸡妈妈得救后,非常感谢鹅妈妈爸爸,鹅宝宝像鸡妈妈道了歉。

4、鸡妈妈没有怪鹅宝宝,不一会发现鸡宝宝出生了,从壳里出来跑到妈妈身边,和鹅宝宝玩耍起来。

1、讲故事要生动。

2、注意好平翘舌。

3、要说普通话讲。

4、运用丰富的情感讲故事。

5、让孩子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

狐狸大班教案

1、在《狐狸与小猪》的游戏情境中感知音乐abc的曲式结构,体验音乐轻快、悠长的曲风以及快乐、诙谐的情绪。

2、用身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狐狸按摩的动作和小猪享受的样子,合乐的同时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3、在狐狸睡觉和小猪逃离的游戏情境中,大胆自主设计结局和游戏方式、学会自我控制,智慧淡定的面对狐狸。

经验准备:前期故事经验和语词经验

物质准备:呼啦圈

重点:能在故事和音乐的支持下,跟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1)回顾语词经验

提问:小猪是怎样央求狐狸的呢?(求求你、求求你、给我洗个澡等等)

教师扮演狐狸,幼儿扮演小猪

(2)引导幼儿用唱的方式来表达(倾听教师的演唱,幼儿模仿)

提问:那狐狸先生听到后会怎么唱呢?(“真好呀,真好呀,干净更好吃。”教师旋律跟唱)

播放音乐,s扮演小猪,t扮演狐狸(加入表情与动作进行跟唱)

3、

(1)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按摩的动作(随乐段)

提问:现在我这里有段音乐,你们边听边思考狐狸先生会怎样给小猪按摩呢?请你用动作表达出来。

(2)教师示范,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并表现小猪享受的表情或动作。

提问:狐狸给小猪按摩的时候小猪是什么样的表情?

t对s众

tss对s众

(3)随乐合作表演

s1对s1

s1对s1

提问:我这里有段音乐,你们边听边猜猜狐狸和小猪最后会发生什么?(倾听音乐,幼儿们自主设计故事的结局,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游戏。)

:可教师扮演狐狸vs幼儿众扮演小猪;也可教师+s众扮演狐狸vs幼儿众扮演小猪。教师是否退位得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来。

小结:遇到危险时,我们不要害怕,像故事里的小猪一样,用智慧战胜困难。

狐狸和乌鸦教案

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清楚地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运用创造性的动作、语言表现故事的内容。

3、理解词汇:得意的意思。

1、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2、《狐狸和乌鸦》课件、故事动画;音乐《去郊游》《小乌鸦爱妈妈》

1、幼儿室外站好,导入:“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听《去郊游》这首儿歌进入课室。

出示课件:大树林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提问:乌鸦找到一块肉,心里怎么样?

(高兴)引导幼儿学一学乌鸦高兴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它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不能光听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5、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将故事改编成《聪明的乌鸦》进行讲述。

6、讲评幼儿活动情况。

请幼儿今后可以在表演区分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学龄前的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我记得这个故事给小朋友们讲过几遍了的,在孩子们上这堂语言课的时候,情绪还是比较高涨,我感到很欣慰。从故事中去学习一些道理比起我们教师用枯燥的语言去表达同样的意思来得效果要好很多,所以用故事这样的载体来传达我们给小朋友的知识点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孩子们在展开想象自己编故事的时候,这个环节是最热闹的,孩子们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一些孩子们突破性的思维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童言无忌,孩子的天真烂漫。

虽然这堂课整体取得的效果是很不错,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所要多多注意的,比如说一些胆小不大敢在全班幼儿面前发言的小朋友,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所以对于这部份的小朋友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多关心他们的状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去展示自己,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狐狸大班教案

1.初步学习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

2.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折好的小狐狸、彩色纸、水彩笔。

--情景导入:出示一只折好的小狐狸。

师:有一只孤独的`小狐狸,它没有朋友,每天都一个人在森林里,它经常会想:"我要是能有个朋友多好。怎样让小狐狸有好多朋友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幼:

--观察、交流

1.教师进行折纸狐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出来的。

2.教师边操作边说儿歌师:四个好朋友头碰头,四个角就是四个小朋友的头,我们把它们挤到中心交叉点,然后把边压平。

师:接着让四个好朋友背靠背,反过来,我们把四个角向中心交叉折,压平。看,四个小朋友多么亲热呀!

师:再将上下、左右两条边、两个角对齐,压平成一条线。

3.教师将折好的这一步反过来师:这好像四顶小帐篷,四个小手指当小柱子,把四顶小帐篷支起来,转过去看一看会变成什么呢?幼:。

4.添画师:现在让我们给小狐狸画上眼睛、嘴巴和胡须吧!你学会了吗?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来折一只小狐狸把。(难折的地方重点讲一下)

5.幼儿尝试折小狐狸折纸要求:折时要角对角,边对边、对齐压平折,纸要平整。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不会折的教师给予帮助、指点

6.幼儿拿水彩笔进行添画

--游戏:森林音乐会

师:小狐狸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它好开心啊。森林里要举办音乐会了,你们想让你们的小狐狸参加吗?幼:。

播放音乐,幼儿用手指控制小狐狸纸偶张大嘴巴唱歌、跳舞,自由创编动作参与音乐会演出。

狐狸和乌鸦教案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总结全文内容。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说一说学习这篇短文懂得的道理。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本课新词,学会生字:洞,肉,叼,旁,羽,句。

实物投影,微机。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大家想一想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

1.边看图画边总结课文内容。

2.说一说懂得的道理。

3.给动画配音(要求:有表情、有动作。)

1、出示本课生字词。

2、出示本课生字表。

师;哪些字可以自学?生:洞、肉、羽、句。

(1)出示“洞”字。

师:指名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声母是d,韵母是ong,,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同学的同。去掉部首剩6画。我认为洞的意思是很深的坑。组词:洞里。

师:电脑演示

(其它三字由学生自学,练说自学方法。教师随及指导。)

(2)出示“叼”

师:指名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叼是指嘴的动作,我记住口,右边就像人的口腔伸出舌头一样,我记住音。

师:怎样才能写好它?

(电脑演示笔顺及重点笔画。)

生:略

(学生练写,互评。)

(3)出示“旁”

师:指名读。小组讨论,怎样记字形。

师:通过电脑图画引导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练说句子。

狐狸分奶酪教案

1.认识“捡、酪”等12个生字,会写“奶、吵”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3.帮助学生理解熊哥弟的形象和狐狸的奸诈。

4.培养孩子团结一心,不计较的美好品格。

学习生字词。

理解熊的形象,狐狸的狡猾诡辩。养成孩子相信队友的习惯,和不斤斤计较的美好品格。

生字词卡片、小蛋糕图画。

2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1.狐狸一直以狡猾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上次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请同学描述一下它的形象。

2.这次我们学习另一写狐狸的文章,一起看看它又做了什么事。(板书:狐狸分奶酪)

3.朗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认读。

(2)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字音。

(4)齐读课文

1.注意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2.注意前后鼻音。

“捡、拌、便”为前鼻音;“帮、嚷、剩、整”为后鼻音。老师要重点教读,以便学生分清。

3.“吵嚷”为三声“吵吵嚷嚷”为一声。

1.“奶、吵、仔、咬、始”为左右结构、书写从左到右,左右两部分大小要仔细观察,“仔、吵、咬”左小右大。“奶、始”左右等大。

2.“急、第、公”上下结构,书写顺序从上到下,重心稳。

1.老师在黑板范写八个生字。

2.学生观察后接着临写。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1.抽读生字词。

2.回忆文章大致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小哥俩因为奶酪而拌嘴)

(二)学习课文第2~9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另一主要人物狐狸他“关心”小哥俩,要替两位做“公平”的分配。

第2自然段,过渡段,引出狐狸。

第3~4自然段,狐狸问清缘由。

第5~9自然段,狐狸分奶酪的具体过程。

“那半块大一点儿。”和“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可知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它故意咬得不均匀,也可知小哥俩的斤斤计较和让他人替自己做决定(让狐狸为他们分奶酪)的错误举动。

最后狐狸吃完了整块奶酪,奸计得逞。可知太过计较不相信自己的朋友会让坏人有可乘之机。

(三)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第10段揭示了结果,但局面已经形成,生气也无济于事。

第11段,狐狸“笑”可见它奸计得逞。“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可见“坏人”的诡辩之厉害,做了坏事还一副我是为你们好的模样。也与第6和第8段“半块大一点”,“半块又大一点”的斤斤计较的行为形成呼应。“可公平啦!”再次提醒我们不要斤斤计较,不然将会失去“整个奶酪”。

一、(第1自然段)小哥俩捡奶酪,想公平分

二、(第2~9自然段)狐狸加入为他们分奶酪

三、(第10~11自然段)写分奶酪结果,失去了整个奶酪

(续)揭示了太过斤斤计较只会失去更多的道理。也提醒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朋友,不要让狐狸这种人有可趁之机。

19 狐狸分奶酪

捡奶酪—熊哥俩拌嘴分奶酪—熊哥俩斤斤计较狐狸吃光奶酪

狐狸和乌鸦教案

1、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预设故事的发展,并会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不同语言、动作、表情,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喜欢听好话。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1、教具:场景图一幅,活动乌鸦和狐狸各1只,肉1块,鸟窝1个,录音机1台,磁带《郊游》(音乐),狐狸三次说话的示意图3张,乌鸦、麻雀实物图各1张。

2、学具:狐狸和乌鸦贴图、肉若干。(同幼儿人数)

3、奖品若干(星星)

(一)、创高情景,引入

1、律动形式组织幼儿入场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小手拉着小手去郊游,好吗?(放音乐《郊游》)

2、出示场景图,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呀?(出示场景图)(草地上)草地上都有什么呢?草地美吗?在这美丽的草地上发生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当当、当当……(出示狐狸和乌鸦教具),故事的名字叫——(大家一起说)狐狸和乌鸦。现在请小朋友们赶快在草地上找个位置安静的坐下,然后一起来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谁听得最仔细、表现得最棒,将得到一颗漂亮的五角星!”(组织幼儿入座)

(二)、师生共同学习,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

1、教师利用活动教具讲述故事开头,“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心里很高兴。”

老师引导:那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幼儿学)乌鸦这么高兴,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幼儿说)小朋友们讲得真好,那我们继续来听听故事吧。

2、教师讲述故事的发展:“这时候……馋得直流口水。”

师引导:“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幼儿说)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说)小朋友们讲得太好了,自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那狐狸真的那么做了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吧!

3、老师讲述故事高潮部分,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模仿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表情、语言和动作。

(1)、“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你好,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出示第一次说话示意图)

师:咦!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小狐狸吧!(幼儿学)恩,不错,那乌鸦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一边说一边学一学吧。(幼儿学,可请个别学)

(2)、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出示说话示意图2)

师:呵呵……这回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呢?(幼儿集体学,然后个别学)那乌鸦又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好吗?(幼儿一边做一边学)

师:小朋友们,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啊?我们来比比看谁说得最好?学得最像呢?(幼儿学)这回……乌鸦怎么做的啊?你们来学学看吧(幼儿边说边学)

4、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乌鸦上当的原因

“小朋友们,刚才狐狸为什么要对乌鸦说这些话呢?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幼儿说)乌鸦的羽毛真的比麻雀漂亮吗?(可引导幼儿观察乌鸦和麻雀的图片)小朋友们都知道乌鸦的声音并不好听,那为什么狐狸说他的声音好听,还想听它唱歌,是真的想听它唱歌吗?(幼儿讨论说)

5、引导幼儿畅想故事的结局

“乌鸦听了狐狸的奉诚话,心里一得意,刚一张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呢?“(幼儿说)

老师可进一步提示:狐狸看到掉下来的肉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当乌鸦一张嘴,肉掉下去的时候他会想什么呢?(看,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可却被狐狸骗走了,它会想什么呢?)

(三)、集体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现在,小朋友们也来贴上狐狸和乌鸦的图片,扮演狐狸和乌鸦,来演一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好吗?你喜欢表演谁就贴谁的图片,然后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好,我们一起来演许多乌鸦和许多狐狸好吗?(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故事内容,重点表演骗肉的过程)

(四)、结束部分

1、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什么?(《狐狸和乌鸦》)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乌鸦是怎么上当的吗?那你现在想对乌鸦或狐狸说点什么呢?(幼儿说)

如:狐狸我想对你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老师说,也不可以对家长说、对好朋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