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疫情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总结 大学生疫情调查报告汇总

时间:2023-06-01 22:09:45 作者:曹czj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疫情调查报告篇一

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疫情对于大学生的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本小组以线上问卷与线下采访的方式展开了此次调查。

二、实践内容:

(一)、前期准备,分工明确 在本次实践报告筹划中,我们将成员分为三组,明确分工,分头准备。

资料收集组:负责制作调查问卷,总结采集的信息; 影像采集组:负责在实践活动中采集反应调查问题的影像,照片需注明照片反映的内容; 论文编撰组:负责论文初稿撰写,将一组总结的信息和二组采集的影像进行整合,以文字的形式为大家呈现出我们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二)、实践过程,配合默契 首先,本着实践内容真实可靠的原则,我们采取了线上问卷与线下采访的方式,调查了 17、18、19 级的学生,并做相关记录。之后进行小组之间信息的整合,对疫情对大学生在心理、生活、学习上的影响共同点做标注,并进行整理。

们采访的有 6 名学生表示,线上学习总是充满着卡顿,无法正常的上完一整节课,而且完全靠自主学习,总想着偷一下懒,无法很好的吸收老师课程的精华。第三个方面是激发了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关于这个方面主要是针对要考研的学生而言,在我们采访的 11 名大四学生中,有 6 名考研学生表示疫情期间虽然只能通过线上学习,但是他们觉得这是个机遇,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自己所需的内容,疫情反而是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 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关于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第一个部分是日常作息上,由于新冠疫情使绝大一部分学生只能在家,使很多学生更加沉迷于电子设备的娱乐上。在我们口头采访的 33 名大学生中,有 23 名大学生表示,因为疫情缘故不能出门,每天只能通过玩手机、电脑等娱乐设施度过每一天,以前放假还会约同学出门逛逛,但是疫情期间几乎是全天宅在家里打游戏,娱乐。影响的第二个部分体现在饮食上面,我们所调查的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由于疫情在家缺乏运动,导致了饮食方面有所减少,通常是一整天都有一种饱腹的感觉,不想进行饮食。由此两点我们小组得出了新冠疫情对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是很严重的,使大部分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最后关于新冠疫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普遍是体现在新冠疫情带给他们一种孤独与无聊感。通过调查我们小组发现,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不能出门,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无聊感,这种无聊感导致了对生活产生了乏味,感觉生活没有起伏,从而导致了一定轻微的抑郁产生孤独感。除此之外,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少部分学生因为疫情在家待的时间远超自己的预想,导致了和家人发生了许多矛盾,产生了许多隔阂。

三、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我们小组发现,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也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担当意识。

同时,我们小组也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现象,我们所调查的那些目标明确,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明确规划的大学生,新冠疫情对其的影响是远比那些目标不明确的大学生小得多。这类学生往往能够在疫情期间保持自己之前的作息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新冠疫情带给自己的影响。

大学生疫情调查报告篇二

;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日

调查地点: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调查背景:艾滋病作为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受到了各个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它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一项社会问题。虽然各级政府已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都很重视,也做了很多相关内容的宣传及防御措施,但近年来,艾滋病流行仍呈快速上升趋势,青壮年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人数逐年增多,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让同学们正确认识艾滋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院团委思想调研部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首先对我院不同年级进行分层,然后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使用全省统一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调查员由我院团委思想调研部所有成员组成。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调查的25人中,一年级学生13人,占总人数的52%;二年级学生12人,占总人数的48%。其中男生15人,占60%;女生10人,占40%。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25份问卷,收回25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共8个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做出具体分析:

1.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1)能(2)不能(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25份问卷全部回答为“(2)不能”。

分析:仅凭身体有无症状和体征不能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才能确定。所以,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是不能从外表上看出来的。此题的知晓率为100%。

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1)会(2)不会(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一年级学生7人回答为“(1)会”,其中男生5人,女生2人;6人回答为“(2)不会”,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二年级学生6人回答为“(1)会”,其中男生3人,女生3人;5人回答为“(2)不会”,其中男生3人,女生2人。还有1名女生回答为“(3)不知道”。

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淋巴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造成艾滋病传播。蚊虫叮咬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此问题,一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为46.2%,二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为50%。男生知晓率为46.7%,女生知晓率为40%。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1)会(2)不会(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一年级学生2人回答为“(1)会”,其中男生1人,女生1人;11人回答为“(2)不会”,其中男生8人,女生3人。二年级学生1人回答为“(1)会”,仅1名男生;11人回答为“(2)不会”,其中男生5人,女生6人。

分析:艾滋病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的,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跳舞、咳嗽或打喷嚏、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劳动用具、餐饮用具、办公用品、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电话、钱币等。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此问题,一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为85%,二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为92%。男生知晓率为86.7%,女生知晓率为90%。

4.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1)会(2)不会(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25份问卷全部回答为“(1)会”。

分析: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移植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组织、器械;与感染者或病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方式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此题的知晓率为100%。

5.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1)可能(2)不可能(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25份问卷全部回答为“(1)可能”。

分析:同上题。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此题的知晓率为100%。

6.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1)可能(2)不可能(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25份问卷全部回答为“(1)可能”。

分析: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哺乳时可以通过血液、阴道分泌物或产后母乳喂养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所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此题的知晓率为100%。

7.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1)可以(2)不可以(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25份问卷全部回答为“(1)可以”。

分析: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将性交双方的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隔开,因此能有效地

避免意外怀孕,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此题的知晓率为100%。

8.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1)可以(2)不可以(3)不知道

对于这道题,25份问卷全部回答为“(1)可以”。

分析:艾滋病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性滥交,与一个健康的性伴发生性行为是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此题的知晓率为100%。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以往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有一些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缺乏了解。整体说来,高年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于低年级学生,男生对大部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于女生。这次调查也提示了要重点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及女生的宣传教育。调查总结: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性意识的萌发以及性本能的日趋强烈,已成为性行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易受外界影响,因而有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对大学生群体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可以通过同伴教育将知识传递给其他学生,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是一个需要持久坚持的长远任务,所以应组建一支长期稳定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队伍,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的热情,以便更加有效的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普及加深。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10年12月1日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疫情调查报告篇三

;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主题调研分析报告据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chinasministryofhealth,theunitednationsprogrammeonhiv/aids,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 (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联合对 xx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的报告,截至 xx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peoplelivingwithhiv/aids,plhiv)有 78万人,其中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 17?4%。xx-xx年,报告职业为学生的 plhiv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 0?96%上升至 1?64%。其中,20~2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从 20?3%上升至 49?0%。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接受新生事物快,且处于性欲旺盛时期,同时受西方国家性自由、性解放等原因影响,使得大学生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为了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在校园中开展健康教育,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与性传播知识的认知现状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教育需求进行了相关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xx年 11月底,对北京市某高校在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有效样本513份。

研究方法

调查工具

问卷参照国内同类研究的问卷内容,结合大学生特点自行设计,共 4个部分:(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恋爱状况;(2)艾滋病的知识,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感染途径、艾滋病的表现、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等;(3)对艾滋病及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包括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自己感染后的态度等;(4)大学生对艾滋病、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对在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意愿等。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全校14500名所有专业、年级学生经宣传动员后采取校园网上在线自愿匿名问卷调查。由学校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学生辅导员协助对问卷进行质量技术控制,学生以自己的学生号上网答卷,提交后不能再次进入。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9?0软件对 51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一般资料 513名被调查者中,男生 353人(68?81%),女生 160人 (31?19%);本科生 448(87?33%),其中大一 343人(76?56%),大二 71人(15?85%),大三 21人 (4?69%),大四 13人(2?90%);研究生 65人(12?67%)。

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总知晓率 70?74%。正确率排在前3位的输入被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或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91?42%)、与 aids或 hiv感染者性交(90?64%)、艾滋病病毒主要损伤系统(90?45%)。正确率排在后 3位的感染 hiv后一般多久能检查出来?(24?37%)、患有性病的人比健康人更易感染艾滋病(46?98%)、共用牙刷是否传播(54?39%)。

对安全套使用方法的认知及使用安全套影响因素大学生对于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其中对于在戴上安全套之前,安全套顶端的空气排不排无所谓的问题认知率只有 8?38%。而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主要是事先未想到会发生性行为(33?92%)。少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发生一次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几率很低(6?63%)。

对艾滋病流行状况的认识及对艾滋病与婚前性行为、同性恋的态度对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33?53%认为离我们很远,23?00%回答不知道,只有43?47%学生认为离我们不远。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上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持同情、帮助的态度,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交往者50?29%。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躲开和害怕,甚至讨厌。

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态度者居多。在认为同性恋是否是性自由可受到保护者39?96%,持否定意见30?41%,有29?63%人回答不知道,不好说。

大学生对性教育内容和获得性知识途径的需求情况对性教育内容的需求多集中处理恋爱关系、与异性交往技巧、性心理等条目上。1/3以上大学生对避孕与生育的知识有需求。对性知识的获得主要希望从教师讲课、电影电视和书刊、网络、医务人员的宣传等处获取。对艾滋病宣传的力度认为很不够,应当加强 210人,占 40?94%,认为不够 106,占20?66%,认为还可以的 197人,占38?40%。 3 讨论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防控计划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高校也一直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xx年 1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提出,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禁毒、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

本次调查显示:本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70?74%,低于国内其他研究,说明本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综合知识掌握欠缺。总的来说,大学生对输入被艾滋病及 hiv感染者的血和血制品、与艾滋病及 hiv感染者性交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达到 90?00%以上,但对母婴传播知晓率较低78?36%。比郑伟俊等的研究高。说明近年来我国在艾滋病方

面的宣传起到一定作用,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获得艾滋病传播的相关知识。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和非感染途径了解的不甚全面。对共用剃须刀、牙刷可以传播艾滋病和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60?00%。与郝继伟等、刘娅等等研究基本一致。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缺乏,尤其是窗口期知晓率最低。对艾滋病感染途径认识的不到位,容易造成对艾滋病防护的忽视或遗落,导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不良卫生行为发生,也会使一些学生到非正规美容场所进行纹眉、纹身、打耳眼等,造成艾滋病感染的可能。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不够,容易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影响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以至于对感染者和病人产生排斥和歧视。提示艾滋病的宣传需要与日常生活活动密接结合,使学生获得的艾滋病知识更细化,能实际指导日常生活行为,避免可能引起的风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调查表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同情和帮助为主,有一半以上大学生愿意与他们接触,高于徐亚吉等调查。如何面对艾滋病及 hiv感染者是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向,对艾滋病/hiv感染者的歧视会产生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危险人群不愿意接受检查,隐蔽自己,甚至产生报复心理,构成社会隐患。但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是开放的、宽容的,只有 15?79%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比贺莉萍等研究结果

高,认为同性恋可受保护达 39?96%。大学生在知晓 hiv的传播同性接触密切相关,但同时却采取危险行为,存在知识与对待危险行为的态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性行为与防病相分离的现象已置大学生于感染 hiv的高危境地。而且,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比较乐观,有近 1/3的学生认为离我们很远。所有这些会增加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要消除这些风险,除需要对艾滋病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外,还需结合心理卫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在增强防病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规范自己行为。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途径。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为性传播。预防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正确使用安全套。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正确使用安全套上存在严重知识不足。在影响安全套的使用上多方面,一方面反映大学生的性行为与情绪、环境等有关,另一方面对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意义了解不深。一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的影响,追逐感观刺激,不能为对方和自己安全考虑。少数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增加生活技能教育,同时应加大综合宣传力度,提供方便、可及、价廉、隐蔽的安全套获取渠道。

调查显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需求较高,占61?60%。对性教育内容需求是多方位、多层面,与吴扬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性知识的获得主要希望从教师讲课等获取。与杜开南

等调查以网络、电视等获取为主结果有所差异,与孟巍等调查一致。说明大学生们对自我的探索,希望能通过课堂等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社会对性的敏感和回避会增加大学生对于性的好奇,如不能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知识,容易导致大学生通过浏览黄色信息等获得性知识。高校应当结合现今大学生相对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总之,学校亟需采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多形式、多层面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可及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特别对其薄弱部分进行强化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在和/或以后能面临的生殖健康问题。同时应加强人文素质、心理卫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在增强防病知识和意识的同时,也应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确引导其性行为,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遏制艾滋病在校园中的流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