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鼓浪屿导游解说词 福建厦门鼓浪屿导游词(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14:19:16 作者:碧墨 最新鼓浪屿导游解说词 福建厦门鼓浪屿导游词(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厦门鼓浪屿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你们鼓浪屿之游的导游xx,大家可以叫x导。首先,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鼓浪屿这个名字的来历,让导游来告诉你们,这是因为鼓浪屿的浪花打到岛上岩洞的声音就像在拍打鼓的声音一样,所以名为鼓浪屿。大家顺着小路向前走,没看到一辆汽车,一点儿都没有汽车的尾气和鸣笛声。沿着小路继续向前走,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琴声。据称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钢琴,因此,鼓浪屿又被誉为琴岛。在小道上,轻快的步子,加上优美的琴声,真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接着来到居民区,红色的琉璃瓦屋顶和白色的墙壁,促成了高大的房子。许多房子连在一起,就像成排的树林。

刚才大家欣赏了鼓浪屿的景色,接着大家去品尝鼓浪屿的小吃。鼓浪屿有几个有名的小吃,现在大家先品尝鱼丸汤。鼓浪屿的鱼丸里面有碎碎的肉,再加上一些葱花,还真是香甜可口呀!喝完鱼丸汤,继续走,老是觉得少吃了些什么,当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立刻想起来少吃什么了?“卖芝麻饼喽,卖芝麻饼喽,一个三块钱哟!”。是芝麻饼!鱼丸汤和芝麻饼都是鼓浪屿的名小吃呢!

听啊!这是什么歌呀。“鼓浪屿四周海茫茫.......”,嗯,是鼓浪屿之波呀!这是一首经典的老歌,也是一首有歌唱鼓浪屿的歌,相信大家应该都会唱吧。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傍晚时分,应该去看日落了。电瓶车嘟嘟地响着,不一会儿电瓶车就到达了海边。享受着海风吹拂脸颊,听着大海拍打出优美的歌曲,看着太阳慢慢地落下西山,啊!鼓浪屿的海景多迷人呀!

眼看着时间也晚了,应该搭船离开鼓浪屿了,心里还是有一些依依不舍。不过没有关系,下次要是还想各地游玩的时候,记得叫上导游哦!让导游带大家一起各地游玩。李导和大家说声再见!

福建厦门鼓浪屿导游词

各位来宾:

现在,我们将去游览菽庄花园,菽庄花园处在我们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之上,他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为了怀念台北板桥别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园,建于1913年,于1956年辟为公园,是一座颇有特色的中国近代园林,厦门二十名景中的“菽庄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呢?到底是何藏法?那就随我一同去游览一番!我们游览这个景区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站在大门口,大家看到了门上的园匾“菽庄”这乃是主人字“叔藏”的谐音,菽是豆类的总称,算是农作物的一种,当年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菽庄”在这儿有归隐田园之意。进入大门,一堵高墙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各位来宾,大家回首一下,门楣上高悬着“藏海”匾额,现在大家明白这堵高墙的作用了吗,这是主人林尔嘉对园林结构的精心设计,那么他到地在这片园林里藏着一片怎么样的海呢?请各位随我一起进入左边的月洞门。

我们左边有一片假山,这是十二洞天,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们又称他为“猴洞”因为他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洞洞相连,常有小孩像猴一样在此玩耍。

我们面前有一座雕像,这就是我们的园主林尔嘉,他1874年出生于厦门,1880年去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军民拒绝割让,推林尔嘉的父亲林维源为议长,但主政优柔寡断,坚辞不就,台湾人民便奋起组织义军,与黑旗军一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时,糜烂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驻台的官兵回大陆,林维源等人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林尔嘉于1905年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发起建设厦门的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用事业,1914年任全国参议院候补议员,1915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接着往前走,前面小桥道路比较窄,请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拥挤!前面是园内的四十四桥,也许有朋友想问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其实就是园主在建园时正好四十四岁,为此纪念,故取此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内池、外池三处,每次涨朝里就把闸门打开放海水入池,退潮时便把闸门关上把大海藏了进来!

步入四十四桥,桥中有一亭“渡月亭”,现在我们大家就在这亭中体憩一会儿,看这亭是半月形的,亭内还有一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当月明之夜,夜深人静,海浪轻摇,园主人在此观海赏月,这种景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么美好!这是园中最佳的观景赏月之处,当然园主写的这幅楹联也写出了他怀念故乡的心情。大家往我们刚才过来的路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枕流”何为枕流呢?这枕流原与漱石一起合用,称为“漱石枕流”,出自典故晋代王武子问孙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林尔嘉引此典故是为了激励自己,以图重振山河。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它集中了园林艺术中的最艺术个性的三个特点“藏、借、动静结合”:

藏,就是把海藏起来,直到进入月洞门后才能够看见万顷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桥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园内,变成大海、内池、外池,这便是园主对藏字所下的功夫。

借,就是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化他物为已物,纳外景为内景,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为远景,借大海为铺垫,借楼阁为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富有立体感的画卷。

动静结合就是林尔嘉把园内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连,让孩子们去追玩,显示出动景,而坡边则建了小亭小阁,可供休憩观景,表现出静谧的环境;海潮流动的,长桥是安卧,这些都体现出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可谓匠心独具!

好了,现在随我一同往上走,去参观一下菽庄花园内的另一种独特的声音!

这儿是钢琴博物馆,面积有1000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屿族居澳大利亚的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30台世界名古钢琴和60多盏古钢琴烛灯台。这里面的稀世珍品镏金钢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有立式钢琴、最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秦演奏钢琴和8个踏板、4套琴弦的古钢琴,体现了100多年来世界钢琴的制造技术和发展水平,如此规模如此众多的世界古钢琴聚于一馆,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好了,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去参观这独特的钢琴博物馆。

各位来宾,一个半小时的游览结束了,游览了这独特的菽庄藏海与钢琴博物馆是不是让你们有点留连忘返呢?希望这些都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朋友!

福建鼓浪屿导游词

鼓浪屿长1900米、宽1000米,面积1.91平方千米,人口约1.62万人,宋元时期称为“圆沙洲”又称“五龙屿”。明代始称鼓浪屿,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时海浪可拍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音,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称为“鼓浪屿”了。鼓浪屿是国家级旅游区,福建旅游景区“十佳之首”,素有“海上花园”、“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誉。鼓浪屿又有“万国建筑博览馆”的美称,这是因为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厦门作为当时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开放,因此先后有英、美、德、法、日本、荷兰等13个国家来到鼓浪屿设领事馆、建公馆、教堂和洋行,所以我们今天到这个岛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鼓浪屿就因此得名了。

【英国领事管英国领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经150多年历史了。1840年,英国发动战争,它的远征军开到厦门海面,与厦门守军发生激战,结果英军战败退去。1841年8月,英国30艘军舰3500余人再次进犯厦门,经激战,厦门和鼓浪屿陷落,厦门被占领10天,英军撤退时留下军舰3艘、500人强占鼓浪屿达5年之久。中英《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鼓浪屿“暂居”。1843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就是攻打厦门的海军舰长。1844年第二任领事建了这幢领事楼。可领事虽住在这里,却强占厦门的最高行政机关“兴泉水海防备道”道署办公,前后达。这是1870年建的新办公楼,落地门窗,一副英国模样,内部装饰相当豪华,但有6间囚室。楼前的一座狮狗墓,那是领事爱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毁,墓旁立有一根钢管旗杆,已废倒。本领事馆3幢楼房院内树木苍翠,三幢楼房形成了一个“品”字状。最前方的那一幢建于18,楼下为办公室,楼上领事馆和会客厅,19又在该馆附设了警察署、监狱和拘留所,1928年又建了使馆人员和警察署人员宿舍,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格局。监狱就设在警察署这幢楼房的底层当年有许多同胞被日本人抓来关押在此,备受折磨,呼救无望……??鼓浪屿沦为租界的最沉痛历史记忆,也与日本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鼓浪屿有很强的势力,为非作歹,横行霸道。19,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时,日本曾作为其他列强的代表,要挟清政府签署了屈辱的租界条约。悠悠岁月的烟尘把历史遮掩,日本“领事馆”之内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它与鼓浪屿的宁静融为一体。据说,现在这些楼房里住的是普通居民,他们在这些有特殊历史成分的楼房里平静地生活着。而隔着时光这道围墙,我们分明感受到那段痛苦而屈辱的民族史,对历史的追思惟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加发愤图强。天主堂鼓浪屿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该址原为西班牙领事馆,后西班牙领事馆撤消,改为法国领事馆。19,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为多明我会会所的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主教楼。民国6年在主教楼前面建教堂,作为主教座堂,建筑面积287平方米,该楼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教堂正中祭台供奉耶稣君王像,两边各有一个小祭台,可容纳200人左右。鼓浪屿天主堂的主保是耶稣君王,也称耶稣君王堂。

“”期间鼓浪屿天主堂被占用作工厂。1981年落实政策归还教会,经过维修,于1982年元月10日复堂开放。1993年,市宗教事务局拨出专款15万元,支持教会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教堂进行保护性维修,当年12月中旬完工,基本恢复原建筑风格。

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教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平面布局前为方形,中部长方形,后部半圆形。前部为钟楼,共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天主堂平面采用早期最简单的巴西利卡式样,有4个尖拱形成主厅,呈一般教堂的拉丁十字形,祭坛在北侧,长方形大厅被两排列柱纵分,形成多面连拱的柱间,柱面勾勒自然,由于地形的限制,圣坛没有按照必须在东端的规定,而是放在北侧,主入口在南侧(南编35度),带有一个钟塔。教堂的柱子断面为梅花状,柱头为爱奥尼克式飞卷,悬吊彩蓝色珠网天花,具回声效果。整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为主,尖拱尖窗,连立面装饰、门媚窗棂、镂空女墙也都是尖形的。由于教堂占地面积较小,人口前有一个小型花园。从总平面布局上看是比较随意的。整栋房屋为砖石承重,翻修前为木结构楼板,外墙则为纯白色抹灰。立面造型比例合宜。正立面装饰比较丰富,沿街侧立面与祭坛部分的外立面都比较简单。翻修时楼面和阁楼已改为溷凝土结构,内部已全部进行装修,但立面却保持了原貌。特别是正面,举目光所望,均为尖塔艺术,四层塔式尖顶,递次上升,尖端置一十字架,高耸挺立。中门上方正中,镶一梅花型装饰窗,环以繁花浮凋,显得十分灵秀。外型表现了强烈的造型感染力,窗楣上镌刻中文“天主堂”以及拉丁文“eccleslacatholica”(意即“天主教会”)等字样。是厦门地区仅存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海天堂构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始建于19,4月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历史风貌的建筑。“海天堂构”老别墅,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在洋派风格比比皆是的鼓浪屿,是不多见的。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前后两侧的楼宇,普遍采用古希腊柱式,窗饰大都为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是中国雕饰中楼,一幢仿古的,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高高翘起。但墙面与转角又有中国的绘画、雕塑。中楼,这里原有一家外国人的俱乐部,黄秀烺购得后,将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由莆田工匠建造。它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缠枝高高翘起。楼顶前部别具匠心,设计了一个外表看似重檐钻尖的「亭子」,亭尖还安了一个宝葫芦;从内部看却是个条木拼成的八边形藻井,从二楼直达井顶,井壁上画有中国花鸟画。这「亭子」纯属装饰。门、窗、廊、厅的楣上均饰挂水泥透雕飞罩,所有檐角均装饰缠枝花卉或吸水蚊龙,挑粱雀替均塑龙凤挂落,把别墅点缀得十分民族化。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正厅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怡园怡园故居。著名爱国诗人,晚清福建八大诗人之一。。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割让日本,驻台官兵奉命撤回大陆,林鹤年被迫定居鼓浪屿。宅名怡园,“怡”者,心怀台湾也。怡园建成后,周围空地甚旷,林鹤年买来太湖石,将旷地建成花园,常邀友人来花园作诗唱和,抒发想念台湾的思绪。后来,林的挚友、书法家吕世谊在怡园花园饮酒后,挥毫写下“小桃源”三字,寓林鹤年的花园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比。如今,在花园入口的短墙上仍可见“小桃源”的石刻。

“番婆楼”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西式的建筑主体,却用闽南式的红砖砌成,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

虽久经风吹雨打,“番婆楼”褪去了鲜艳的容颜,但各种雕饰仍在,反而多了几分沧桑洗练之美。现在住在别墅里的是许经权么女许秋霞的女婿老吴,他一边打扫维修老房子,一边接待慕名而来参观房子的各地朋友,言谈间尽是自豪。杨家园八卦楼鼓浪屿八卦楼,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称为“小白宫”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高25.7米。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

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担、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总之,八卦楼建筑艺术精美,成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厦门博物馆。三友假日旅游城??三友假日旅游城是鼓浪屿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管理最先进的商业零售中心,集旅游、休闲、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三友主体的欧陆建筑风格和闽南独有的骑楼构成了中西合璧的经典,临海建筑、全开放式设计的卖场极具特色。龙头路商业街龙头路是鼓浪屿的主要商业街历史上就是鼓浪屿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性商业街区,因应着旅游的兴旺,龙头路的两侧开设了许多工艺品店和字画店,即有本地产的工艺品如珠绣、漆线雕、彩扎、彩塑、彩瓷等,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玉石、字画和瓷器等。同时还开设了不少南国干货店,以满足北方朋友的要求。????????根据鼓浪屿工商管理所的登记资料,游客每日画圈的五条路上,个体工商户各有15户、12户、25户、35户和202户。??龙头路位于这个圈的起点,它也是游客画圈时的终点。走出鼓浪屿轮渡广场,道路在三友假日旅游城处分岔。虽然都叫龙头路,但向左是传统的商业街,向右则是农贸市场。有趣的是,每一个旅游团都对鼓浪屿人的日常生活充满兴趣。但每一个途经的旅游团都会在这里坚决向右。

福建厦门鼓浪屿导游词

各位团友:

这是日光岩寺新修的山门,让我们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这好像一个人写的.,其实是三人所书。鼓浪洞天”是明万历年间(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写,已经400多年了,是日光岩上最早的题刻;鹭江第一”是清代道进士林缄所写,也有100多年了;天风海涛”是民国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写的。在如此高大的石头上凌空崖刻,气魄很大。

各位团友,日光岩寺原名莲花庵,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实际是一石洞,以石为顶,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为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传说当年顾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的别称),看到这里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为日光岩。日光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展,祀弥勒。1917年建大雄宝殿。解放后,圆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内外十方善信的捐赠,大兴土木,翻修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游平台、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焕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大雄殿、弥陀殿对合而设,是全国唯一的。由于环境优越,历代高僧不断,著名的弘一法师1936年曾在这里闭方便关8个月。

日光山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毁圯。台湾文人石国球写了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磴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了。

福建鼓浪屿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我们即将到达美丽的鼓浪屿,请大家带好照相机等物品,然后跟着我一起到鼓浪屿海底世界玩吧。

大家看,这是水母。瞧,这些水母的下部有几根“须”,这些“须”都是透明的,它的身子很软,上下流动时身体会变形哦。

好,我们现在要进去海底隧道。这条海底隧道是一条会移动的“路”,上面和两边都是钢化玻璃,玻璃外面是鲨鱼以及各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请大家仔细观赏。

终于出了隧道,大家快看,企鹅!它的身体是白色的,矮胖矮胖,两边有翅膀,非常可爱!

现在,大家继续前行,这里有一具珍贵的白鲸化石,它全长超过5米,高超过1米,还有许多不知名鱼类的骨架和化石。

没来过鼓浪屿就不算来过厦门,游客朋友们,本次旅游到此结束,请大家收拾东西,三分钟后,我们车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