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计划(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1 08:23:02 作者:曼珠

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样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一、掌握“双基”情况: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都比较扎实。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

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学生书写比较工整,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能正确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安排了“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四、教学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一、混合运算6课时。

二、观察物体3课时。

三、加与减8课时。

四、乘与除6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周长5课时。

六、乘法13课时。

七、年、月、日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八、认识小数8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第34—48页,主要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二年级上册图形的拼组。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标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了解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努力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教材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单元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六、单元课时数:。

6课时。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四边形》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突破方法: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教学时,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用6课时进行教学。

四边形1课时。

平行四边形2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估计1课时。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略。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是面积》教学计划

(一)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多样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测量、比较的优点。

(三)通过方格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课件、油画棒、塑料方格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尺子、两片树叶、正方体。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树木、小草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树叶经过昨天一场大雨洗礼之后变得更绿更清新可爱了,于是,我做了两片树叶,可还没来得及涂颜色,想请2个同学做一个涂色的小游戏。看谁涂的又快又均匀,准备好了吗?开始!(生涂)。

师问:大家猜猜,谁先涂完?想一想,为什么xxx先涂完呢?

生:xxx的树叶大,xxx的树叶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树叶的表面有大有小,树叶的面小,涂的就快,树叶的面大,用的时间就多,非常感谢这两位同学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师:那我们把刚才涂的有大有小的树叶的表面就叫做树叶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通过比较、观察、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摸一摸,说一说。

师:现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物体,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好吗?

谁来说一说你摸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师:数学书和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个面大呢?

生:两个手掌面一个大,一个小,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师:老师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为老师是大人,你们是小孩,等到你们长大的时候,你们的手掌也许会比老师的还要大。

师:刚才我们看到、摸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个表面都有它确定的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大小)。

师:接下来,老师想再考考大家,看会不会把你们难倒。准备好了吗?(出示长方体)。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师拿一个长方体,你们认识老师手里拿的这个物体吗?(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如果把这个面描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长方形)原来这个面的大小就成了长方形的大小,那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长方形表面的大小)这条边线是什么呢?(周长)师撺掉一个边,问:还能找到长方形的面积吗?(不能)为什么?(它不是封闭图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有面积呢?(封闭图形)。

(2)画一画。同学们在纸上用尺子画一个图形,画好后用彩笔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展示。涂好的是它的面积,但那条边线是什么?(周长)。

(3)电脑博士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2、3)看画面上有什么?这些图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师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全班齐读意义。

(4)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看看咱们班的同学谁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图形有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4)。

3.探究比较物体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较大小相差悬殊的两个图形。

生:左大,右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结:对,我们在比较差别较大的面积的大小的时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确定大小。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小。

生:一样大。

师:噢,现在有三种答案了,那么到底谁猜的对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动手比一比。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币、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动手比一比。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比较?然后再选择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们组是用剪拼的办法来比的。演示操作过程。

师:真棒!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

师:请你们组来汇报。

生2:我们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我发现长方形里面能摆8个硬币,正方形里面能摆9个硬币。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硬币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师:所以,用摆硬币这种方法呢,还是有一定的缺点的。

师,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生:我们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长方形中有8个格子,正方形中有9个格子,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种方法,与刚才的摆硬币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方法很严密,没有空隙,这样很准确。

师:你也很了不起,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语言表达也很清晰、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学生在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在比较面积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法,但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同学们刚才就做的很好。师:我们随电脑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么分析的呢?(演示课件7——9)。

(3)强化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须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出色,老师奖励你们休息一下,放松一小会。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小结:看来度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度量面积时必须采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

4.设计图形,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大小。

师:试一试自己设计图形,看谁最有创意!(出示课件11)。

(1)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

(2)学生独立设计。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三)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师: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城堡里闯关,闯关成功后会有礼物等着你哦!大家想要什么礼物呢?可老师想,一个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声会比任何礼物更令我们开心,对吗?想得到大家的掌声吗?加油!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书上50页第1题,出示课件12)。

学生:用观察法比较。

2.动手做。剪下附页2中图4,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与同伴说说你的比较方法。(书上50页第2题,出示课件13)。

学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画格法。

3.如图,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书上50页第3题,出示课件14)。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图3最大,有12个格子。

师:有哪两个面积是一样的,再找一找什么不一样。

生:图1图4面积一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书上50页第4题,出示课件15)。

师:从第一个图形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图形形状一样,面积也一样大。

师:再观察第二个图形和第三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课件配合)6.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教室就有许多的物体,你能从中找到两种物体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奖状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生:文具盒的面积小,课桌的面积大。

生:门的面积大,凳子的面积小。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下,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出示课件17、18)。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课件19)。

生:这节课我认识了物体的面积。

生:学到了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记。(出示课件20)“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

(五)作业。

画一幅最有创意的,并且使面积等于18个小方格的图。

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圆的面积》教案

众数。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第二课时。

众数。

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题。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和87,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

8.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本的有1人,拥有3本的有2人,拥有4本的有4人,拥有5本的有3人,拥有6本的有5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估算一下,这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这15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小力对本单元10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户,订1份的有3户,订2份的有4户,订3份的有1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年5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1)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2之间吗?为什么?

(2)计算出这10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六单元试题《面积》试卷

1、,就是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3、4平方米=平方分米8公顷=平方米500公顷=平方千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9平方千米=公顷。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3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3、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4、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5、用8厘米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三、在里填上或=。

2公顷1900平方米3平方千米30公顷。

500平方分米5平方米4000平方米4公顷。

70平方分米7米1米99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0米,宽是30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块正方形地砖,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40×5=720÷8=8×50=88÷4=。

120÷3=6×90=6300÷7=9×700=。

84÷2=150÷3=270÷9=93÷3=。

7×600=14×6=12×8=180÷2=。

400÷2=48÷4=99÷9=15×5=。

二、填空。

1、39÷3读作(),商是()。

2、16×5读作(),积是()。

3、80里面有()个十,900里面有()个百。

4、5000里面有()个千,也可看作()个百。

5、4乘70再减去28得()。

6、3个40相加得(),60是2的()倍,60的2倍是()。

7、因为4×9=36,所以40×9=()。

8、计算16×7时,可以这样想:10×7=(),6×7=(),

()+()=()。

9、计算36÷3时,可以这样想:30÷3=(),6÷3=(),

()+()=()。

10、小华看一本书时3天看了60页,那么他每天看()页,照这样计算,他9天共看了()页。

三、脱式计算。

=

=

3、列式计算。

1、3个900相加是多少?2、比35的3倍多28的'数是多少?

4、小明的爷爷、爸爸的体重各是多少?

5、(1)还剩多少页没看?

(2)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精选_

一.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31个字,会写22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36组词语。/3。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背诵部分课文。

4、“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过程和方法:

1、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3、培养学生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体等五、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2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3。

24*、“东方之珠”1课时语文园地六4课时./3。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精选_

使用时间:12月16日教学内容:写景作文指导。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北京、香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这些美丽的地方多么令人神往!通过观看影视节目,通过课外阅读,通过别人的讲述,你一定还知道祖国其它风景优美的地方。你也可能去过一些地方。让我们互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要尽量说得生动些,使听的人也想去。

(学生回答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

(生回答原因)。

(生回答)。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思考第六单元的文章结构是什么,分别按照什么顺序完成的,3分钟后请同学起立回答。

(1、同学们浏览课文并思考(2、指名反馈(3、师生共同总结。

本组知识回放——《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按地点顺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按时间顺序写的《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按不同的特色写的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都是按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其中《富饶的西沙群岛》先总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然后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最后总结全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先总述小兴安岭就像绿色的海洋,有着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然后分别具体描写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所呈现出来的美景,最后总结全文。

(这次习作除了上面的方法,也可以按你喜欢的方式写,但是一定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例文并思考这一段哪里写的好?为什么老师介绍的好?老师向你们介绍了花坛的什么?看看想想再回答,5分钟后请同学们回答。

校园一角。

我最喜欢校园里的花坛了,它春、夏、秋、冬无不迷人,是个美丽的地方。

当春姑娘来到时,花坛变了。小树换上了新的绿装,在沃土里睡了一冬的种子吸饱了甘甜的雨露,向外探出头来,好奇的打量着美丽的世界。

夏天,树林的枝叶长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小草长的很壮很壮,远处看,像绿色的地毯。我和同学们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

秋天,小草像失去水分了,变的枯黄了。小树的叶子有红有黄,纷纷落下时,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我们每人拾一片好看的叶子,做了一个书签。

冬天,大雪纷纷落下,落在花坛里的小树杈上,落在了又松又软的沃土上。下课了,小伙伴们在花坛里打雪仗,好不热闹。

我爱学校,但我更喜欢美丽的花坛。

(1、学生阅读例文并思考2、小组交流3、指名反馈4、教师总结。

对!老师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样子写出来了,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还用上了好词好句,还有打比方拟人的句子,这样就说清楚、说生动了,说清楚,说生动了就能够吸引人。)。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想一想那些句子写的好?用了什么方法?2分钟后请学生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学生阅读例文并思考2、指名反馈3、教师总结。

要想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的吸引人,就要学着我们学过的课文那样,用上合适的好词,好句,还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生动、写有趣;注意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

四、当堂训练。

首段:介绍去过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说说它总的景色特点。中心段: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具体描写。结尾:自然收尾或感受结尾。)。

《家乡的小桥》、《我家门前的池塘》、《我们的学校》、《校园一角》、《公园一角》。

提示:

1、学校里,公园里都有什么值得玩的地方?2、花坛里栽种了哪些花?

3、写出它们的形,色,味及四季变化,突出美。4、都有什么建筑物?5、写出它们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可运用数据和联想的描写方法,突出特点。6、注意写作顺序,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提纲:

(3段)写夏天:树木花草的美丽和自己的感受;(4段)写秋天:写出瓜果颜色、香味、形状以及收获以后的心情和感受。

(5段)写冬天:松树的形状、品格和精神、还要写出松树和自己的感情;

(6段):简单总写学校的美和喜爱。

小学五年级数学冀教版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并能大胆创新。

2、通过演想自悟,来拓展课文内容,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检查学生识字、读诗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续写课文,培养想象力。

2、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板书:我想,释:想就是希望,愿望,那诗歌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愿望呢?你想知道吗?他把他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快来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

1、老师给大家5分钟,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谁先读熟了,告诉老师。

(学生自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师及时表扬读的好的同学和认真听的同学。

(请同学们一边注意仔细听准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一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师在评价表上评分。(正确、流利、奖个“小麦克风”)。

(学生自由读词语,同桌互读)。

(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

4、对于个别容易认错的生字,教师可利用与形近字对比的形式,来记忆字形。

汲――吸缕――楼。

(学生认读形近字,给形近字组词。)。

5、这些词语,有无不懂的?共同研讨解决。

(学生思考、质疑:(解决策略)。

(1)“汲取、柔软、湿软、”读书中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柳絮、帐篷”一词试着说一句话。

(其他的词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

三、再读质疑。

6、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7、师问:“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整体感知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指导书写。

湿;与温区别。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指名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2、师:你喜欢哪个小节,就去读哪个小节?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为什么喜欢它?

(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一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可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来说)。

注:学生围绕着课文内容说,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问题)。

(教师要抓住亮点给予及时的评价)。

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第3小节再编一段。

学生各抒己见,不必拘于一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4.67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11.7÷2.6=4.5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精选_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组合课文的。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梅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内心的形象自然融合在一起,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际。

四、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5、阅读学生搜集并能整理相关的资料,并能对所学的资料进行整理。

6、阅读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及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及方法。

2、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六、课时划分:

本组教材计划用10课时安排教学。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25.《伯牙绝弦》„„„„2课时26.《月光曲》„„„„2课时。

27*.《蒙娜丽莎之约》„„„„1课时28*.《我的舞台》„„„„„„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4课时。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

2、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3、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精选_

吴丽群本期我任教三年级语文,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因此新学期中我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三、教学措施1.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识字量,这是下限。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导,老师可以从这些安排中受到启示。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另外,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因学生初学钢笔字、毛笔字,运笔技能常常掌握不好,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的最好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进行检查。(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7)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宜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98页练习十八6、7、8、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过直线外的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教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平行,其中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学生:相交成直角就是垂直。(板书:相交成直角)。

教师: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范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然后学生比对是否和老师画法相同。

教师: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交点叫什么?

学生:垂足。

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标明垂足,同时要求学生也在所画的图形中标明垂足。

教师:那什么又是平行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板书:永不相交)。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优秀作品。

以上环节完成后,形成如下板书:

二、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数学书98页6题。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到台上视频展示台上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2.数学书98页7题。

同桌交流后,上台在视频展示台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3.数学书98页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视频展示台或上汇报展示,说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数学书98页9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最后展示互相垂直的线。

2.数学书98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展示: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冀教版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体会并认识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土地面积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面积单位换算和有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2、过程与方法。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第64---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室的`占地面积.(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0平方米,合()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四、看书质疑。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的测试题

一、我会填。

1、钟面上一共有个数字,短针是()针。

2、你早上大约()时起床,晚上()时睡觉。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10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5、两个加数都是10,和是()。被减数是17,减数是7,差是()。

6、20里面有()个十。

二、我会选。

1、()时整,时针和分针完全重合。a、3b、6c、9d、12。

2、分针指向(),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a、3b、10c、12d、15。

3、11时后1小时是()时。a、8b、12c、10d、11。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1.47与33的和,除以16,求商,列式为()。

2.750减去25的差,乘20,求积,列式为()。

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求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列式为()。

4.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88÷3=96(个)表示()。

288÷4=72(个)表示()。

288÷3÷4=24(个)表示()。

1.

2.

441+285=726726÷2=363综合算式。

1.直接写出得数。

40+80×5=6×8-24=。

11×6×100=70÷2+84=。

654-0÷78=900÷3×2=。

54×20÷27×0=12×3÷12×3=。

125×8×0=0×45÷9×123=。

2.计算下面各题。

146+180÷95×(400÷8)。

230×3-490(240÷5)×6。

4.3辆卡车共运480箱。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三年级共有5个教学班,我任3班的数学课。本班有学生有67名,其中男生40人,女生27人。同学们对课程学习和课堂常规等各方面基本上已适应。由于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打工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子女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涣散,课堂上随意说话,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个别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

我是上学期最后时刻接手的这个班,所以针对这些现象,本学期数学课上的不仅要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在其中,树立学生学好数学课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思路: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数学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趣味性、简洁性、思考性,要能将学生引领到自主探索中去。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敢于放手,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和估算的意识与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多从学生身边挖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去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困生的转化和尖子生的培养:

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普遍存在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小数和分数。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会计算简单的小树、分数加减运算。

3、感受平移、旋转的现象,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4、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二)数学思考。

1、能用语言和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平移、旋转现象的认识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五、内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第三单元时间。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小数。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的认识。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数的运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4、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常见的量。

6、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探索规律。

8、探索乘法计算、简单排列和图形变化中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旋转与平移。

第六单元测量。

第八单元面积。

测量。

1、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图形与变换。

5、结合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第五单元统计。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3、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4、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共4个活动)。

气球装饰方案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投沙包结合统计和测量单元设计,

今天我当家结合生活中的小数单元设计,

铺地面结合面积单元设计。

1、经历观察、操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