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我的责任教案品德社会 品社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10-09 01:25:39 作者:雨中梧 2023年我的责任教案品德社会 品社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社教学反思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了上好品社门课,我们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紧抓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海市“两纲”教育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教育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回归生活。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学生亲近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教师在校、区级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且能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2、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下品社教学反思

情感与态度:

1.分享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2.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

3.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行为与习惯:

1.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2.初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和护牙习惯。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交流经验,初步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自带牙刷

2.教学器材:牙具模型;刷牙记录卡

3.教学课件(具体内容见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活动一联系学生自身经验,通过对比,初步知道乳牙与恒牙的概念

1.师(出示本班学生哈哈大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看看,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同学。(学生看到相片里有自己的同学感到非常惊喜。)

生:都掉牙了。

生:兰兰,你别哭了,牙掉了,还会再长出来的。

生:勇敢的孩子,不哭鼻子。

3.师(出示图片2):奶奶也掉牙了,兰兰看奶奶那么伤心,也劝奶奶不用伤心,会长出新牙来,可奶奶却说自己的牙齿掉了不会再长出来了。

师:为什么兰兰的牙掉了会长出来,而奶奶的牙掉了,却长不出来呢?

生:兰兰是小孩,小孩牙掉了就能长出来。

生:因为奶奶是大人,大人的牙掉了就再也长不出来了。

4.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卫生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播放课件:乳牙、恒牙的介绍。旁白:“一个人一生会长出两副牙齿,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乳牙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换掉,再长出来的牙齿叫恒牙。恒牙如果没有保护好,掉了就不会长出新牙来了。”)

师:现在谁告诉我,为什么兰兰的牙掉了会长出来,奶奶的牙掉了就长不出来呢?

生:兰兰掉的是乳牙,奶奶掉的是恒牙。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乳牙恒牙)

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会长出两副牙齿,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乳牙长到一定的时候会掉,再长出来的就是恒牙。恒牙掉了就不会再长出来了。(老师边总结边板书:掉换掉不长)

活动二通过同学间的观察,交流经验,分享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1.师:班上都有哪些同学正在换牙了?

生:我换牙了。

生:我也换牙了。

……

生:高兴极了。

(听到老师说换牙标志着长大了,从此就是一个大孩子时,全班每个同学都幸福地笑了。)

2.师:可兰兰并不高兴,我们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吧。

(播放课件:换牙时,牙都掉了,多难看呀,而且说话也说不清楚,别人该笑话我了。)

师:兰兰为什么不高兴?

生:说话不清楚,怕别人笑话她。

师(追问):这是兰兰换牙时的感受,你能说说你换牙时的感受吗?

生:我换牙时,吃饭的时候老塞牙。

生:我换牙时,牙有点疼。

生:我换牙时,牙床有点痒痒。

……

(同学发言踊跃,争着说自己换牙时的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情况,在换牙期间出现都是很正常的,千万别担心也别害怕。更不能看见别人掉牙了而取笑他,因为那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活动三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了解换牙时的注意事项

1.师:在换牙时,是所有乳牙一下都掉了,马上就换成恒牙了吗?

生:当然不是啦。

师(追问):那是怎么掉的呢?

生:我的是一颗一颗掉。

生:我的也是。

生:太想看了。

(学生,对下面教师出示的照片非常感兴趣,充满期望。)

3.师(出示一副漂亮的恒牙照片):这副牙齿长得漂亮吗?

生:哇!真漂亮!这幅牙齿长得白白的、非常整齐。

师(出示一副不整齐的恒牙照片):这副牙齿长得漂亮吗?

生:太难看了!像动画片里怪兽长的牙齿。

(出示课件:换牙时,小姑娘老舔牙床;牙要掉了,小男孩老晃动牙齿。)

生:他们在换牙时,老舔牙床和晃动牙齿,这样,他们有可能会长成像怪兽那样的牙齿。

师(追问):将来你想拥有哪副牙齿?那该怎么做才能长出整齐的牙齿呢?

生:不舔牙,不晃动牙齿。

(通过对两副截然不同的牙齿的直观对比,学生进行判断、选择、思考,自己总结出换牙时该注意的几点注意事项。)

师(小结):在换牙时,千万不能养成经常舔牙和晃动牙的坏习惯,否则我们的牙齿就长不整齐、不漂亮了。

活动四通过观察,交流经验,懂得牙齿健康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学生边回答,教师随着总结。学生说不出来的内容,教师补充。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灵活使用健康、漂亮的牙齿照片;板书:刷牙、看牙医、吃有营养的食物。)

生1:我爱吃苹果。

生2:我爱吃豆腐和胡萝卜。

……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3:虾皮太腥了,我从来都不吃。

生4:虾皮腥也要吃。

师(追问):为什么虾皮腥,也要吃?

生4:因为虾皮含有钙,我们长牙时,最需要钙了。

(对课堂生成问题,教师及时追问,引出此环节教学要点: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不挑食。)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在换牙期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不挑食,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牙齿更健康、更漂亮。(板书:贴图)

活动五探究为什么要每天刷牙,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一)探究为什么要每天漱口、刷牙

1.师(拿出一袋米饼):快到中午了,老师想请你们品尝米饼,想吃吗?

生:哇!米饼!想吃。

(看到米饼,学生一下兴奋起来。)

2.老师请学生品尝米饼,并请几位同学将漱口水吐到一个装了一些清水的水杯里。

师:请大家观察水杯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有很多残渣。

生:真脏,好恶心。

3.师: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神秘水泡鸡蛋。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观察鸡蛋皮的变化。

师:鸡蛋皮有什么变化?

生:鸡蛋皮变软了。

生:也会变软。

生:会长成牙洞。

师(追问):太可怕了!快,想想办法。该怎么办?

生:要刷牙。

生:早晚刷牙。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早晚刷牙,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师:平时,大家是怎样刷牙的呢?

2.老师出示牙模型,请一位同学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和过程,其他小朋友观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之后,老师出示刷牙歌课件,一边读刷牙儿歌,一边用牙模型示范刷牙动作。

3.指名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刷得是否正确。

(学生刷牙方法如有错误,师生一同纠正。)

生:不行,不仅刷不干净牙,还会损坏我们的牙龈。

师(小结):我们除了要早晚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外。还要选择适合儿童用的牙刷和牙膏。比如,牙刷要选择软毛、小头、粗握柄;并要注意及时更换。(板书:贴图)

活动六引导学生关注如果牙有病,要及时看牙医

(老师出示课件:小孩牙疼在医院看病,很害怕的样子。)

生:我牙齿疼时看过牙医。我觉得看牙医一点也不可怕,根本就不疼。

生:不看牙医,牙洞就会越来越大,那样会更疼的。

……

师(小结):老师牙齿疼时也去看过牙医,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看牙医其实不那么可怕。可如果牙齿有病了,不及时看就会耽误病情。(板书:贴图)

活动七观看课件:牙防五步曲,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生:我们要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多吃有营养的东西、不挑食,牙有病要及时看牙医。

师(小结):换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如果小朋友们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来保护牙齿,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副健康漂亮的牙齿。(板书: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布置课外刷牙练习要求,发放护牙情况记录表,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护牙习惯。)

师:请大家课后做一个小小监督员,和爸爸妈妈一起每天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早晚刷牙,把你们每天刷牙的情况记录在评比表中,比比谁的牙齿保护得好。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老师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责任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使学生明白承担责任虽然要付出代价,但还应该积极去承担,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时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发现教学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准备充分,预习到位,课堂效率就高,而有的学生准备不充分,在探究过程中所需时间就较长,理解知识点就慢,因此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现象。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能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下品社教学反思

让德育像春雨般进入孩子们的心田  基础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两对关系:学与教、师与生。我认为学与教强调后面隐藏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用教师的“爱“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爱”;要用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要用教师的“会”来发展学生的“会”;要用教师的“活”来引导学生的“活”。

在教学《春季保健》一课时,教师及时改变角色,扮演身体不舒服的状态,并说“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这几天嘴唇干燥起火。”等等。引发学生讨论: “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能给我点建议吗?”由于角色的转变,不仅使师生自然融合进行平等对话,还为生生对话搭建舞台。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中,调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体悟到春季怎样保健?怎样关心别人和照顾自己?由此,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变成一个“共同体”,把教室变成一个“学习场”,把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园”,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有态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习惯的养成,有道德的浸润。

在《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课程形态,或者说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一种整合课程的形态。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此,我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经常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儿童获取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和经验、知识。如《平安回家》一课,进行“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让学生用手势指挥交通,并向大家介绍交通知识。

在这一课中,由于我们的孩子在农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挥交通的场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车辆停止、车辆通行、左转弯的指挥动作,让每名学生学习指挥动作,人人争做“文明小交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 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借此,我发问:“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要右侧通行。”“那么如果在市里看见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说:“走人行横道。”我又做了补充,揭示一个小常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可以通行但请注意安全。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在今后上学的路上,大家应该怎么做?学生各抒已见: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不并排走、在路上不打闹,等等。

最后布置了课后延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监督,一个月评选出三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标兵”。这一活动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及时纠正其他学生的错误。我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把书本上的一些抽象的道理和知识变得越来越具体、生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加深。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年级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你》这一主题活动,安排了《我的小伙伴》《我眼中的教师》《我眼中的家长》三部分内容,目的让学生了解同学的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了解老师、父母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情况,能用自己的方式爱老师,爱父母,主动为老师和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我这样设计了《我的爸爸妈妈》一课:首先是激情导人,让学生欣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再谈一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介绍收集的资料,说说父母一天的工作,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小朋友就会想到父母早起做饭、平时洗衣服、辅导自己学习等等,进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我还让学生带来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让孩子们回忆一下生活中父母的感人事例,然后说一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丁然小朋友说:他一次生病了,妈妈背着他去诊所看病,从妈妈的背上他就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长大报答父母;于东治小朋友说:一天下雨,雨很大,他没有带雨伞,爸爸顶雨来接他,他看见爸爸的裤子都湿了,他哭了,爸爸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等等。

最后让每位学生回忆自己父母在家里经常做的事情,以彩笔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全班展示作品进行交流,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懂得了关心父母。据课后调查,有95%以上的学生在家里能够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五下品社教学反思

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现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布满热情。一个暑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究竟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进步。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按单元要求认真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家乡的农业知识,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家乡的优秀人物,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对农业和农业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进手,比较完整的了解通讯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渗透有关通讯基本礼貌的教育。在对题目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体验健康文明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尊重为了人们的安全健康而工作的`人们,初步养成关心公共健康文明的贪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文明习惯。把握自救自护的方法,懂得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的今本常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熟悉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3、了解各行各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

4、把握自救自护的方法,懂得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的今本常识。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往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题目,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