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大全7篇)

时间:2023-09-09 09:27:44 作者:BW笔侠 2023年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大全7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一

(一)领导重视,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教育领导小组,规定班主任及语文科任教师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课程。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循序渐进的去达到我们预定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课程设置方面,七年级、八年级每周每班各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三)有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举办写字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为期一月的活动中,由写字老师组织,围绕汉字文化,各有关班级自由举办一系列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2、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3、学校国学经典研读领导小组组织出版专题板报,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让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各项国学活动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1、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而我们每一个国学教师对于国学教育的接触时间不是很长,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2、关注国学教育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3、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国学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二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逐渐地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能够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现在我和自己班的学生一同总结出一些适用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自学的程序与内容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案书写中的学习目标往往千篇一律,一般都是三大块:认学本课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直接指向内容的理解,也是导致教师课堂教学“重意轻文”的主要原因。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在指导学生批注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一些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这些批注方法中,只有欣赏法指向了“文”,其余均指向“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大多常用的也是前几种,所以在批注理解和汇报交流中,就对作者表达的意思,内心的情感着力过多,而对表达的方法、技巧却关注不够,出现“重意轻文”的现象。

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圈养”,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放养”。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的着眼点会在一词一句一段上,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批注本来是在“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朱自清),但这里容易出现的这个“味儿”却仅是一草一叶的,缺乏整体的关照,便不深不浓。若教师再不加以引导,汇报交流中出现的就是一些文本的散点,极易导致理解上的肢离破碎。

丁培忠老师生前一直倡导,阅读一篇文章要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学生的自主批注是一种精读,要求潜心默想,沉入到字里行间去涵泳。正如清人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所云:“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泳,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阅读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语境中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但在实践中,学生往往是边读边批注,对某处有所感悟就开始写,记录下的是初始粗糙的感受。大多是对句、段的总体、模糊的感受,尤其缺少对词语的批注。即便是对词语进行批注,也只是浅层次的,未经过多思考与深入理解的。如对“端详”一词,学生的批注有“看”、“认真地看”、“欣赏地看”,距离“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正确理解还存在着差距。要沉入文本,潜入到语言的深处与细部,就必须通过对词语蕴含的精细寓意的理解来达到。这也是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加强的。

缺少质疑,其实是阅读教学长期来的一个基本现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掌握着课堂的提问权,学生习惯了答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尽管将“质疑法”作为一种批注方法总结出来,但在实践中,学生的质疑批注从量上和质上都不理想。这说明学生还不具备质疑的能力,而质疑又是通向深度阅读、独立思考的主要途径。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第一环节是基础,第二环节是保障,第三环节则是拓展。在这几个环节中,学生的自主批注是第一位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学生的语感、阅读能力有强有弱,直接导致批注质量的差异。交流中如果能力低的学生再不主动汇报,教师就无法发现批注的无效为批注而批注,仅将文本内容换个说法写在空白处,未经思考,所谓批注只是一种简单的内容搬家;批注的无用有的学生批得过于肤浅,进入一种模式,经常用简单的“太美了”“太好了”等毫无意义的感叹词来批;批注的错误没有关照全文,错误地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介绍人种来历的传说故事这样批注:我终于知道了人种的来历。这里,就将传说当作了真事。对这些能力较低的同学如何在自读批注和交流环节予以关照,达到阅读批注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也是一个难点。

主要体现在第二环节,即学生交流批注,教师顺学而导上。这几种现象可以说一直存在着:一是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肢离破碎;二是学生间就批注进行平行交流,对重难点的理解各抒已见,没有交叉深化。

这些问题的反复出现,仍源于教师对教材、尤其是刚刚拿到手的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不强,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如果对重难点批注不到位,又不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便很难达成批注式阅读教学目标。因此,我深刻地明白一点,要想使用好批注式阅读教学,首先要自己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成批注式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三

在刚结束不久的对于遵义县远程教育工作的验收中,验收小组一致通过了对抽样站点的验收,并对遵义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志愿者很受鼓舞,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在刚到遵义县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组织领导结构、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从下乡了解远程教育的情况,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同时一些站点的操作人员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内容丰富多样。从党员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当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扩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远程教育最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它摆脱了原有固定学习团体、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个人、团体进行个性化教学。

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理论学习,为新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途径。农村的远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按学习主体分为两块: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

1、党员干部培训党员干部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竖家政策的解读人和宣传人。因此对国家干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高要求的。干部除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行政知识外,还要具备行政能力、领导能力、干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个人素质,工作总结《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有许多的工作要抓,以致于自身建设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实践。现在每星期的干部培训已经纳入了日常规范,成为了基层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2、农民群众培训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去接触外边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工作还是依靠党员干部和站点管理人员来具体操作和实施。因此,为农民提供所需信息的内容尽量要做到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于掌握。致富才是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守键,但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靠的是发财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用俗话说就是“找钱”。所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同时我们下乡了解情况和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要有常备不懈的人力资源保证。站点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素养、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市场信息意识等,还有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1.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2.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站点建设是快速而且完善的,只是操作人员技能上还没能很好地跟进。

3.我们志愿者对农村的总体情况还把握不够,下乡了解的次数也不多,下乡走得多,就能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就能做到工作有干劲,有目标。“党员干部素质”和“农民群众利益”是互相牵制和互相促进,我们从中可以起桥梁的作用,利用好远程教育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交流机制,争取更多的自下而上的馈信息,再将远程教育逐渐内化成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改变思想来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然后在探索的过程中再逐步丰富远程教育的内容,扩展停它的功能。

4.开展远程教育,学守键,用是目的。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而让农民简单直接地学和用,省去对信息进行逐个筛选的环节,工作才能做扎实。而这也是现阶段我盲作还没做到位的。因此,学以致用的推广还是遇到了农业技术观看和实际运用相脱节的问题。现在已经成立的农业技术辅导队就是在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另外,先组织种植户或养殖户学习运用专门的种植辣椒和养猪技术取得成效后,农民之间再自行对信息进行传播,互相评比,能调动很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尽快、尽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部分有两块内容,一块是会认的字,另一块是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本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写。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1、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2、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3、坚持在阅读中识字

教材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教学时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4、让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把阅读权归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朗读应体现三个层次: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不丢字、不错字,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互相听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次,结合课文特点及教学环境,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情境,指导学生用真情实感读书,用心读书,读出感情。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此外,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不宜读好却又是重点的句子,采用对比朗读(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提示学生辨析,或请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后让大家评析)。对长课文不必要求全文读通顺,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重点进行朗读,从而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帮助学生切实达到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五

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多读书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岂能仅仅读《语文》,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崔峦先生也讲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80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提高。”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从事生产劳动,以及各项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师和家长不可能永远陪伴着孩子,而好书却可以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二年级每年学生不少于5万字。随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多,培养二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以及学生读书的层次不齐,我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兴趣来抓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外阅读的多彩世界。

下面我就谈谈平时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丑小鸭》的故事,当我讲到丑小鸭由于长得难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负离开了家后——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不是说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建议他们读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长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学性,如《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书。

1、保证书目。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我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我经常鼓励孩子多买课外书,班里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几本课外书,孩子们把自己的书都放在教室里的图书角里。班上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找班上读书优秀的几位同学,负责班上同学的借书还书。资源共享,大家轮流着看,读书的范围更广了。

2、保证时间。我每天挤出时间来,让他们读。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每天到校,只要走进教室,就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午的时间,也是读书的时间。另外,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使孩子们读书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

3、注意积累。在进行阅读时,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规定每晚的读书内容,每读一篇,让父母检查签名。读读背背较短的诗歌,每完成5篇,奖一颗星,一篇较长的文章,3篇奖一颗。由班上的小组长和老师作为考查人员。如果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能恰当地用上去,我们就奖给她一枚表达章。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填记录表。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那些爱读书、读书认真的孩子,我细致的做了份阅读记录表,由学生每周填写一张,内容包括阅读篇目、字数、认识的新字,里面的人物。从阅读记录表里,我详细掌握了孩子们的效果、收获。知道了他们每天都坚持读书,每个月最少的也会读六千字,最多的能读一万字以上。

5、开展活动

(1)班里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每天下午,都会分小组交流前一天的个人读书情况。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读书活动。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每周让学生至少背诵一首古诗,为了便于检查,内容我统一指导,程度好的学生可再选出自己喜欢的来背。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今后我会带着学生在书海里更欢快的畅游!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六

四龙小学 王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新晋父母的口头语。据此,很多家长以不惜代价的方式,为孩子提供各方面的优越条件:吃最好的进口食品,穿知名品牌的婴幼儿服装,带着孩子到昂贵的早教中心进行亲子活动,更有甚者二至三岁就到国外入读海外的知名幼儿园等等。诚然,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难道受过以上“待遇”的孩子,成才的几率就大吗?这也是当下家长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即在考虑给孩子提供最佳的物质条件同时,却疏于对孩子道德品格方面的培养。

2016年3月26日南部县教育局举行了“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并邀请杨霖老师为我们做“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讲座。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指引我今后教育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杨霖老师首先说起“为什么要做品格教育”,她列举了当前社会种种现状:安利的“无理由退货”;高速上应急道的变来变去等,这些都是小恶,难道做这些小恶的人都是坏人吗?杨霖老师指出,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因为,没人教过。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的现状,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也缺乏一种价值理念。这些都反映出全社会的道德在下滑,社会文明情况令人担忧;然后是中国目前的整个教育体系缺乏对孩子进行系统的价值观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以致于培养出很多高智商,但是漠视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自私者;最后就是学校缺乏系统的育人课程体系结构,德育没有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成长需要,转化为自觉行为来规范自我,导致学生知行脱节。由此可见,品格教育迫在眉睫,身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不管教什么学科,都应该把品格教育渗透其中,并且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教育的根本在于品格的塑造”,品格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何为品格教育,又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呢?以“全人教育,品格优先”为主导教育理念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

品格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和儿童讨论判断、选择和形成他的价值观,另外一方面还要教育和指导他们形成维护价值观的能力,也就是品格能力,它是人的核心素质之一。所以,品格教育要从小抓起,不仅老师要教育,家长,学校,社会都应该发挥它的作用。而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对孩子的品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孩子从小就在你的班上,他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基本的价值观还未形成,再加上老师具有的威信,只要正确引导,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孩子很快就能受到影响,若一直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智的成熟,他的价值观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并且付诸于实践。但是现实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因为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受到的影响不仅仅是你教师的,更多的还有来自家长,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合力教育。在孩子品格形成的过程中,应该把行为训练、品格认知、品格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校园生活中不断运用实践并固化相关品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品格能力。

无论是在城市或农村,孩子们如果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老师对于所有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悉心关照,更在品格教育方面更要倾注全部的心血:轻声细语对待每个孩子;遇到孩子不正确的行为耐心讲道理,不斥责;引导孩子友善对待其他小朋友;对待父母长辈讲礼貌;在孩子到了可以与人沟通的年龄段,教会孩子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以及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这些在幼小时期研习并养成的良好习惯,必将让孩子受益终身!

而学校缺乏一个系统的育人课程结构。很多学校仅仅是执行国家课程,也有学校课程,但没有具体的、系统的内容可以支撑。而西方国家几乎很少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公民道德课。由此可以推出我们国人的素质。。。因此,需改革育人课程结构,强调生活与教育合在一起。总之,品格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家长,学校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对其走向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如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势,怎样有效地引导好、教育好这些学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课题,它不仅仅只停留于口号的表面,更重要的是应该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品格能力。

阅读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篇七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二年级每年学生不少于5万字。随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多,培养二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以及学生读书的层次不齐,我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兴趣来抓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外阅读的多彩世界。下面我就谈谈平时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丑小鸭》的故事,当我讲到丑小鸭由于长得难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负离开了家后——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不是说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建议他们读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长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学性,如《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书。

1、保证书目。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我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我经常鼓励孩子多买课外书,班里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几本课外书,孩子们把自己的书都放在教室里的图书角里。班上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找班上读书优秀的几位同学,负责班上同学的借书还书。资源共享,大家轮流着看,读书的范围更广了。

2、保证时间。我每天挤出时间来,让他们读。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每天到校,只要走进教室,就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午的时间,也是读书的时间。另外,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使孩子们读书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

3、注意积累。在进行阅读时,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规定每晚的读书内容,每读一篇,让父母检查签名。读读背背较短的诗歌,每完成5篇,奖一颗星,一篇较长的文章,3篇奖一颗。由班上的小组长和老师作为考查人员。如果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能恰当地用上去,我们就奖给她一枚表达章。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填记录表。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那些爱读书、读书认真的孩子,我细致的做了份阅读记录表,由学生每周填写一张,内容包括阅读篇目、字数、认识的新字,里面的人物。从阅读记录表里,我详细掌握了孩子们的效果、收获。知道了他们每天都坚持读书,每个月最少的也会读六千字,最多的能读一万字以上。

5、开展活动

(1)班里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每天下午,都会分小组交流前一天的个人读书情况。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读书活动。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每周让学生至少背诵一首古诗,为了便于检查,内容我统一指导,程度好的学生可再选出自己喜欢的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