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我的阿勒泰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07:10:56 作者:雁落霞 最新我的阿勒泰读后感(优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最一开始吸引我翻开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我的阿勒泰》。是带着多深的热爱才敢向我们所有人宣称:美丽的阿勒泰,这片寂寞而绝美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是我的。通过作者李娟清新的文字,从她的口中,我终于得知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是孤独的存在,那里是最朴素的存在。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探知,那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仿佛只是看到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穿着那经了风吹日晒褪了色的鲜艳的衣服,坐在对面。有点羞涩,更多的是坦然,娓娓道来她的生活。她的语调是那么轻柔,她的描述带着那么多的骄傲和欣喜,她真诚地拉着我的手走到那个让她无法离开、不能离开的地方去。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连那片戈壁上的狂沙风暴都有着别样的风情。

她在叙述,她在描述,不是刻意地想要表现什么,只是单纯抑制不住自己要表达,要告诉他们她所知道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她,也不属于她。她不在乎,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知道这个不同于任何其它地方的存在。她所看到的,她的生活,只有她知道;那里的人们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快乐失落,对那片土地的失望和热爱,只有他们知道。

我终于了解她有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有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有一年她去森林采木耳,有些总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有趣的小人物。每每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那么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他们也会抱怨,也会惆怅,也会忙于生计,也会抓住时机就享受。他们那么不同,却那么真实,甚至比在我们身边的人还要真是。

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畅快!骑马在道路上狂奔,洒脱!站在无边和无边中间,大声喊,不知有谁会听到,也许没人听得到。但谁还在乎呢!本来在这片寂寞而辽远的土地上,我就只有小小的一点而已,而我偏要大大声声地喊出来。痛快!是的,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很小。

可是我不会的。无论我从她的口中知道了什么,我都无法像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一样,真真正正地理解那个地方,看到那个地方,懂那个地方。甚至,我苦苦寻求也找不到,因为我们的心难于和那里的纯净、真挚、诚实融在一起。他们对善诚实,也对恶诚实,他们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更对头顶的天、脚踩的地诚实我们去了,也看不到那里真真正正的样子了。

真的有一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pm2.5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童年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但那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却很少见到了。

“星空清澈……每一颗星子都尖锐地清晰着。满天的繁星更是寂静地、异样的灿烂着……繁华明亮的星空应该是喧哗着的呀,应该是辉煌的,满是交响乐的”星空上的星星,在天空上兀自狂欢,兀自寂静,欢歌笑语又沉寂不语。星星这么小,又这么大……,忍不住又看一眼天空――这个世界这么大!但――星星上可能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可能比我们的世界更大,更少辽阔,更繁华……一想到这些忍不住落泪。

星空好大,大得让人浮想联翩――那一颗星星上是不是有一只迷途的羔羊,它四处寻找它的主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只能望着星星发呆?那一颗星星上,是不是黄金和钻石被太阳照得熠熠生辉,所以它才这么亮?那颗星星上,是不是终日下着雪,白茫茫的一片,在黑暗的宇宙里兀自寂寞……,天空好黑,一颗颗星星为我们讲着故事,让寂静的夜空不再寂寞。

你在看星星吗?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好句好段摘抄及读后感

1.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早饭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琅琅书声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最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

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你常常对我说:“娟啊,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再受那些罪了。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外婆,直到现在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你的意思。虽然现在的我还是一团混沌,无可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象得到,若是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六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2.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而永远地留住了我。那里每一粒深埋在地底的紫色浆果,每一只夏日午后准时振翅的鸣蝉,比我亲眼见过的还要令我感到熟悉。

我不是虚弱的人,不是短暂的人——哪怕此时立刻死去也不是短暂的人。

还有我最爱的老虎菜——就是把西红柿、辣椒和洋葱切碎了,再拌进醋和盐,就成了。简单又好吃。

当我呈现在世界上时,为什么却不能像绿那样……不能像绿那样绿呢?我会跑,会跳,会唱出歌来,会流出眼泪,可我就是不能比绿更自由一些,不能去向比绿所能去向的更远的地方。又抬头看天空,世界为什么这么大!我在这个世界上,明明是踩在大地上的,却又像是双脚离地,悬浮在这世界的正中。

4.我妈在森林里采木耳,采着采着碰到一条蛇。她给吓了一大跳,蛇也被她吓了一大跳。她拔腿就跑,蛇扭头便溜。他们俩就这样迅速消失在茫茫森林里的两个不同方向。

许久不曾感受到这样奇妙的感觉,文字的魅力是这么强大,一下子被拉进李娟的世界。在她的笔下、我的眼前,广阔的天地、无垠的山野跃然纸上。

落后的交通、匮乏的物资、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加增添了阿勒泰的魅力,也是大自然的魅力。

人是那么的的渺小、无知,所以更应该热爱生命、尊重生灵、敬畏自然。

好的作品会洗涤心灵,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以前不爱看散文,总觉得游离拖沓。但是,这本书从第一篇开始就吸引了我。

李娟女性的视角,让阿勒泰的生活在粗犷的环境下,展现了特有的细腻情感。与母亲、外婆的亲情,与当地乡民的邻里情,温暖又伴有几丝忧伤,表达出她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她们就像傲霜花,风吹不倒、雨打不倒。矗立在自然中的,是对生活的乐观,对生命的热爱。

看李娟的文字,会让我想到萧红。这两位女性作家,都像她们生活的观察者,旁观者,记录着点滴的人情冷暖。生活再苦,暗涌的激情,都将汇成一颗颗珍珠,在朴实的文字上澎湃。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偶尔翻了翻孩子读的书,一篇文章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

《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看似平平淡淡的.语调,写出了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对家人深深的眷恋。想起了那些年,我也是初离家乡,数着指头计算回家的日子,每到快要回家时,也是转遍大街小巷去采购,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买上礼物。都买了些什么呢?几乎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心情却永远忘不了。城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一路看去恨不得把它们都搬回家,可是财力有限,于是总想给每个人挑一个最适合的礼物,于是总会从天亮逛到天黑,逛到两条腿实在走不动了,最后可能是给弟弟妹妹每人买件衣裳,给爸爸买点茶叶。给娘的礼物最难买,因为给她买的吃的最后都会落进我们的口里,娘总是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我给娘买的衣裳也总是不合适,拿回去换是不可能的了,幸好我娘手巧,不合适的地方就自己动手改改再穿。于是每次买衣裳我都是往大了买,因为大改小总比小改大要容易的多。

我们这些从农村进城的孩子,在家时总是想着脱离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旦离开了家乡,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心里却又充满着矛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心总是无处安放。一方面想家,想回到家人身边安闲自在;一方面又恨家乡的落后,恨不得把家人全都带离那片土地。就是这种感觉凝结成浓浓的乡愁吧?每逢秋风一凉,不管身在何处,心总会不由自主的飞回那个久违的家乡。

现在在城市安了家,爸妈妹弟也都进了城,家乡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房子,这回不用再牵挂那个老家了吧?却不是。夏天的午后,一声蝉鸣,一个场景忽然就跃入脑海:太阳热烈地炙烤着大地,风吹过来,像把人脸上嘴里的水分全部抽走了一样,大人在麦场上轧麦子,我坐在场边,盼着下点儿雨凉快凉快,又怕下雨会淋了麦子,就这么忍着,支楞着耳朵等一个声音――“冰棍儿――”或者冬天,外面大风呜呜吹着,我们一家人围在炉子边上,爸爸洗了山芋削好皮递给我们说:“尝尝吧!咱家的新山芋比苹果都好吃。”

很多很多的回忆,这一下子竟然都涌了出来,原来家乡是深深地刻在骨头里的,不管离开多远,离开多久,她其实一直在心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