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实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模板19篇)

时间:2023-10-27 16:01:42 作者:紫衣梦 实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模板19篇)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还可以设置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实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单元导语提示我们,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初步感悟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一、整组导读(1课时)。

1、激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本单元可用残奥会的有关资料切入,在学生平静的心湖里投下一枚石子,来奠定学习本组课文的底色。

2、引学--读好导语,渗透目标。导语是学习本组课文的“路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读懂导语。如“本组课文将向我们展示哪些动人的画面?”“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还可以看看导语下的插图,说说这组画面中的事物分别在表达什么。

3、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学生带着对“生命是什么”的模糊印象,浏览本组课文。在浏览中,孩子们了解了一个个故事,并注意到了“生命的权利”“生命的短暂”“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味”这样一些词汇,初步有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赏赏课文插图,形象地感受生命的美好。

4、促行--搜集资料,做好铺垫。围绕“热爱生命”这个主题,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诗句、名言等,搜集作家的有关资料。寻找校园里的“生命现象”。

二、聚点探究。(7课时)。

聚点探究一(3课时)--走近自然界的生命。

内容:《生命生命》之飞蛾和小苗+《花的勇气》+口语交际。

在阅读中品悟写“飞蛾”和“小苗”的段落,要求尽量把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来,然后采取自由读,边读边想想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做下记号。

1、走进“飞蛾”,抓住“骚扰、稍、动弹、挣扎、极力、鼓动、跃动、那样、欲望、震惊、忍不住”等词语和三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说出“没想到”;然后找出哪个词最能让我们读懂飞蛾的求生欲望。

2、走进“香瓜子”。通过“竟然、竟、冲破、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不屈、茁壮、即使”等词语体悟不可思议的顽强生命力。

3、走进“维也纳的小花”。挣扎着求生的飞蛾,茁壮生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当我们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着重通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品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口语交际。朗读语段“树,砍断枝条还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地生长着……”说说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例,选择一个仿照“飞蛾”或“小瓜苗”或“小花”写下来。

聚点探究二(3课时)--走进人的生命。

内容:《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

出示海伦凯勒的话:“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2、心灵感悟体验,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听着老师的朗读来边想象边做动作:“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停顿片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真是“神奇的灵性”。

3、“安静的心灵来到一个……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此刻的蝴蝶在盲姑娘的手指间扑腾,如果你就是安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心里会想些什么?谁来画一画安静心里划过的美丽的弧线、极其优美的曲线?是啊,正因为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才使她创造了奇迹。

4、读到这里,你想对安静说什么呢?试用“浓郁、流连、小径、引导、悄然、灵性、扑闪、弧线、飞翔”等词语写一段话。

5、阅读链接《海伦凯勒》,进一步感触“神奇的灵性”。思考: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还是心灵的力量?--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才让心灵变得如此细腻和丰富。

4、阅读《永生的眼睛》。着重理解“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聚点探究三(1课时)--感悟生命的意义。

内容:《生命生命》对生命的思考+日积月累。

1、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

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和盲姑娘安静有什么共同之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走近杏林子。什么叫“糟蹋”?什么叫“白白地糟蹋”?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看照片)一个乐观、幸福、慈祥的人。但我们完全猜错了(介绍杏林子)。生命仅仅是那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吗?(齐读《生命生命》最后一段)。

2、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

3、学习日积月累中名人名言。

三、整组提升(2课时)。

内容:我的发现+口语交际.习作。

1、发现规律、总结收获。

(1)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学习了本组课文,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整理本组学习内容。

(2)交流语言和学习方法的收获:在本单元的故事里,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是怎样来体会出它的意思的呢?引导学生回顾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善感的心灵,像本组课文的作家那样以特有的慧眼来捕捉生活:《触摸春天》的作者吴玉楼能捕捉到盲姑娘的一个细微至极而富有内涵的动作,联想到一颗清澈晶莹的童心;冯骥才对原野上小花的关注和挂牵;杏林子为飞蛾、瓜苗萌生的感动,经过细腻、形象的描绘,让我们受到心灵的震撼。

2、在校园里发现“生命的现象”,感受“生命的力量”,交流课外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展开以“对于轻生的人,需不需要去救他”为话题的辩论赛,开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会,写一个自己思考生命的故事。

《闲情偶寄》中云,“文章一道,结构全体难,敷陈零段易。以其先有成局,而后修饰词华,故粗览细观,同一致也。”语文学习始终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学习。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最大特点依然是整体性,追求的是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部分组成整体,整体“照亮”部分。我们教学“部分”时应不忘“整体”,即心中带着整体去教学部分;教学整体时又必须从部分入手,由部分见整体。整体之合理与局部之精妙,缺其一,或可近视不耐远观;或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视也。只有注重疏密、快慢、动静、轻重的相互关系,课堂才会波澜生动,抑扬合理。是惜墨如金,还是泼墨似水?是小帧,还是长卷?是白描,还是写意?是全景式的鸟瞰,还是深度性的聚焦?须服从整体的需要,量体裁衣。

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起整体的观念,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引导学生在素质、能力、智力等方面扎下深根。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一项项学习任务在单元整组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找到契合点,找到生长点,才使得一份份零散的力量能聚积起来,发挥整体的力量。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走近消息、通讯。

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走进教材。

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走进社会。

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我来当记者。

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等等。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都说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教学却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文与数学两门学科教学上的差别。数学老师上课往往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分析、练习、反馈,十分简洁。语文老师上课,则上对一个个零散知识点的讲解分析,教学生字新词,到概括主要内容,指导分段,概括段意,逐节讲解课文,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如果说将数学课比喻为在一堂课里挖深一个洞,那么语文课在一堂课里挖下许多洞,至于挖得深浅如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语文课被评价为“耗时多,效率低”。

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知识的规律是不可能从一个知识点去揭示的,而是从许多相同的、相关的、相似的'内容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即所谓触类旁通。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内容,可从根本上便于学生掌握规律。那如何将语文教学中那零散的知识点化为知识块或知识链,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呢?本学期,我尝试着采用了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法,效果不错。

所谓单元整体混合教学法,就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在一个课时内几篇课文进行同步教学,俗称“一锅煮”。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整个单元的课文,将课文读熟,课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逐步落实各个知识点和训练点,现以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我在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课文,集中学习生字词语。

1、根据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这单元的三篇课文题目:《雨中》、《当飞机遇险的时候》、《罗盛教》。根据课题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

(2)略读三篇课文,完成填空:《雨中》主要写(谁)在雨中为姑娘(干什么);《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主要写(谁)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怎么样);《罗盛教》主要写罗盛教(怎么样)。

(3)逐篇交流反馈,初步归纳出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总结抓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抓课题概括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主要内容。而“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提出的又一阅读要求,可以节省时间,又在较短的时间里读较多的书,获得较多的信息。

2、整体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归类的词语,分为名词、动词、拟声词等,如a、箩筐、卡车、轿车、雨帘、周恩来、螺旋桨、机械、罗盛教、窟窿b、蹬车、皱眉、焦虑、嬉笑、安葬、继续、命令、封锁、下坠、一哄而散c、嘟嘟、喀嚓d、黄澄澄、湿漉漉e、层层叠叠。

(2)要求读准字音。请去掉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将难念的词语多读几遍。小组交流学习,全班交流反馈。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在课外阅读里理解了?请划去这些词语。圈出你还不理解的词语,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4)记住字形。按不同的汉字结构给生字归类,引导学生按形声字的造字规律,用“加一加”“减一减”联想等方法,快速地记住生字,当堂听写。

(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结构复杂的“葬”“窟窿”“僵”“叠”“衡”

3、读熟课文。

在小学四年级,识字仍是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关键是教给记忆方法。识字中强调“哪些字词你已经认识了”这个问题,使学生以多识字为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理解词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理解词语能力。

第二阶段、熟悉本组课文,集中进行单元阅读训练。

[1][2]。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业上,可以考虑让学生配乐朗诵,还可以让学生将诗歌改写为散文,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女蜗造人》(两课时)。

这则神话故事通俗易懂,又是阅读课,教师仅仅引导就行了,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的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其过程设计为: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

《寓言四则》。

讲课前可将寓言的知识有侧重的介绍。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学生往往满足于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缺乏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穿井得一人》与《杞人忧天》因是文言故事,要先梳通文字,再进行主题探讨。

这两篇文字在编入课文时编者只是选入了故事本身,没有将表明作者创作故事意图的文字选入,也利于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

提示学生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习指导:。

因果倒置法。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2.文中的人就只赫耳墨斯一个人吗?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习指导二:(蚊子和狮子)。

首先请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对蚊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默读课文。对情节了解后,就分析蚊子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再强化蚊子失败的教训。故设计问题是:分析探究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你体会到了什么启示?最后,训练想象,编写寓言,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续写蚊子战胜了狮子以后。

思考: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穿井得一人》与《杞人忧天》。

简介寓言特点:本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有深刻的寓意。但是浅显易懂,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老师只需要适当点拨,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并且,教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朗读重点句子,训练想象能力。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看看这几句话都是谁说的,看看丁氏和传之者哪个字发生了歧义?想象他们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心理,语气。

二、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杞人忧天》。

活动一:读——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音)——分角色读。

(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想——大胆发现。

(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

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

活动四:演——展示才华。

(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创造。(2)学生上台表演。

推荐读物中国寓言故事。

写作和实践性活动在课件上,不一一赘述了。

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施教之功在于点拨、引导、鼓励、启发,这单元的每一课我都想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来完成教学的“文“与“道”。

谢谢大家的光临,欢迎赐教。我的汇报完毕。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其实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应王建群老师的要求,要上一堂单元整体教学的公开课,最近我又拿起李怀源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里面讲到了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将教材文本、课外拓展资源,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实施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的,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在单元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各模块,每个课时的目标也相对集中。

一、课前预习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我们一直不够重视。许多单篇课文的教学,是忽略学生的预习的。在实施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运用预习单,能够给学生预习一个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第一,预习单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来设计,同时关照学生阅读的年龄特点。比如第三学段主题单元阅读第一步:浏览,区别文体;第二步: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第三步,对比发现,确定一到两个与作者一起探讨的话题或者问题;第四步,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扫清进一步分析阅读的拦路虎。第五步,围绕这个话题,搜集课外材料,准备实践材料,与作者一起交流;而第二学段的考虑到学生识字量的基本情况,将生字的读音过关放在第一步。

第二,预习的指导要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习有层次有计划地指导。比如刚刚开始指导预习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拎出生点难点。学生养成习惯之后,可以逐步放手,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尊重更多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学习需求。

第三,预习必须要有检测与反馈。我们以往的单篇教学是忽视这一点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第一模块“检测预习整体感知”,就是立足学生预习的基础,结合预习单对学生进行的预习检测,对学生预习过程的再次指导。

二、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终身发展。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是“主题”“整合”,读写实践都围绕主题展开。它与单篇教学比起来,我以为最大的转变是:单篇教学更多是老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学生接受文本;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则更多是学生带着探究主题走向文本,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对解决自己问题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实践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师更要有“取舍”“设计”的教学智慧。

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也只有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之中。比如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测,不是将一单元的生字词语罗列出来,请学生读读。而是要独具匠心地挑重点难点,设计相关练习,以点带面地进行检测。再如引领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学“独立找一找”“小组内说一说”“全班汇报”的活动方式。而这里可以设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演一演,相互评一评,全班演一演,评一评的方式,学生会更加兴致高昂地投入到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品悟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将这种观察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大了,对老师解读教材,发现并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要求老师有“取舍”的胆气有“疏密有致”的艺术智慧。

四、择高处站,就平地坐,观全局,路更宽。

可以说,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是比单篇教学站位更高的教学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树木,而是一片森林。教师首先要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学期初至少要对一册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听说读写的统整,甚至要把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做一个大体的规划。最理想的是,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兴趣点,初读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对一个学年,两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就是“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胸怀大局”——要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出发。此外,还要“着眼细节”——要在关注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唯有择高处站,就平地坐,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在过去一年的英语教学中,作出如下几点总结.高一新学期开始,可以通过摸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可利用上半学期的时间从音标、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系统复习。要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要多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morrow)曾说过:“tolearnit,doit.onlybypracticingcommunicativeactivitiescanwelearnto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2.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般上课堂表演。3.多鼓励,少批评。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新学期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人人必备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学生勤查字典。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具体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老师课后应当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体育运动。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然后再到学校进行交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批改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被忽视的环节。课内教学的双边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生多,时间少,而学生主动活动机会则不多。所以,课外作业便是学生个体完成作业的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独立钻研,这对学生有充分的实际锻炼机会。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发展智能和创造性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和责任心,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教师要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下工夫,不仅要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唯一性,还要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环节。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教师批语应多加鼓励,并且在讲解时要具体详细,对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难度较小,作业一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批语应该严肃恳切,并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同时,教师可利用批语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征求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单元教学的意见,使自己对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学生主动接受性、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作业里用批语征求意见:doyouthinkthisunitisdifficultforyouwhatdoyouthinkisthemostdifficultpoint或者what’syoursuggestiononhowtodealwiththenextunit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主动向教师反映上一个单元中还没有弄清的教学内容和在新课文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要想教好书,提高学生的成绩,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落实基础真的太重要了。在备课上,我们一定要把教材研究透,要求自己,教材上的文章在上课前,自己最好要背下来,背不了也要熟读。这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本单元的重难点。同时,上一个新课,要知道学生水平和能力,不能自己一头热。要不然,上课只能是自己一头热,学生没反应。上完课后,用各种方法去测评学生掌握情况,没掌握的知识,要找时间加工。这其实也就是抓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我们可以每天坚持看英语报或其他的一些英语读物,从中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这不仅提高上课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课堂内容的知识含量。而且,只有教师的英语水平好了,才不会误人子弟。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个人靠两种方法;1是,到网上下载课堂实录看;2是听优秀老师的课,如经常听本年级有经验教师的课,从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并看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在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上的新的尝试,这样,自己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这次习作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建议您心中有单元整体,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主题单元不同于这种知识和思想教育为中心的训练组单元,以文化主题为为核心设计的。单元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突破了过去的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编排体系,只要学生读了,他都会从受到不同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不少老师都教过《长城》和《颐和园》这两课,以往都是从课文本身来进行语文教育。现在这两课编入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这一组的单元文化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学习这两课课就不仅仅是认识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认识颐和园的美丽,还要和《秦兵马俑》一课、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一道,从不同的遗产地、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世界遗产的高度,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性阅读实践活动来体验和认识祖国文化遗产的灿烂。

所以,把握主题单元整体,挖掘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应该是我们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这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也包括习作教学。

三年级第一次作文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来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是心中有单元整体,从单元整体出发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单元主题:

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本的单元导读提示:

我们的生活像五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到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多彩的生活。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

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父母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作者怎样观察和写出民族学校的特点,写出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的。

组织、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体会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体验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乐趣。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和具体写事的。

教学《爬天都峰》一课,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一件事的,是如何观察和写出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具体的。

略读《槐乡的孩子》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快乐,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事的。

交流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记录和资料,做《语文天地》的展示台活动,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我们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说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学习课文的观察、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完以后读给父母听,和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5、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1、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具体安排:

1、《夜莺的歌声》3课时。

2、《小英雄雨来》2课时。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4、《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第六单元单元整体说课

你是否也有奇妙梦想-,是否梦想有一天能骑上哈利波特的扫帚,大战外星人,本单元选编的课文虽然体裁多样,但他们却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我们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请保持住那份难得的想象,争取写下来,没准你就是中国的安徒生!

二、说单元内容。

分课概说。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皇帝的新装》是童话,《诗二首》是诗歌,《女娲造人》是神话,《寓言四则》有中外寓言个两则,它们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皇帝的新装》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诗二首》凭借想象,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

《女娲造人》是神话想象奇特,那位伟大的创世神——女娲,实际上是人类不息工作,不断思考的化身,全文洋溢着创造的快乐。

《寓言四则》里有中外寓言各两则。这些短小的文字中蕴含着无尽的做人的道理,或讽刺自以为是,或嘲弄得意忘形,或阐述“说“之难,或说明流言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可谓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这些文章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想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三、说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1、美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练习朗读和默读,培养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注意思考这类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操。

语文审美。

1、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熟读课文,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基础上,仔细品读课文中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

2、用课内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的体验扩展课外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的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3、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激发向往真善美的情感。

语文研究,

1、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读原著,读相关资料,还可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加深理解。

2、进行一次课后小型的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精神。

3、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学完本单元后,在拟题目写一篇探究心得。

四、说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要求我教学时要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为了避免讨论的无序性和保证学习的效果,我在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适时地点拨,尽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引导他们提炼概括文中的深刻意蕴,使学生学有所得。

具体而言,我借助多媒体。

课件。

课堂讨论法鉴赏分析法扩写表演(配音法)等形式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我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寓言四则》一、了解寓言文体的特点。二、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寓言。三、改造文本,产生新寓意。

六、说单元训练提示。

易错点提示。

字音字形。

易读错的字赏赐滑稽骇人听闻笼罩女娲腿跛飘渺杞人忧天。

易写错的字御聘爵士莽莽榛榛踉跄何遽喇叭。

词语运用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做区别。语境分析,在原句中画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语感判断。

语段概括,概括时首先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再对应题干要求进行整理使之有条理。

诗歌欣赏诗歌鉴赏时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其次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再次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最后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

七、说设计理念。

紧扣统编教材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从课文的内容和教学出发,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发挥语文教科书的教书育人的独特优势。

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本单元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想象丽,选取了有想象力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畅想未来,自由驰骋想象力。

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同时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绪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宗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贯彻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3、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水平一、二和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制订本计划。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以游戏和体操中的基本体操和基本队列为主,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动作要求技术的规范程度为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小学生广播体操、基本队列、跳短绳等项目的动作要求及成绩。

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基础知识,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2、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完成所学知识的动作要求。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受到团结、拼搏、竞争、乐观的教育。

针对低年级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够健全,协调能力不够好,在本学期中,教材中的难点是跳绳,另外、应加强学生的身体基本姿势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的姿势,培养良好的体态。

1、走和跑主要以:300---500米跑走交替、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的走。

2、跳跃主要以:

a、单脚跳;

b、跳短绳。

4、游戏:《找同样的小动物》、《大鱼网》《跳绳接力》、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关注全人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核心――关注全人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科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有效教学则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因此,在教和学的关系上,要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有效指导的统一,不要忽视教师的有效指导。“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是不对的,正确的是老师、学生共同学习,老师是合作中的首席,是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

二、对实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1.认真、全面解读教材,是实效教学的保证。课堂实效教学必须以全面解读教材为突破口。从单元整体入手,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理出把单元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找出各部分内容与单元主线串连起来的连接点,准确地把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内定好位。而各部分内容的解读,特别是课文,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整合重组,形成合力,为课堂教学的实效奠定厚实的基础。

2.注重读写结合,是实效教学的核心。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过程。根据人教课标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的特点,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文本的'阅读,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二是拓展阅读,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或围绕内容主题,或围绕读写训练主题,开发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或辅助文本阅读、深化理解、丰满内容主题。写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记录理解感悟、记录阅读思维痕迹的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围绕着阅读感悟,进行勾画批注;二是体现单元读写训练主题的练笔。小学语文单元有效教学操作模式要求学习每篇课文至少有一次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练笔训练,学生把阅读感悟,语言积累,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有效输出。

3.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是围绕单元双主题展开的,这正体现了在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内容主题侧重在人文性方面,读写训练主题,侧重在工具性方面,教学时要两者相互推进,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

三、对实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对比策略。具体而言是指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在“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就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这只白鹅的特点,领悟的表达方法,然后对比学习《白公鹅》,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动物的文章,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以读代讲策略。在小学教材里,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晓畅,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练习,就可采用这个策略。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例如《日月潭》的教学,在理解了“隐隐约约、蒙蒙细雨、朦胧”等词语后,教师可结合课件并配以抒情的乐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头脑中想象日月潭一天中景色的变化,感受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迥然不同的美。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然感受到了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那秀丽的美景,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了整单元课文之后,教师可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挑选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最吸引你或者最令你沉醉的句子或段落,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展示。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单元整组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根据单元特点,以读代讲,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大大节约了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堂小练笔策略。课堂小练笔是现行教材新增添的一个版块,新教材这样的安排弥补了旧教材练笔次数的不足,同时,课堂小练笔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精神并领会整单元的思想主旨。如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围绕“读书”为主题,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4.常模与变模的策略。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感知;开篇精讲,构建新知,发现方法;略读自学,运用巩固,能力初成;口语习作,迁移运用,形成能力;回顾拓展,交流感悟,升华主题,这只是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操作的一般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模”。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回顾拓展”教学经常会提前到口语习作教学之前,这样就产生了“变模”,成了“回顾拓展,交流感悟,梳理提升;口语习作,自主运用,创新发展”。如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就可以把回顾拓展、日积月累提到口语习作之前教学。

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构建务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

(一)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乡土中国》中的核心概念。

(二)提出并研讨《乡土中国》中未充分讨论的概念。

(一)回顾文本。

简单回顾各篇的关键词。教师示范,几句话概括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然后请学生快速回顾各篇内容,再简单总结全书的整体结构。

(二)案例分析。

1.提出案例,ppt展示故事梗概。

2.分析村主任打人事件中,双方的是非对错。

(1)联系《无讼》,分析“理”与“礼”不同,法理社会是“合法违法”,而礼俗社会是“是非”,以及情理。

(2)联系《家族》,乡村社会是父系小家族,重男轻女,村主任有四个女儿没儿子,庆来骂他断子绝孙,是严重的侮辱,所以他要踢伤庆来。

扩展讨论:重男轻女,是劳动力问题,更是宗教文化性质的,与祭祀相关。“香火”意味着祭祀。提示学生可以扩展阅读费孝通《江村经济》第三章,里面专门有一节讲这一问题。

3.分析村主任权力的性质。

联系《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可知村主任兼有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还有长老权力的惯性残留。

4.分析礼治社会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1)李公安的调解,是按礼还是按法?

礼法兼用,以礼为主。他自己买点心,假装是村主任买的,送给秋菊,试图维护双方的面子。这解释了《无讼》一篇中的调解方法。

(2)扩展讨论:面子是什么?

按《名实的分离》一篇中的说法,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村主任不批地,说有文件,秋菊要文件看,这是不信任,不给面子。如果心中明明怀疑没有文件,表面上还是尊重村主任权威,村主任说有就当是有,这才是“表面的无违”,就是“给面子”。

秋菊要的说法是什么?是赔礼道歉,也跟面子有关。村主任内心不服,还是同意按李公安的调解给钱,这是给李公安面子。秋菊难产,庆来叫不来在别村演戏看戏的村民,村主任能叫来,因为村主任面子大。秋菊抱着刚满月的孩子亲自去请村主任喝满月酒,这是给村主任面子。

(3)秋菊和村主任和解了吗?

这次冲突以人情平衡的方式解决了。《血缘与地缘》一篇指出“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互相地拖欠着未还的人情”。解决冲突的方法,可以靠复仇,也可以靠对方的施恩。按照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滋贺秀三的说法,传统中国人的诉讼所要维持的是一种“常识性的正义衡平感觉”(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梁治平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4)扩展讨论:村主任回来后会怎样?

这一部分可以讨论村主任是否还能有威信继续开展工作,村主任是否又因此与秋菊一家结怨等。也可以布置为课后思考题。

5.乡土社会未来的方向。

法律的介入呈现了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但是法律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介入并非多余。有的小组之前在报告中提出,乡土社会将由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一。费孝通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是看重本民族文化个性的。但是未来怎样,需要时间来证明。

(三)结语。

这节课我们用《乡土中国》中的概念进行案例分析,并且对费孝通没有展开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扩展研究,但是乡土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我读《平凡的世界》,主角孙少平有句话,说农村的社会“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深觉认同。乡村是非常复杂的,费孝通的14篇文章也只是14个侧面,我们虽然对费孝通文中没有展开的几个概念又进行了扩展性探讨,但是仍旧是窥豹一斑。大家可以做一些扩展阅读,比如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三章《家》。

(四)布置作业。

1.对课上提出的一些概念比如男尊女卑、面子、人情进行探讨,写一篇小论文。

2.模仿《乡土中国》,试写一节《城市中国》或《城市上海》《里弄上海》。

小学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七上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业上,可以考虑让学生配乐朗诵,还可以让学生将诗歌改写为。

散文。

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女蜗造人》(两课时)。

这则神话故事通俗易懂,又是阅读课,教师仅仅引导就行了,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的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其过程设计为: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

《寓言四则》。

讲课前可将寓言的知识有侧重的介绍。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学生往往满足于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缺乏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穿井得一人》与《杞人忧天》因是文言故事,要先梳通文字,再进行主题探讨。

这两篇文字在编入课文时编者只是选入了故事本身,没有将表明作者创作故事意图的文字选入,也利于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

提示学生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习指导:。

因果倒置法。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2.文中的人就只赫耳墨斯一个人吗?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习指导二:(蚊子和狮子)。

首先请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对蚊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默读课文。对情节了解后,就分析蚊子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再强化蚊子失败的教训。故设计问题是:分析探究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你体会到了什么启示?最后,训练想象,编写寓言,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续写蚊子战胜了狮子以后。

思考: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穿井得一人》与《杞人忧天》。

简介寓言特点:本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有深刻的寓意。但是浅显易懂,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老师只需要适当点拨,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并且,教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朗读重点句子,训练想象能力。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看看这几句话都是谁说的,看看丁氏和传之者哪个字发生了歧义?想象他们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心理,语气。

二、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杞人忧天》。

活动一:读——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音)——分角色读。

(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想——大胆发现。

(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

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

活动四:演——展示才华。

(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创造。(2)学生上台表演。

推荐读物中国寓言故事。

写作和实践性活动在。

课件。

上,不一一赘述了。

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施教之功在于点拨、引导、鼓励、启发,这单元的每一课我都想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来完成教学的“文"与“道"。

谢谢大家的光临,欢迎赐教。我的汇报完毕。

3

页,当前第。

3

1

2

3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0月14日和15日在矿区中学参加了《高效课堂走进伊旗》的学习,其中有大单元教学模式创史人x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的讲座《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高效课堂》,还有段海春老师的《小组的动态建立与建设》和《导学案的编写》讲座,还有两位一线教师的预习展示课,以及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非常实用,感受很深,收获很大。胡志民校长认为教育质量不等于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不等于特长教育。我们要改变现行的明星制课堂、泼水式课堂和搬运式课堂为高效的学生自主的课堂。他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在于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老师的作用在于如何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学材。因此,胡校长在学习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的基础上创立了大单元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其核心是“展示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但我认为,整合、迁移、贯通适合中学教育,对于小学,尤其是小学英语来说胡校长的展示理念是比较适合的。

我们还听了段海春老师的英语预习展示第一课和矿区中学陈丽老师的第二课,听课后接着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英语是一门语言,不同于语文、数学,因此在备课、上课的环节上也和其它学科有所区别。在预习板块上,他们也进行了整合有集中识词、单纯预习、预习指导、朗读课、语言引领等方式,形式多样。提升展示课是要把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达到运用和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一环节重点就在设计开放性的导学案上,设立任务超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我们目前还要面临考试,所以专门设置了巩固板块,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进行有效的有目的的训练。其中,也需要教师点拨和穿插巩固。关于小组的建立和建设,分组时要特别注意帮带对子要邻近,交流对子坐对面。小组要经常进行改建,可以自由组合、选秀、分层对组组合,小组要经常进行反思。要建立好小组的评价机制,做到日上课,周上板,月上本,评优评模来激励学生坚持小组合作。

在编写导学案上,我们以前的导学案就是练习题,从简单练到难。在听完专家的讲解后,恍然大悟。好的导学案应该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探究、阅读理解和学习能力,应该有适当的留白,从我们的太过于具体到粗放,达到无招胜有招,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力。

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有很多地方是我们学校可以借鉴的,也有一些是需要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变的,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走课改之路,高效课堂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革中才会逐渐完善。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先生,留给我们丰富的社会学研究成果。他的家乡江苏吴江在他曾二十六次考察访问的江村设立了费孝通纪念馆。纪念馆主要围绕“差序格局”“志在富民”“文化自觉”三个主题词布展,以图片和实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观性和教育性,但这种展出方式较难激起参观者对其相关作品的阅读欲望。学者陆也夫曾说过,“研讨一个学者的著作是对他的最高礼节”。

而《乡土中国》作为费孝通先生的重要代表作,在馆中只有一本书陈列。我们可否尝试为纪念馆策划一次《乡土中国》特展,设计几块展板,把这部作品介绍给大众,让观众有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费老的作品,实现对他的真正纪念。

1、阅读与鉴赏。

通读《乡土中国》14章,通过对各章内容的概括和概念提炼,把握整本书的理论架构;重点研读部分章节,理解章节的内在逻辑,如概念与概念间的差异,概念与材料间的关联,材料的调查与选择,以及作者的论述思路等;通过阅读序言、后记等相关的背景材料,理解本书的学术价值。

2、表达与交流。

能够运用简洁语言概括作品内容和本书的学术影响;能够运用简明而富于个性化的方式呈现所负责的展板内容;在策展讨论过程中,能够把对作品的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设计方案清晰而完整地表达出来,能够在小组交流中倾听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会撰写解说词,并能流畅地进行口头表达。

3、实践活动。

在展览主题的确定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形式梳理各章节内容和核心概念;在展览大纲的编制过程中,学习运用思维导图表现研读内容的内在逻辑;在展板图文设计的过程中,学习运用ppt、pdf或手绘形式呈现个性化的展板设计;在相互评价中,学习如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本活动围绕“为《乡土中国》策展”,设计了拟定主题、编制大纲、图文展示三个任务,分别对应通读、重点研读和迁移拓展三个学习层次。通过任务式学习,探索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学术类著作的经验。

具体包括“通读了解,拟定展览主题”“深入研读,编制展览大纲”“图文展示,交流评估”三组学习活动。在通读基础上理解书中关键概念,把握全书逻辑思路,理解全书围绕“乡土中国”这一概念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从“乡土”上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探寻民族的基因,看清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明了民族运行的内脉,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在策展的过程中,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作家的智慧、情怀。学会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综合运用概括、比较、分析、评价等方式,培养阅读学术著作的能力。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于一体。

一、通读了解,拟定展览主题。

1、梳理作品内容。

在通读整部作品的基础上,将作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提炼出每章的核心概念。

2、了解作家及作品地位。

通过阅读本书序言、后记,以及书籍查阅和网络搜索,了解费孝通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及《乡土中国》这部作品在其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形成300字左右的概述。

3、选择章节,拟定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上述两项研究成果,从而确定展板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可聚焦某一章节,也可综合几个章节,并解释主题拟定的依据和理由。

设计说明:

这组活动意在通读《乡土中国》。该书围绕“乡土中国”提炼出了很多概念,这些构成了本书的理论体系,明晰这些概念,是读通这本书的关键。活动1旨在对全书14个章节的内容逐一梳理,通过梳理概括,明确各章的核心概念,从而对本书有一个整体把握。

由于是在已有的费孝通纪念馆中布展,在有限的空间内,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展示,还需了解作家成就和作品地位,而且学术著作的阅读也需要了解其学术价值,在了解其背景和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涵,活动2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之所以要形成文字,就是希望培养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活动1和活动2是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3则要求在前两项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因为最终的`布展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

此活动旨在让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研究的成果,充分表达,共同探讨,从而选择一致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表格中要求填写“依据和理由”是为了不让此讨论流于空泛,且养成有理有据的表达习惯。至此,完成了第一大项任务即“拟定展览主题”。在此过程中,通读了作品,并梳理了作品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明确了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

二、深入研读,编制展览大纲。

1、研读相关内容,制作思维导图。

结合拟定的主题,围绕选定的内容,重点研读,将相关内容的梳理提炼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思维导图的制作要考虑布展的需要。

2、讨论展板内容,确定展览板块。

小组成员在组内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以及对展板的内容、数量和布局的考虑,经讨论最终形成本组布展方案,并确定人员分工。

设计说明:

第二大项任务是借助展览大纲的编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作品,在第一环节通读的基础上要读懂书中的内容,并触类旁通。

活动1,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针对选定的主题,梳理相关章节的内在逻辑,如概念与概念间的差异,概念与材料间的关联,材料的调查与选择,以及作者的论述思路等。思维导图是为布展的任务做准备的,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直观呈现研读的成果。

活动2,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在阐述交流中将对作品的研读推向深入,同时对布展方案也更了然于胸。

展板的数量、内容,展板内和展板间的布局,需要在各人阐述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每个人都对布展方案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再进行分工,这样每个人的制作既有全局意识,又不至于任务太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

三、图文展示,交流评估。

1、制作与修改。

组员分别制作所负责的展板,以ppt、pdf或手绘形式呈现,每块展板需配以说明性文字,如版面解说、设计意图等。组内交流各自的完成情况,集体讨论,修改定稿。

2、展示与交流。

在面向全班同学展示之前,组内撰写解说词,阐述小组对这部作品的阅读体会和布展的意图。在课堂交流中相互借鉴,听取他人意见。

3、发布与评价。

在同学和教师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后发布在班级群,各组要设计出评价表,对其他组的设计逐一评价,并写出评价意见。

设计说明:

这项任务是在通读与读懂基础上的迁移运用,在图文展示中体现对作品的认知,是整个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

活动1,学生在独立制作展板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负责的部分有更精致准确的呈现,甚至有个性化的表达,这个表达就是对作品的提炼和诠释,所选择或设计的图文要体现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组内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深入的研读过程。

活动2,设计了撰写解说词的任务,除了向全班展示的需要外,也是对作品阅读和布展意图的再梳理,对布展的解说也是对阅读的汇报,读、写、说、听在这个环节中都得到了体现。活动3是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以开放式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应有的激励和反思。

把评价表的制定交给学生,一方面,使他们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更有发言权,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一方面,在评价维度和权重的设置上,也更能体现他们对作品和布展的认知程度。各组在相互评价中,既能思考吸取他人长处,也能获得更客观的自我认知。

《乡土中国》中那些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中提炼出的概念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当今社会是否还适用?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在读懂此部学术著作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请围绕你们小组的展板主题,设计一个辩论赛的辩题,并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进行一辩陈词,时间2分钟,各400字左右。

设计说明:

此测评是前面活动的延续,引导学生将作家笔下的传统社会特征与当今社会现实相联系,这也是学生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不自觉会产生的思维联系,在批判性的思考中提升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该测评分两个部分:

一是辩题的拟定,考查的是对之前所研究主题的辩证思考和语言表达的精准。

二是辩词的撰写,考查的是阅读、整合、思辨和表达的综合运用能力。评价时,需综合考虑这两个部分的完成情况。前者占20%,可根据是否符合主题、是否有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语言表达是否精准等评定;后者占80%,可根据概念理解的准确性、阐述的逻辑性、佐证材料的适切度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度等评定。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每一次在总结的时候,总会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的确,开学已经一个月了,第一单元的测试结束了,翻阅学生的试卷,发现了很多问题,细细想来,学生在试卷上反映的问题和自己平时的要求以及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一下是我针对各种问题的一些思考。

书写一直是我重点强调的问题,无论考试卷面分的多与少,我都一直认为写得一手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俗话说:“字如其人”,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一个优秀的人是一定不会写出乱七八糟的字的。尽管寒假我也要求学生练字,可开学后同学们的反馈仍旧让人觉得收效甚微,这一次的单元测试,有些同学依旧是原来的模样,丝毫没有进步。因此我觉得今后在教学中讲解生字这一环节中我应该加入一些对同学们书法的指导,这样或许会让他们真正的知道字不仅是写会,还要写得美观。

此次试卷的基础知识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字词很扎实,连平时学习稍差得同学也有进步,这说明平时认真批改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还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应继续再接再厉!

每一次考试阅读理解题成为了同学们的难点,因为这道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平时我讲解课文的时候,会不时的提点他们做阅读理解的方法,可是还有很多人在这道题上失分较多。我想之所以阅读题不会做,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文章没有读懂,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一篇阅读题只要不会做,就要再去读文章;其次,阅读理解往往有很多需要总结概括的题,很多同学的概括总结能力不够,因此即使他知道大致答案也不能完全作对,在课堂上训练孩子们的概括总结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在课堂的点点滴滴进行渗透。

此次习作较难,很多同学写得都不尽人意。习作一直都是语文的难点和重点,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写作服务,因此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多积累,多阅读,多练习写依旧是制胜的法宝,在今后的教学中依旧要坚持进行。

一张试卷虽不能说明一切,但却能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导向是否正确,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有失败才有成功,有缺憾才会进步,继续努力吧,在失败中找寻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