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苗族舞蹈的感受 苗族文化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09-18 01:52:55 作者:琴心月 2023年苗族舞蹈的感受 苗族文化心得体会(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一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吸引着我。在一次参观苗族村寨的经历中,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苗族文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苗族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苗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和手工艺品。尤其是女性的服装,绚丽多彩,富有苗族特色。我还参观了一次苗族的服饰展览,看到了许多精美的苗族服装和饰品。这些服装和饰品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美丽。

其次,苗族文化注重自然和环境的保护。苗族人民生活在山区,他们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他们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苗族村寨中,我看到了许多绿色的山峦和清澈的水流。苗族人民十分注重保护山水,他们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通过举办各种山水艺术展览和活动,传承和弘扬苗族的山水文化。这种注重自然和环境的保护的观念深深感动了我,也使我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苗族文化讲究团结和凝聚力。苗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他们尊重长辈,重视家庭的和睦和团圆。在苗族村寨中,我看到了许多家庭团聚的场景,亲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笑语,给我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除了家庭,苗族人民也非常注重社区的凝聚力。他们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苗族歌舞表演、苗族体育比赛等,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种团结和凝聚力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最后,苗族文化给我带来了勇气和坚持的力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持的信念。他们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苦中作乐,苦中求乐”。这种乐观和坚持的心态深深感染了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学会了像苗族人民一样,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相信自己,相信努力终会得到收获。

总的来说,苗族文化是一种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文化。通过这次参观苗族村寨的经历,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苗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手工艺品,注重自然和环境的保护,讲究团结和凝聚力,以及勇气和坚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相信,苗族文化将一直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给更多的人带来美好和启迪。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二

2、送你颗星,早上舒心,出门顺心,路上小心,遇事耐心,做是细心,交友留心,待人诚心,回家开心,夜里安心,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爱心,祝你永远开心每一天!

3、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像长胖一样简单

5、只要用心工作,每天都有创新;只要用心爱人,每天都有人爱;只要用心感受,每天都有领悟;只要用心生活,每天都有收获早安!

6、你的吃相是最美的模样

8、今天的早餐,鱼汤鸡蛋面,朋友寄来的油茶,好香甜,还有芒果

9、成长是一次次的蜕皮蜕皮是痛苦,是流血,有风险,有失败;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变得成熟与美丽。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三

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的苗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哲学体系。苗族哲学是苗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心智。在接触和学习苗族哲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之处,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灵感和体验。

首先,苗族哲学强调和谐共生的观念。苗族人民崇尚和平与友爱,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处。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谐是生活的基础。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平静与宁静,以此为目标,生活在和谐共生的环境中,注重和善地对待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苗族哲学重视自然和环境的生命力。苗族人民深知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把自己视为天地的子民,崇尚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苗族人民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有各自的生命,所以必须要与自然界相互尊重,相互依存。他们用土地、山水、森林和动植物作为生命的象征,赋予他们更深层次的意义。在苗族的传统信仰中,山水代表着神灵,苗族人民尊敬它们,崇拜它们。

另外,苗族哲学倡导平等与和谐的思想。在苗族社会,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苗族女性通过手工编织、刺绣等传统技艺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她们在社会中享有相对的地位,这一点在许多其他民族中都是很少见的。苗族人民普遍相互尊重,互帮互助,这种和谐的关系,不仅使社会平稳和谐,也使人们的内心得到安慰和满足。

最后,苗族哲学强调信仰与精神境界的重要性。苗族人民深信神灵的存在,并以各种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他们相信,只有心存敬畏之情,才能与神灵建立联系,得到神灵的庇佑。苗族人民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通过祭祀等仪式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信仰。这种对于精神生活的重视和追求,让苗族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总结起来,苗族哲学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思想体系,它强调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平等和信仰的重要性。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借鉴意义的智慧。通过学习苗族哲学,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只有保持平衡与和谐,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同时,苗族哲学也给了我启发和勇气,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不断前行。希望我们能够借鉴和吸取苗族哲学的智慧,共同建立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四

花海的浪漫,神话的唯美,所谓的美丽的邂逅,也许只是童话对世人遥远的诉说,终是一场梦幻,湮灭在别愁伤絮。也许,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绚丽的烟花,仿佛是片花海挥霍着盛开。为这一次生命的炫耀,炫耀,铺天盖地。我爱上了焰火盛放的刹那,用心将它定格成永恒。

那沾了尘烟的衣袖,在漫天花海的挥舞,即是明媚也是忧伤。

向日葵的花海、承载了我对你的所有爱。

花香随风飘散,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杏花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来又默默地去。杏花如纱,似梦,像雾,他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寒冬的洗礼,才能装饰着佳木斯的大街小巷。风带来了花雨,像一场沉睡的梦,仿佛我就是杏花,不禁沉浸在这花海里。

吟诵一首《致橡树》,我想你也会从这里经过。我们会隔着一场繁花飞舞的距离,驻足微笑,可以从襟花的衣袂里捕捉到眸底的情愫与迷离,是不是清澈且一望无底。你轻轻走过来,我亦举步相迎,即使是这漫天花海也没有你唇角的梨涡般温柔而绚烂深长吧。

梨花如雪为人开,就在这如雪的花海,有了那末点鹅黄,有了那么点葱绿,火红的运动装在彩色的空间随风游弋。这是一片林间套种的油菜,鲜亮挺拔的绿叶,托起一团夺目的嫩黄,点缀着白色的花海,数只彩蝶在上下飞舞,它比任何的构思还要精巧,恰是一幅巧夺天工的立体画廊,既是大师也自惭弗如。

登高远眺,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密密麻麻的梨花融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花海,连山野都被逮住了。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五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样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我有幸近期参观了苗族的一个文化展览,并结合实际体验,对苗族服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苗族服饰的心得体会。

首先,苗族服饰独特而鲜艳。苗族服饰以刺绣为主要装饰,丰富多样的刺绣图案和线条使服饰变得生动而有趣。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件精致的苗族婚纱,上面密密麻麻地绣满了形状各异的动植物图案,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而苗族男子的上衣则以大背带为主,背带上绣满了螺纹式的图案,整个服装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愉悦的视觉冲击。

其次,苗族服饰注重细节和工艺。苗族绣娘们常用不同颜色的线制作刺绣,而且每一个细节都极其精致繁琐。他们一针一线地纹绣出花草虫鱼的图案,使服饰更显精美。同时,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是背带上的蓝染。蓝染是苗绣的一种特殊工艺,以靛蓝色的线制作绣花,然后在冷水中漂洗,使线变为深蓝色。这种蓝色的线在苗族服饰中非常出众,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

再次,苗族服饰富有象征意义。苗族人民传承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服饰对于苗族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苗族的传统婚礼上,新娘会穿上精美的苗族婚纱,红色和黑色的刺绣象征着幸福和忠诚。苗族男子在特定的场合会佩戴头巾,以示他们的身份地位。每一种服饰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美学。

此外,苗族服饰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环保意识。苗族人民生活在山区,他们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苗族服饰多用天然的棉布和麻布制作,避免使用化学纤维和合成染料。这样做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能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苗族服饰都是手工制作的,少了机械加工的过程,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他们崇尚自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和支持。

最后,参观苗族服饰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实际体验,我对苗族服饰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它鲜艳而细致的图案和工艺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美学,同时又富有象征意义和环保意识。我深深地被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也更加尊重并珍视这份宝贵的苗族传统。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六

苗族的春节过年,各种活动极为丰富。你知道苗族的春节风俗习惯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苗族的春节风俗习惯,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 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多人帮,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凡读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无不深深地被其中这样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见鱼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由于这种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渔人”不得不在桃花源里“居数日”而后才“辞去”。欲遂当年渔人愿,苗山就是桃花源!

除夕这天一早,各户要将屋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全家人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饭,家庭主妇淘米煮饭,男人杀鸡煮肉。

年饭做好以后,首先要在正屋神台上点一盏灯,然后分别在神台、房柱、灶、门、猪圈、鸡圈等处插香烧纸,由主人或请本家族的人在摆好饭菜的桌肉和酒等先祭献祖先,同时燃放鞭炮。祭献完祖上,用少量饭、肉和请来的亲戚朋友才正式用餐。有的村子,过除夕有互请的习惯,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吃完年饭,户主要分别给石磨、果树、鸡、狗等都喂上一点好饭菜,表示让它们也像人一样过年。天快黑时,老人要拿鸡蛋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叫魂另外,户主还要找一根粗大的柴头,放到火堆里烧,以便守除夕之夜。所烧柴头越大越好,预示第二年可以养出大肥猪。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吹奏的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活动。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七

苗族飞歌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华夏大地上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在一个清晨,我来到贵州的一个苗寨,深入体验了苗族飞歌的神奇魅力。通过观摩和参与,我深切感受到了苗族飞歌的独特韵味和民族精神。以下是我对于苗族飞歌的心得体会。

首先,苗族飞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苗族人民通往上苍神灵的重要方式之一,苗族飞歌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穿着传统的苗族服饰,头戴树叶编制而成的饰品,手持竹制乐器,载歌载舞,齐声高歌。其中,歌曲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有倾诉对爱情的思念之意。整个表演过程中,不仅有舞蹈的展示,还有震撼人心的高亢歌声,将苗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苗族飞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打动了我的心灵。苗族飞歌的表演通常都是在露天的广场上进行,表演者簇拥在一起,举起双手,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他们步履轻盈,动作矫健,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融入了音乐的旋律中。当铿锵有力的歌声响起,整个广场都气氛热烈起来。观众们也随着歌声的引导,纷纷加入歌舞之中,共同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在这一刹那,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界限的世界,尽情地享受着乐趣和自由。

再次,苗族飞歌饱含着苗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生活态度。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在他们的飞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苗族飞歌的舞蹈动作短促迅猛,要求舞者以极快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通过长期的训练,舞者们尽情挥洒汗水,充分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而飞歌的歌曲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苗族人民用歌声和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整个民族的精神焕发出勃勃活力。

最后,苗族飞歌使我深深认识到民俗文化的珍贵和传承的重要性。苗族飞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民俗艺术瑰宝的代表。通过观摩和参与,我不仅愈加骄傲地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灵的滋养和力量的温暖。作为后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永远流传下去。

总之,苗族飞歌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民俗艺术,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表演形式、民族精神以及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意义,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苗族飞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将苗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了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作为后辈,我们要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做出自己的贡献。

苗族舞蹈的感受篇八

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苗族的结婚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爱慕之情。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习俗。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歌“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 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小伙则追赶姑娘,边跑边追。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愿意让小伙抢走,表明有爱慕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背带上绣着的美丽图案,表明自己未选定对象。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歌、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每年 初, 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歌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歌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爱慕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态度。女方回应,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会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