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09-23 17:37:36 作者:字海 2023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数学,与我一起任教四年级的老师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年级组长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助,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数学教学的正轨,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面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1、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活力”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进取教学氛围。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异常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很多的实践,仅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本事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本事、思维本事、想象本事和创造本事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本事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我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北师大六上数学教学反思

生举例生活中的这种情况,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把实物图扩大或缩小的情况?我在根据生的回答出示最熟悉的缩小了点中国地图和北京交通线路平面图。出示两副图的全貌。让学生去发现。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习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2。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应用:1。是蛋白质的来源,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蚕食蚊虫,防止疾病。

著名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根据它们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的特点,进行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饲料,增加鱼的产量。

2.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

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应用:1。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来源。

3.爬行纲

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应用:1。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2。是一些有害动物的天敌

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4。鸟纲(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应用:1。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2。是人类重要的食品

5.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例如兔与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北师大六上数学教学反思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画出一个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的平面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问学生是怎么画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_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12.4运动系统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_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学

树立正确的观念

这是毋庸置疑的。学好理科科目,要特别重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在老师授课时会体现出来。初中生物老师都是理科出身,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会涉及相应的推理过程。一些同学平时上课不好好听讲,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一塌糊涂,还天真地认为,考前突击背一背就好了,当然是不行的。

设立目标

初中生物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不要指望谁都能学好。在学习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成绩达到什么档次就可以了?虽然我们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是什么目标,一旦设定了,就要坚持不懈,为自己负责。

生物细胞知识点

1.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

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线粒体形状为棒状,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

功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2)内质网: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

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质合成“车间”。

(3)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4)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5)高尔基体: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6)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普遍被认为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

功能: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

(7)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功能:是“消化车间”,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种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是没有液泡的,如石细胞)和真菌细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动物和细菌细胞中广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强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

五年级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新型玻璃》的教学,使我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开产品发布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更使同学兴趣盎然,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人”为己任。依据社会学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准社会活动”,学生就是“准社会成员”。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召开展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虽然设计了品读文字的环节,但在整堂课来看却是稍显不足。在区分“特点”与“作用”这一环节上,学生在找到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来区分它们的方法后,教师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个方法的运用,这样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容易完成表格的填写。

本课的教学让我充分意识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不过,有时是有意识的学习,有时是无意识的受到影响,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认识常见岩石》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判断岩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岩石、地质学家对岩石的分类、岩石的应用等知识点。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课前备课时,教师准备大量岩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鼓励学生对岩石自主分类之前,以2秒钟每张图片的速度让学生快速浏览十五张不同岩石图片,记忆肯定是不可能全记下来的,借此鼓励学生按不同标准尝试对岩石分类;第二课时介绍地质学家对岩石的分类时,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会从视频中总结归类。

按照科学的探究思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因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已经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环节上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主要的是实验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实验的注意事项一定要讲解到位。特别是用小刀刻划岩石的时候,既要让学生大胆去刻划(不用力刻划现象不明显),又要提醒学生保护实验器材,不要故意损坏或损毁实验器材。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增加了一个书上讲到但没有作为实验来讲的环节,就是介绍沉积岩的形成时,本人制作了一个教具来模拟沉积岩的形成,配合实物投影仪,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在实验上教师应该要放得开、收得回,在学生参与程度上要放,在暂停实验总结数据的时候要收得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