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七上语文课外古诗教案及反思(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13:52:25 作者:字海 2023年七上语文课外古诗教案及反思(通用8篇)

通过教案模板的使用,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下是一些注重游戏和互动的大班教案案例,它们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5、《从军行》杨炯•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

1、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送远人》

3、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4、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7、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8、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9、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0、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1、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12、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3、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4、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李商隐《北青萝》

1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16、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曹组《卜算子·兰》

17、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孙光宪《河传·花落》

18、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9、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20、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6、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2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28、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2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0、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3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3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6、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7、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几《苏秀道中》

3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9、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40、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4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2、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4、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5、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46、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47、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50、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1、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小重山·端午》

52、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5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55、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56、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5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8、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9、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0、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61、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62、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孙道绚《滴滴金·梅》

63、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64、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自题像》

65、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66、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67、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68、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周邦彦《兰陵王·柳》

69、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7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71、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72、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4、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75、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76、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77、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78、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7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80、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叙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更深夜静,月光倾洒人间,诗人仰望寥廓天宇,发现斗转星移,感到时光流转,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外,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树梅花寂寞地开在断桥边,没有人眷顾,也没有人欣赏,有的只是风吹雨打,但它依旧开着,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这是何等高洁,又何等坚贞!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车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簌簌飘落的枣花,缭绕在村子上空的缫车声,还有那古柳下穿着牛衣卖黄瓜的农人。比起城市的喧嚣,这一切是不是更温馨、祥和,也更清新!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薄雾弥漫,愁云惨淡,凉意透心,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竟比黄花还“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长往,不免发思古之幽情。看着滚滚的长江水,作者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想当年,阿房宫“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何等气派,可如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又何等萧索。巨大的反差,诗人悟到了世事的无常,徒增悲叹。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喇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乐器了,但是一吹起来,士兵听见了发愁,老百姓听见了害怕。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风?原来它是狐假虎威。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前置作业: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一情景导入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三、小组讨论

1、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2、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四、交流展示:生汇报讨论所得。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六、课堂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小学语文课文古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衔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

1、背诵古诗《村晚》,说说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感悟与体验。

2、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赏古诗。

1、出示古诗。(配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自读古诗,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赏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渡:诗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画面,低声吟诵。出示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发自内心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配乐诵读古诗。

5、同桌交流。

三、诗人体验大行动。

过渡:诗人因对景色有独到的感受,就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想不想过把诗人隐?播放荷花图片。

小组讨论,现场作诗。

全班交流。

四、作业。

交流课前搜集的夏日古诗和描写花的古诗。

小学语文课文《古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语文课文古诗教案设计

一、课前说说:

二、指导看图

三、讲读诗句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细读朗读,通过读读、议议从而达到理解诗义的目的,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比划得来,能表示出情感,说明他们对诗内容理解。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9、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看图说话

朗读体会

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说一说

朗读

质疑

背诵

描红、临写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看:锄禾悯农(二)

想:辛苦春种一粒粟,

来之不易爱惜粮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比较简单,特别是第一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很多学生早已倒被如流了。所以学生基本上都能比较熟练的朗读和背诵,但在理解古诗的意思上却是个难点,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在教学中我多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意思,进行理解。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里大量的说话机会。

小学语文课文古诗教案设计

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4、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2、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3、检查预习。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二、讲读《墨梅》

1、听配乐课文朗读。

2、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3、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2)、教师指导练习。(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四、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3、回忆方法。

二、讲读课文《石灰吟》。

1、听指名朗读。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3、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巩固练习:

1、“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诵《石灰吟》

五、归纳总结。

1、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2、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3、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4、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六、能力训练

1、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2、分组向同学介绍。

3、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4、连线:梅坚忍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