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优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心得体会(案例12篇)

时间:2023-10-26 17:00:28 作者:琴心月 优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心得体会(案例12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思考、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确保企业规范运营、保护利益的基石。在我参与过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内部控制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从我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它可以规范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行为。内部控制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控制,还包括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它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推动企业实现目标。同时,内部控制也可以防止员工的违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说,内部控制无处不在,并且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遵守和执行,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控的首要目标是防范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可以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内控的第二个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规范各项流程和活动,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最后,内控还要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容易面临各种风险,财务信息也无法真实可靠。在我工作的一家企业中,曾经发生了一起内部人员盗窃资金的事件。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可能就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这种违法行为。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司应该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地。其次,内部控制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所有员工。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顺利推进。再次,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控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最后,公司还可以借鉴行业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总之,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通过我参与的工作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希望我的这些心得体会能对大家对内部控制有所启发和帮助。

内部控制

第一段:引言(200字)。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对自身经济、财务管理以及运营活动的规划、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达到目标并遵守法规和政策的一系列措施。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和学习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方法,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个人经济、财务和运营活动。

第二段:工作中的体会(200字)。

内部控制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财务主管,我必须确保公司的财务活动得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以减少潜在的风险。通过用印管理、财务报表审查、审计和验证等内部控制措施,我能够减少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此外,我还通过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超支和费用浪费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段:个人财务管理中的体会(200字)。

在个人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明确的预算和开支计划,我能够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收入和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债务问题。同时,我也学会了对个人金融账户进行定期审查和对账,确保账户余额的准确和安全。另外,我还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财务增长和稳定。

第四段:运营活动中的体会(200字)。

内部控制在运营活动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存货控制措施,我能够及时了解和控制物料的进出和存储情况,保证生产和交付计划的顺利实施。此外,我还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估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业绩表现。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都能够有效规划、监测和评估目标的实现,保障经济、财务和运营活动的安全和可靠。通过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措施,我们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错误和风险,提高效率和质量。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作出贡献。

风险内部控制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享我在风险内部控制方面的心得体会,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风险评估、内控流程、信息科技支持、风险管理文化和内部审计监督。

第一段: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内部控制的基础,是确定内控策略和控制目标的首要步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内控的适用范围和度量标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风险评估应该贯穿整个内部控制生命周期,并根据不同的业务环境和风险情况进行不断修正和优化。此外,与外部专业机构紧密合作,获取第三方的风险信息,能够有效提升风险评估的质量。

第二段:内控流程。

内部控制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的内控流程,这个过程包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确定职责和权限、明确审批程序等。内控流程应该采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方式,以确保内控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在实践中,对于关键流程和高风险领域,内控流程的设计应该特别谨慎和严谨。此外,为了提升内控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采用自动化工具,例如流程自动化软件和审批系统等。

第三段:信息科技支持。

信息科技在风险内部控制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流程中的执行和监测方面。现代企业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内部控制手段已经不足以满足业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科技与内部控制的结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和有效的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功能。例如,通过AI技术等工具实现对业务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能够在风险发生前提供充分的预警信号,从而把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风险管理的前端。

第四段: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培养和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中,风险管理文化应该获得整个组织的认可和支持,教育和培训员工遵循正确的风险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以确保风险从根本上控制。此外,在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时,应该采取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坚持风险控制,从而形成风险管理文化的循环。

第五段: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承担着保障控制有效性、监督运行效率、评估风险管理状况等重要职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成熟,内部审计逐渐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拓展到风险管理的多个维度,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并优化内控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监督只是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环节,需要与风险评估、内控流程、信息科技支持和风险管理文化等其他环节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结论:

本文分析了风险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五个关键方面,分别是风险评估、内控流程、信息科技支持、风险管理文化和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实践中,风险内部控制建设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是应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运营稳定和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信心和稳定性。

现代内部控制心得体会

现代内部控制是组织或企业为实现目标,保护资产,进行适当反应和做出明智决策而设计和运作的一套管理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我深刻认识到现代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与读者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者,我所接触到的信息极其丰富,企业的资产安全也是我工作的首要任务。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合规行为,避免资产遭受损失。例如,我司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双重核算和审批机制,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化和合规性。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减少管理者因为权力滥用或损失而导致的资产风险,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利润水平。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手段。

第二,优秀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深刻体会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帮助。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报告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预警和降低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或避免潜在的风险。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贯彻执行,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高度重视和支持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要依据企业的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和流程;最后,要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专业的帮助,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操作能力。企业运作中,出现问题时要敢于找出并及时解决,并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总结而言,现代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和避免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然而,构建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简单的,需要企业的高层重视和支持,并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的员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控意识和专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规范、高效和有竞争力的商业环境。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通过参与内部控制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错误、失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降低经营风险。它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同时,内部控制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运作。有了内部控制的支持,企业能够更好地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护企业资产、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效果、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这些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有序、稳定的经营环境;保护企业资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者信任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效果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益;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可以增强企业的合规性,降低法律风险。

【第三段: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

实施内部控制需要一系列的过程和方法。首先,企业应当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其次,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再次,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自评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此外,培训和教育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员工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中。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和监测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优化控制措施。

在参与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和提升。首先,我对企业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确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其次,我学会了主动发现和分析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方案,使企业能够做出更准确、可靠的决策。此外,我还掌握了一些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通过与相关部门和团队的合作,我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实施内部控制需要明确目标和原则,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规范经营行为、保护资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并且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和完善的合规性保障。参与内部控制的工作,使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我相信内部控制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会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审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大部分的企业为了有效地开拓市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都建立了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重要评估系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在发挥出推动作用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风险的产生。所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势在必行。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活动不管是在当局内部,还是企业内部都发挥着核心、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的载体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部门的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审计的相关政策、规程,严格审核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分析其可靠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并据此提出保障经济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相关建议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活动。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风险进行系统、有效地管理,并及时控制风险,是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日常运作效率的保障性工作。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据此从战略性的眼光出发,制定相应的计划对策,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运作。

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转的关键性保障,然而实践表明,企业的内部审计运作还存在着诸多风险,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受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还没有条件上市的企业,常常是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财务部门内部,而且审计部门接受财务部领导的控制,这直接影响到了审计部门在企业决策中的相对独立性。由于还受财务部领导的直接控制,这直接缩小了审计部门拥有的权利,导致它们很难对整个企业或是某个部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监督。即使是从属于董事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但一旦董事会内部发生纠纷,造成权利之间的相互限制,这必然是难以发挥出内部审计机构的充分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还表现在受到同级机构的影响。尤其是从属财务部,这种情况中的大多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中转部门过来的,受同事之间感情因素的影响,就不能够客观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些风险的存在都直接降低了审计的预期效果。

2、审计方法有缺陷。

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主要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它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示出来。由于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多依赖,导致风险的产生。第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落后。目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是为了查出错误之处,防止舞弊行为的产生。然而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在审计中对风险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考虑不足,显然难以运用新型有效的审计方法来控制并且降低风险的`产生。第二,审计中容易受抽样审计误差的影响。由于抽样审计基本上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和标准来确定样本大小和样本结果的,这样极其容易忽视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造成审计风险的产生。

3、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

内部审计包括了准备、实施以及结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和实施程序。但是在实际审计中,存在着不严格遵守程序、违规操作等问题。一是对于审计工作不能够积极地参与,指令性的安排过多。部门企业的审计部门尽量地简化程序,对于能够不进行审计的阶段,尽可能地删除;而对于必须审计的工作有的采取忽视的态度,有的进行表面的审计等等,这些都极容易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降低了审计的应有作用和所发挥出的作用。

4、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不完善。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至今为止,一部分的审计单位在审计中仍然缺少必要的审计规划,包括审计的计划、相关程序以及审计反馈等;此外,企业一般只对审计中的问题进行了记录,而未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建议、注意事项等给予考虑,导致审计质量的控制难以有效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低,无法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交的审计报告大多是在肯定工作成就,进行表面现象的描述,无法正确地对待并且处理问题,内部审计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障,加之尚未建立相应的审计风险责任制度,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还未建立起来,因此审计风险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审计质量更是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直接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出企业的真正价值,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针对的措施严格控制审计风险,以切实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有效性与客观性,也是预防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前提。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要加强企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单独设置审计机构,从财务管理部门中将审计机构脱离出来,可以建立由公司的董事会或是主要的行政领导负责审计的制度;第二,可以建立下审一级或是多级审计体系,从而提高审计机构的层次,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重要性;第三,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要想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就必须单独划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审计,并且要尽量使经费的审批和使用程序简单化,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企业必须推行回避制度,避免与审计人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进入到审计队伍,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有效性;其次,要在审计人员中实行一定的轮岗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防止渎职行为的发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2、改进审计方法。

要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基础审计的方法。它是一种立体式的审计方法,将被审计对象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从经营方式、治理机制等各个方面全面审计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这一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事前详细地调查分析,了解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对象中所存在的初始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第二,参考并且借鉴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对被审计对象中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所存在的薄弱环节;第三,针对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的分析,制定初步的评估报告。然后结合专业知识和详细的调查分析,做出有效地判断。并且针对风险因子的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科学的审查程序;第四,制定审计计划,并进行切实有效地执行,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审计报告;第五,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得出书面的审计报告。这一方法,将风险评估作为出发点,通过较为严密可靠的审计方法尽力降低了审计中所存在的风险。

3、严格内部审计程序。

在完善审计方法的同时,也必须严格内部审计程序,这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工作程序贯穿了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实施、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报告这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在工作实施前要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在审计进行中进行有效地取证;要认真详细地填好工作底稿,这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凭据,它能够为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并在审计中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在审计报告之后要建立档案管理以及报告的评估和反馈工作。对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整改,评估相关建议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最终有效降低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4、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这是降低内部审计中存在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健全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标准保障审计质量,并且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将其作为工作质量考察结果的一部分,使得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审计质量,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公正、有效地开展;其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水平。在所建立的激励机制中,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审计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或是严重损失的人员给予严重的惩罚,从而不仅在观念上提高审计人员对于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而且加强了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最后,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对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并且将这一制度成功推行到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以及业务中,保障审计工作的专业化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促使他们能够在每一环节上进行严格的把关,有效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中,可以实施相应的伴随制度,如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质量考察制度、轮岗制度等,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审计质量。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对于审计人员就有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等等,从而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上岗资格条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硬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从而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第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从单一的财务人员转换到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上,将业务水平扎实,具有责任感的人员及时引进到审计队伍中;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并且及时学习掌握相关的审计法规等;第三,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要加强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得他们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等,也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邀请高校对审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真正从思想上以及技术水平上控制审计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叶姿辰:浅议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经贸,2009(12)。

[2]丘朝才: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3]韩春丽: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4]王彩真: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刍议[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1)。

风险内部控制心得体会

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重要管理制度之一,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所在的单位非常注重内部控制,开展了风险内部控制自评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风险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基于我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风险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中,通过制度、流程、技术等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管理制度。在风险内部控制中,风险是重点,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去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经营利益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践中,风险内部控制要灵活适应企业的自身情况和特点,通过风险评估矩阵、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监控措施等手段来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在我们单位的风险内部控制中,我担任了一直重要的角色,收获了不少体会和感受。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制定科学的管理治理策略,不断深入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其次,我们要加强内外部的合作和沟通,积极借鉴外部先进经验,实现风险管理的最优化、最模型化,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注重内部员工的知识培训和能力提升,建立可持续的人才积累体系,充分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贡献。

第四段:案例分析。

近期,我们单位在风险内部控制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例如,在业务流程中我们的高价值业务经常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交易环节,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和敏感点预警机制,成功实现了对高风险业务的有效控制。另外,在过程管理上,我们对非标准化业务及其流程进行了制度化整理,通过明确角色、权责清晰,规范流程等方法,提高审批流程和信息沟通效率,减少了流程中人为瑕疵影响和操作复杂度的问题。

第五段:总结与思考。

总的来说,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体系和经营的基石。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可以逐步掌握更多的管理技能和方法,更好的应对风险挑战。在实践中,要注意科学管理、科学判断和科学应对策略,持续提升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需要注重内部控制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持续完善和提高控制效能和效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会越来越完善,为组织打造一个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内部控制手册心得体会

内部控制手册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为确保其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合规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作为一个新进入企业的员工,我最近接触内部控制手册,深刻理解到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了解了内部控制手册的内容和用途。该手册包含各种信息和规则,包括关于公司政策、流程、目标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内部控制手册有助于员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过程,并确保他们的行为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

了解内部控制手册的内容后,我们需要贯彻执行它的规定。通过按照内部控制手册的规定来运作,我们可以保护公司资产、监督财务报告、确保合规性和规范公司行为。在贯彻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上级管理人员,以确保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的长期发展。

第四段:问题解决。

我们无论遵守内部控制手册的规定还是发现其中有问题,我们都需要及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应该对于自身的操作和决策负责任,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公司规定、政策和道德标准,同时预防内部问题的发生。

第五段:结论。

通过接触和学习内部控制手册,我明白了它在公司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在保证公司的合规性和财务状况的同时,它也展现了公司对员工的高度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认真执行内部控制手册的规定,确保我自己和公司的合法行为和长期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探讨论文

从20xx年到20xx年,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在白皮说中,我们不谈理论,只做实证,每年的样本量都在1200家公司以上,囊括了所有上市公司。我们关注的是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公司创始人胡为民说。

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最糟糕。

内部控制有五大要素,一头一尾两个要素是目前国内企业做得最差的部分。

第一是内部环境,如果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好,或者企业文化里没有关于风险的理念,即便制定了内控措施也是纸上谈兵,更谈不上运行。

内部环境讲起来虚,实际上又很实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对内控环境不是很有利,这首先跟中国文化有很大关联。“我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比较过欧美和国内的大型并购案。单从并购合同上就能看出很大区别。比如主合同一般都有几十页,再加上副合同就三五百页了,而国内并购合同都是只有两三页纸。国外把违约的一切可能性采用程序化一一列出来,对任何一种违约都有处理办法,国内却是含糊其词,背后隐藏着很多风险。其次,转型时期对利益分配和道德诚信的认识,对整个内部环境存在很大挑战,价值观比较紊乱,没有已经固化下来的标准,要做也都是纸面化的东西。”胡为民说。

最后一个要素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再控制,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地方。首先,几十年历史的大型国企,都不缺制度,条目特别多,不能说不完善,但是制度跟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却没人说得清楚。其次,制度的执行情况更是没人能说明白,大型企业都缺乏一套有效的内部监督体制。“大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内审部,干什么工作?还是在做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和责任审计,真实的管理审计几乎都没有做。再加上很多领导不太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人员和资源配置上都不理想,所以很难做好内部监督,也就根本没办法去判断制度执行的好坏。”

人往往有这样的本能——不懂的不做,不考核的不做,不奖励的不做。如果内部控制不跟绩效考核挂起钩来,谁愿意天天学雷锋呢?内部控制有若干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但人从本能上都是追求自由的,谁愿意按照规定动作去做?但从公司角度,一定需要一种约束,才能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这构成了一种天然矛盾。

高管利益与内控水平息息相关。

理论最终还要落到实践上。一味在说内控的理论意义,而没有跟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发布的白皮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搞清楚风险控制跟上市公司高管的切身利益有何关系。”胡为民说。《白皮书》得到了三个结论:第一,上一年度被监管机构处罚的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水平要低于没有被处罚的上市公司水平。内部控制不好,更多的情况不是公司受处罚,而是高管,比如董事长、董事长秘书和财务总监。有的被终身禁止进入资本市场,有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无论哪种处罚,对高管的职业生涯和声誉都是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第二,st股公司的高管利益水平要远远低于非st公司的水平。第三,拟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高管利益水平要高于没有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

还有一个政策层面的原因是,目前上市公司要做股权激励要报监管机构批准,被批准的基本条件是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不错。“要实施股权激励,做好内控是一个必修功课。由于股权激励的受益者都是核心中高层,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内部逻辑,内控水平跟高管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最后有一个结论也很有意思,前三名董事的薪酬高低,跟内部控制水平也是有关联的。内控水平越好,前三名董事的薪酬趋势越高。单看某个政策要求怎么做,对高管的触动不大,但这是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实证调查结果,对他们是很有说服力的,特别是国企。”

建立和运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对整个管理层都是有效的保护。内部控制失效,不一定能带来资产的损失,但只要出现重大资产损失,除了天灾以外,一定是内部控制失效引起的。这是终身责任追究,退休了或者调离岗位也要追究。“我联想到美国也有类似条例:如果公司职员的过失犯罪给投资人带来损失,只要公司不能证明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控制措施,那么公司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企业有事没事都会请人来重估一下风险。美国咨询业特别发达也是这个原因。”

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不是两张皮。

内控风险管理是非常好的一个管理工具和手段,一旦搞成两张皮,就是劳民伤财了。“现在的大学里没有专门的内控专业和课程,这本身是交叉学科,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岗位上的人,要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非常了解。既要熟悉业务,又要熟悉内控的方法,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胡为民说。

目前,国内在这个行业里面临很严重的人才短缺。以中铁集团为例,现在从事内控工作的都是做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经历过很多工作岗位的业务骨干,对企业整个运行很熟悉,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对内控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得很快。“这还牵扯到一个内控职能部门的定位问题,不是说内控部门这几个人就把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全都做了,这是个误解。所有的业务部门其实每天都在做的就是管控风险,不让意外事件发生,内控部门要发挥的是一个牵头和组织的作用。”

内控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是个什么关系?“很多人以为它们是几张皮各行其事。其实内部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是高度融合的,内部风险管理只是借鉴一种理念、方法和工具,来优化和提升现有的管控体系,而不是把现有的管控体系推倒重来,是建立在现有的管控基础上,对现有的管理进行一个持续的优化和提升。”

所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一个魅力在于,它是持续性的,先问目标是什么,然后问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哪些风险,这里面用到很多定性定量的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把风险管控到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为目标实现提供一个合理的保证。“先看目标,再找风险,第三要看我们现在如何管控风险,这样管控能不能把风险防范围,如果防范不了,看到底是执行还是运营上的缺陷。内控是一个有生命力、有价值的理念,如果最后仅仅沦落为纸面上的一个东西,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胡为民说。

即使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小,一旦发生就是100%的严重后果,内控就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遵循风险管理的规定。可见,对待风险要心怀敬畏,循规蹈矩地去做预防,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案例分析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某公司按照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并实施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公司为此召开了董事会全体会议,就内部控制相关重大问题形成决议。摘要如下:

(1)控制目标。会议首先确定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切实做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

(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会议一致通过了优化内部环境的决议,包括:严格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各类业务事项均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调整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做到所有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严格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同时注重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3)风险评估。会议决定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围绕内部控制目标,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环境、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识别公司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4)控制活动。会议明确了公司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控制措施:一是实施全面预出的各项措施有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算管理,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二是将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自动控制;三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应签订书面合同。

1(5)信息与沟通。会议要求公司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及时收集、整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有关方面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反馈;同时建立反舞弊机制,实施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至全体中层以上员工。确保举报、投诉成为公司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6)内部监督。会议强调,内部监督是防止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重要保证。为此,公司应当强化内部监督制度,由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监督中发现重大问题,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分析、判断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形成的上述决议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

1.控制目标方面:

(1)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于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目标不仅包括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还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

(2)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任务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范围内。

或:内部控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面临的全部风险。内部环境方面:

2.内部环境方面:

(1)各类业务事项均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各类业务事项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

或:重大业务事项才需要提交董事会审核批准。

或:各类业务事项不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

(2)所有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严格分离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或:受公司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影响,无法对不相容岗位或职务实现有效分离的,可不予分离。

3.控制活动方面:

(1)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预算控制措施不适用于不能量化的业务事项。(0.5分)。

(2)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须签订书面合同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0.5分)。

或:对于零星、即时清结等交易行为,可不签订书面合同。(0.5分)或:不符合重要性原则。(0.5分)。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仅传达至全体中层以上员工的观点不恰当。(13分)。

理由: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传达至公司全体员工。(0.5分)内部监督方面: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1分);除内部审计机构之外,经理层及公司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也须承担相应的职责。(0.5分)。

5.内部监督方面: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a公司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决定抢抓机遇,早作准备,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并指定财务总监负责拟定实施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一)加强领导,键全组织。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成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组长,财务总监和各位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相4关部门参与其中。由财务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待时机成熟,成立专门的内控部。

(二)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聘请负责本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现有各项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流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应当只要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切实加强对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

(三)狠抓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在3个月内将公司所有员工轮训一遍,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四)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控制手段。为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请本公司erp系统提供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协助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

(五)开展试运行,做好全面实施准备。2010年11月,选择本公司部分职能部门、分公司和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为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六)强化内部审计,增强监督效能。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等工作,并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部调整职责定位,在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5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七)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整改落实。2011年底;开展全公司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特别要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本公司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八)借助专业力量,引入外部努审计。鉴于b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中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根据促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的要求,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便于沟通协调、整合审计。

(九)实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制度。建立公司激励约束制度,将公司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要严肃处理。

上述实施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要求:

(九)项工作安排是否存在部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

(0.5分)。

不当之处:梳理流程、完善制度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0.5分)。

理由:应当着眼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或:应当着眼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要素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1分)。

或:仅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不符合全面性原则的要求。(1分)。

3.第三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

(1分)。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

(0.5分)。

不当之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0.5分)。

理由:该项目工作应当经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或:董事长:或:经理层:或;总经理)批准后实施。(1分)。

或:该项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1分)。

或:该项工作属于企业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1分)。

或: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如果同时负责审批工作,则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5.第五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6.第六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0.5分)。

有力: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1分)。

或: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具有独立性。(1分)。

或: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7.第七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检查工作仅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0.5分)。

理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1分)。

8.第八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控制审计工作。(0.5分)。

或:同时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0.5分)。

理由: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2分)。

9.第九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2011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该方案摘要如下: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8要素展开。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9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聘请某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好效果,内部控制审计自2010年起,重点审计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出具相关审计意见。

要求:

(五)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0.5分)。

理由:董事会对建立键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0.5分)。

或: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0.5分)。

(2)不当之处;审计部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0.5分)。

理由:董事会负责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0.5分)。

2.第二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0.5分)。

理由:组织架构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键全和有效实施、应当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1分)或:虽然甲公司已经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但是还应当对组织架构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1分)。

(2)不当之处: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0.5分)。

理由:业务层面的评价应当涵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或:体现全面性原则)。而不能仅限于证券交易所关注的少数重点业务事项来展开评价。(1分)。

(3)不当之处: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法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0.5分)。

理由: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利于收集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的原则、充分考虑所收集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综合运用评价方法。(1分)。

或:评价过程中应视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1分)。

3.第三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无须和被评价单位沟通。(0.5分)。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应向被评价单位通报(或:与被评价单位沟通)。(1分)(2)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0.5分)。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经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应由被评价单位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再提交审计部(或:内部控制评价部门)。(1分)。

4.第四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0.5分)。

理由:对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必须对外披露。(1分)。

5.第五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不当之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审计该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

理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关注、利用上市公司的评价成果,但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对被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独立(或:全面)审计,不能因为被审计上司公司实施了内部控制评价就简化审计的程序和内容。(1分)。

或:内部控制审计不是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审计,而视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1分)。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a公司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决定抢抓机遇,早做准备,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并指定财务总监负责拟订实施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成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组长,财务总监和各位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相关部门参与其中,由财务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待时机成熟,成立专门的内控部门。(二)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聘请负责本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现有各项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流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应当主要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切实加强对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

(三)狠抓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在3个月内将公司所有员工轮训一遍,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四)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控制手段为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请本公司erp系统提供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协助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

(五)开展试运行,做好全面实施准备2010年11月,选择本公司部分职能部门、分公司和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为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六)强化内部审计,增强监督效能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等工作,并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部调整职责定位,在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七)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督促整改落实2011年底,开展全公司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特别要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重13中之重,切实提高本公司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八)借助专业力量,引入外部审计鉴于b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中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根据促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的要求,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便于沟通协调、整合审计。

(九)实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制度建立公司激励约束制度,将公司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上述实施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梳理流程、完善制度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0.5分)。

理由:应当着眼内部控制五要素(或:应当着眼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要素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1分)。

或:仅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不符合全面性原则的要求。(1分)。

3.第三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14施。(0.5分)。

理由:该项目工作应当经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或:董事长:或:经理层:或;总经理)批准后实施。(1分)。

或:该项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1分)。

或:该项工作属于企业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1分)。

或: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如果同时负责审批工作,则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5.第五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6.第六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0.5分)。

有力: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1分)。

或: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具有独立性。(1分)。

或: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7.第七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检查工作仅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0.5分)。

理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1分)。

8.第八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控制审计工作。(0.5分)。

或:同时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0.5分)。

理由: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15内部控制审计。(2分)。

9.第九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内部控制手册心得体会

随着互联网科技与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管理风险逐渐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控制手册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运营行为、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现实工作中的实践,分享一些使用内部控制手册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文件,内部控制手册起着规范、指导、约束职能部门行为的作用,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均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内部控制手册规定了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与运营流程。通过明确流程、规范操作、增强交叉检验,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和漏洞,防止违规操作的发生,对于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商业信誉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手册提高了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明确了各种风险分布的范围和防范措施。提前制定风险预案、确定控制目标,一旦遇到风险事件,职能部门才能快速反应,掌握风险脉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缓解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1.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编制工作。因为内部控制手册设计编制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完成,对于每个部门而言,都需要先进行上下游流程的研究,确定控制目标与控制点,才能逐一完成各工作节点。在协调各职能部门设定的时,需要结合现有流程进行再造,促进各部门间流程的协同,以及降低重复工作和人为漏洞。

2.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标准并按示范图进行操作。尽管内部控制手册制订初期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它为各职能部门的运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制订处于手册中各项流程,要特别注意流程节点和控制点的细节,保证每个节点的操作流程清晰,以及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筛选和发现存在漏洞的可能性。

3.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每个职能部门都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是企业规模、发展、经营状况等力量推动下的一种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应该重新复查自己选择的关键控制点是否严格执行、是否遵循内部流程,以及是否达到内部控制要求并随时进行纠正。

在对内部控制手册的使用场景进行思考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大型企业,流程繁杂、人员分布广泛,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规范操作流程非常必要。然而,在制订的时候,内部控制手册是否能够体现了企业的性质和运营环境,具有必要的灵活性与适用性,将直接关系到手册的实施和效果。

五、总结。

内部控制手册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风险预防、规范化运营以及危机应对等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也是通过对自己使用内部控制手册的心得体会,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的重要意义。希望,今后更为广泛地着力于制订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打好基础。

内部控制手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我深深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制定内部控制手册。通过这个过程,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内部控制手册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和执行标准。一个好的内部控制手册可以有效地防止经济犯罪、降低企业风险,保护客户信息和企业资产。因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手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制定内部控制手册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及其特点,并针对性地设计控制措施。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循如下步骤:系统化考核和评估企业业务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矩阵并确定重点关注领域、设计合理、可执行的内部控制措施、落实执行,及时发现偏离预期控制目标的异常,并通过绩效评估等方式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一个优秀的内部控制手册必须具有清晰的架构、具体的控制要素和明确的实施程序。架构包括控制目标、控制要素以及内部控制框架。具体的控制要素包括信息和沟通、人员和组织、控制操作、监督评估及反馈。实施程序则包括建立内部控制流程、制定相对应的制度规范、实施具体方案并不断进行检查和反馈。

优秀的内部控制手册对企业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加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五段:总结。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我们需要在制定内部控制手册的过程中注重完备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并不断进行评估、监督、反馈和完善,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一个优秀的内部控制手册需要经过反复检验和总结,使其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实际意义。企业在落地执行内部控制手册的过程中,需要适配现有业务流程并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并及时反馈执行结果,以不断推动内部控制流程的改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