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

时间:2023-06-22 12:20:03 作者:曹czj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篇一

1, 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

1, 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 完成预习三,1,3

1, 给下列字注音:

2, 解释下列词语: (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

教时安排:

2 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2,板书课题 白杨礼赞

茅盾

总结:

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3, 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明确: 预习一。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毡 外壳 主宰 垠 坦荡如砥 恹 逸 晕 虬 颀

集体订正。

三,明确学习目标:

1, 了解 象征的手法

2, 分析课文结构。

3, 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

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 9 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

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

1, 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 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

1, 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一条大毡子”

2, 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

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 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

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 “恹恹欲睡”。

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 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

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

5,总结写作顺序:面 点。

六,总结第一课时:

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课后作业:

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来写的。

3, 给下列加阴影的字注音并解释:

(2)坦荡如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潜滋暗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黑体字的句子是个单句它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格是: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明确课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

2, 作者有关知识。

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三,学生阅读5-6节思考并讨论:

1, 概括5-6节内容。

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不平凡”。

2, 第5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总结明确:

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性格:

干:丈把高……

分: 丫枝:向上,靠拢…… 倔强挺立,

叶:向上…… 不屈不挠,

皮:光滑,淡清色…… 力争上游,

总: 这……

3, 讨论文中提示:

总结:词语:向上,靠拢,一束……

疏导:通过写白杨树的外形来表象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进而赞美白杨树 “不平凡”。

四,阅读第7-8节,讨论:

1, 概括本节内容。

明确:赞美白杨树,揭示其象征意义。

3, 从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军民和白杨树具有相似支出?

总结:不屈不挠,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读8节)

4, 总结该段使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总结:反问和排比

作用,加深语气,强化感情。发人深醒。

讨论:哪些词语表现出揭示的意思一层比一层深?

“不想到”“一点也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

5, 齐读“我赞美……的精神”

明确:直接交代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疏导:“不但……尤其”递进关系的复句。强调后面的“精神”。

五,讨论第9节:

疏导:对比的写法。

总结:热爱民众,赞美民众。

六:总结全文: 正:伟大

开篇点题 生长环境 细描外形,概括特点

反:单调

白杨树…… 实在是…… 决不是……

农民 楠木

象白杨树一样的人: (对比)

哨兵 白杨树

精神和意志 赞美

主题:象征的手法,抓住外形特征借形象,赞美……歌颂……抒发……情

七,完成课后作业:(略)

附:1,象征:通过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1, 比喻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

2, 一般比喻,其喻体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相反。

3, 比喻适用与各种文体,象征用于抒情性文体。

托物言志:

附2:

阅读训练:

(一)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能出白杨树精神美的一项是:( )2分

a.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b.一律向上、向上发展、高到丈许、

c.参天耸立、紧紧靠拢、成为一束

d.光滑而有晕圈、泛出淡青色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白杨树有些叶子是斜生的。

b.白杨树一般只有碗口那样粗,但可以长到两丈高。

c.白杨树给人具体的形象感觉是笔直的。

d.白杨树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树。

3.加横线句子宾语的中心语是:( )2分

a.倔强挺立的一种树b.树 c.一种树。

d.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参天--- 旁逸斜出----

5.上文的结构特点是:( )2分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总分总

6.把下边的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排列位置归类:3分

碗 努 雪 圈 闷 颈

7.上文段的首句从句子用途方面分属:( )2分

a.祈使句 b.疑问句 c.陈述句 d.感叹句

8.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_______。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篇二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教学进度

第一周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 1、《新闻两则》(2)

第二周 2、《芦花荡》(2)3、蜡烛(2)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

第三周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2)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

6、阿长与《山海经》(2) 7、背影(2)

第五周 8、台阶(2) 9、老王(2)10、信客(2)

第六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21、桃花源记(3)

第七周 22、 短文两篇(3) 23、核舟记(3)

第八周 24、大道之行也 (2) 25、杜甫诗三首(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

第九周 11、中国石拱桥(2)期中复习(4)

第十周 期中复习 学习竞赛

第十一周 12、桥之美(2)13、苏州园林(3)

第十二周 14、故宫博物院(2) 15、说“屏”(2)

第十三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

16、《大自然的语言》(2)17、《奇妙的克隆》(2)

第十四周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19、 生物入侵者(2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2)

第十五周 20、你一定会听见的(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

第十六周 26、三峡(2)27、 短文两篇(3)

第十七周 28、 观潮 (3)29、湖心亭看雪(2)

第十八周 30、诗四首(3)期末复习(3)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6)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6)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篇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选择该段的理由。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

大屏幕显示《孤独之旅》片段

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提问1.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2: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也才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篇四

情境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老师:ppt、微视频、导学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提前板书课题和蝉的简笔画) 播放微视频:金蝉脱壳的视频配文字说明。

师语言: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现的是什么情景?

生齐发言:蝉脱壳的过程。

师语言:不错,镜头中是一只蝉,它在蜕皮脱壳。这段文字来自于法布尔的《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知“蝉”识,品《蝉》言,学《蝉》语。(出示ppt)

师过渡: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题材,借助文学手法写成的说明文,因此知识性和文学性是它的两大特点。那么这篇文章中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跳读第一部分,快速勾画蝉的相关知识。

师:提醒学生标注:科学小品文、知识性、文学性 二、知“蝉”识

(5)脱壳的过程大概要 ? 时间

(6)幼虫脱皮后由 ? 变成 ? ,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

3、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师语言:梳理这些知识点,你会发现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师提醒学生标在书上。

(5)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可 ? 去 (6)落到地上的幼虫像 ? (7)弱小的幼虫需要在 ? 藏身 6、归纳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师过渡:本文主要讲了蝉从卵到幼虫到成虫的生命历程,那么作者是借助怎样的语言来说明这些知识点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蝉》言。(出示ppt)

三、品《蝉》言

1、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出示ppt)

(1)方法指导:先解词,后作用,再说准确性。 (2)示范引领

品析“约”字的准确性:

先解词:“约”的意思是大约,表估计,不确定: 后作用:文中说明蝉生十个卵是个大概估计,不确定; 再说准确性: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合作闯关,赏析“大概”“十分”。

(4)师总结:法布尔在介绍蝉的知识时,用词十分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时他的介绍又不乏诗意。

2、赏析语言之生动性(出示ppt)

(1)方法指导

接着,

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 使头部倒悬, 折皱的翼向外伸直, 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 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学法指导: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

(3)合作闯关,赏析最后一段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因为它掘土四年,

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学法指导:

二讨论:小组六人讨论,师巡视指导 三发言:小组代表发言

这段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师总结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大半生命都在黑暗的地穴中度过,这也正是法布尔先从蝉的地穴写起的原因所在。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不管生命时间长短而好好地活着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正如香港作家小思说过的一段话,“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过。”此时我们想到了一个人,史铁生,那个去北海看菊花的人,他记住了妈妈对她说得话:“要好好活。”这就是法布尔的伟大之处,他将虫性探索写出了人性反省的境界,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学习。

(4)课堂检测(出示ppt)

师过渡:法布尔在《蝉》中共写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课文只节选了两部分,下面请赏析来自另外两部分的文字。

a、“从未”——品语言之准确性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蝉的音乐》)

b、品《蝉和蚁》之生动性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 拖住它的翅膀, 爬上它的后背,

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 竟当着我的面, 抓住蝉的吸管, 想把它拉掉。 (《蝉和蚁》)

师过渡: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学习蝉的语言来介绍你的手机。

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你的手机,注意写出手机的外观和作用。

2、放作文师范视频

3、学生一分钟思考,打腹稿。

1、回忆品析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方法。 2、师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故事,我们留待下次相遇。更多未知的有趣故事,我们留待下次相遇。

六、作业

1、课堂练笔继续完成。 2、课外阅读《昆虫记》

3、摘录你喜欢的五句话,并做赏析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篇五

通过七年级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本班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语文优良率不高,大部分同学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

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战争与和平、爱心散文、说明文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四单元说明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杜甫诗三首》、诗四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 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方案(7篇)篇六

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下列词语读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屑

3.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

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指导学生的朗读。

3.学习文中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蕴涵的父亲对儿子的真情挚爱,儿子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启发学生感恩父母,激发学生的报德之心、报德之行。

二、教学重点:平淡之中的浓情;对"背影"深情而细致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四、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讨论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母爱。自古以来人们都歌颂母亲的慈爱和温柔,歌颂父亲的刚毅和坚强,可是朱自清却用细腻温婉的散文,写出一个同样细致入微,温婉如母的父亲。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背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第一次读课文,建议大家做两件事:

1.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勾留赋闲蹒跚

2、用一句话说出本文写的事

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送别的情景。

三、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四次: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我的眼泪很快又来了。第三次,我的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第一次是作者从北京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刚逝,父亲失业,祸不单行,于是一股忧伤袭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次车站,望父买橘,这是全文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步履蹒跚买橘时的背影 映入我的眼帘。父爱的感动撞击着我的心灵,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第三次是车站别离,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回想起过去种.种,回想起父亲的关怀体贴,一股愁绪袭上心头,于是流下了怅惘的泪。

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亲的来信,特别是“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去之期不远矣。”的话语又一次牵动作者的伤感的思绪,想到父亲的颓唐,家境的惨淡,晚景的凄凉、抑郁的情感一时迸发。心酸的泪水又一次的流出了眼眶。

概括、板书:

徐州见父--难过的泪 望父买橘--感激的泪

父子分手--怅惘的泪 北京思父--心酸的泪

3、总结

作者四次流泪,感情是丰富真挚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就是要写真情,以情动人。四次流泪,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这四次流泪,造成感情上的波澜迭起,一次又一次强烈的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现在,请同学们默默的翻开书本,诵读课文,让我们透过那晶莹的泪光,去体味文章中那真挚永恒的父子之情吧。

四、三读课文,理解背影

三读《背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现在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饰的定语,谈谈你对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学生同桌讨论)

可以从内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角度去思考、探究。如:“探”,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总结: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背影的理解,有内容的、有情感的。从文本中,我们不难看出:“背影”既是文题,也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文章中背影总共出现四次:开篇最不能忘记的背影,写出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中间车站买橘时的背影,写出了父亲的一片亲子深情;车站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写出了惜别时对父亲的无限怜惜依恋;结尾泪光中的背影写出了别后对父亲的深切思念。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既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形”的方面的特点,也向我们展示了父亲“神”的方面的本质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

父爱如山,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父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请用一个比喻句,说说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或作用。

示例:

父亲

你是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航程;

你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六、布置作业(播放背景音乐《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