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发言视频 屠呦呦传读后感(汇总7篇)

时间:2023-09-29 22:00:44 作者:灵魂曲 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发言视频 屠呦呦传读后感(汇总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屠呦呦传读后感

“年轻人的智慧是国家的智慧,年轻人的财富是国家的财富,年轻人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而年轻人的独立是国家的独立……”每次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我都感到激动和激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在时间的侵蚀下,许多爱国青少年出现了。这些为祖国服务、为国家争光的中国儿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今天,让我在读完《屠呦呦传》后分享我的感受。

《屠呦呦传》讲述了屠友友的童年,她的学习过程以及她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出生于宁波市明凯街,一个位于宁波市中心的“连城区”。因此,屠呦呦的童年充满了宁波最微妙的江南文化氛围。

1951年是屠呦呦人生的第一个伟大转折点。今年暑假,她申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我想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因为屠呦呦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这正是年轻人需要相信的,让目标引领你在迷雾中前行。尽管任何科学创新看起来都是一个机会,但它实际上来自创新者非凡的观察、宽广的视野和坚定的信念。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屠呦呦率先进行了试验。为了获得第一个临床数据,她在海南病房旅行,在高温和高热下给病人喂药。对屠呦呦来说,这是她深入骨髓的'医生们伟大的爱和仁慈,也是她“长期寻找艾蒿”的力量源泉。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背后是著名的——中西医句子。作为一名即将离开西医第三阶段学习中医的学生,屠呦呦的科研之路足以成为最好的案例。

今天,中医在全国社会也赢得了更多的赞誉。中国有许多土特产。他们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作为小学生,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也应该努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荣誉。

屠呦呦颁获奖感言

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一些人认为屠呦呦获奖无疑是中医、中药的胜利。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屠呦呦是用西医研究方法挑选了中医用过的药材,青蒿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学药,因而与中医无关。

也许,还是诺奖委员会的.说法显得更为中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项颁给受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

“受传统医学启发”是一种非常严谨、恰当的表述。

一方面,不能说青蒿素与传统中医毫无关联,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就给了屠呦呦极大的灵感。

另一方面,它的研发遵循的是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的方法。

正如屠呦呦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

其实,不仅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许多传统资源也潜藏着待开发的巨大价值。

青蒿素的问世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对于传统资源,我们要传承更要创新,要将其置于现代文明视野中加以扬弃。

传承顶多是一种物理反应,创新才会带来瑰丽的化学反应。

说到科技创新,不能不提的一个遗憾是,我国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成功提取高纯度青蒿素的国家,然而,由于当时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研发单位没有对青蒿素技术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使我国失去了从应用广泛的青蒿素药物市场中获得垄断利益的机会。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力度,是屠呦呦获奖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称,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这使人想起,早在,当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时,就不断面对这样的质疑:青蒿素是团队研究的结晶,为何单单将奖项授予她一人?这种争议折射出了中西方评奖文化的冲突,即我们更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往往更强调突出个体,关注在重大的科技成果中,谁第一个提出思想或者方法路径。

实际上,任何一项科研创造都离不开团队精神,但一个被忽略了的常识是,科学的进步缘起于独创性的思想。

打破过时的平均主义、平衡观念,向科学家个体原创思想致敬,将有助于进一步撑大科技创新的空间。

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

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

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屠呦呦的个人心得体会

屠呦呦是一位杰出的中医药学家和药剂师,在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研究和发现青蒿素,她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医药学家。我的个人心得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屠呦呦的坚持和毅力是她成功的关键;其次,她不断探索的精神让我感到钦佩;同时,她的成就是对中医药学的一次巨大突破;最后,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屠呦呦所传递的信念对于我们自己的影响和启发。

首先,屠呦呦的坚持和毅力是她成功的关键。在追求青蒿素的道路上,她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尽管遭到了许多质疑和阻碍,她仍然坚信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并投入了数十年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正是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最终使得青蒿素被全球广泛应用于抗击疟疾的工作中。屠呦呦的坚持和毅力令我敬佩不已,也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其次,屠呦呦不断探索的精神让我感到钦佩。她在研究青蒿素之前,先后对50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和测试。她坚信中草药中一定存在可以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她最终在青蒿素中找到了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她的探索精神不仅仅停留在发现青蒿素上,她还致力于探索其他中草药的可能性,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屠呦呦的不断探索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尝试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屠呦呦的成就是对中医药学的一次巨大突破。她的研究使得青蒿素成为了抗击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学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潜力和价值。屠呦呦的成就让我深深地感到中医药学是值得尊重和发扬的,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药学的信心。

最后,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屠呦呦所传递的信念对于我们自己的影响和启发。屠呦呦在追求青蒿素的道路上没有被他人的质疑和困难所阻挠,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她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她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并坚持不懈,最终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屠呦呦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中医药学家,她的坚持和毅力、不断探索的精神、对中医药学的突破以及她所传递的信念,都让我深受启发。屠呦呦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我相信,在屠呦呦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走向中医药学这条神奇的道路,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屠呦呦的个人心得体会

屠呦呦是中国的一位著名药学家,也是中国科学家会员和中国医师协会顾问,她被誉为“青蒿素之母”,因为她的研究和发现使得青蒿素成为治愈疟疾的重要药物。在我看来,屠呦呦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和敬仰的人物,她的毅力、勇气和坚持精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希望。

首先,屠呦呦的个人经历和真实故事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典范。她在中国的农村出生并接受了贫困的教育,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知识和科学的追求。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工作,逐步获得了更高的教育水平并成为一位杰出的药学家。她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代表了个人的努力,更是给了所有有志于科学事业的人们一个强烈的信念,即只要我们有追求和努力,就一定能够 overcome 任何困难和挑战。

其次,屠呦呦的贡献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解决了人类多年以来对疟疾的困扰。疟疾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该疾病。然而,青蒿素的发现使得疟疾治疗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效,大大减少了病患的痛苦和死亡率。屠呦呦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拯救生命的英雄。她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医学领域,也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此外,屠呦呦的研究工作也展示了科学家的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她在研究中始终保持谦逊和奉献精神,对科学研究怀有敬畏之心,并且忍受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她的研究成果是经过长时期的坚持、努力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屠呦呦不追求功名利禄,她对于做出有益于人类的贡献抱有坚定的信念,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最后,屠呦呦对于青年科学家的鼓励和引导也是令人敬佩的。她多次强调年轻科学家要有创新精神,并鼓励年轻的科学家们走出实验室,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努力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屠呦呦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还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识的人。她的言论和行动对年轻一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激励着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

总而言之,屠呦呦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和人物。她的个人经历、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都是值得学习和钦佩的。她的毅力、勇气和坚持精神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只要我们努力追求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屠呦呦的贡献是对人类健康的福音,她的工作和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科学家和年轻一代向前迈进。

屠呦呦获诺奖感言

首先感谢瑞典古斯塔夫国王和西尔维娅王后陛下,感谢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海尔丁先生,感谢诺贝尔的所有评委和现场的来宾以及所有关心和关注诺贝尔奖的朋友们!更要感谢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先生。

我本人获得的是生理学或医学奖,感谢两位和我一同获得这一殊荣的同行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先生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先生!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也是在这里,我不确定,去年没来(此处有掌声)。

我的莫言老弟获得是文学奖。

我看了好多遍他的“获奖感言”,他说的很好,他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讲的是中国故事。

关键是,他会讲故事,而我不会。

我获得的是医学奖,但是今天,我却要谈点文学。

因为按着我的祖国的秩序或者惯例,在我的祖国,我获得这一殊荣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祖国、黨和人民。

我本人年老色衰,话已经说出去了,正如你们已经看到的一样,我也不能再重新感谢一次。

因为随着电波儿,我的“获奖感言”我的祖国和人民已经看到了。

其实我自己,来不来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和发表“获奖感言”我是颇犹豫的。

如果我说的不够好,感谢的人不太对,我可能会有一点小麻烦。

当然,回去还是没有问题的(此处有掌声)。

我年岁大了,人老了,不想动了。

我深知获得诺贝尔奖的奖金非常可观,因此,我还是来了。

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你来,或者不来,奖金都在那里,一分不少(掌声)。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今天穿的是一身紫色的晚礼服,当然,我也穿了蓝色,其实,我更喜欢黄色(此处有掌声)!

我已经耄耋之年,没什么可顾及的了,但是我依然需要“坚持原则”,时刻不忘维护黨和国家的利益,此处省略500字(此处掌声热烈)。

我说要谈点文学的问题,当然我不是要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掌声),是因为这些天以来我都在琢磨,怎么来发表这次至关重要的演讲。

如果谈点纯文学,我的这句话应该使用“思考”两个字而不是“琢磨”。

用【“思考”怎么来发表这次至关重要的演讲】似乎显得更加文雅一点儿。

我的这份演讲稿儿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来回折腾了好多次。

可是我又一想,既然是演讲,不应该是按着稿子读,像你们外国人一样,站在这里唾沫横飞滔滔不绝,那才叫演讲。

但是,我和你们不一样,我获奖不是我一个人,我的身后有一个团队在工作中,你们把所有的荣誉都给了我,但是我不能吃独食。

吃独食,你们懂吗?

所以啊,后来我就想,我把讲稿写好了我背下来,背的滚瓜烂熟,我暗自坚定信心,不能给祖国和人民丢人。

我身体不太好,不能讲太长时间。

但请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还能坚持。

感谢诺奖的评委会,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ccav和铁岭tv,感谢你们给我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无尚荣光的时刻。

不久前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网上写你的文章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姐不在乎什么院士不院士的。

其实这个“姐”还真说错了,姐是真在乎。

亲爱的朋友们,尊敬的各位来宾,我是中国人,我就是一个中国的小老百姓,一个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其实我还是更在乎我们的院士头衔,那在中国可是一顶最珍贵的帽子。

可是数十年下来,我还是一个三无科学家。

今天,我能来到这里,我已经感觉到非常地荣幸,因为不是所有的获奖嘉宾都能来到这里(此处掌声长达5分钟)。

亲爱的各位朋友,尊敬的国王和王后陛下,刚才你们鼓掌时间太长,我所幸坐下来享受一会儿,这是我这辈子听到的对我个人的鼓励和认可最长时间的一次掌声(又一次热烈掌声)。

其实以前,也有掌声,但是那是规定动作,因为在人手一张的.讲稿里都写着鼓掌的时间和长度(又一次最最热烈的掌声)。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那时候我是鼓掌的而不是像今天这样享受掌声。

说真的,我感觉好极了。

我再一次真心实意地感谢在座的诸位,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此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

说真的,我很幸运,那些年,我还能待在实验室,说实在的,条件很苦,但是再苦再累我要坚持下来了,因为必定比牛棚好得多(此处掌声长达10分钟)。

中国有个鬼故事是唐僧西天取经,这是一个中国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神话故事,我想诸位可能也都有所耳闻。

说的是唐生师徒西天取经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都是观音如来他们故意而且是人为设置的障碍。

我的研究,青蒿素的发明和西天取经也差不了多少,而且经历的时间比唐僧取经还长。

同样是站在这个讲台上,去年的莫言据说讲的不错。

但是我,注定要让你们失望了。

真的,亲爱的朋友们,我知道你们很期待,但是诺奖不能和政治挂钩,我真没有太猛的嗑儿讲给你们。

好吧亲爱的朋友们,我很感谢诸位的友好,我很感谢你们超越种族超越意识形态对我的尊重和尊敬。

我是一个很实际的人,懂得尊重也懂得被尊重。

很对不起大家,让你们听一个中国老太太唠唠叨叨这么久。

我脑子有点蒙,以致讲到后来我完全没按稿子讲。

但是我回忆不出来我应该没说错什么话。

如果我真的说错了,或者是龙颜大怒回去有困难的话(此处掌声如雷)。

回不去就回不去吧。

我奉献了一辈子,这是我得到最多的一次,包括奖金掌声好尊重!感谢你们,感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感谢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先生!感谢他100多年前就给我存下了46万美元(此处应该有掌声)。

感谢大家!谢谢诺奖组委会,谢谢古斯塔夫国王和西尔维娅王后陛下,谢谢海尔丁主席!再一次感谢黨感谢国家感谢祖国人民。

我能有今天的荣誉,都是党和祖国培养的结果,再次感谢!

屠呦呦获诺奖贺信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贺信:

贺信

中国中医科学院:

欣悉贵院屠呦呦研究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谨代表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全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向贵院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对屠呦呦研究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正如屠呦呦研究员所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这一礼物不仅开创了中医药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贵院以传统中医药宝库为载体,向世界阐释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

多年来,贵院致力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屠呦呦研究员作为中国大陆首个获得生理学或医学世界最高殊荣的专家,这是贵院对祖国传统医学正确坚守的有力证实,对传统医学宝库价值挖掘的莫大回报。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此项荣誉,既是个人的也是贵院的荣誉,更是中医药人和中国人的荣誉,这必将给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衷心祝贺贵院对发展人类医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祝贺贵院为全国广大医药工作者赢得的崇高荣誉!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月9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署长陈汉仪贺信:

贺信

尊敬的王局长:

欣闻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研究员成为首位华人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此我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衷心祝贺贵局、屠呦呦研究员及其服务的中国中医科学院。

屠呦呦研究员在医学上所作出的贡献能广为全球人民所知,并获得国际权威的'肯定,我作为全球华人的一分子,亦与有荣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带领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科研的桥头堡,一直以来均不断开展中医药的创新性研究,过往不少伟大的研究成果均引领中医药的发展。在此,我再次祝贺屠呦呦女士再膺殊荣,并祝愿国家的中医药发展继续向前迈进,再创医学传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

2015年10月9日

屠呦呦的获奖感言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关于屠呦呦的获奖感言,unjs小编为你推荐下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当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只叹生不逢时,如果东晋时期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想,葛洪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者。

我还想感谢一个人,准确地讲,应该是一群人,一群数以百万的非洲人。正是他们对中国中医、对青蒿素的信任,才换来生命的重生,见证了青蒿素的神奇。

在感谢四个人的同时,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临来瑞典前,我曾经有一个想法,想带85株青蒿来到卡罗林斯卡学院,让它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怕在机场、海关遇上安检、植检的麻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过几天,我就要返回中国,临走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您能告诉世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

因此,我不想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烦恼和质疑。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所以,我请求您能满足一个医者小小的心愿。

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浓绿,守望蓬勃发展的中国中医事业。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

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