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3-06-28 06:01:39 作者:曹czj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一

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如没有我,和我的鹰和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吧。

“人类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之间的软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软索。

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不能前进,都是危险的。

太阳的星光没人享受,那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我及我的动物,他就毫无意义。在社会里活着,不也是一样吗?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他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体会出人活着的意义。在尼采这里面,已经可以看出一丝辩证法的意味。世间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处于一个联系的整体中,任何东西都逃不掉的。这也就是物体的命运。

每天早晨,查拉斯图拉等候着太阳,并且还感恩太阳,祝福太阳。这感恩的情节也许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吧。对于太阳尚且知道感恩,而对于生命的物体,人类恐怕还没有学会!在教育中,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学会感恩!

人是不洁的河,只有大海才能接纳!生活中常常思考着接纳,思考着容纳别人,即使有对立的。其实大海是一个例子,也有人时时刻刻在说自己包容别人,可结果呢?只希望我们真的学习大海,学会包容!

人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只有在过程中间你体会到这过程的美妙,人生才能真正的美丽、丰富甚至充实。在生活中,对待过程要抱着享受的观点。正如央视体育频道利群广告一样:生活就是一场旅途,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旅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多好的境界啊!

危险之于人,无处不在,每时每刻人都是处于危险之中,这危险是可怕地同时也是幸福的。在危险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推动,一种危险对我们的促进。因此,危险对于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幸福加危险的过程中,人不能掉下去成为兽,只能无休止的往上爬,去接近超人。虽然超人是不可能达到的,但至少是一种追求吧!也许尼采也是认为达到超人是不可能的,在尼采的哲学中一直没有回答超人的生活方式。

其实,还有一点在现代不容忽视,即人在当下个性和社会性的缺失,很多人已经掉下去成为兽了。他们的生活已经缺少了精神、灵魂。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体!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二

这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中的一句话,用的是反问句,多少有些无奈,讥诮,惋惜,知音难觅的愁绪。我之所以重视它,在我看来,我看到了,而且我刚好应该算作是他所指的这类人,多少不是让这个讽刺意味的话更深刻了点。

对于黄明嘉的这个译文,实话说,我真的读懂的不是很多。对于西方哲学,我一直持有的是有一种崇尚敬畏的心态,要说曾经给到我冲击的作品,那还是高中时代看过的《博尔赫斯》,这本书我也没看懂多少,但是里面有些话,到现在还印在脑海里,我也一直带着这本书,偶尔闲暇我都会看。只是从广州来上海后,这本书借给一位同样喜欢西方哲学的朋友,我还没有去拿回来。

也正因为莫雅平的这句话,触动了我,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真正的不求甚解是不注重细节,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要求读懂的层次不能相同,但一定要在你的'思想境界水平上理解,而后让你的思想水平能上一个台阶,我是这样理解读懂一本书的。

我句句锱铢的读了每一部分,对于每个小的篇章我还清晨大声的朗诵一遍,我以一个演讲者的口气,主人翁的口气和心态去感悟。目前为止读了三分之一。

一本好书对成长总是有好处的,我很欣赏的是尼采的三种精神:独立思想,批判思想,开创思想!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境界高,处身立世,不就是需要经历这些思想的蜕变吗。尼采还用了三种形象的寓意代表物展示这三种思想境界:骆驼,狮子,婴儿。

哲学家是心理学家也是预言家,他的思想毫无疆界,随时可以驰骋万里,而同样他们所想到的都是一般常人难以想到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三种思想的境界是怎样的,能理解这三种精神,但是生活中我该如何应用却并非容易。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三

我也像太阳一样热爱生命与一切深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这就是我所说的知识,一切深邃的都要上升到——我的高度!我与我的思想在他们头上走着,即使我踩着我自己的弱点,那也还是在他们的头上。正义说:人类是不平等的。 ——放在最前面 这是我这个暑假主攻的一本书的书名。作者佛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对于取了这个书名是这样解释的:很简单,这个拗口的名字可以滤掉大部分浅薄的读者——一看到这么个书名就不打算读下去的读者根本就不适合来看这本书,或者说他们就算是看了,也看不懂。 顺带一提,我网名刚换的的第二个昵称就是尼采(nietzsche)只不过我把字母i倒过来写成了!成了n!etzsche。 这是我这个暑假唯一认真写的东西,结算一部分放在下面,懒得整理了。

一:开始 我并不推荐初学者看这本书。如果说叔本华的书是毒,看多了会中毒,那么这本书就是酒,看着看着会醉,会分不清方向,想保持清醒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来支持。 我个人的哲学入门书籍是《苏菲的世界》,是个挪威人写的,可能并不怎么出名,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本书的价值。我从2003年初中开始拿到这本书开始读,到现在读了3遍,同名的电影也看了2次,每次读都有新收获,这也是我无论到哪都带着这本书的缘故。 说道获得这本书真是一个意外:当时这本书卖的比较火,于是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我便拿到了一本。送书的人后来告诉我其实他也没看过,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他以为是一本小说。就这样,我拿到了我这辈子为止最喜欢的生日礼物。 我推荐这本书入门哲学,写得很简单,你会认识到哲学并非教科书上的那般复杂。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全书是小说结构,可以当小说看。我第一次看就是撇除哲学内容单看故事,第二次才全部看,第三次就不用看故事光看哲学部分了。

第二本是《西方哲学史》罗素写的,这本书还是很有名的,而且我也非常喜欢罗素。问题是这本书有点长,看的时间会很久。 看过这两本书之后会对哲学有或深或浅的大致认识,再可以选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人物来研究,比如尼采。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在看的时候既不会一头雾水失去兴趣也不会看的烂醉如泥不可自拔。二。没兴趣?看不懂? 我承认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逐字逐句的认真看(毕竟我又不是哲学系的学生)。此书与别的哲学著作不一样,其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远远超过其他哲学作品。究其原因是因为尼采与绝大多数哲学家不同,是文科出身,而且24岁就成了语言学教授,可以说是一个早慧的哲人,而且艺术家文学家的成分的比重也远超其他哲学家。 所以这部作品看起来挺费劲的,完全是布道是的语言与演讲,歌颂与赞美,全然没有故事主线或者逻辑路线。初看起来你可能会觉得就像是疯子的自言自语,不过没关系。我觉得如何正确解读尼采的作品(所说的“读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文字和思想是否对你的心灵有巨大的冲击,是否给你以启发,让你开始真正的思考。在读这些作品之前你需要经历一些事情,塑造你敏感的心灵,促使你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深刻的洞察力,那不一定是严丝合缝的推理,灵感的顿悟和诗意的畅想也未尝不可,重要的是思考本身。

这样,哪怕对这些大师的理解不被其他人赞同,那也是你自己真实的感悟。而且就算看完了记不住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收获自己的思想。我觉得那些看完了只会在一些场合背出一两句名言来装b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悲。。。。当然,如果本身不具备这些潜质,那也不是什么可悲的事,不过是性格不合适罢了,那么干脆换一个方向,去读你最欣赏的作者的作品,或许更会让你有更大的.成就感。三。本书的中心价值 否定传统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价值,强调权力意志,提出了超人理论,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创造出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这便是尼采作为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的中心思想。 尼采及其作品在中国并不怎么手欢迎,虽然在“五四”期间,有很多作家深受尼采的影响,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徐志摩等。但是后来,由于尼采思想与法西斯主义的某些关系,尼采哲学在中国曾一度遭遇封杀。20世纪后半期,周国平等学者又一次将尼采带进国人的视野。

事实上这是优势偏颇的,是他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在尼采精神失常后,利用出版尼采著作的权力,篡改包括《权力意志》在内的尼采本人未及出版的著作,塞进德国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实际上,尼采与德国法西斯没有多大关系。虽然虽然虽然我们讨论尼采时经常和希特勒联系在一起,二者不可否认的具有一些联系,但是我们应当抱着批判的态度对待而不是全盘否定,因为我不得不说现在的误区实在是太多了。

1)超人:这个超人不是只那个红色内裤外穿披着披风的家伙,也不是单单指一个人,而是指一类人或者说是人类的未来,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不能理解的可以参照希特勒的观点: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等的,要除掉一切劣等名族(犹太人)

1)自己去评价善恶对错,评价就是创造价值,所有的评价标准皆为自己。哪有什么绝对的善恶对错?只不过是人强加在事务头上的属性而已。就像我以前不能理解什么叫“纯净的暴力”,现在知道了暴力是纯净的。道德?别开玩笑了,道德是多数人的道德,只有弱者和奴隶才需要道德,统治者们只需要法律就够了。当处于统治阶级的贵族被推翻了之后,民众的道德就摇身一变成了法律来镇压民众。2)热爱生命!这是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不是要去深入研究尼采,我觉得到了理解热爱生命这一步就完全足够了。当然在书里也有不少观点值得提防,比如尼采对于贵族与民众,国家与民族德看法,不能说错误,而是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2.如是说美文

3.老师如是说作文

4.我如是说散文

5.如是说散文

6.儿子如是说散文

7.他,如是说诗歌

8.学习如是说作文范文800字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四

近日整理图书,于积灰颇多的纸箱内偶得此书。

略略一翻,此书我零八年十月购得,至一零年十月阅读完毕。时间长达两年,这两年时间可算是我过往生涯中痛苦而又丰富的两年。尽管此书的主要内容,我已基本忘却,但翻看此书,我以往所作批注感悟等皆历历在目。

我一向有阅读后在阅读所停之处,写下阅读时间地点的习惯。一来代替书签,二来记载个人历史。后渐渐养成习惯,已忘却初衷。而今却意想不到的让我整理出一段段的回忆。两年间我断断续续的携带此书阅读,行迹跨越数个省份,我曾在家中、长江的客轮上、潭柘寺旁的竹林中、同学聚会的咖啡馆中、童年居住的校园中、中原某县招待所中、实习时工作的地下室中、玉渊潭公园中、归途的航班中,当然最多的还是,在那个我曾经无比鄙夷痛恨的母校中阅读过此书。

我并不喜欢尼采,甚至在阅读此书是也是如此。我觉得他乃是一个内心极度自卑、因而装出极度自负之态以自欺欺人的可怜之人。此书的翻译也差强人意,很多篇幅需自己重新润色后方可理解。阅读此书,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宣泄,跟随尼采一路无尽的狂妄下去。我的批注开始是强烈的共鸣与亢奋,渐渐对尼采自负又虚弱的内心抱以哂笑和不屑,最终三缄其口,只是默默的读完一篇又一篇,再无言语。

两年并不漫长,但对于中二病患者来说是无法轻易度过的时光。我从发病,到发现自己发病,再到承认自己发病,再到开始治疗,再到初愈的历程,都有意无意的记录在其中。

而今据我初读此书,刚好过去了五年,在后面的三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离开了那个我进门第一秒就想离开、甚至一直不想承认的母校。像此书结尾处面对日出阳光的查拉图斯特拉一样,开始了我全新的历程。

我治愈了,尼采却永远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五

这是我第二遍在读这“圣经”了----尼采的书,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读。

朋友都说,读尼采的书会让人疯掉,我有时感觉不出我处在什么状态,但疯掉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其实,我欠缺的恰恰是疯狂。

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有权决定他的去向,我所必须的也仅仅是满足生活的最低需要,谢谢,你们已经给予我太多!

我的思想是我自己的吗?不敢说、不敢说,太多的教诲、太多的书籍、太多的宣传、太多的理论、太多的价值,思想里所有的一切都来源自外界。因此。因此。

因此!我要做超人,超越自己的人,创造自己的思想,我要做创造者!

那么,就让尼采死掉吧!他给我打开了一扇思想和自我的大门,我要走出去,去看一看我不曾见的、不敢见的另一个世界,我也要学做盲人,去那陌生的世界探索,去感受那看不见的光明所带来的热量,去为你们指引一条道路!

尼采,为我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带我走进了思索和哲学,我是你的追随者和未来的超越者!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六

说实话,虽然喜欢下面这些话,但却还没完全理解,欢迎有兴趣的博友们发表自己的高见:)

“人的伟大,在于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的可爱,在于它是一个过程与一种衰落。

“我喜欢那些只知道为逝而生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过去。

“我喜欢那些不愿有太多道德的人。一种道德比两种道德更道德,因为这是悬系命运的纽结。

“我喜欢那些耗费灵魂的人,不肯受谢也不还谢的人:因为他一直在给予,什么也不给自己留存。

“我喜欢那看见骰子有利于他而愧疚,而自问我是老千吗的人。----因为他愿意死去。

“我喜欢那夸赞自己的作为、言出必行的人:因为他愿意衰落。

“我喜欢那证实未来、解脱过去的人:因为他希望今日的事情让他死去。

“我喜欢因为热爱他的上帝而惩罚之的人:因为他需要上帝发怒来致使自己死亡。(尼采不认可上帝的存在,那么这段话的意思应该是,因为信仰上帝最终受到惩罚后才会悔悟。)

“我喜欢即使受伤灵魂也是深邃的人,喜欢一个小小的冒险就可以致使其死亡的人: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会毫不迟疑地过桥。

“我喜欢那因灵魂太满而忘却自我,万物皆备于一身的人:这样一来,样样事物都会导致他的衰落。

“我喜欢那思想和心灵都自由的人:这样一来,他的头只充做他心灵的深处;而他的心却拖着他走向衰落。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七

我被震撼了。

仿佛面对一座变幻莫测的万仞高山,心中充满了混乱的狂喜,难以理出头绪。

隐隐抓住了日神的清醒,但又被酒神的狂醉击败。内心升起一种若有若无的共鸣,随之而来的是惊叹与羡慕。

若我为袁中郎,只怕要“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

思想的潮水席卷了我,把我推进旋涡,矛盾的、理智的、尖刻的、敏锐的、痛苦的、深切的……把我一层一层地包裹住。我被带到了战场上,看见反真理把真理咬得粉碎,颠倒的武器摧毁了一切;我看见了理性中的荒谬,真理中的谎言,道德中的无耻……我看见一个对红尘爱得深沉的人站了出来,满怀痛苦地否认这个尘世,又被世人推回孤寂与失望中。我看见一条深渊上的绳索,绳索上站满了人,大多数在后顾、发抖、站立不动,虽然大家都渴望着越过去。

我被这一声惊醒,然后开始体会到思想的痛苦与挣扎。矛盾、自由、多义、不确定。这是摆脱羁绊的思绪的痛苦。创造自由需要新的神话,但自由否认神话。

“思想是生命,是割伤自己的生命。涂上药膏,用眼泪净化祭品”。尼采在蒙昧与麻木中醒来,因思想的矛盾与痛苦呐喊。振聋发聩的呐喊把我从迷茫中惊醒,教我摆脱麻木与习惯的羁绊——但他没有告诉我方向,因为他自己亦是游移的。

尼采为新的创造创造出自由,一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的狮子。

尼采希望自己被否认和超越,尼采带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狮子可以变成孩子。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八

十几岁,迷恋课外书,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个尼采,这个男人,他说什么到女人那里去不要忘记鞭子!我是女生,将来的女人,能心平气和吗?我倒要看看尼采是个怎样的角色,就借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细细读了,读得糊里糊涂,就前想后想,左想右想,想来想去,觉得他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这本书也没看懂几页,但就此不喜欢他:说人坏话,起开吧。

可能我的灵魂属于慵懒型的。去年暑假,晚饭后,捧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静心,品读,每次就能读个四五页。虽说一二十年没和它碰面,亲切感还是爆棚。我慢慢读着,有时读了几行,觉得不知所云,又重读。我仿佛沿着花园小径徜徉,有狂傲尼采陪伴身旁,有当年的自己跟从,眼前美景无限,静谧安详。就这样,悠游随心,我又读到了那一篇篇珠玑似的文字,看到了那根鞭子,心绪却平和冲淡,若秋夜月静圆。

我是万千女性中之一,和自己相伴四十多年,试图了解自己,徒劳了多年,不敢说了解,只是很熟悉吧。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刻在希腊神庙的柱子上。可见了解我自己有多么困难。自知者明。古圣哲们这样说,既是明示我辈要亲近、关照自己,又是告喻我这条路颇不平坦。但是坎坷路,只要不歇气走,走啊走,多少会走得远一点,多少能看到点景色,最终能多了解自己一点。

了解自己,就会更了解别人,包括我们可爱的学生们。不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学生,教育,多少有点无的放矢。尼采呼吁人带上鞭子,和女人相处。我觉得,他也许真的了解他那时代的女人;我当然不了解他那时代的女人。不了解事实,何须气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必动肝火了。

最好的鞭子,女性也好,男性也好,就是自己的反思,暗合“吾日三省吾身”。梳理自己的作为,听听别人的看法,好的,继续做下去;不够好的,尽力往好的方向努力,这样日久天长,就能塑造一个更好的自我,也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学生。

若是带着尼采的鞭子去,也许也能鞭策出一个个更好的自己,但更可能的情况也许是互撕——不是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吗。想着想着,我不禁想到了我很熟悉的教鞭,猛然心惊:天,我还要带着那根光溜溜的竹子教鞭去教室吗?带着鞭子,好像衙门里的惊堂木,“啪啪啪”地几下磕打,吵闹的,闭嘴了;乱动的,坐端正了;走神的,注意力回来了……有灵丹妙药的感觉,就不带了?不了,不了。教育的真谛,不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么?不就是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么?最好的鞭子,是学生的自我觉醒,不是吗?我们,要是能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鞭子,可真是一种理想境界呀。由是我又很感激尼采和他那根鞭子了。

爱默生说:“图书馆是一个魔法洞窟,里面住满了死人。当你展开这些书页时,这些死人就能获得重生,就能够再度得到生命。”在重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我总是不停回想这些话,没一句不是说到人心窝里,真的,我好像一边读书,一边请教着尼采似的。(叶春霞)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九

几百年以前,尼采曾向世界高声呼唤:上帝死了!几百年之后,在迥然不同却隐隐约约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有的人效法当年的尼采,向这一个世界发出了相似的呼喊声:信仰死了!

的确,这是一个信仰坍圮的世界。

一方面我们惊叹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当代社会就像是一匹注射了兴奋剂的烈马那般拉着马车如风般呼啸着疾驰,正所谓一天等于一百年。物质基础是发了酵的面团那样膨胀,所以有人用一个极为生动形象的四字词语为现在的社会贴上了标签——物欲横流。

然而精神呢?极为丰富的物质并未能够支撑起更加强大的精神,精神本来就是不值一钱,信仰是精神世界中疏松而贫瘠的黄土高原,物质利益仿佛是来势汹汹的天上之水,冲刷去大量的泥沙。信仰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曾经的高大的林木早已为奠基工业文明而牺牲。

鲜有人会像先人那样为了坚守精神世界的一方净土而经受住寂寞,为了信仰而绝世独立。

当物质利益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尺度,人们的追求渐渐趋向于无穷的财富,富豪们成为了社会被标榜的大人物,而那一些孜孜以求天人之道的信仰的捍卫者与真理的探索者却被声势浩大的金钱浪潮吞噬并淹没,这不能不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剧。

是的,信仰死了。

2023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大全篇十

查拉图斯特拉的横空出世宣布了基督上帝的死亡,他带着生命精灵的消息以超人之箭射向人间,人们本应在这欢乐之日畅饮美酒、热烈舞蹈,可——查拉图斯特拉——却被当成了疯子,尽管他提着灯笼,尽管他是黑暗中唯一的“有识之士”。

但这绳索通向未来,而且只有一条向前的单线。我们不能后退,虽然前途艰险。我们这些主张超人之进化的人决不能后退,我们要带着自己的剑,跃马而行,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播种。

科学之理性是什么呢?一种阻碍本能前进的力量?一种阻碍权力意志伸张的道德?不,它只是另一种愚昧的宗教的衍生,它以另一种迷惑使人类晕眩、堕落,最终成为不健全的残肢。

而宗教伦理又是什么?一种阻碍超人进步的原始蛮力,一种不确切的信仰,一种精神性依求,一种强者根本不需要的存在!

文化啊,哦,文化的桂冠,诗人梦里的缪斯。你则是阻碍超人的群体力量。

欲成为超人,必先抛弃一切。唯有绝对的虚无,才能找到绝对的存在,等而次之,追求某种琐碎,也不失为一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