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大关丁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优秀5篇)

时间:2023-09-22 18:05:51 作者:灵魂曲 2023年大关丁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

xx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xx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有坎坷,有平坦,有错误,更有创新,读了《论十大关系》,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我们不仅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不动摇,更要从中有所吸取,致力于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听取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四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讲话。这篇讲话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带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它们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__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在国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点,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__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论十大关系》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处理矛盾,辩证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首先就我们大学生,抑或说成青少年而言,学习和实践就是一对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自我的把学习和实践分割开来,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青少年,总是秉持一个想法,我们是大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于是乎,每天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埋头啃书,矢志不渝,或许取得专业硕士、博士。

当然,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也的确反映了一些现实状况,部分大学生只注重狭隘的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造成毕业也同时意味着失业,即使持有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深谙学科高深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力不从心,甚至手足无措。

作为大学生,这与我们息息相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或许现在我们依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请牢记,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调整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很多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来验证,这让我非常开心,我喜欢从书本上,和老师的讲解中吸取知识,但也很重视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其实,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点,不论学习的是什么学科,从事的是哪一方面的研究,理论学习和实践都是同等重要的,当然社会实践也不仅限于自己的单一学科。

上课时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应该珍惜的黄金时段,假期则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好时机,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习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经验充实自己,未来,我们一定是社会有用人才!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更在于这篇著作中还提出了体制改革的问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整个体制问题”。

尽管毛泽东提出的体制改革的思想还是初步的,但它在实际上确实已经涉及如何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问题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不曾停下脚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今年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新任总理__谈到机构改革时强调,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以切实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表明了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我想今年的会议,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关系的体制改革莫过于铁道部的改革了吧。众所周知,铁道部最大的弊端就是政企不分,改革之后,铁道部并入交通部,实行政企分开,这与在社会主义初期,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已经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针是一致的,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这样具有历史建树的理论基础。铁道部的改革,正如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列席当日下午举行的全国人大全体会前回答记者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提问时说的,“大部制改革很好,我很赞同。大部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铁路事业更好的发展,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这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改革进程。虽然铁道部的改革一路坎坷,不过,不可否认,不断地改革,也正体现了我们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这也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初衷是一致的。

于此,我不得不再次强调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和这部补休著作的贯彻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论十大关系》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也是党的科学发展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它所蕴含着的宝贵的科学发展思想,特别是关于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今天以至将来仍有着重要而长久的指导意义。

应当深入发掘这一历史文献的时代价值,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

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__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十大关系,亦可谓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在国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是辩证的,人生也是辩证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也需要处理身边的种种关系。

学习、工作与休闲娱乐关系,必须适当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必须权衡,个人价值离不开集体价值。只有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交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集体利益更大更优;而集体利益的扩大与优化,能够提供个人更好的发挥平台。

再者,关系既是复杂,又是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学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和谐的人际。

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犯了重大的错误,如_中的冲击公检法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潮。造成社会动荡。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我从十大关系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