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

时间:2023-07-19 08:00:02 作者:储xy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一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作为学生学习应放第一位。实践也要有扎实的知识作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同时再举一反三贯彻落实到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不管学专业科目还是辅助选修科目,都要认真努力学习,然后再到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牢固树立认真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通过学习,才能使我们更新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素质的提高。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同学的本领。在开展学习科学观的形势下,我们对未来有远见的认知,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班级工作,社团工作,学生会工作,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全力以赴。时时刻刻为服务他人作准备。我不求做大事只求做实事。点滴的积累也能实现自己在团体中的个人价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把说实话、办实事、苦干实干的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脚步,与时俱进制定的发展宏观理论。我作为21世纪新一代接班人,又即将大学毕业踏进社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行动和思想都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按计划前进的同时超前行动。不断突破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形象。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正确认识自己,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提高自己也能带动同学一起进步,迎接新世纪高科技时代的挑战。将科学发展观实践进行到底。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二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xx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xx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01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46619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从1979年至201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更是达到了10.6%。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令人感到振奋,感到自豪。我国已经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奋斗。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gdp总量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少。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严峻的是,我国在贫富差距、社会稳定、道德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官方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8,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用来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小表明贫富差距越小。如果基尼系数在0.4至0.5之间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大,如果在0.5以上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很大。据说,有的学者对我国基尼系数所做的统计还高于0.48。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大的。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基尼指数一直在2.7左右徘徊。就连我们一直认为贫富差距很大的美国,其基尼系数虽然创下了新高,但也仅为4.6。所以我们如果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对我国的稳定团结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一个数据同样值得我们注意,2015年我国5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达到了9万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再有,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发展模式,不做任何调整,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可能会部分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极不负责任的。此外,我国的道德建设也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人利益至上,不惜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前不久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少数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以上这些问题当然不能抹煞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问题,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得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不少人都在谈论拉美化陷阱,拉美化陷阱有四大特征:一是贫富差距拉大,二是经济发展停滞,三是政治动荡不安,四是社会民生凋敝。拉美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由于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是我们要予以警惕的事情。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并且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我认识到,要解决我国现阶段的诸多问题,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头脑,把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我认为,当代中国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才能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保持国家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第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但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一再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通过经济的发展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通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江泽民同志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做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因此,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为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财富。

第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言就是要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局党组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其指导下提出了科学监管理念。科学监管理念厘清了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指明了监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两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积极开展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顿、处置各种药害事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科学监管理念,适应了当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形势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监管要求,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提出了“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主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借此机会进一步增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监管理念的关系,重温科学监管理念的具体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换监管观念,转换监管方式,谋划监管思路,提高监管能力,使监管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相信,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和科学内涵,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吃上放心药,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四

看过这本论科学发展观后,感触颇深。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所以科学发展观也会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应当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对自己征服世界进行反思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我们理想的社会描绘了轮廓,像孟子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夺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远流长,很早就已深入人心。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此种情况下不断丰富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的日益发达等等。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结果造成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极为不协调。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为科学发展观。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它的.提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它的提出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关乎国家整体规划发展,同时也是关乎中国百姓的生活。民众努力配合国家落实科学发展的相关要素方案,各种计划才得以顺利执行,国家发展的才能更好。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保护环境,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样,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的差异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时,就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实际,利用当地的优势,大胆创新,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在此之后,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段提升!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五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涵义,并予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们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完善育人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百年之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应试教育”课程他体系的重建。它既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为此,学校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课改制度。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构建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编制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校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构建有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走科学的发展之路,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以上是我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粗浅认识,今后我要在学习中提高,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六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盲目作为。从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出发,从科学发展理论中寻找破解答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思维创新工作举措,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凡事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周密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近,逐步拓展。

力量来自于信念,先进来自于信仰。只有有了理论上的深刻认知,才能拥有工作中的时刻清醒;只有有了理论上的深刻把握,才能拥有行动上的及时自觉;只有有了理论上的深刻武装,才能拥有实践中的.坚定果敢。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党始终不放松用先进理论武装全党武装人民的道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是理论武装的基本任务,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性目标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新的任务。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努力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体现在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局面中。

当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需要做的远远不止于这些,这只是在我看来对于个人而言需要特别注重的几个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处处都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懂得以辩证的思维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七

十七大召开以来,学校组织了多次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会议和讲座,使我思考、收获了很多,对教育教学我有些粗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来说就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南。

首先,我认为应该要换位思考,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还是活动的组织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有无意识的叛逆行为和心理,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家里他们是被家长宠坏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却是十分孤独、封闭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间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所以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其次,用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我认为任何实践、理论都离不开发展,都需要创新,而这就需要我们来解放思想,不走寻常路。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文化多元的时代,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课本上的知识和信息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更新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充实课堂,也是对教材、知识的更深层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后,我认为一切的理论还是要回归指导实践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只有工作的热情和想法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够尽快地进入教师的职业角色,怎样能够把思想和理论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当中,确实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最初想法的反复修正以及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以便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符合新课改的需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最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和方法(8篇)篇八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当前,教育领域里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管是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还是解决教育事业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都必须依靠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年。基础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两基”人口覆盖率从直辖之初的40.45%上升到100%,“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从直辖之初的38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和招生比例都接近1∶1,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教育发展实现重大跨越,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跨入了大众化阶段。成人教育稳步持续发展,全市基本建立起实用型、开放型的各种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源于“优先”的真正落实;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优先”的强力保障。胡锦涛在2015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的要求,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这“三个优先”既是工作的原则,也是衡量的标准。因此,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以更加强大的魄力落实“三个优先”,以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三个优先”,以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现“三个优先”,以群策群力的共识促进“三个优先”,真正使“教育优先”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树人育人。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具体、影响更深远。

因此,我们应当把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永恒追求,将“人本”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使教育活动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近几年来,重庆市坚持把素质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主题,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把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是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不断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四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着力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依然存在,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促进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健康发展。坚持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致力于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融合起来,与市场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又要处理好教育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教育内部各种关系和各种要素之间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节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确保教育事业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持续向前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持久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立足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高度重视“发展质量”,认真研究“发展质量”,努力追求“发展质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实现“三个普及”上,全面提高重庆教育发展水平。一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40个区县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为突破口,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到2015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普及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形成充满活力、适应需要、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

四、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统筹好城乡教育发展。要紧紧围绕落实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解决“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口”这“三类人口”的教育问题,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这“三个差距”,统筹推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这“三个发展”,建立健全制度科学、统筹协调、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要着眼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不但要努力办好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还要处理好公办、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关系,按照“着力优化公办,大力发展民办,积极引进外办,鼓励支持联办”的思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力争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上有新的突破。

统筹好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教育增长并不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结构,既要讲求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继续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统筹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从“就教育论教育”、“就发展论发展”的狭隘思维中解放出来,以系统性思维、国际化眼光、现代化理念,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努力以最小的发展成本实现最好的发展质量。

统筹好各种群体的教育。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没有教育的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没有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统筹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以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围绕教育公平抓好教育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