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模板9篇)

时间:2023-10-15 16:19:23 作者:薇儿 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模板9篇)

项目策划还需要与相关人员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对项目目标和计划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你需要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方案,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 点: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 点:自主识字,认识“讠”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课件:老树)欢迎吗?快和它打

个招呼吧!(生和老树对话)

2.看图,介绍老树的样子。

3.板题,读题。

(二)出示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预设:1、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并组词。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学会带感情朗读。

二、自主解疑(15分)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字。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歌,圈出你遇到的生字。 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

2、师生共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

“诉”“说”“话”

认识多音字“乐”。

3、出示词语。

百岁 身上 安家 谈话 礼服 音乐 告诉 所有 童话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4、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小鸟就像老树伯伯的孩子,老树伯伯和孩子们生活的很幸福。

学生乙:老树伯伯为小鸟唱歌,为小鸟遮风挡雨

7、理解词语。

理解“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指的是谁?

三、熟读课文 (15分)

1、自由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

2、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和容易错的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生词说话。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五、作业设计:

1.指导书写生字。

2.抄写生字新词。

六、板书设计:

老树的故事

讠 老 百 安 话 告 诉

七、教学反思:

1.成功做法:

2.存在问题:

3.改进措施: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1 认识“郊、 列”等 14 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识记生字

1、朗读课文 书写生字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今天一起学习这一课,你将会学到更多的关于火车的故事。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 、听录音,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3 、检查识字情况

1、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飞驰而过”。

2、 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了解了什么?理解蒸汽机 内燃机 电力机车 磁悬浮火车

朗读领会

3、 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解“夕发朝至”

爸爸还说了什么?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高原。”

4、 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 :师读一字,生快读相应的卡片,再读词语。

动 发 成

1、观察字型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的书写。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新型火车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火车吗?关于“火车”名称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804年,英国一位名叫特雷维希克的工程师,因为一次打赌,发明了第一台在轨道上以蒸气作为动力跑的机车,机车作为动力使用的是煤炭和木材,跑起来冒着浓浓的黑烟,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2、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3、瞧,他们都是谁?认识的,就有礼貌地大声和他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4、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有关火车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火车”名称的由来讲起,通过交流互动,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1、看视频听课文范读。

2、学生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学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采用喜闻乐见的视频范读,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初次感受课文,为学生认读课文提供一定的帮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给孩子留足读书的时间。)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们能找到它们都藏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1、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组词或用别的办法记生字。)

2、现在我们来做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2个词语。)

郊外世界速度快速提高提醒

梦想做梦查找开创创举修建

4、口头组词。(课件出示14个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互相督促、检查指导的作用。游戏识字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边猜边读,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的。)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学生观察交流。)

3、范写生字。教师端坐投影仪前范写生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教师书写的每一个笔画都清晰地投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学着老师的样子规范地进行书写。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给予引导帮助。

5、教师展示学生书写生字作业,进行点评。

1、上节课学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开来的小火车再读一读这些字。(大屏幕出现一列车厢上带字的小火车)

2、这次小火车的速度要更快了,你们还能跟得上吗?

3、同学们反应真快!老师又要提速了,你们能行吗?

4、(大屏幕上的火车一闪而过)你们怎么不读了?(火车速度太快,来不及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游戏来巩固旧知,把学生带进课文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是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看到的那列火车的。(飞驰而过)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接读课文,让我们的读书也像开小火车一样一段一段地接下去。(有几个自然段就请几位学生)

3、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1、课件出示:火车头拉着一节连着一节的火车车厢。

师:这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是靠什么来带动的呢?(机车,就是俗称的火车头。)

2、学生自学课文后回答问题。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

(2)你们能把老师手里的四张图片,按第三段的介绍顺序进行排列吗?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3)观看录像,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课件出示: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火车:车顶上有电线。行驶时,就靠上面的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在调整行驶时就像一架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

(4)你能说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什么共同之处吗?(速度慢,污染大)

(5)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速度快,污染小)

(6)你们发现火车的发展变化有些什么特点呢?(速度越来越快,污染越来越小――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环保了)

(7)你喜欢哪一种火车呢?为什么?

(8)火车的发展变化可真大呀!让我们带着夸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火车的发展变化,既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又加深了学生对机车的理解。)

4、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四、五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夕发朝至”“海拔”“世界屋脊”“创举”等词语。

(2)小组讨论回答。

(3)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学生回答)让我们用“咏叹调”的朗读方式,来体会一下“了不起的创举”!

师:迎风沙,顶烈日,斗严寒,冒危险,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穿雪山,过荒地,建大桥,修隧道,这需要多么先进的科技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克服重重困难,运用先进技术,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了铁路,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吧!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还课堂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融于学生主动的质疑、探究中展开,既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车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们,你想象中的新型的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呢?

3、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把它画下来互相交流交流。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机会;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氛围,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认字生字15个。

3、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树的情感。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孩子们,你瞧谁来啦?(出示老树图片)

2、仔细看看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3、是呀,老树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你们想去问问它吗?老树爷爷给我们提出要求(出示学习目标)你们能完成吗?让我们快点儿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儿歌——《老树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认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听认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左手扶书,右手指字,边听边记。

2、自读课文,圈出不认的字,想办法解决。

3、同桌互读,分享读书成果。

(二)检查识字效果

1、出示课文,要认的字用红色标出。

2、指名认读红颜色的生字。(当小老师领读)

3、男女生赛读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品读课文

1、这首儿童诗总共有几节啊?(四小节)

2、哪一桌同学愿意来读一读第一小节。(一桌同学读)

3、他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读的很整齐声音很洪亮)

4、你能像他们那样读一读吗?

5、在这一小节中“这么”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表示惊叹、赞叹。(齐读)

6、老树这么大!到底有多大,你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1:比楼房还大。师:你用了比一比的手法。

生2:比飞机还大。师:这是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啊!

生3:像这么大(双手做成圆状比划)师:你介绍的真清楚。

让我们亲眼看看这样大的树吧,出示ppt大树。(孩子们都发出“哇”的惊叹)这些树真大啊,如果我们站在树下,一定忍不住想说,(生读):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我们抬头仰望,忍不住赞叹,(生再读):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

师:这么大的树想知道他的年龄吗?女生来问一问,(读第一节)。

7、师:看着这么大的老树,我们还想知道(引读第二节: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和你谈过话?)

8、对这些居住在老树身上的客人,我们很好奇,还想知道(读第三节: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从哪儿来的,唱的都是什么歌?)

师: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谁啊?生:小鸟

师:他们这么美,我们忍不住想问,(读第三节)

师:小鸟身穿漂亮的衣服,唱着动听的歌,你们觉得自己的声音有小鸟的声音好听吗?那让老师听听看。(齐读第三节)

师:老师觉得你们读书的声音比小鸟的歌声还要动听呢。自信一点。

现在觉得自己声音也动听的孩子站起来试一试

师:读的真美啊,老师都陶醉了呢,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那把你们的愿望告诉他吧(读最后一节)。

师:老树一定会告诉你,有小巧聪明的《拇指姑娘》想认识你(ppt出示相应的故事插图)

还会有什么故事,老树一定知道,生再读

老树说,有一群非同一般的《野天鹅》,(ppt故事插图)他们的故事不容错过!

还没听够故事的孩子,再问问老树,生再读

老树会告诉你,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天鹅的。(ppt《丑小鸭》插图)

10、老树带来的故事,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喜欢老树吗?生:喜欢

师:看,老树爷爷高兴的合不拢嘴了,相信他也一样喜欢你们呢。让我们把这首写老树的儿歌美美地读给老树爷爷听听吧。为他讲诉——老树的故事。(生齐诵读)

师:老树爷爷陶醉在你们的朗诵中了,我们伴随着音乐,想象着老树的模样,试着背一背,加上你们的动作,读到手上,读到脸上,朗朗的书声一定会久久地流淌在老树爷爷的心上。(生配乐背诵 )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3、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三、品读课文

1、交流思考的问题。

(1)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2)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2、师(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五、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

2、领悟故事所蕴涵的“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小黑板,屏幕幻灯片

一、听故事,谈感想

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

二、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

2、拼读词语真笨、抓住、关键、赞许。

3、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并且读好句子。

4、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故事中,近距离的来接触一下这争论的兄弟俩。

1、自由读课文。

2、读读新词:火烤、评理、剖开。

3、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兄弟俩争了又辨,辨了又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很又道理,理由是?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

6、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

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

7、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

8、听录音,再读。

9、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

10、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教师适当指导,评议。

11、 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

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重点: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课件、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火车的笛声和行驶的声音)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说说火车的样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火车的故事》,来了解更多有关火车的知识。(板书课题)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课件激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热情,也就很自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

2、小组内借助生字卡片互相读,交流识字方法。

3、小老师教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4、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学生当老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

3、比赛读。

(朗读是学生感受内容的基础,只有充分的朗读才会形成自己的体会,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朗读,也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名、发、成、晚”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为学生写字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交流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火车有好几种,你能选择一种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第一、二段,课件演示一下火车“飞驰而过”的样子。指导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小明介绍一下火车的发展过程。

3、小组合作读四五自然段。进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学着小明爸爸的样子说说火车提速和青藏铁路。

4、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指导感情朗读。

(创设朗读情境,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当小明”及情景对话,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更深了,体会更丰富了。)

三、感情读文,巩固练习

1、比赛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形式朗读。

(通过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多种形式读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四、拓展实践

当小设计师,把自己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车画下来?小组内交流,选代表上台交流。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课内外沟通起来,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动、新”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在阅读实践中获得体验感受。教师很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去识字,在情境中充分阅读,如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明去感受、体验,领悟作者的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实践,学生获得了情感的熏陶,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2、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进行了开发。如进行情景对话,学生有了兴趣,同时也检验学生的理解。再有引导学生当小设计师,画一画,说一说,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识字扎实有效。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如“当小老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也注重了识字方法的交流,使识字有了实效。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1)自由读读这段,看看这段讲了哪几种火车,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2)学生汇报。

(3)读句子:

a、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出示句子)

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自由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c、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4)学段。

a、出示:

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车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个人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5)排序。(给火车娃娃排序并说出理由)再读,想一想怎么排序(指名排)

(6)师引读这一段。

师:课前小朋友们搜集了最喜欢的火车的资料,现在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指名说一说。

(8)教师展示:

a、请火车娃娃上来做自我介绍。

b、听完介绍,你又了解到什么?

c、老师这儿有两枚环保标志,看看应该给哪些火车娃娃贴,请小朋友读读这段的最后两句。

d、学生读。

e、指名贴,说理由。

(相机出示句子: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指名读,问:这样的火车除了指磁悬浮火车,还指什么火车吗?再读读这段的最后两句。

指名回答,齐读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9)如果让你坐火车,你最愿意坐哪种火车?为什么?

(10)火车变得越来越好,是因为什么?

播放歌曲《火车开了》。(学生拍手跟唱,做开火车的游戏)

到站了,下车吧,小朋友,老师相信,下面的学习小朋友们会学得更好,对吗?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理解夕发朝至。

(1)火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家知道我们万州就已经有了火车站,我国正在修建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什么铁路,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a、学生自由读。b、汇报。

(2)你们知道青藏铁路修在哪儿吗?(指名回答)

(出示青藏高原图片)这儿就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铁路已经修了两年了,想去看看吗?

(出示图片)

师解说:修筑青藏铁路,工人叔叔们要经历很多环境的考验。

高原上毒辣的阳光常常将人晒得脱皮。铺天盖地的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因为海拔太高,人很容易缺氧而死,工人叔叔们每天还得吸两个小时的氧气才能继续工作。

修建青藏铁路,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青藏铁路要经过荒凉的无人区,穿越危险的地震带和沼泽地,沼泽地常常将人和车都陷进去。

由于青藏高原山多,湖泊多,冰川多,要修建很多这样的隧道和很多这样的铁路桥,仅仅是其中的一座大桥就有一万多米长。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鸟产生了喜爱之情。下面以《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学为例,浅谈如何领着学生去理解情感,感受情感,体验情感,感悟情感,从而达到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情感日趋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其心灵。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

师:还学过哪些描写动物的文章,同样令你感动的?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答。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

简短的几句话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之间搭起了结合点,从而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渲染了本课学习的氛围,启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感其情。

有人说,中国的老师最能讲,中国的学生最能考,讲,被语文教师奉为天经地义的事。实行“课标”,教学活动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去感知,去理解,去体验。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用你喜爱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交流交流。

就这样,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抓住了情感的震撼点 ——“老天鹅带头破冰面”,提领而顿,披文入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学生能主动地读,专注地 读,兴致勃勃地读。教师、学生、文本三情共振,再现“老天鹅破冰面”泣同类、感天地惊天动地的壮举,三个维度也在教学中自然交融。

三、品赏朗读,感悟情感,悟其理。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多而不泛,幽而必显。让学生潜心投入重点段的阅读中,让学生品词嚼句,学得十分动情。

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

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注重个性化阅读,读悟结合,既为学生创设了放手自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引导学生在重点句上反复品味,感悟其情,引发共鸣,从而悟其理,只有在学生悟不出,或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才适当点拨和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同样要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

四、展开想象,表达情感,化其神。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可亲”。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入境入情,缩小学生和教材中天鹅的距离,在“真实”的情境中与文中的天鹅进行心灵乃至情感的沟通。从学生的笔端流淌的,口中倾吐的就不仅是对天鹅的喜爱之情,更是学生自我情感的流露。

1、要求学生根据省略号想象画面;

3、课后查阅资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仪书。

学生口诵心惟,闭目遐思,浮想联翩。思维空间、语言实践空间在探究中拓展延伸,回环整合,情感升华为爱护动物的行为和有创意的写作实践。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摒弃琐碎的分析,机械的练习,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理解情感,感受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真正做到由外而内,由此及彼,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这种活动的害处,并着手纠正。该湖已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美丽富饶的贝加尔湖,在世人心中,一直藏着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