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中班美术活动 中班美术活动策划(模板7篇)

时间:2023-09-22 22:33:57 作者:笔尘 最新中班美术活动 中班美术活动策划(模板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美术活动策划

兰州刻葫芦是兰州独有的一种艺术品,其制作精细、形象可爱,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幼儿在观看、欣赏刻葫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通过让幼儿认识刻葫芦,了解其制作方法和技巧,并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操作材料和工具,体验刻葫芦的乐趣,借此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和民间手工艺品的敏感性,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发现民间手工艺品特有的美,感受并喜欢本土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1.尝试使用牙签在泥葫芦上刻画各种线条,及用线条连接成各种简单形状。

2.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捏好一个葫芦(葫芦放在泥工板上,泥工板上贴有作品标签),兰州刻葫芦作品每组2~3个,兰州刻葫芦图片课件,牙签、纸巾每人一份。

感知刻葫芦作品图案的特点是以线刻为主。

用牙签在葫芦凸起的部位刻画直线、波浪线、漩涡线、折线等线条,并能用线条连接成一些形状。

1.欣赏兰州刻葫芦。

(1)引导幼儿欣赏、触摸刻葫芦作品。

提问:你看到的葫芦是什么形状的?(亚腰葫芦、鸡蛋葫芦)

葫芦的表面有什么?(有山、水、古代的人、猴子、松鼠、房子、字等)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触摸时感觉不平)

教师提示:兰州刻葫芦有亚腰葫芦、鸡蛋葫芦,葫芦表面的图案有动物、人物、风景、图案文字结合,触摸时感到有线条。

(2)引导幼儿体会刻葫芦图案的特点。

播放兰州刻葫芦图片的课件,分析兰州刻葫芦的图案特点。

提问:葫芦上的图案刻在葫芦的哪些部位?

教师提示:兰州刻葫芦的图案以线刻为主,线条多为黑色,图案刻在葫芦凸起的部位。

2.幼儿刻葫芦。

(1)教师示范用牙签在泥葫芦上刻线条及形状的方法。

(2)提出要求:要及时擦去粘在牙签上和浮在泥葫芦上的泥。

(3)幼儿构思并分享、讨论。

(4)幼儿在泥葫芦上创作。

3.评价。

(1)把完成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幼儿自由参观。

(2)讨论: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兰州刻葫芦主题活动分为欣赏葫芦、画葫芦、刻葫芦三个活动。通过前两个活动,幼儿对刻葫芦的纹样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刻泥葫芦活动打下了基础。

本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欣赏葫芦,让幼儿对刻葫芦的纹样特点作进一步的了解;刻葫芦,让幼儿在自己捏好的泥葫芦上刻上各种线条,亲自体验、感受“刻葫芦”这一独特的艺术;评价环节,把幼儿刻好的葫芦展示出来,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交流、评价辨别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兴致勃勃,积极地探索、创作。他们有的在葫芦上刻线条,各种线条的组合使画面生动而丰满;有的在葫芦的上半部分刻白云,下半部分刻花朵,使画面充满想像力……整体来看,多数作品上画面较满,葫芦凸起的地方都被刻上了线条,这样的作品立体感强,非常漂亮。在参观了孩子的作品展后,教师们无不惊叹:孩子们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美术活动中班教案

1、在拼贴过程中享受创造的乐趣。

2、能用蛋形拼出老鼠的不同动态,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创作老鼠的不同动态。

活动难点:老鼠耳朵的部位和头部动作的对应。

1、物质准备:纸、笔、操作卡片、双面胶、教师示范用大卡片。

2、经验准备:看过有关老鼠的动画片,对老鼠的动态已有一定的了解。

一、初步认识老鼠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我要用这两个蛋形来变个魔术,瞧,大蛋和小蛋是一对好朋友,总喜欢在一起。小蛋在前引路需要眼睛,小头画上小鼻子,大头画上大耳朵;再画两根长胡子;大蛋画上四条腿和一条细细长长的小尾巴,小老鼠就变好了!

(教师边讲述边演示图片,并添画上老鼠的四肢和尾巴。)

二、感知老鼠的各种动态。

1、通过变化老鼠头部方向,感知鼻子和耳朵的正确位置。

2、游戏“小猫抓老鼠”,丰富老鼠更多的动态。幼儿在游戏中变化老鼠造型,教师即时用图片摆出相应造型。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摆弄卡片变出老鼠造型,粘贴后并添画五官、四肢和尾巴。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画出老鼠的不同动态。

3、画好之后,说说你画的老鼠在干什么?

四、评价

1、动态评价:在幼儿作画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评价。

2、将作品张贴在展示板上,请个别幼儿讲述:“你画的老鼠在干什么?”

中班美术活动策划

1、学习蛋壳小猪制作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1、实物教具:蛋壳小猪、小猪手偶。

2、蛋壳、彩笔、太空泥、彩纸、剪刀、胶水。

1、播放歌曲《小小猪》,幼儿听着音乐做律动走路进教室,分四组坐好。

2、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胖胖的小动物,你们猜它是谁呀?

(然后出示蛋壳小猪猪)

教师:噢!是小猪,还是一只胖乎乎的大肥猪。

3、观察幼儿操作材料,欣赏各式各样的蛋壳小猪。

提问:

(1)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小结:

4、教师指导幼儿思考或小组讨论如何变成一只可爱、懂事的小猪,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大家评一评谁的想法妙。

5、出示小猪手偶:(套上手表演)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猪,走啊走到你们身边来,小朋友,快快跟我快乐小猪吧!孩子们这时热情高涨,巴不得马上把小猪制作出来。

6、想一想,说一说,蛋壳小猪是如何做成的?

(1)、长方形彩纸对折,剪出两片小猪耳朵。

(2)、将小猪耳朵轻轻折叠粘贴在蛋壳两测。

(3)、彩泥团出小猪鼻子的四条腿。

(4)、将小猪鼻子的四条腿固定在蛋壳合适的位置。

(5)、彩笔画出小猪的眼睛和鼻孔。

(6)、纸条搓出小猪尾巴粘贴在小猪身后。

(7)、蛋壳变成了小猪。

教书巡回指导

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小猪住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1、 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

2、针对幼儿的兴趣,设计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使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美术活动中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美术活动中班教案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儿美术中占有重要位置。中班的孩子虽然已认识并能辨别颜色,但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常并不理会颜色,作品的色彩大都单调,换色较少。中班的孩子自我意识还较强,在绘画过程中会表现出特别偏爱的颜色,时常使作品色彩杂乱和不协调,因此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色彩作为本次美术活动的内容,选择了美术欣赏活动《奇妙的冷暖色》,以幼儿生活中熟悉常见的太阳为切入点,试图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理解认识冷暖色,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对色彩的兴趣。

1.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尝试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

3.提高运用色彩的能力,体验色彩创作的乐趣

认识冷暖色, 感知色彩的冷暖,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尝试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

暖色色卡、冷色色卡若干、课件图片、蜡笔、图画纸若干、冷暖色的家(纸箱两个:上贴太阳和雪花各一)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课件: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大家看看画得是什么?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用动作或词语表达。

师小结:这幅画用红、橙、黄色来表现太阳,看了以后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师小结:这幅画用白、蓝、绿色来表现冬天,看了以后让我们觉得比较冷、比较安静。

二)出示图形课件:

1、出示暖色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看了这些颜色后你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些红色、黄色、橙色如同太阳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是温暖的,给我们带来新的温暖、希望,它们属于暖色。

2、出示冷色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看了这些颜色后你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蓝色、绿色、紫色好像冬天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比较冷、比较安静,它们都属于冷色。

三)引导幼儿对比图案相同、颜色不同的两幅画(课件):

师小结:这幅画以蓝色为主,蓝色属于冷色,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冷,另一幅画以橙色为主,橙色属于暖色,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温暖。

四)引导幼儿欣赏名画:

1、引导幼儿欣赏暖色调的名画:这些画用了那些颜色?看了后感觉怎样?

(这些画主要以红色、黄色、橙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属于暖色,我们也说它们属于暖色调的画,所以我们看了这些画觉得很温暖。

2、引导幼儿欣赏冷色调的名画:这些画用了那些颜色?看了后感觉怎样?

(这些画主要以蓝色、绿色、紫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属于冷色,我们也说它们属于冷色调的画,所以我们看了这些画觉得比较冷。

五)游戏《找家》

要求:将颜色分别放到自己的家中。(分冷、暖色)

刚才我们认识了暖色和冷色,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的篮子了有一些卡片,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然后帮它们找家,把属于暖色的卡片送到贴了太阳的房子里,把属于冷色的卡片送到贴了雪花的房子里,看看谁送的又快又对。

六)活动延伸:画太阳

1、今天我们认识了暖色和冷色,也看了很多暖色调的画,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这些暖色画一幅温暖的太阳,小朋友要想一想用什么颜色才能让太阳更温暖。

要求:

1)用暖色来涂颜色

2)太阳可以是变化的,光芒可用直线、曲线、光环火焰等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为了更好的解决幼儿色彩运用上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活动,在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引导幼儿感知、欣赏。首先是引导幼儿欣赏两幅作品,让幼儿对两幅画中的主色调有较清楚地认识,接着引导幼儿认识冷暖色。为了解决本活动的重难点,我引导幼儿对图案相同、颜色不同的两幅画进行欣赏,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对比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冷暖色对画面的作用。绘画作品的欣赏分析是很重要的,所以课件中选用了大量凡高、莫奈的画作供幼儿欣赏。在欣赏了大量不同色调的作品后,我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创设了游戏“颜色宝宝找家”,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就能区分颜色所属的色调。最后,我引导幼儿用暖色来画一幅《温暖的太阳》,引导幼儿学以致用。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孩子们对冷暖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作品中,孩子们能用暖色调表现太阳,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提高了色彩运用的技能,学会了在作品中用色彩表达各种不同情感的方法。

当然,色彩的运用并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教会的,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应不断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绘画出更加丰富的作品。(幼教教研室谢琳责编)

中班美术活动

-中班美术《小花伞》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以及幼儿作品的评价,对幼儿发展和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老师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他们就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失去自信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趣。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通过对幼儿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还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幼儿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个性才得以张扬,好奇心才得以满足,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对幼儿的评价似乎是教师的专利,幼儿是评价的客体,只能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是单向的评价,其实质是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重新又回到机械接受的老路上。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我们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参与评价。例如在手工活动《小花伞》中,我是这样提问幼儿的:“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这幅画画得怎样。”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高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使幼儿在自我评价中让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表现自己进而发展自己。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来进行评价,形成真正评价的师幼互动。

我们教师把评价大多安排在美术活动的结束部分,或全体集中听少数几个幼儿谈自己对别人作品的感受,或把教师认为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讲评,形式较单一。也就会出现上述所出现的问题。从时间上分析,有的孩子还没完成任务,正埋头工作,此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评价,教师要花力气才能让孩子们集中起来,且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故效果一般、效率较低。我认为,此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个别评价,结合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进行大面积的评价。集体评价可安排在餐前安静活动时,也可安排在晨间谈话、下次美术活动的“导入”部分等,花三五分钟时间,教师讲讲总体情况及表现特别出色或进步显著的孩子,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还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分组或自由组合),找找自己及同伴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还应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从而也让幼儿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别人,不然总会出现画的`最好的是我自己。

在活动《小花伞》开展前之前,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颗红五角星。幼儿陆陆续续画完了,我把红五角星发给他们,让他们去观摩同伴的绘画作品,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幼儿对于我的这一个新举措很好奇,也很兴奋,他们很快就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利了。然后,我请得星数不同的幼儿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分别请奖红五角星和作品的小作者说说原因,幼儿会说作品的颜色均匀、鲜艳,形象美观、新颖等各种原因。我也让得星少或没有得星的幼儿说说原因,帮助他们分析作品不受欢迎的原因,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

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使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1、通过迁移经验,加深幼儿对叶子形状、颜色的认识。

2、会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多彩的树叶,具有初步表现美的能力。

3、乐于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已剪好各种树叶形的手工纸。

2、在卡纸上贴有已经压平的树叶、剪刀、油画棒、白纸。

3、在各色手工纸上画有各种树叶的轮廓

4、背景图:上有三棵大树(另有小花、小草)

(一)出示已采集的树叶,激发幼儿想动手制作的愿望。

(二)师边讲述边示范制作树叶相片的不同方法。

第二组:拓印画在已经贴好压平的树叶的卡纸上,覆盖一张白纸,用油画棒横着在树叶的上方来回涂。注意上下两张纸要压住不能动,印好后再用剪刀剪下已拓印好的树叶。

第三组:撕贴画在已经画有不同形状树叶的手工纸上,用食指拇指捏紧纸一上一下沿树叶轮廓慢慢撕,。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第一组:提醒幼儿先将树叶分成几大块,装饰时,线条与图形一定要丰富,要有

规律。

第二组:拓印时,上下两张纸不能动,要等到拓印好了才可以移动,拓印时油画

棒必须横着涂。

第三组:撕贴时左右手必须协调,要沿着树叶轮廓方向慢慢撕。

(四)结束:

1、展示幼儿的作品

师:把树叶相片送到大树妈妈的身边。分组进行讲评。

2、和大树妈妈一起跳个《欢乐舞》。

师:大树妈妈有了那么多孩子,变得更有精神更年轻了,我们和大树妈妈一起跳个舞吧!。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1、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2、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欣赏力。

3、复习巩固撕贴技能。

4、喜欢参与美工活动。

5、教育幼儿不乱丢碎纸,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各种撕贴材料若干,用旧挂历做成的半成品(拖鞋、帽子……)

1、出示用旧挂历做好的物品(拖鞋、帽子、围裙、枕头套),引导幼儿观察,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这些物品是废物利用。

2、向幼儿讲解撕贴材料及使用方法,教育幼儿不乱丢碎纸,保持环境的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5、展示作品,讲评。

6、师生共同收拾物品。

对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纸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常接触的,幼儿喜欢撕,剪,画。这次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及美术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考虑,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