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幼儿园小班小手真干净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5 19:21:22 作者:QJ墨客 2023年幼儿园小班小手真干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儿歌猪小弟变干净了的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学习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力。

3、懂得爱清洁、讲卫生、明白节约用水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沙箱、小动物图卡、纸袋木偶、图片(图书)、录音带、语言操作盒、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引出主题,让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和故事里有谁。

设计提问:

(1)猜一猜故事里有谁?并逐一出示小动物图卡(插在沙箱里)。

(2)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欣赏故事。(教师边操作沙箱边讲故事)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和理解故事内容。

4、带着问题进行第三次故事的欣赏,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对话。(出示纸袋木偶等操作材料让幼儿了解如何使用)

设计提问:

小猪第一次在路上碰到谁?(小白兔)它怎么对小白兔说的?(小白兔,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兔又怎么回答小猪的?(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个澡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小猪第二次在路上碰到谁?(小白鹅)它怎么对小白鹅说的?(小白鹅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鹅又怎么回答小猪的'?(“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个澡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最后小白鹅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走,我带你到河边去洗个澡吧!”)

小猪洗干净后大家都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

5、请幼儿带上纸袋木偶跟着录音机学讲对话。

6、自由分组利用各类操作材料复习对话。

高水平:(沙箱操作材料)尝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简单对话。

中水平:(图书或图片)尝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简单对话。

低水平:(语言操作箱)复习简单对话。

7、小结:小猪改正了缺点,变成了一只讲卫生、爱干净的小猪,你们高兴吗?小脏猪是怎么变干净的?(用水洗干净的)水的用途真大。(让幼儿明白地球上的干净水源有限,更应节约用水,不应随便浪费水。)

小班儿歌《猪小弟变干净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班儿歌猪小弟变干净了的教学反思

幼儿戏剧性表演活动以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为内容,以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为表演手段,通过制作、装扮、创作、表演等形式再现日常生活、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它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手段,使幼儿在想像与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和谐自主的发展。xx市xx区石园幼儿园立足多年来在艺术领域积淀的丰富经验,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幼儿戏剧性表演活动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故事表演活动是根据幼儿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小猪变干净了》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引导他们进行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我尝试从预设活动入手,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与同伴探讨,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次调整:从跟着教师感觉走到跟着幼儿需要走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与理解,我认识到,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发展速度。活动中,幼儿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讲述故事,但只是对其中的对话部分记得比较清楚;虽然对表演很感兴趣,但只是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几个动作,他们对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理解,对故事中角色的特点还不了解,以至于出现在表演时机械模仿的现象。是我太急于让幼儿表演了,我制定的活动目标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步调大大超出了孩子们发展的速度。

于是,我将近期的活动重点调整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模仿他们的动作等,为幼儿的表演打好基础。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看录像观察白鹅、兔子、小猪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回来后,我引导幼儿进行模仿。由于有了感性经验,幼儿在模仿各个角色时形态各异,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进行描述:“我是蹦蹦跳跳的小白兔。”“我是摇摇摆摆的小白鹅。”……在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理解故事内容时,我将复述故事的内容分解到各个表演环节中,恰当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例如,故事中有一段内容是小猪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在泥坑里打滚,幼儿不知道小猪“拱地”是什么样,不知道泥浆什么样,怎样挂在身上。于是我用纸杯做了一个圆圆的猪鼻子,用报纸团成一个垃圾堆,用皱纹纸围成一个泥坑,将旧纸箱剪成不规则的形状放在泥坑中,在朝上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然后我戴着猪鼻子,一摇一摆地走到垃圾堆旁,趴在地上用长鼻子将报纸做的垃圾堆拱开找吃的,然后躺到泥坑里滚来滚去,让纸板做的泥浆粘在身上。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怎样去表现小猪的特点了。这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愿望。

第二次调整:将适合听的故事调整为适合演的剧本

幼儿戏剧性表演活动以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为内容,以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为表演手段,通过制作、装扮、创作、表演等形式再现日常生活、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它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手段,使幼儿在想像与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和谐自主的发展。xx市xx区石园幼儿园立足多年来在艺术领域积淀的丰富经验,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幼儿戏剧性表演活动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故事表演活动是根据幼儿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小猪变干净了》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引导他们进行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我尝试从预设活动入手,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与同伴探讨,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次调整:从跟着教师感觉走到跟着幼儿需要走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与理解,我认识到,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发展速度。活动中,幼儿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讲述故事,但只是对其中的对话部分记得比较清楚;虽然对表演很感兴趣,但只是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几个动作,他们对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理解,对故事中角色的特点还不了解,以至于出现在表演时机械模仿的现象。是我太急于让幼儿表演了,我制定的活动目标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步调大大超出了孩子们发展的速度。

于是,我将近期的活动重点调整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模仿他们的动作等,为幼儿的表演打好基础。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看录像观察白鹅、兔子、小猪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回来后,我引导幼儿进行模仿。由于有了感性经验,幼儿在模仿各个角色时形态各异,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进行描述:“我是蹦蹦跳跳的小白兔。”“我是摇摇摆摆的小白鹅。”……在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理解故事内容时,我将复述故事的内容分解到各个表演环节中,恰当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例如,故事中有一段内容是小猪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在泥坑里打滚,幼儿不知道小猪“拱地”是什么样,不知道泥浆什么样,怎样挂在身上。于是我用纸杯做了一个圆圆的猪鼻子,用报纸团成一个垃圾堆,用皱纹纸围成一个泥坑,将旧纸箱剪成不规则的形状放在泥坑中,在朝上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然后我戴着猪鼻子,一摇一摆地走到垃圾堆旁,趴在地上用长鼻子将报纸做的垃圾堆拱开找吃的.,然后躺到泥坑里滚来滚去,让纸板做的泥浆粘在身上。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怎样去表现小猪的特点了。这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愿望。

第二次调整:将适合听的故事调整为适合演的剧本

时间。

经过对戏剧表演活动的理论学习及同伴间的探讨,我意识到问题出在了故事文本上。我给孩子们的内容是适合听、讲的故事,而不是适合表演的剧本。小班幼儿在故事表演中,需要所有的内容都应该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不应该出现让幼儿等待的独白部分。因此,我将故事中的独自部分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全部改编成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的内容(见附录)。果然,在使用改编的剧本进行表演时,幼儿没有了消极等待的现象,也不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提示,能够比较顺利地将活动进行下去。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表演中,从而更好地观察幼儿,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满足幼儿喜欢和教师一起游戏的心理需求。

第三次调整:从教师准备道具到引导幼儿自制道具

有了便于幼儿表演的剧本,孩子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对游戏材料也就有了新的需求。于是,我和班上的另两位老师加班加点准备了一些道具。刚开始,幼儿比较感兴趣,但没过两天,这些道具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冷落。在表演区的一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自己用表演区的材料进行装扮,而且对装扮的过程津津乐道。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自己辛辛苦苦的制作反而剥夺了孩子们动手的权利,忽视了孩子们自主的想法;而且,制作道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蕴含着丰富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而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的“表演结果”和节省时间却省略了这个颇具教育价值的环节。

意识到这一点,我立刻带着幼儿讨论:故事中还有哪些角色?都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用什么代替?虽然孩子们的相关经验不是很丰富,讨论的结果不是很完善,但他们那种小主人翁的意识非常突出。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任务意识不强,因此我和幼儿商量,由教师执笔,将我们进行故事表演所需的材料记录下来,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邀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准备制作道具所需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所要制作的内容,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有的将塑料袋剪成一条一条的,做成白鹅的羽毛;有的在教师用纸箱子剪好的刷子模型上粘上自己用废旧打印纸剪成的纸条,做洗澡用的刷子;有的将报纸团成团,然后俩人一起将报纸团装在黑色的大塑料袋里做垃圾堆;有的在报纸上涂上各种颜料制作泥浆……制作的道具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当孩子们穿戴着自己制作的道具,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自由自在地表演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他们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附:

小班儿歌猪小弟变干净了的教学反思

角色:小猪、兔子、白鹅。

道具:小猪、兔子、白鹅头饰,报纸团成的垃圾堆,纸箱子做成的泥浆,皱纹纸围成的池塘。

场景布置:垃圾堆、泥坑、池塘、草地。

小猪:噜噜噜,噜噜噜,我是一只小胖猪,我最爱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喜欢在泥坑里打滚。咦,这有一个垃圾堆,我要去吃个饱。(小猪摇摇摆摆地走上台,边走边说,然后向垃圾堆扑过去,在垃圾堆中拱来拱去,找到好吃的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小猪:吃饱了再去洗个泥浆澡,真舒服呀!(在泥坑里打滚)

小兔:我是小白兔,长耳朵,短尾巴,毛儿白又白,看我多干净!(小兔蹦蹦跳跳地上场)

小猪:小白兔,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小兔:呦,是小猪呀,瞧你多脏,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一起玩。

小猪:洗澡多麻烦,我才不洗呢!哼,你不和我玩,我找别人玩去。

白鹅:我是小白鹅.长脖子,红帽子,毛儿白又白.看我多干净!(白鹅挺着胸脯一摇一摆地上场)

小猪:小白鹅,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白鹅:呦,是小猪呀,瞧你多脏,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一起玩。

小猪:我不爱洗澡。

白鹅:爱清洁、讲卫生才是好孩子,走,我带你到池塘去洗洗吧。(白鹅带小猪到池塘边洗澡)

白鹅:洗完澡多干净,咱们叫上小兔子一起玩吧!

小猪:好吧!

白鹅、小猪:小白兔,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小兔:哎,来了!

小猪、兔子、白鹅: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边唱边跳舞,结束谢幕)

小班儿歌猪小弟变干净了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与理解,我认识到,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发展速度。活动中,幼儿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讲述故事,但只是对其中的对话部分记得比较清楚;虽然对表演很感兴趣,但只是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几个动作,他们对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理解,对故事中角色的特点还不了解,以至于出现在表演时机械模仿的现象。是我太急于让幼儿表演了,我制定的活动目标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步调大大超出了孩子们发展的速度。

于是,我将近期的活动重点调整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模仿他们的动作等,为幼儿的表演打好基础。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看录像观察白鹅、兔子、小猪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回来后,我引导幼儿进行模仿。由于有了感性经验,幼儿在模仿各个角色时形态各异,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进行描述:“我是蹦蹦跳跳的小白兔。”“我是摇摇摆摆的小白鹅。”……在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理解故事内容时,我将复述故事的内容分解到各个表演环节中,恰当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例如,故事中有一段内容是小猪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在泥坑里打滚,幼儿不知道小猪“拱地”是什么样,不知道泥浆什么样,怎样挂在身上。于是我用纸杯做了一个圆圆的猪鼻子,用报纸团成一个垃圾堆,用皱纹纸围成一个泥坑,将旧纸箱剪成不规则的形状放在泥坑中,在朝上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然后我戴着猪鼻子,一摇一摆地走到垃圾堆旁,趴在地上用长鼻子将报纸做的垃圾堆拱开找吃的,然后躺到泥坑里滚来滚去,让纸板做的泥浆粘在身上。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怎样去表现小猪的特点了。这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愿望。

第二次调整:将适合听的故事调整为适合演的剧本

通过对故事的理解以及角色的表现,孩子们对表演越来越感兴趣。为此,我组织幼儿分配角色,即兴表演。孩子们依然非常兴奋地装扮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跃跃欲试地想进行表演。看到孩子们情绪高涨,回想到这几天来他们对故事中各个角色认知经验的丰富以及对角色间对话的熟练,我满以为这次能欣赏到声情并茂的表演了,可问题又出现了:在故事对话部分,孩子们可以绘声绘色地表演,在独白部分却不知该怎么办,角色与角色之间衔接不上,需要教师反复提示。出现问题后,我与园里的教师探讨解决方案,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最后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运用录音机来支持、帮助幼儿进行表演。我将故事中所有的独白部分进行了录音,并根据中间各个角色上下场和对话部分所用的时间进行分隔。果然,录音的出现使幼儿能将故事表演活动比较完整地进行下来,基本上不再用教师提醒。但在进行角色对话时幼儿能表演得绘声绘色,独白部分却不知道该干什么,消极地等待下一个角色的出现,录音机只是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并没有使幼儿能够入情入境地表演,而且隐性浪费了游戏时间。

经过对戏剧表演活动的理论学习及同伴间的探讨,我意识到问题出在了故事文本上。我给孩子们的内容是适合听、讲的故事,而不是适合表演的剧本。小班幼儿在故事表演中,需要所有的内容都应该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不应该出现让幼儿等待的独白部分。因此,我将故事中的独自部分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全部改编成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的内容(见附录)。果然,在使用改编的剧本进行表演时,幼儿没有了消极等待的现象,也不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提示,能够比较顺利地将活动进行下去。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表演中,从而更好地观察幼儿,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满足幼儿喜欢和教师一起游戏的心理需求。

第三次调整:从教师准备道具到引导幼儿自制道具

有了便于幼儿表演的剧本,孩子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对游戏材料也就有了新的需求。于是,我和班上的另两位老师加班加点准备了一些道具。刚开始,幼儿比较感兴趣,但没过两天,这些道具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冷落。在表演区的一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自己用表演区的材料进行装扮,而且对装扮的过程津津乐道。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自己辛辛苦苦的制作反而剥夺了孩子们动手的权利,忽视了孩子们自主的想法;而且,制作道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蕴含着丰富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而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的“表演结果”和节省时间却省略了这个颇具教育价值的环节。

意识到这一点,我立刻带着幼儿讨论:故事中还有哪些角色?都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用什么代替?虽然孩子们的相关经验不是很丰富,讨论的结果不是很完善,但他们那种小主人翁的意识非常突出。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任务意识不强,因此我和幼儿商量,由教师执笔,将我们进行故事表演所需的材料记录下来,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邀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准备制作道具所需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所要制作的内容,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有的将塑料袋剪成一条一条的,做成白鹅的羽毛;有的在教师用纸箱子剪好的刷子模型上粘上自己用废旧打印纸剪成的纸条,做洗澡用的刷子;有的将报纸团成团,然后俩人一起将报纸团装在黑色的大塑料袋里做垃圾堆;有的在报纸上涂上各种颜料制作泥浆……制作的道具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当孩子们穿戴着自己制作的道具,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自由自在地表演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他们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小手真干净教学反思

在我从教10多年来,也上了很多公开课,但是有一节活动,让我很难忘,那是一节小班的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

在课前我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比如说认识我们的小手,手上都有什么啊,手能干什么啊,还准备了小盆子,小手巾等好多生活中手能用得到的东西。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简单的认识了小手,我们都有2只手,每个手上有5个手指头,这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惊呼:老师,你看看她的手!我走到一个小朋友身边,低头一看,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她左手的大拇指多出一个来,这时候她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仿佛觉得自己的与众不同是件很丢人的事。我蹲下来,跟她说,你多了一个大拇指,就一定比别的孩子更能干,看看,这个大拇指就是上天对你的奖励。

接下来虽然我又回到了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但是我想,孩子的心还是不能平静。一定会觉得小朋友会笑她。这让我也很困扰。这虽然不是一节活动课内容的反思,但是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设计课的时候要注意照顾个别孩子的情绪,以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响。

为了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组织了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在活动开展前,我先和幼儿玩了手指游戏,以引起幼儿对小手的兴趣,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可以做很多事,但手上也有很多的细菌,所以我们饭前便后都要洗手,逐步引出儿歌《小手真干净》。我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好多幼儿都能自觉的跟在后面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让表现好的幼儿到上面来示范洗手的方法。好多幼儿为了能让自己获得这样的机会,都坐的很端正。但由于前面只放了一个脸盆,洗到第三个幼儿时,有好多幼儿已失去了耐心。

由于我当时只考虑了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后来我调整了方案,让徐老师配合,我把幼儿分成五人一组,排队到水龙头上练习,幼儿站成一排洗手时,能按照儿歌里说的那样,正确、规范的洗手了。

通过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而且还学会了儿歌。幼儿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为了巩固幼儿的所学知识,每次洗手时,我都有意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