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高中教案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通用10篇)

时间:2023-09-30 00:17:35 作者:紫薇儿 2023年高中教案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之前的章节中,已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本节课中对晶体常识的介绍,则是以后学习各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一个重要开端。关于晶体的常识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点;3、晶体的制备。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从外形、微观角度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讨论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充分体会的化学的意义。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对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微观本质了解并不多,基本可以运用在前几个章节学习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对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再通过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各种性质。高一15班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预科班,具有较高的实验素养和理论知识以及对科学强烈的探究精神。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理论性上可以适当加深,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设计理念:

本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实物展示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的热情。通过晶体和非晶体微观上的本质区别,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性质上的区别,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起晶胞的概念,形象比喻的方式,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晶体和晶胞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晶胞的结构、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目标达成预测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的仪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优先考虑物理方法,然后再考虑化学方法。

1、过滤和蒸发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蒸发:从溶液中分离出已溶解的溶质。

实验: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检验so42-的方法:先加过量的稀盐酸(可排除ag+和co32-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反之则无。

检验co32-的方法: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质为ca(oh)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co32-,反之则无。

2、蒸馏和萃取

蒸馏的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对萃取剂的要求:(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更大(2)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等

分液: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实验: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注意:碘单质能升华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

二.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三.具体内容: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2.水的电离程度

3.电离平衡常数

4.水的离子积

5.需注意的

6.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在

2.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5.ph的测量

(三)ph的应用

1.医疗上

2.生活上

3.环保领域中

4.农业生产中

5.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质子理论

a.溶液ph的计算方法

b.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实验

2.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此外,当我们把高中化学的大部分内容学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化学中时分较多的,是实验题和计算题,这说明我们的困难主要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欠缺综合性问题解题能力。xx名师化学课程对每个基本概念逐个击破,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讲中着重讲解了实验题模块,第二十九讲教授了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的解题技巧。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

本节课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三个熟悉的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或释放能量而展开的,这样的探究实验是最有说服力的。进而总结出: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这一结论。再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在知识逻辑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接受。不足之处是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时,交流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时间太紧,讨论不透彻,需要在下一次课进一步深入。

沪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2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介绍仪器和药品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

2、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

教学过程

1、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3、能叙述出氮气、几种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选修四高中化学教案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 酸钾。

(2)反应原理:

(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来

(4) 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 应注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 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2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5)验满:

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 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 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 出 水中)

6移:把导气管 移出水面(防止 先熄灭酒精 灯,引起试管内 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 吸入热 的试 管,使试管炸裂)

7熄:熄灭酒精灯。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 反应。特点:“一”变“多”。可表示为a=b+ 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8)催化剂、催化作用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 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要理解“改变”的含义,它包括加快 和减慢两层含义。

3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又不是“惟一”的。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的分解中是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

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像这样由几个相邻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并与共用电子之间形成的一种强烈作用叫做共价键。其本质是原子轨道重叠后,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通过定义可以很清楚地区分氢键和共价键,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比共价键要小得多,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静电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要科学地阅读教材和资料书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阅读能把握好重点方能提高听课效率,课上阅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发现疑点,展示其特长,减少惰性,减少两极分化,课后充分利用资料书,可以及时弥补课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安排阅读应抓住时机,应本着阅读后能解决问题,能在提出新问题,再阅读再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阅读仔细推敲,全面准确地领会知识的内涵,明确联系,掌握规律,使知识成块、成串,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二)课上注意学习化学方法,课下注意搞好复习总结高一新教材以化学基本理论开始,指导学生认识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重视概念的运用和迁移,促使概念系统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找出知识的共性、差异性及递变规律,如卤族元素要要善于从代表物――cl2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递变性、特殊性的归纳方法并加以应用,以掌握科学地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高一新生常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知识不系统,知识点不到位,方法不灵活等,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要经常复习。

(三)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高中学生只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能力,其它各方面的方法和能力还未形成,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应有改进实验的意识,增强动手能力。

所以,请同学们多参加实验活动,这样,可以给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多动手、勤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开发内在的潜力。高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期,千万不能落后。希记这篇文章能帮助同学们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让大家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