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就业质量报告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5 16:42:27 作者:QJ墨客 就业质量报告大全(17篇)

质量月是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检验,也是对质量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改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几篇关于质量月总结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广东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平均月薪

春节过后大学生春季招聘市场日渐活跃,去年的2015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薪酬如何?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好,哪些是“就业困难户”?日前,我省有关部门权威发布《2015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一些大数据将给要考大学的高中生一些专业参考,给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数据分析。

我省2015届就业大数据。

毕业生总数17.7万人。

2015届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77131人。其中,专科生46980人,占26.52%;本科生112410人,占63.46%;研究生17741人,占10.02%。

女生多于男生。

2015届我省全体高校毕业生中,男生80931人,占46.46%;女生89540人,占53.54%。

211高校毕业生仅占17.16%。

211高校毕业生30396人,占2015届全体毕业生的17.16%;普通本科111167人,占62.76%;高职高专35568人,占20.08%。

本科以上工学类毕业生最多。

2015届不同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31.10%;历史学和哲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毕业研究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毕业研究生的21.84%;哲学和军事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专科毕业生中,制造类人数最多,占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2.28%;环保气象与安全、水利、公共事业、农林牧渔和公安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近六成毕业生是本省生源。

这届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占总人数的58.35%。其次为辽宁省,占比4.41%;第三是黑龙江省,占比4.24%;随后依次为山东、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苏等。

另有0.34%的北京生源、0.17%的上海生源、0.40%的广东省生源毕业,人数非常少。

就业率(由高到低):

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生。

总体就业率82.61%。

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61%。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0.36%;本科生就业率为84.31%;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9.43%。

男生就业率为83.15%,女生为82.15%。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87.79%;普通本科为81.85%;高职高专为80.64%。

多数毕业生在3个月内就业。

2015届毕业生求职时间普遍较短,67.61%的毕业生在3个月之内落实就业岗位;20.60%的毕业生在3至6个月就业;5.23%的毕业生在6至9个月就业;5.11%的毕业生在9至12个月就业。仅1.45%的毕业生求职时间在12个月以上。

就业人数前五位的行业领域。

综合看我省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就业人数前五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15.10%)、教育(11.31%)、建筑业(9.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6%)、卫生和社会工作(7.99%)。

研究生的农学成就业“困难户”

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学科就业率差异较大,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为工学,就业率为87.30%,最低的学科为教育学,就业率为79.39%。其它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经济学(84.41%)、医学(84.11%)、农学(84.02%)、管理学(83.91%)、理学(83.84%)、文学(83.64%)、历史学(83.48%)、哲学(83.08%)、法学(81.72%)、艺术学(80.44%)。

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也是工学,就业率为88.58%;最低的是农学,就业率为61.55%。

专科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制造类,为83.82%;就业率最低的是环保、气象与安全类,为64.86%。

43.31%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

从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43.31%;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紧随其后,分别占14.69%和7.27%。

每百名毕业生中有1人创业。

从就业形式看,签就业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占43.63%,自由职业人数比例为6.23%,自主创业人数比例为1.09%,升学为8.11%,出国(境外)为1.62%。

目前,全省有各类大学生创业园106家,创业大学生4411人,带动就业29083人。已有8所高校成立了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专门机构。

近三成吉林省毕业生出省就业。

从就业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60.13%(其中在吉林省内就业的46.5%);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北部沿海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13.83%和7.90%。

在已就业的吉林省生源中,出省就业的为21272人,占生源比例的27.79%,持续呈外流趋势。

“考研热”有数据依据。

现象1。

每10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人考研。

从毕业生学历分布看,10.13%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升学;研究生的升学比例为2.80%;专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5.28%。可见,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深造意愿最强,每10个本科毕业生中就有超过1人选择了升学考研。

此外,分别有2.24%的本科毕业生、1.06%的研究生毕业生、0.35%的专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出境”。

自主创业方面,我省2015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1%,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02%,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0.86%。

现象2。

名校毕业生在教育业就业优势大。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最高的教育业,所占比例为32.10%,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教育,比例分别是12.78%、11.01%和10.72%。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性质排在前三位依次是中初教育单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比例分别是22.96%、21.72%和19.53%。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比例为48.89%,明显高于其他性质用人单位。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最高的是制造业,所占比例为20.94%。

算算账:

2015届的就业成本。

花了多少?

七成以上毕业生求职成本低于1500元。

2015届毕业生求职花费水平总体较低,花费金额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比例为74.39%。其中,花费500元以下的占21.58%;花费500-1000元的占24.22%;花费1000-1500元的占28.59%。

求职花费在1500-2000元的占14.37%,花费在2000-2500元的占5.01%,花费在2500-3000元的占4.25%,仅1.98%的2015届毕业生求职花费在3000元以上。

能赚多少?

被调查的我省2015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460元,不同学校类型、学历层次、学科门类的毕业生差异较大。

2015届毕业生整体,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平均月薪分别是4501元、3345元和3003元。

211高校、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分别是4235元、3512元和3077元。

不同学科门类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元至4000元。按专业分,管理学类大学生平均月薪最高,为3680元;艺术学类大学生平均月薪最低,为3160元。

是否满意?

本、专科毕业生满意度差别不大;研究生满意度最低。

在被调查的我省2015届毕业生中,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均较高,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工作满意度差别不大,分别是96.75%和96.52%;研究生工作满意度最低,为94.48%。

未来三年我省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

预测1。

工学类仍将最好就业。

从计划招聘毕业生学科门类来看,在未来三年招聘计划中,对毕业生的学科门类需求程度前五位是工学、农学、管理学、理学和经济学。

预测2。

制造业用人需求量最大;信息产业需求增加的比例最多。

从对2015届毕业生计划招聘的数量来看,国有企业计划招聘的规模均明显大于其他性质的单位;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及制造业的需求相对较多。招聘需求数量排在前三的行业是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与管理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预计未来三年信息产业人数需求增加的比例最多,比例为65.87%。

预测3。

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旺盛。

从未来三年对吉林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趋势来看,58.20%的用人单位表示未来三年对吉林高校毕业生需求将增加,23.01%的单位表示需求与目前持平,10.97%的单位对未来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不确定。

人数小于100人的小微企业未来三年需求增加的比例最高,比例为63.71%。

基本判断:

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哪些能力?

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用人单位对我省2015届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35%。就调查单位总体而言,对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前5位依次是: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前5位依次是:为人诚信、乐于助人、工作勤奋、严谨踏实和有责任感。

广东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平均月薪

广东省教育厅昨日发布《20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50万毕业生留在省内就业的占94.80%。从薪酬看,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5720元,本科毕业生为3439元,专科毕业生为2646元,同比均有增幅。

值得一提的是,医学研究生月薪涨最多,一年涨了近1000元/月。若按行业种类分,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就业的研究生最高达8291元/月。

年广东省共有49.3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其中研究生2.46万人,本科生22.10万人,专科生24.78万人。2015年广东省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80%,比初次就业率上升0.19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0.19%,本科毕业生的为94.08%,专科毕业生的为95.91%。相比前一年,毕业研究生、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有下降。

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3130元,比20增加240元,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5720元,本科毕业生为3439元,专科毕业生为2646元,同比均有增幅。具体看,研究生中薪酬排名前三的是,管理学类7123元/月、工学类6111元/月、经济学类5850元/月。需要指出的是,与年相比,医学类的增幅为24.01%,比例最大,从4127元涨到了5118元/月,涨了近1000元/月。文学类、历史学类增幅也超10%。

本科毕业生中,哲学平均就业薪酬最高,达4325元/月,其次是工学类3652元/月、教育学类3619元/月。农学类的最低,为3138元/月。专科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安全专业,为5231元/月,其次是侦查学(4839元/月)、计算机软件(4767元/月)。

研究生就业互联网月薪最高。

从行业种类平均薪酬看,全部毕业生中,烟草制品业最高,为4922元/月,比平均薪酬高57.25%。其次是研究和实验发展(4042元/月),第三是货币金融服务(3774元/月)。

从行业种类看,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是卫生行业4128人;其次是教育行业3815人;第三是货币金融服务1105人。平均月薪排前三位的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8291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608元、汽车制造业7458元。平均就业薪酬最低的是畜牧业(4110元/月);其次是体育行业,为4221元/月。

本科生在行业种类平均月薪中,最高的是烟草制品业,为4673元,其次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4078元,第三是航空运输业4051元。

毕业生8成去基层就业。

总体看,2015年毕业生中,有76.19%到企业单位就业,比2014年增加0.69个百分点;有4.95%选择升学和出国,比2014年增加0.20个百分点。

2.46万研究生中,约1.12万毕业生到企业单位就业,占毕业研究生人数的45.76%;约0.95万毕业生到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占38.63%。

本科生22.10万人,15.56万毕业生到企业单位就业,占70.39%;3.02万毕业生到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占13.65%。

值得一提的.是,近50万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39.01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9.06%。在各学历层次中,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比例最大,为86.46%,本科毕业生为74.42%,毕业研究生为46.16%。基层就业比例最大的研究生学科为农学类59.95%,本科的为教育学类81.97%,专科的为轻纺食品大类93.19%。

珠三角9市吸纳8成多毕业生总数。到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有2.31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20%,比上年减少0.27个百分点。不过,就业地区在广东省外的平均薪酬为3786元/月,比2014年高20.96%。这一水平高过广深两地。其中在北京市就业的平均薪酬最高(4497元/月),其次是上海市(4351元/月)。前者比深圳就业的月薪高出约1000元/月。

截至2015年9月1日,2015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367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4%,创业比例为0.74%。其中本科毕业生创业人数为2350人,占创业人数的64.18%。此外,研究生有140人,专科生1181人。

东南大学发布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制造业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行业

5、金融业

1、教育

2、卫生和社会工作

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质量报告范文

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化工技术和生物生化知识,通过专业实验、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后,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2.应用化学具备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学、化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与方法;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这个专业的就业面不是很广阔,但是招生人数少,就业需求的领域多,在每年不管是江西省,还是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评估报告中,化学类专业均榜上无名,因此看好化学类专业就业前景,化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高校、科研院所、市政、轻工、医药卫生、商检、卫生防疫、环保、建材、消防、化工、食品、农业、冶金等与化学相关的政府部门工作,还可到化工厂(珠三角化工企业多)、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开采、天然气输送、建材厂、制药厂等企业单位任职,化学专业(师范类)可以中学任化学教师,如果想要继续学习,适宜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应用化学一毕业就可以就业而且薪水很高,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山东、上海、天津、北京。

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泛的选择范围,化工企业、贸易公司和政府机关中的口岸、海关、商检、公安和环保等部门,也都非常需要应用化学人才的加入,此外,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方式继续深造时余地较大。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国有企业。

录取研究生。

民营及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高等学校。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自主创业。

金融单位。

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应用化学、海洋化学、西部某高校。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化学类专业包括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学工艺、塑料化工、药物化学、分析测试与检验、环境工程等专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优秀作文推荐: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平平,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中国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中国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中国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材料学院就业质量报告范文

助质性分析软件对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2017年的7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展趋势表现为:编写重点转变,逐渐侧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信息覆盖面广,呈现角度不局限于毕业生一方;报告说明更加严谨,强调数据来源和统计时间的介绍。发现数据信息可比性较差是始终未改善的问题。为此,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监督审查和正确引导;高校要落实编制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改进就业质量报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码分析;发展趋势。

201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旨在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国家和社会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此为参考,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发布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本文运用对15所部属高校2013年—2017年的7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展趋势和始终存在的问题。从教育部门、高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完善提供一定借鉴。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解析是选取一定量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研究样本,将报告资料裂解并概念化,整合成不同分析单位和类型,审视与研究主题有特殊关联的操作过程[1]。

本文借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分析。编码与节点密不可分,文本编码一般通过建立节点的方式来进行。本文建立的节点有两类:树状节点和自由节点。树状节点是能被分类且具有树状结构的节点,自由节点是深层挖掘文本而萃取出的单一节点。依据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容的要求,建立基本覆盖所有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内容的6个树状节点,分别是就业基本情况节点、就业工作举措节点、就业质量分析节点、就业发展趋势节点、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节点和报告相关说明节点。然后,对就业质量报告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挖掘,进行细致编码。最终形成包含6个树状节点和63个自由节点的编码节点系统。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码,分析编码节点的数量、材料来源以及平均覆盖率,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三个方面。

1.编写重点转变,逐渐侧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

编码覆盖率反映的是节点编码的内容在整个就业质量报告中的篇幅比例,较高的编码覆盖率表明报告中涉及该节点的内容较多,描述较为详尽,该部分内容是编写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质上是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的报告,应该侧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监测与分析。对教育部规定就业质量报告应涵盖的五部分内容,即前五个树状节点的编码平均覆盖率进行统计。2013年—2015年就业工作举措节点的平均覆盖率(、、)均高于就业质量分析节点的平均覆盖率(、、)。而2016年、2017年就业工作举措节点的平均覆盖率(、)则低于就业质量分析节点的平均覆盖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关注点与编写重点有所转变。2013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侧重于介绍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高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2016年—2017年则着墨于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就业质量分析的阐述上,就业质量的分析逐渐成为就业质量报告编制的重点。

2.内容覆盖面广,呈现角度不局限于毕业生一方。

编码节点的总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呈现信息的覆盖面,编码的节点数越多,呈现的信息覆盖越广。14所高校2015年—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码节点数在2014年的基础上有所浮动,但数量都不少于2013年,表明报告所呈现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是指在获得就业机会的前提下,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满足的程度[3]。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反映的信息相关利益者更加多元,涉及国家、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个人五个层面。本文将编码的自由节点纳入上述五个层面,深入探究报告信息覆盖面广的趋势。

一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增添相应内容,彰显时代特色。创业情况、政策引导就业、未就业毕业生情况节点的材料来源数目在2013年—2017年间有一定的增长,说明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特色,根据政策形势的变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增添相应内容,体现了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对政策导向、社会热点的积极反应。2015年,国家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各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改革实效究竟如何,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可见一斑。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就业质量报告详细介绍了该校2016届毕业生的创业情况,包括毕业生创业率,创业项目所属行业,创业所在地区,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性。2016年,教育部要求开展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2015年、2016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开始将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情况纳入其中。2017年,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国家重大战略,分析了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长江经济带”涉及省市就业的情况。

二是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研数据为支撑,重视双向反馈。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品质属性、社交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显著差异[4]。高质量就业意味着高质量的就业匹配,不可只反映就业者单方面的要求[5]。经编码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层面自由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用人单位的需求逐渐为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所重视。此外,用人单位层面和毕业生层面的部分自由节点存在对应关系。例如:用人单位招聘重视的因素与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的条件,是供求双方对就业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反馈。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反馈,可以发现毕业生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存在需求差异。无独有偶,高校层面自由节点也存在对应关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工作、教育教学反馈的相关节点材料来源逐渐增多。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逐渐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为数据支撑,强调双向反馈。

三是关注毕业生就业过程及其主观感受,体现人本意识。在毕业生层面,求职时间与费用、就业机会获得、求职渠道节点总体呈增长的趋势,2016年、2017年增幅较大。自2016年起,开始出现包含求职态度、求职价值观、求职成功条件节点的材料。表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仅从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就业结果角度展示毕业生就业质量,而且也强调从求职时间与费用、求职渠道等求职过程角度衡量就业质量。高校就业质量报告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趋于多样化,不乏求职价值观、就业与期望契合度、就业能力自我评价、就业满意度等反映毕业生对就业状况主观感受的指标。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对毕业生就业主体的尊重,体现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人本意识,彰显人文关怀。

3.报告说明更加严谨,强调数据来源和统计时间的介绍。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关说明是为便于阅读,对报告中统计相关概念指标及方法做必要阐释。报告相关说明树状节点包括指标定义、数据来源、统计口径、统计截止日期、统计分析方法五个自由节点。2013年—2017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逐渐意识到对关键指标和数据进行说明的必要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数据的说明更加全面。数据来源、统计截止日期的介绍:在2013年—2015年的毕业就业质量报告中还被不同程度地忽略,而在2016年、2017年则被所有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囊括。2013年的1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没有一份提及统计分析方法,2014年和2015年各有1份介绍了统计分析方法,2016年有3份,而2017年则有4份。这些变化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关说明的严谨性在提高。

纵览2013年—2017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呈现的数据信息可比性较差始终是未改善的问题。若要通过就业质量报告了解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质量,各高校编制报告则应有共性的体现,在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行业、薪酬待遇等重要数据方面应具有可比性。不同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而呈现出较大差异,影响报告数据信息的可比性。

1.采用的统计指标不一,使得数据不可比。

从编码节点总数来看,相同年度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节点数差异较大,且差异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2013年—2017年研究文本编码节点数极差分别为24、23、25、24和28,说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呈现的信息在覆盖面上存在巨大差异。从不同层面自由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看,同一年度不同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存在差异,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各不相同。统计指标不同,统计数据自然无法比较。2017年,含薪酬待遇节点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11份,但使用了平均月薪、平均年薪、月薪等级、年薪等级4个不同的概念;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介绍毕业生创业情况时采用的统计指标,少则只有创业人数1项,多则包括创业人数、创业率、创业原因、创业地区、创业行业、筹资途径、创业遇到的困难7项。

2.参照的统计标准不一,使得数据不易比。

深入分析自由节点编码的内容,虽然采用了相同的统计指标,但统计和计算时所参照的标准不同,也使得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信息难以比较。以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为例,在2017年的1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1份未标明,7份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其他7份截止时间涵盖了9月—12月4个月份,最早的是9月1日,最晚的是12月31日。就业率的统计口径及其表述也不一致。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采用的毕业生就业率计算公式为:就业率=(已升学+已出国+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参军入伍+其他形式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复旦大学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签约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合同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100%。在就业形式的划分中,高校各执一词,使得就业率的计算公式大相径庭。2017年,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统计就业行业时所参照的行业划分标准也存在差异,11份依据国家_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标准来统计,4份划分较为随意。

1.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监督审查和正确引导。

教育部门没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写做详细的部署和安排,缺乏具体的编制规则,使得各高校编制的就业质量报告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为此,教育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一套详细具体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规则。在报告框架结构方面,应将编写说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说明至少应涵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概念定义、数据来源、数据调查分析方法、统计节点、统计口径六方面内容,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应详细规定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支撑数据,及数据统计与计算应参照的标准,使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有据可依,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的可比性。教育部门应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编制与发布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结果予以公示。此外,还应引导高校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作用,将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质量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杜绝高校在就业数据统计和发布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

2.高校要落实编制要求,参照国家标准,避免重大疏漏。

高校应重视就业质量报告编写前的调研过程,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需求、满意度调研。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首先,坚决落实教育部门的规定,不可忽视就业发展趋势、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内容的说明。在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为增强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的可比性,在就业率、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等重要指标的统计和分类方面应参照国家标准,切忌主观统计和划分。就业率的计算可依据教育部于2004年规定的就业率计算公式和7种就业形式。其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体现共性的同时,也要加强个性化的体现。在就业工作特点、就业发展趋势、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部分应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反映高校就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以丰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内容,彰显高校个性,增添说服力。最后,高校应秉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在报告编写时应避免重大疏漏,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的初期,存在部分报告将就业行业和就业单位性质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

广东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平均月薪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公布的《2014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广东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为61610元/年,其中制造业为57422元/人/年。调查还显示,广东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为31.75%。

12万/年!金融业人均人工成本最高。

据了解,报告以2014年全省1万家用工定点监测企业为调查对象,回收样本企业数据8589户,涉及职工123万人。结果显示,广东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平均为61610元,其中高位数(即样本量中按从低到高后5%的算术平均数)达25.8万多元/人・年。

从18个大行业分类来看,金融业人均人工成本最高,人均用工成本达12.4万多元/年。排在第二至五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它们的人均人工成本分别是94507元/年、88125元/年、83656元/年、76374元/年。用工成本最低的行业为住宿和餐饮业,人均人工成本为50797元/年。最高的金融业是最低行业人均成本的2.44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着重分析广东制造业成本。根据报告,广东制造业行业人均人工成本为57422元/年,排在18个行业倒数第三位。其中,珠三角地区为60950元/人・年;其次为粤西地区,为51956元/人・年,粤北地区为49323元/人・年,粤东地区为48513元/人・年。

9.54%!用来买保险的支出排在第二位。

企业的人工成本都去哪儿了呢?报告从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福利费用、保险费用等7个维度,剖析了广东企业人均人工成本的结构。

结果显示,广东企业支付的用人成本中用于保险费用(占比9.54%)和住房费用(占比1.97%)共计占了10.97%,仅次于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比78.53%)。也即按照全省企业人均人工成本61610元/年,用于保险费用支出为6578元/年。

本科生平均月薪6505元最高25778元。

你的薪酬是超值,还是单位给你发少了?12日,广东省人社厅首次发布“2014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统计情况,本科生最高月薪指导价位为25778元,平均月薪指导价位是6505元。

通过对全省1万户用工监测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在岗职工工资报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8个行业门类的劳动者。通过对劳动者薪酬进行系统统计分析,最终测算出去年广东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

统计显示,广东所有职业最高月均工资指导价位为12393元,最低为1239元,平均为3318万元;单位、企业负责人最高工资指导价位为27265元,最低为1496元,平均为6226元。

平均工资指导价位过万的有文学艺术工作人员(10318)、海洋工程技术人员(10623)、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企业负责人(11944)、金融业企业负责人(13705)、“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13948元)。

从企业属性上看,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月薪指导价位是10227元,中型企业的金融业务人员月薪11802元。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含博士、硕士)最高指导价位为49299,最低为1344元,平均数为9244元;大学本科最高为25778元,最低位1654元,平均为6505元;专科最高为15699元,最低位1467元,平均为4495元。

人工成本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于2014年7月至12月间进行,采集数据为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也即实际反映20情况。样本量2/3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各占11%。来自制造业样本占据绝对大头,占比接近60%;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9%和8.09%。企业规模方面,近五成样本来自小型企业,约三成来自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占比都不超过10%。

采集来的有效数据,按照样本行业人均人工成本水平从低到高排序后,数列中后5%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高位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为“中位数”,前5%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低位数”。总体来看,中位数更有参考意义。

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推荐: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典型现状。

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一)自然情况。

(二)生源地分布。

(三)各系毕业生数。

(四)各专业毕业生数。

(一)就业去向分布。

(二)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第二章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坚持推行就业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

(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积极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坚持开展主题服务活动。

(四)努力强化市场导向作用,按需培养社会亟需人才。

(五)加强就业工作理论研究,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

(六)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七)积极做好宣传动员,配合兵役部门开展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八)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俄罗斯高校就业工作交流互访活动。

(九)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机制,落实毕业生初次就业统计核查工作。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

(一)专业相关度。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

二毕业生满意度分析。

(一)专业相关度。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满意度。

(二)整体表现评价。

第四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学校的满意度与反馈。

二对学生工作满意度与反馈。

三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与反馈。

四对教育教学满意度与反馈。

第五章特色与优势。

一推进中俄教育合作,培养区域发展适用人才。

(一)融合中俄文化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激发专业办学活力。

(三)开展中俄科研协作,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四)扩大师生交流规模,拓展师生国际视野。

(五)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推进中国文化传播。

(六)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服务中俄人文合作。

二开展顶岗实习支教,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第六章后记。

学校概况。

黑河学院坐落在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与素有“大学城”美誉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我国境内第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经黑河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等发展阶段。2004年5月晋升为本科院校,2006年4月纳入省属院校,2008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

人才为宗旨。“携手青春共享阳光——中俄国际青年大会”入选为俄罗斯100个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最佳方案之一。学校被誉为“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2012年,布师大孔子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根据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知道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都倾向于去大城市、好单位,而本次调查中选择去欠发达地区学生却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一方面与有些学生提到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有关,也与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现实有关。这表明已有更多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自己的将来做较为恰当的定位。

从学生对选择理由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同样的选择却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而不同的选择也可能是出自相同的动机。比如同样是选择比较低的工作待遇,人次百分比排在第一位的动机因素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占总人数的31、8%,典型的表述有:在相对差的单位能拥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使自己有用武之地,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为落后地区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与其在舒适环境中平凡地过一辈子,不如在艰苦环境中干一番大事业。

而同样是选择宁愿作为普通人员去发达地区的人其动机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动机是与选择去欠发达地区的同学殊途同归。如其中人次百分比居首位的就是为了发展,占总人数的37、6%,典型的表述有:“一个好的环境能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人会随着对手的强大而不断强大”、“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高手如林的地方,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只有面对强手才会激起奋进的激情”、“在大城市发展机会比较多”等。

这样的人是乐于挑战自我,占9、6%,典型的表述有:“我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会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在竞争激烈的地方磨炼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城市的环境会增加人的压力和动力,有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

以我对大学生工作问题的理解,谈几点认识:

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是社会性的问题,其次才是个体问题;。

还没有就业的我们,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甚至是人格的压力,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机会、关怀和指导。如果我们大学生有观念或能力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想家长也应该这样去面对问题,而不是事后的责备或教训。

如果我们的学校,当初能够使我们更懂得面对社会现实的不易,更懂得承担公民责任、独立承受压力的不易,更懂得在现实中保持理想的不易,更懂得依法维护自己权利的不易,更懂得先生活再发展的道理,他们或许不会等待,而是已经工作,并在不理想的工作中保持积极追求的愿望。因为我们知道人生的发展比具体的工作重要得多,而独立生存是发展的基础;我们虽然还没有工作,但内心的支撑仍然坚固,并在可以自控的程度下寻找更合适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顺利自然可喜,能够经受压力更是能力。有满意的工作自然可喜,但工作以后还有失去的风险,人总要有抗压能力的;我们或许不会埋怨家长,抱怨社会,因为我们知道家长是最无私的,而人生的道路本该自己开拓,没有人可以给自己安排一生,即便可以,那也是表面的,真正的幸福是不依赖他人的。

单就就业而言,学校固然可以做一些更切合实际的调整,包括规模、结构、特色、师资和教学方式等,坦率地想,大学生就业困难,也是大学的压力,所以,每所高校都要有忧患意识,要提高自我调节和推动发展的能力。

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作为一个学生,既不能创造就业机会,也拿不出一贴良药,提出的建议,也未必能行。但希望大家都以人为本,关照我们大学生,更希望我们未就业的大学生们,珍视自己的心灵,别让它受污受伤。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园林园艺学院、人文学院20毕业生就业讲座安排表(表一)。

时间主讲人题目地点备注。

3月22日曹忠民职业的选择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已讲。

3月29日谢国文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分析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已讲。

4月4日马茜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观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表二)。

2002级社会工作专业。

总人数40人调查表回收数37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已找到工作人数(1人)。

空白四项以上男生女生。

2份23份1人0。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考研。

70%77.5%52.5%25%27.5%32.5%7.5%。

特殊情况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5人写作10人体育15人。

文艺6人英语2人茶艺2人。

演讲2人社交6人摄影1人。

书法1人驾驶执照2人。

(表三)。

2002级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

总人数56人调查表回收数55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已找到工作人数(9人)。

空白四项以上男生女生。

33份7份2人7人。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考研。

75%75%69.6%41%36%15.4%5.4%。

特殊情况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8人写作5人体育17人。

文艺12人英语1人茶艺1人。

阅读1人社交3人绘画4人。

书法1人。

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20xx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20xx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20xx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主席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质量月总结报告质量月总结报告

以“质量是企业的信誉和生命”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已经结束。回顾一月以来的活动开展,我项目部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积极参与、全面实施、逐步推进并不断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拿出了整改的方案,采取了过硬的措施,扭转了过去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钢筋

钢筋主要存在墙柱钢筋位移、拉钩未进行二次弯折、丢扣、墙体定位筋设置不合理。针对以上问题,我项目部采取以下措施:

1、 对易出现钢筋位移部位,在顶板上弹线以保证其位置的准确,同时以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使每个工人的责任意识增强。

2、 对于拉钩未进行二次弯折及丢扣现象,现场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整改,同时给予劳务队适当的经济处罚,以起到警示效果。

3、 对于定位筋设置问题,每道墙体设置定位筋(间距不大于1.5m)。

二、模板与砼

模板出现胀模、扭曲、位移,针对此问题,我项目部技术主任、质检员及专业工长进过认真讨论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短墙加固钢管尽量采用通长钢管。

2、阴角处方木厚度要保持与背楞方木同样厚度。

3、靠近墙体阴角拐角处的穿墙螺栓应为200mm

4、两侧的加固钢管顶在相应的模板边缘。

5、洞口两侧短肢墙体,加固钢管应上下至少三道通长钢管其端头顶在阴角模板根部,保证洞口两侧墙体在一条线上,避免发生位移和胀模。

6、梁底增加支撑,新增加的支撑要与架体进行连接。门窗洞口、

梁底侧贴海绵条。

砼收面不细致、塑料薄膜覆盖不严密

针对此类问题我项目部组织施工班组人员开现场会并现场指导,让每个班组人员了解施工工序,同时也加强了班组人员的责任意识。

给砼班组人员开现场会 作业人员在认真收面

三、活动宣传

在开展质量月的活动中,我项目部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质量是一个准则,质量是一个忠诚,质量是一个责任,质量是企业的信誉和生命。我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让所有作业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增强所有人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焕发青春,不断前进,走向辉煌的明天。

为了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我项目部在施工现场悬挂条幅。

以下是宣传图片:

工人在进行一次收面 工人在进行二次收面并认真覆盖薄膜

通过这次质量月活动,不仅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而且在各项目部技术主任联检评比中,我项目部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我项目部将以此为契机,严把质量关,按照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对达不到要求的工序不予验收,严格按照pdca循环进行处理。我项目部将乘风破浪,走向美好未来!

为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深入贯彻“公司质量月”的思想,1月16日上午,新华公司组织各部门和车间生产人员到xx卷烟厂进行参观学习。

在xx卷烟厂,同事们在讲解员的'指引下相继观看了制丝车间、文化长廊和包装车间,在生产一线,同事们与xx卷烟厂的领导和工人师傅们深入交流,认真谦虚的学习相关知识,都有很大的收获。

在xx卷烟厂生产调度会议室,王总请烟厂的曹处长为我们详细讲解了xx卷烟厂目前概况,并对当前烟标市场进行点评和分析,曹处长对新华公司今年的工作成绩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产品质量方面进步明显,并指出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曹处长言语之情对新华公司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所有参观人员也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通过这次活动,同事们深有感触,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定义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工作要细心认真、精益求精,做到“人人自检、人人互检”,由于我们的卷烟产品精密度要求较高,可能我们的一点马虎大意,就会影响到下工序的正常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产品质量,人人有责,我们要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力求为卷烟厂提供更优良的产品。

其次,在现场管理方面,每一个生产现场,都不可避免的会有较多的材料和工具,要有一个整齐洁净的现场,我们要怎么做呢?这就提到了我们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这些,并对6s检查中的不合格项及时整改,让6s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我们才会拥有一个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生产。安全,是公司生产的重要前提,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佩戴好相关劳保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来操作机器,真正做到“零隐患,零事故”。

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典型现状。

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从艺术设计的大方向之中细分化的具体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论基础,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与独特的设计理念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外部场景设置,园林景观设计,各种场所的功能分区的设计工作。本专业是为适应目前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人才的专业。

本专业面向人们的生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对环境有独到的见解,收集时代信息、整理、存储、应用的设计人才。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毕业生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设计原理、创新设计的基本内容、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基础设计能力和设计应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20xx年青岛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9.27%。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4.42%,本科生就业率为90.97%,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86.59%。

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现象,他们茫然无奈。凡此种种,直接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自五四以来大学生曾一直保持着的那种不平则鸣、甘作社会栋梁、不屈不挠的精神,已难得一见。更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善恶、好坏、美丑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失去自信,出现孤独、压抑、精神麻木等现象。尽管这是大学校园中的极个别现象,但也折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严重问题。

观念偏激:

大学生求职时,通常会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管理能力、外语或计算机水平,但广东省教育厅的一项毕业生选聘现状调查显示,这些在用人单位看来并非占择才、用才的主导地位,甚至是比较次要的地位,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才是最令用人单位担心和不满的。另外,大学生的诚信也是比较令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差距大:

高技能人才比重不到5%。尽管规模比起20xx年大有长足,但相对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还较大。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牵动全社会的大事。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院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体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院的社会声誉,制约着我院的生源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学院加大了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强化了就业指导,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力争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就业。作为高职学院的我们,不仅要积极响应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就业精神,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特点,努力打造学院的品牌,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20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xx年学院有艺术设计(陶瓷方向)、雕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材料工程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商务管理等11个专业毕业生313名。截止12月份,毕业生就业302人,就业率达到96.49%。基本上完成了学院年初制定的目标。

(二)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一把手”工程,由主持学院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和就业工作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教务处、实训部、各系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时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措施,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经过各系、部门的积极努力工作,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强化就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根据各专业特点、社会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实际,各系、就业指导中心通过问卷形式,对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德化周边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在开设了就业指导选修课教学的同时,还邀请有关专家到学院举办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求职自信心和就业的主动性。同时,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近30%的学生参加了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合理定位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三)拓展市场空间,提供就业信息

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到州泉,厦门等地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学院根据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就业方向,于20xx年12月19日举办了20xx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组织邀请了20多家用人单位来招聘人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求职,与德化县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及时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免费发布毕业生的求职信息,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努力探索新的就业模式。

(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建立了就业网站,及时更新内容,发布招聘信息,做好与有关人才网站的链接;加强就业信息收集与管理,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有关网上招聘,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20xx年,共提供近1200多条网络就业信息。

(五)强化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我院严格落实高职学生学期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与德化36家大型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大是学院实践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六)实施“双证书”制度,有力推动就业工作

落实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我院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目前能够开展12个专业技能鉴定,基本涵盖了各个专业,为落实“双证书”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职毕业生,帮助其按规定申请相应的鉴定补贴。

2、各专业之间的就业状况不平衡。有些技能性强的专业就业较好,对一些就业对口比较窄的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毕业生就业后的流动性较大,开展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有一定困难。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通过对5246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总结出届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357元,实际签约月薪为3945元。走访昆部分高校毕业生了解到,多数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左右,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公务员、教师等职业。

“逃离北上广”

参与调研的52461名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各地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在20应届生期望就业地中,41.3%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省会城市为54.2%,其他城市仅为4.5%。其中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比有所下降,20的这一比例占到42.8%。这说明,随着“北上广”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逃离”。

实际上,“北上广”并非是多数云南毕业生的首选。近期,一场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的2014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双向选择供需洽谈会,就吸引了许多毕业生前来应聘。洽谈会是专门为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云南籍免费师范生举办的,但即便是毕业于名校的免费师范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还是感到了求职压力。为了能够应聘上一个岗位,不少学生都向三四个学校投了简历。

在应聘的师范生中,不少人也表达了想回家乡的意愿。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的.高明媚老家在石林,所以她更倾向于留在昆明。“能离家近些,自己压力也小点。我们班有3个云南籍的免费师范生,一个已经签约,还有一个是保山的也打算回家。”高明媚说。

月薪多在3000元。

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357元,而实际签约工作的月薪平均值为3945元。而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为4467元,而实际签约月薪仅为3727元。

这份调查报告并未公布云南省的具体情况。但通过对部分在昆高校毕业生的走访了解到,虽已快到毕业季,但仍有不少学生并未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我们班有48个人,目前约有一半的学生与企业签约了,主要是保险销售、企业文职岗位,月薪多数在2500-3000元。”云南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小苏透露,自己找到了一份行政岗位的工作,月薪实习期是元、转正后3000元。这与调查报告公布的3945元月薪差距还是较大。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小也称,班上的28个同学只有十几个找到工作,主要是广告公司文案、企业行政等,工资在3000元左右。在走访的其余多名毕业生中,其目前找到工作的月薪也集中在3000元左右。

客服销售生产加工。

最不受待见。

调查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中,位居前三分别为客服、销售、生产加工,其中客服投票数达到了14.3%,销售为13.3%,生产加工为11.1%。客服类职位劳动强度大,报酬较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不高,很难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我不想从事什么销售、客服的工作,总觉得这种工作挣得少、还辛苦。”云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小陈坦言,自己想从事更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教师,“我们班很多同学也都有这样的想法。之前去企业实习感觉工资低也不稳定,所以有7个同学前几天还参加了云南省的公务员考试。”

对此,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认为,从最不愿意从事的三类岗位可以看出,部分毕业生缺乏吃苦的精神。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在西方国家,技术工人的收入不比专家学者低。现在市场上最缺的就是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所以国家现在也在强化高职高专的教育,对人才进行合理分流。学生应抱着行行都能出状元的心态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