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7-07 11:40:49 作者:曹czj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篇一

作为最基层的村级组织,肩负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责任。村级组织是社会矛盾、社会焦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聚集的地方,既要确保政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村里创新社会管理中,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加强社会管理,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结合村里具体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最有利于村里发展的道路;二是服务百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群众关注的事、急需的事、普遍得实惠的事; 三是平安大众。

xx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深水区”,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错综复杂的现实状况,需要面对在各种利益分配中调整利益格局、取舍利益分配的巨大压力。要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这要求我们:一是要有改革的魄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二是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三是要有清正廉洁的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环境不行。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越不能放松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营造。要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支持改革为荣,以破坏改革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干部群众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作为最基层干部的我,更要支持改革和服务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党的执政存在的四个危险性问题: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当前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化解“四个危险”而给出的一味良药。“精神懈怠危险”警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势在必行,“能力不足危险”警示党员干部必须与时俱进,“脱离群众危险”警示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消极腐败危险”警示反腐工作须长期性、高强度开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化解四个危险,必然要求我们这类基层干部:一是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争做改革发展的兜底人。刻苦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发展本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争当改革开放的先锋人。带头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二是必须明志守节,清正廉洁,争做先进文化的宣传。始终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弘扬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四风”,遵守“八项规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影响身边群众。三是必须践行宗旨,争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共产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和与群众的血肉感情。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四是必须努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组织放心。把权力自觉放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做到清正廉洁,提高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自己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把加强社会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好分内工作,特别是群众的工作。我国社会问题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社会矛盾主要是因为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地方党委和政府,也将把加强社会治理放在我们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研究和对待,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二是要不断学习实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我们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决策重大事项前,一定要广泛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活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要着眼于未来,做好长远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可作沽名钓誉的决策、急功近利的决策、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要从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的角度出发,避免因我们的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三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我们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就业、子女上学、医疗保险、农村低保、保障性住房、道路饮水等民生问题,要想方设法认真加以解决。四是要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求,不断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要把加强自身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思想教育、作风建设、理论学习、轮岗培训等形式,着力解决自身或分管部门作风不实、开放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落实决策不力、工作效率不高,安于现状、脱离群众等问题,努力提升自己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五是要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做实、做细、做好群众工作。俗话说:群众工作无小事。做好群众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切不可采取“花钱买稳定”等饮鸩止渴的方式,而是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通这学习,我深刻的认到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时刻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纯洁性,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篇二

近日,市委组织1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赴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学习考察。近日,赣州经开区黄金岭街道办事处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刘芳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她赴梁家河村学习考察的经历。

“延安,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那里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梁家河村是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那里给了最初的信念,是的第二故乡。出发前,同事们都嘱咐我要把学习心得与他们分享。”一见面,刘芳就迫不及待地与记者分享。

“梁家河村是一个名字里有河却极度缺水的小山村,村子沿山而建,黄土高原沟壑之中的一孔孔窑洞就是村民的家。”刘芳说,尽管节令已经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这是黄土高坡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极度偏远、干旱的小山村里,却留下了的点点滴滴。“在村史馆,我看到很多与村民们、知青们的合影和在离开后给村民们的一封封‘家信’;在知青淤地坝上,我看到当年带领村民征山治水、搏击贫困,根据梁家河特殊地形,在沟道中间拦坝蓄水,既保持水土,又增加耕地面积的创举。我感到震撼和钦佩。”刘芳说。

在参观知青旧居时,刘芳看到,在窑洞墙上,至今挂着习的珍贵文件影印件。由于习家庭背景特殊,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看到这些,让刘芳扫去了眼前的迷茫。

“梁家河之行让我很受教育。作为一名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我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培养,要坚定信念,把自己当作一颗种子,在群众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并深深扎根基层,争做梁家河村式好支书,村民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积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水平,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刘芳说。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篇三

现在大家基本公认,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是x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曾经先后兼任过三个村的支部书记,下面就如何组织农民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先讲三件小事:1、94年5月中旬,我到x乡百合村兼任村支部书记,该村是个瘫痪村,因与邻村闹土地官司,人心涣散,治安混乱。当时正是农民点花生和种西瓜的季节,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无雨,农民花生点种不上,种西瓜都是用桶拉水,村里的电也停了好长时间,农民累一天,还得摸黑吃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带领村干部首先疏通了线路,接着解决水的问题。我召开村组干部会问大家怎么办,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打井。时不我待,联系打井队,分组召开群众大会,村组干部忙乎起来,短短十天时间三个组打了37眼塑料管(家民称之为对口抽)井,这些井不仅解了当时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村组干部的威信因此大增,群众见到我对我感谢得不得了,说我们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2、96年我到x乡大胖村兼任村支书,当时主要是负责组建两委班子,班子建成后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啥事呢?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我了解到群众对村北村西的地很头痛,主要是这些地紧临两条大河,碱性大、湿度大,种啥啥不成,雨水稍大就淹,群众骂之卤孙地。我注意向群众讨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人说用电厂生产的那种化肥效果不错,有人说北地不知是谁种块水稻长势不错。我直观上感到种水稻是条路,找到该农户经过算帐比较,种水稻效益还真不错,于是我们就号召群众种水稻,二三年后这些地还真的全种上了水稻。3、x乡是汴梁西瓜的主产区,西瓜是该乡的支柱产业,全国有名的开封西瓜批发市场就在该乡境内。该乡王庄村委后沙滩村群众,96年自己兑钱聘请外地农民技术员学习温棚育苗和西瓜嫁接技术,仅二三年时间,该村就成了全县有名的西瓜生产先进村,西瓜生产收入大幅度增加,还为我们乡政府连续二三年争得了现场会。

由于我爱好哲学思考,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之失败的教训,通过反复比较,使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干工作办事情必须照唯辩证法规律办事。所谓规律,实质上就是事物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必然联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律。照此规律办事,事情可自然而成,违背此规律,轻者,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重者,超越规律的极限,就会失败。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们在百合成功地组织群众打井,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打了37眼井,乡村没有拿一分钱,都是群众自己拿的钱,干部仅组织组织,群众就那样对我们感恩,而我们有时干的事,就是不让群众拿一分钱,群众不仅不领情,反而骂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即是不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今天我不谈这个问题,我要谈的是,就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如果不照规律办事,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为农民群众办事,一定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农民群众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大小之分和高低之别,照辩证法规律办事,就是先满足小需要,再满足大需要,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再满足高层次需要,就是先急后缓。我们组织百合群众打井,所以能把群众组织起来,所以能赢得群众的心,就是因为我们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需。群众当时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点上花生,因为季节不等人啊!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当时没有比这个事更急的事了,解决了这个事,就是为农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的号召不仅很快得到了群众响应,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说我们当时办的事,不是组织群众打井,而是组织群众挖河、垫路或搞高科技农业结构调整,很可能是干部累的不轻,农民不领情,事情最后反而以失败而告终。现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和联合起来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关键,是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我认为,这里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深入农民群众,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帮助农民,才是把痒挠到了正地方,农民才高兴,才会跟我们走。当领导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有顺民心、合民意,干群众所需,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农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简单,身处上层的领导往往看不起农民的这些需要,认为这些需要是早已过时的东西,是落后的东西。其实,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和简单的事都是事物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级的需要才容易实现。否则,小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还没有满足,就硬向农民注入大的、高级的东西,就很可能败事。我常想,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热心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到乡村搞试验,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而毛主席领导搞的土地革命却让农民自愿捐粮卖命,组成一个铜墙铁壁,还不是因为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对土地的需要?现在我们组织农民办工业、搞高科技农业,农民都不积极响应,我们总是埋怨农民没文化、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差,而很少考虑我们干的事是否符合农民需要。农业、农村、农民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从这个实际出发去定目标干事情,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还拿打井这个事来说,群众打的是塑料管井,上级实际上并不主张打这种井,认为这种井档次低(也许还有其它科学上的原因)。现在看来,这种井最符合生产责任制和农民的资金情况,最符合农民的需要。如果我们当时组织打标准化的石管井,很可能就组织不起来,因为农民不仅资金上有问题,而且石管井管的面积大,打在谁的地里也成问题。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解群众的燃眉之急。现在我们那个地方遍地打的都是这种井,这表明这种井符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通过打井这件事我还认识到,为群众办实事,干部的牵头组织很重要。当时我问农民,你们既然这么需要打井,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他们回答说,我自己出钱打一眼井,你不叫谁用呀?不叫谁用得罪谁,叫用吧,自己掏钱打的井叫别人用,实在有点肚痛。你看,农民就是这么一个觉悟水平,我们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毛主席总结大跃进的失误时有一段话,他说:“一定要每时每刻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这段话同样适合于今天,我感觉甚至就是对今天的人们说的。我们在农村组织农民搞这事搞那事失败的原因,难道不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两条吗?今天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条: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资金技术情况,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村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3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篇四

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

这次培训班内容安排丰富,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与社会矛盾、信访工作、创新思路、顺势而为、推进农业新发展等。总体感觉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的具体工作中需要的党建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个人觉悟。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抓好基层党建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围绕如何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本村实际,围绕业务工作抓党建,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基层党建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政治保障。因此,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抓、长期抓。

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良性格局。严格建立和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严格按照党支部班子建设标准开展工作:第一,领导班子组织健全,人员配备适当,结构合理。第二,党支部是政治合格的领导班子。第三,党支部应当是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各负其责、分工合理的班子。第四,党支部应当是作风正派、开拓进取、群众信任、能够带领群众求发展的班子。第五,党支部应当是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班子,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党支部工作的目标。

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解决好影响群众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在推进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使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扬下去。作为支部书记,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还有认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要关心群众的冷暖、倾听群众的呼声,要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要做好宣传疏导工作,理顺情绪、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要坚决地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现象。“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事关群众利益的现象都应坚决制止。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努力工作,作村民的表率。要关心、理解村民,要尊重爱护村民,使我们的基层党支部能够成为村民信赖和能为村民排忧解难的一个战斗集体。要带领村民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克服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迎头赶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使班子团结统一,使班子成员首先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党员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整体最佳效能,齐心协力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篇五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如何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博大精深和理论精髓,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运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前进的方向,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党的十九大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了向、定了调”,为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首要的就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不仅是检验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更是一个支部书记必备的政治品质。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的坚定信仰,具有爱岗敬业、忠于事业、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要善用“望远镜”来登高望远,在政治上把好方向,面对各种错误思潮,要明辨是非,认准方向,始终保持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

新形势下,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和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本部门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要善于做、主动做、经常做支部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当前,重点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支部的第一要务,原原本本学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使支部党员、群众尽快掌握党的十九理论精髓,坚定不移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结合支部实际和业务工作,探索创新“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打招呼提醒等教育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经常性常态化的学习教育。要注重强化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意识,以服从组织为最大政治,讲党性、重品行、树形像、守纪律,绝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党员干部、群众,要通过自身的良好形象和工作作风来带动和影响党员与群众。

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政策水平,还要精通本部门的业务,有自己的特长和研究领域。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明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真正懂得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会客观辩证地分析形势,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只有全面掌握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在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两个方面都发挥带头作用,才能胜任党支部书记一职,才能推动党支部建设持续向前发展。要当好支部书记,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发自内心地热爱党务工作,把党务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去做,不要把它当作份外之事,更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面对支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担当,拿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魄力。尤其在党务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更要有为了党的事业甘愿吃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讲价钱,勇挑重担,对组织交办的事,尽心尽力做好。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一个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应主动去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做好协调工作,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善于把“下情”和“上情”结合起来,化解各方矛盾,团结支部全体同志。支部书记要有对支部建设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有对做好支部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多做有利于集体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好事,努力帮助党员、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树立起可亲可靠的党支部书记形象,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凡事均要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使每一项党务工作都要行驶在良性的轨道上,才能把党员队伍组织好、管理好、教育好,才能把支部建设成全面过硬的战斗堡垒。在主动和党员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其中,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把党员干部、群众凝聚在一起,形成战斗力。

党支部书记是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的具体落实人,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敢于直面矛盾,对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表扬,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敢于批评。要从思想、作风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凡是要求党员干部群众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做。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敢于带头与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

最新党支部书记心得体会(6篇)篇六

现在大家基本公认,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是x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曾经先后兼任过三个村的支部书记,下面就如何组织农民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先讲三件小事:1、94年5月中旬,我到x乡百合村兼任村支

部书记,该村是个瘫痪村,因与邻村闹土地官司,人心涣散,治安混乱。当时正是农民点花生和种西瓜的季节,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无雨,农民花生点种不上,种西瓜都是用桶拉水,村里的电也停了好长时间,农民累一天,还得摸黑吃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带领村干部首先疏通了线路,接着解决水的问题。我召开村组干部会问大家怎么办,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打井。时不我待,联系打井队,分组召开群众大会,村组干部忙乎起来,短短十天时间三个组打了37眼塑料管(家民称之为对口抽)井,这些井不仅解了当时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村组干部的威信因此大增,群众见到我对我感谢得不得了,说我们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2、96年我到x乡大胖村兼任村支书,当时主要是负责组建两委班子,班子建成后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啥事呢?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我了解到群众对村北村西的地很头痛,主要是这些地紧临两条大河,碱性大、湿度大,种啥啥不成,雨水稍大就淹,群众骂之卤孙地。我注意向群众讨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人说用电厂生产的那种化肥效果不错,有人说北地不知是谁种块水稻长势不错。我直观上感到种水稻是条路,找到该农户经过算帐比较,种水稻效益还真不错,于是我们就号召群众种水稻,二三年后这些地还真的全种上了水稻。3、x乡是汴梁西瓜的主产区,西瓜是该乡的支柱产业,全国有名的开封西瓜批发市场就在该乡境内。该乡王庄村委后沙滩村群众,96年自己兑钱聘请外地农民技术员学习温棚育苗和西瓜嫁接技术,仅二三年时间,该村就成了全县有名的西瓜生产先进村,西瓜生产收入大幅度增加,还为我们乡政府连续二三年争得了现场会。

由于我爱好哲学思考,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之失败的教训,通过反复比较,使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干工作办事情必须照唯辩证法规律办事。所谓规律,实质上就是事物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必然联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律。照此规律办事,事情可自然而成,违背此规律,轻者,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重者,超越规律的极限,就会失败。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们在百合成功地组织群众打井,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打了37眼井,乡村没有拿一分钱,都是群众自己拿的钱,干部仅组织组织,群众就那样对我们感恩,而我们有时干的事,就是不让群众拿一分钱,群众不仅不领情,反而骂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即是不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今天我不谈这个问题,我要谈的是,就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如果不照规律办事,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为农民群众办事,一定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农民群众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大小之分和高低之别,照辩证法规律办事,就是先满足小需要,再满足大需要,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再满足高层次需要,就是先急后缓。我们组织百合群众打井,所以能把群众组织起来,所以能赢得群众的心,就是因为我们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需。群众当时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点上花生,因为季节不等人啊!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当时没有比这个事更急的事了,解决了这个事,就是为农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的号召不仅很快得到了群众响应,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说我们当时办的事,不是组织群众打井,而是组织群众挖河、垫路或搞高科技农业结构调整,很可能是干部累的不轻,农民不领情,事情最后反而以失败而告终。现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和联合起来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关键,是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我认为,这里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深入农民群众,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帮助农民,才是把痒挠到了正地方,农民才高兴,才会跟我们走。当领导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有顺民心、合民意,干群众所需,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农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简单,身处上层的领导往往看不起农民的这些需要,认为这些需要是早已过时的东西,是落后的东西。其实,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和简单的事都是事物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级的需要才容易实现。否则,小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还没有满足,就硬向农民注入大的、高级的东西,就很可能败事。我常想,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热心乡村建设的

知识分子到乡村搞试验,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而毛主席领导搞的土地革命却让农民自愿捐粮卖命,组成一个铜墙铁壁,还不是因为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对土地的需要?现在我们组织农民办工业、搞高科技农业,农民都不积极响应,我们总是埋怨农民没文化、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差,而很少考虑我们干的事是否符合农民需要。农业

、农村、农民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从这个实际出发去定目标干事情,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还拿打井这个事来说,群众打的是塑料管井,上级实际上并不主张打这种井,认为这种井档次低(也许还有其它科学上的原因)。现在看来,这种井最符合生产责任制和农民的资金情况,最符合农民的需要。如果我们当时组织打标准化的石管井,很可能就组织不起来,因为农民不仅资金上有问题,而且石管井管的面积大,打在谁的地里也成问题。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解群众的燃眉之急。现在我们那个地方遍地打的都是这种井,这表明这种井符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通过打井这件事我还认识到,为群众办实事,干部的牵头组织很重要。当时我问农民,你们既然这么需要打井,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他们回答说,我自己出钱打一眼井,你不叫谁用呀?不叫谁用得罪谁,叫用吧,自己掏钱打的井叫别人用,实在有点肚痛。你看,农民就是这么一个觉悟水平,我们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毛主席总结大跃进的失误时有一段话,他说:“一定要每时每刻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这段话同样适合于今天,我感觉甚至就是对今天的人们说的。我们在农村组织农民搞这事搞那事失败的原因,难道不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两条吗?今天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条: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资金技术情况,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其次,分折在大胖栽种水稻的事。从现代农业的观点来看,栽种水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在有些地方,水稻还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对象,但是大胖村那些地里栽种水稻,农民由原来的不收变成收,由原来的少收入,变成了多收入,农民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因而他们就拥护干部,听干部的号召。农民有了收入,有了积累,再发展高级的东西也就有了基础,这就叫有低到高。从大胖栽种水稻这件小事来看,我们还领悟到,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遵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当时改种水稻我们只是在广播上宣传宣传,宣传那个典型农户的收入情况,帮助农民进行效益分析,并没有逼迫农民一下子都改种水稻。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一看种水稻还真行,大家就很快都跟了上来。当领导的有没有水平,水平高低,能不能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就看你有没有眼光发现群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能发现这种东西,就能一呼百诺,就叫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常讲的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正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作为对比,我们不妨举一个失败的例子,可以说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比比皆是。还是在x时,x年春季党委政府决定沿郑(郑州)汴(开封)路两侧在高砦村北地搞万亩经济林基地,当时领导可能想,一下子搞成这么一个基地,对调整农业结构,对改善郑汴路两侧的生态环境都有很大作用。可是实施时群众积极性不高,有些农户根本不同意,镇政府(此时x乡已改为x镇)只好从购苗、栽植到浇水的各个环节都包揽下来,组织镇村干部自己动手。由于规模太大,栽的质量很低,还由于精力和财力上的原因,浇水不及时也不充足,管理跟不上,结果成活率不到10,活下来的几颗树后来群众也都拔掉移裁到家里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说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按此规律办事,就容易取得成功,违背此规律,就可能导致失败。总结经验,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既要看到成功的经验,更要看到失败的教训,这样才容易看清规律。我曾思考x镇的农民裁种葡萄的事,都是同样的土质,都是同样的环境,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失败了,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我比较思考的结果是:成功的农户主要是因为应该(由规律所决定)做的事做足做够了,而失败的农户主要是因为应该做的事没有做足做够,总是懒省事造成的。一个人想干成大事,想干成高级的事,一定要把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干足干够,并富有成效。这些富有成效的小事,只要干足干够,干到一定程度了,经济也好,党群干群关系也好,就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x讲,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但我是从量变质变规律理解的。

最后,分析后沙滩村学西瓜嫁接技术这件事。说实话,在这件事上,当时乡政府并没有掏钱帮群众什么,倒是群众为乡政府争得了不少荣誉,对此,村里的几个能人颇有微言。我想,如果当时乡政府能拿钱帮助群众聘请技术员,我们不但能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学习这一技术,而且会提高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农民就不会说风凉话了。西瓜是x乡的主导产业,大多数农民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季瓜上,秋后算帐,他们先把明年种瓜的钱存起来,进入冬闲季节,男女老幼齐上阵,有的拉沙垫地压淤、压碱改造土地,一车一车地拉,硬是把整个的一块地抬高了许多,还有的是深翻土地,用铁锨一锨一锨将一亩、二亩地翻个个儿,深度达50公分至80公分。我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为农民的力量、毅力以及热爱土地的精神所感动,农民做这些都是为明年的西瓜、花生有个好收成。一过来年,农民就开始为种瓜忙活起来,备粪、备肥、挑瓜沟,搞早熟西瓜的农户,春节前就开始忙活,打药管理更是一遍又一遍。瓜上市时,他们为瓜有个好价格而欣喜,为瓜卖不上钱而犯愁,西瓜简直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魂。我描述这么多,只是想说一句话:如果政府能够花钱围绕西瓜做文章,就是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就容易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就会跟党和政府走。由低到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做事情就容易取得成功。当时x想搞大棚西瓜,我是抓农业的副乡长,领导问我在哪个村搞,我力推后沙滩村,我当时的理由是,后沙滩村群众有成熟的西瓜嫁接技术(这是搞大棚西瓜必不可少的技术),他们搞大棚西瓜,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后来大棚西瓜还是没有搞成,原因有二:一是该村人均耕地较多,搞大棚西瓜投入劳力较多,他们认为一搞大棚西瓜就不能再搞双膜覆盖西瓜了,因为劳力少忙不过来,搞二个大棚也未必有种五六亩双膜覆盖西瓜来钱。二是大棚西瓜投入大,农民资金紧张,而且有风险(主要是沙尘暴),他们想叫乡政府每个棚补助一千元,而且是先拿钱再建棚,而政府则答应每个棚只补助500元,是先建棚再补钱,谈判不下来,最后没有搞成。这件事虽然没有搞成,后来再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政府不惜拿出10万元钱购买果树苗在郑汴路两侧搞林果基地,最后啥也没搞成,如果我们把这10万元钱投入到后沙滩村帮助农民搞大棚西瓜,则很容易取得成功,就是按群众提出的每个棚补助一千元,也可建一百座棚。这一百座棚从表面上看,也是蛮好看的,从农民那里说,农民则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而我们没有这样干,干的是群众不想干的事,结果花了钱,事没有办成,还挨群众的骂。还是那句话,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叫他们跟党和政府走,制定规划和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群众的需要,要合民心、符民愿。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和中国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唯有在新的条件下,像当年毛主席那样,深入农村和农民,握着农民的手,问农民痛什么,需要什么,从点滴做起,从低处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新的原则和精神把千百万农民群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组成新的铜墙铁壁,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