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品德课堂反思(精选12篇)

时间:2024-01-06 22:33:31 作者:梦幻泡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写作难题,这时候范文就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和指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权威性的范文范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让课堂活动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人才必将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的人才观审视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对师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某种形式相互联结,共同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施教学民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善于合作的楷模。实践证明,凡充分发扬民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的合作意识、民主风格对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意见、自我定位、并有效配合整体完成预定目标的意识、习惯,产生着稳定而深刻的影响。可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民主的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

(1)把微笑带进课堂,为学生能力培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小学生年龄小,情绪易受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师生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为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对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优等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如对学困生加强双基训练、补缺补漏,对优生根据能力加深练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观念,在承认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应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能力,以展学生智力,具体地说,在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实践操作,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讲生抄”,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一般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受到压制,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应当充分当“导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爱玩游戏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不妨把“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此外,也可以利用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具等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开展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会回答“是”或“不是”,或模仿教师和课本叙述回答问题,没有机会也不敢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自己的方式。现代的课堂教学总是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他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抛给学生,同时将学生编为规模不等的群体,或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一组,或让学生自由组合,针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研究。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互相得到启发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又必须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从别人的想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群体之间友好的竞争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机穿插带有竞赛因素的学生活动,或以个体为代表,或以集体为基本单位,通过竞争决定群体胜负,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体会团结合作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开展开放式讨论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大胆发表与教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重视对学困生的改善,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激发其自尊。欢乐向上的激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必须以课程为载体和中介,我多次尝试了“皮塔马利翁”效应。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对学生一视同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我用热爱和尊重,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喜爱和信任,创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相互尊重的教学气氛。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的学习欲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大有改观。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平庸者脱颖而出,愚笨者聪明起来。于是我给学困生制订了“五优先”政策:即“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尽力体现分类教学、分层指导。例如,在作业练习的训练题组设计时,我遵循“低起来、小台阶、缓坡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分为必做和选做,让优生吃饱吃好,让学困生吃饱消化,学生们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时代呼唤科技,科技呼唤人才,人才源于教育,教育渴望改革,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对个人来说,勇于创新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情况下,更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小培养这种精神和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铭记陶行知先生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着创新之路迈进吧。”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基础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赋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以学生社会生活的逐步拓展为线索,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情境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保障新《课标》的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模式,结合学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呢?在设计情境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效果颇佳。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生活动的心理上的爱好、兴趣和追求倾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创设一种轻松自然、温馨和谐的情境,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吸收新知识。创设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录音数据、幽默漫画、故事小品、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获取新知识。电影艺术家卡·德雷耶尔对创设情境曾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设想我们坐在一个普通的房间里,突然间我们被告知,座位后面躺着一具尸体,倾刻间房间里的一切在我们眼里都改变了,我们目击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显得阴森森的,连灯光也黯然无色,空气也凝固了……教学情境与电影具有相假的艺术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以情境学习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加深对新教材求知欲。为了提高在教学中学习效率,我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带进课堂,把一些教学情境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正如:我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教学时,设计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采用的故事、挂图、歌曲等情境进行。

依照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探究园”中“我的好伙伴”、“认识你、记住我”……。我先讲述每个人从孩儿时代就开始寻找好朋友的情况,然后运用多媒体显示相关图像,播放歌曲《找朋友》,并指导学生同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大家都是好朋友……。经过这些有趣的歌曲导入,学生轻松自如拿出自己的“名片”,互相交流,互相认识,与新同学共同分享和交流,促进知识向外延伸许多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内容,使学生很快很好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因此,我设计新教法、新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创造自主具有兴趣、角色表演的条件。

1、随机角色转换。整合课标,设置分组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转换方法,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思考,增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转换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思想品德课知识有如此趣味性。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教材内容自编小故事、小品,情境题目为《时代心理医生》、《班级是我成长的园地》、《我们都是一家人》等,形成主体共同探究,创造搭档,转换角色的沟通途径。

2、情境教学过程多变教法。采用榜样法、表演法、知识竞猜法、实践模拟法、因势利导法、体态语法等,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模拟交际活动中组织学生表演。譬如“认识你、记住我”这一教学模块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观察漫画中人物的角色,揣摩漫画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模拟动作,然后让学生勇敢地展示自我,彼此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带着表情说句子,使表演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模仿教师平时授课时的神态以及习惯性的言行,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意识,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感受更加深刻。

马克思有句名言:“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因此,我整合了新教材的内容和日常生活,因势利导,采用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显示《真情档案》卡,如卡表:

真情坦露。

内容。

我最喜欢的伙伴是。

热情开朗。

我最喜欢的格言是。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我送给全班同学的一个最大愿望。

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

我最喜欢为班里同学做的事情。

提供帮助,互相关爱。

我在班里最希望获得的。

做一名“三好”学生。

(注:卡表内容部分,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讨论、交流、写。)。

尔后,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入团结合作平台,共同讨论、共同交流,让学生勇敢地施展自己的真诚,寻找自己获得真挚的好伙伴,认真填写《真情档案》卡,在填写中体会,在填写中感悟,在填写中使学生性情活泼,用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拥有更多的好伙伴和朋友。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参与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获得成功。

新课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它不仅指学习兴趣、态度、价值、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在这三者有机地渗透到新课改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因此,我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注重感情因素,让“学生发展个性”的价值观念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做出自己的角色判断和演艺结构,起到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氛围。

1、贴进生活之“情”,促进主动体验。校内校外融洽学生生活中体验感受较多的课题,我设计和根据不同角色处理好模仿,求同与创新、求异的关系,使之与新教材情景巧妙相结合,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主要目标,在教师指导上,自行设计若干层次的角色模拟,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认识新知识的喜悦:我生活快乐,感觉因为有了你。所以,促进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达成的统一,产生了情感共鸣,“主动结识新伙伴,感受友谊的力量”,同时也达到主动体验新课标的情境教学目的。

2、巧设情景之“感”,渲染激发乐趣。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情境,我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及时进行激发的启示和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言”、“演”提供机会,引起了学生一定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选择灵活多样,联系现实生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创设情境,要求教师要会巧设疑问。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之径。设问的方法要明确,让学生知道从哪个角度,哪个范围去思考问题。接着可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既能解疑释惑,加深对课文实质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醒,那无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品德课堂沉闷气氛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好处。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进取,不断地积累。

思想品德课堂运用总结与反思

教师在上课时拿着导学案一说到底,学生看着导学案,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给学生讲的知识不系统,学生的印象不深。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在开展高效课堂模式下板书是不可缺少而又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富有艺术的板书,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是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关系的学习: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四项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余地,记忆深刻。

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创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样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才能够高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在政治课堂中得以升华。

[

品德课教学反思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蕴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教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心得五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入的研究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我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在备《竞争不忘合作》一课时,考虑到是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经验以及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一堂课。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坚持这样两个原则: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相互间的交流互动,扩大他们的经验。二是积极引导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和反思,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辨析形形色色的竞争,理解合作对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课堂辩论。同学们辩论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发言时,涌现出不少颇有思想的见解。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使上课的气氛更和谐更活跃。几位学生精彩的辩论发言让学生本人和其他同学及老师受益匪浅,深化了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同时也在辩论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对让“竞争与合作”这一教学主题的全面理解。

4、各个问题与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使整节课有一气呵成之感。

1、语言还不够精炼,环节过渡连接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还需加强。

2、在知识教育过程中,还要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把学生内在的心灵上的真善美唤醒,近而达到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之,通过这堂实录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

让课堂活动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位置与方向”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三年级儿童正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结合在一起,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游览动物园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已有的“方向”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见解,与小伙伴交流,丰富学生对方位的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呈现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参观动物园、乘坐公交车。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处处感受到生活里方向与位置的关系,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学生说都说得还可以,但在制作时遇到较多的困难,尤其是4班。在这之前强调过的几点,学生几乎都有犯。如:注意二月的天数;有的日期没对齐,一周出来8天;有的把日期写漏;有的没注意到大月与小月的特点。3班出错少多了。我把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出处,又贴在了教室门口,给全班孩子作示范作用。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做年历外,还让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作业本中的第2题:下午1时40分到图书馆,17时要回家,他最多可以在图书馆读多长时间?一部分学生直接17时减去1时40分,这些孩子是没有明白题目的意思。一部分孩子是1时40分=13时40分,他们知道要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但忘记了书写上的完整。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是把经过时间写为电子表的写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前,总习惯于一言堂的方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国培”所学的知识,以及上网学习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课堂的设计

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2.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尊重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具有“实践性”特点:“注重与学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

实践证明:优质的思想品德课,“得利于课前实践活动,得法与课内实践活动,得益于课后实践活动”。

寓事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但是课堂上的东西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不易接受,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课前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理,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无意识中受到了与教材相对应的.主体教育,为课堂上理论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例如:在学习《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中没有贫穷的影子,很难理解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于是在课前给学生留下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调查身边的邻居从衣、实、住、行四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调查,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了“生活变化之大”的主题教育。由于学生课前参与了实践活动,有了感性体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水到渠成。

课内实践活动即课堂上的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在表演、游戏、辩论、演讲、体验等活动中内化知识。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内实践活动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程结构、教材体系的调整,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上网查找资料,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一:在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一课时,我让学生走进村庄,寻找需要帮助的人,考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提供适当的帮助。

例二:在学习《人和大自然地不和谐之音》时,我让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出自己的建议。

课后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巩固和升华了课堂上的知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发挥整体教育功能,促进了知行的和谐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德”与“行”统一、“知”与“行”统一,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带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验,比老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说教、父母在家中强调要实在、动人的多,也有效的多。

品德课堂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道德观念的日渐淡化,品德教育逐渐成为了各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加强,品德课堂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重要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体验,我深深地认识到品德课堂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帮助,教给我们了许多知识和技能,也唤醒了我们的良知和责任感。

品德课堂的教育方式独树一帜,让我获益匪浅。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侧重于文字和知识的传递,但品德课堂教学创新、多元,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强调实践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必要性和价值。比如在一次角色扮演中,我饰演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漠对他们的伤害,从而激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其次,品德课堂的课程内容全面丰富,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德观念。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和行为,激发了我们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愿望。此外,品德课堂还深刻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学习,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为社会做贡献,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

再次,在品德课堂上,我逐渐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品德课堂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和品性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正确行为,更了解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幸福的真正内涵。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我也学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交朋友,建立了合理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自己更好地成长,也能够帮助我们为他人带来真实的幸福。

品德课堂的作用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品德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能够缓解和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最后,对于我个人而言,品德课堂带给我最深的体验就是唤醒和提升了我的良知和责任感。在课堂上,老师给予我们许多的自由包容,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实践。同时,他们也给予我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帮助我们解决困惑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自己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出积极的改变。我将努力树立良好的品行和人格,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品德课堂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品德课堂的学习与体验,我们能够获得许多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品德课堂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行为,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唤起我们的良知和责任感。我相信,在品德课堂的引领下,我们将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品德课堂心得体会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人们总是忽略了品德的重要性。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校开设了品德课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在品德课堂中学到了许多有关品德修养的知识与技巧,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品德课堂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品德课堂是一个让学生了解、感受、体验四位体(诚、德、礼、智)的地方。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的第一个品德是诚信。诚信是一种正直守信的品德,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举例,我意识到诚信不仅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而且,只有竖起中堂的良心之墙,我们才能在道德的底线上行走。诚信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还可以让我们过上纯粹、舒心的生活。

品德课堂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道德。在道德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次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郑板桥和乌鸦喝水的故事。郑板桥在炎炎夏日里,看到一群口渴的乌鸦忍不住双脚在河边的泥浆中苦苦地扩穴。郑板桥心生悲悯之情,他找来了一个破碗,在浑水中舀了一碗清水给乌鸦们解渴。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也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保护环境,尊重老人和帮助他人等等。只有做一个道德洁身自好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除了诚信和道德,品德课堂还教我们如何以礼待人。礼貌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亦是社交的一种规范。在课堂上,老师教导我们用“请”的态度对待人,用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谢意,用文明的语言交流等等。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礼貌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用礼貌的方式对待别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互相包容和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品德课堂最后一个教给我们的是智慧。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但它也可以由学习与实践之中得到不断提升。在品德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如何做明智决策的技巧。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抉择。只有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达到更好的结果。

通过参加品德课堂,我不仅增加了品德上的触角,了解了什么是诚信、道德、礼貌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品德是人格的体现,它无论对家庭、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要珍惜在品德课堂学到的知识,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总之,品德课堂是一个锻炼我们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在品德课堂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诚信、道德、礼貌和智慧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品德课堂,我深刻认识到品德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决心将之融入生活中,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品德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近段的教学行为,有如下反思:

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另外,小品剧的'出现,的确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学生过多地批评表演者的演技和剧本的小漏洞,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