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魔术(通用9篇)

时间:2023-10-04 07:37:03 作者:字海 最新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魔术(通用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魔术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1、趣味练习找各种形状的物品2.展示ppt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小班数学认识教案

认识4以内的数量

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小班三角形数学教案示例

小鱼游(认识三角形)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在图中找出形状与三角形相似的小鱼。 3、乐意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是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1.故事导入:小黄兔过生日

师:今天是小黄兔的生日,早晨小黄兔高高兴兴地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黄兔拔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2、观察小黄兔的`出行路线

请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起来,观察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教师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组成。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4、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纸,通过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用正方形的纸折叠成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三角形物品。

(4)完成课本20页《小鱼游》找出小河里三角形的小鱼,并把三角形的小鱼圈出来。

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三角形。 课后小结:本节课以《小黄兔过生日》的故事引入课题,通过连接小黄兔所走的路线游戏以及其它操作活动让幼儿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小班数学三角形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认识三角形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

1.三角形的下列四种线段中一定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a.角平分线 b.中位线 c.高 d.中线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

c.直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3.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a.都是射线 b.都是直线

c.都是线段 d.都在三角形内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

萝卜、白菜、蘑菇数字:1.2.3.等

通过操作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以内数的点数。巩固对3以内数的认识

根据蔬菜的数量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

教师:今天兔妈妈带兔宝宝去郊游玩吧!(边读儿歌边走进教室)带领幼儿向老师问好,并坐好。

教师:能干的兔宝宝们摘了这么多的蔬菜。我们请客人起来分享吧!

一个萝卜我们就只请:一只兔吃两棵白菜呢?应请几只兔子吃呢:

蘑菇呢?谁来帮帮忙呢?

教师:咦!都这么厉害呀!这是谁来了(数字1.2.3.)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玩的那么开心,它们也想找好朋友做游戏了:

一个萝卜:数字宝宝1就和一个萝卜找朋友两棵白菜呢:数字几何它做好朋友蘑菇呢?

教师:哇;你们太棒啦。听蔬菜们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你们帮蔬菜宝宝们操作题卡;完成好吗?(讲操作要领)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1、出示两个沙袋

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1.课件演示

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

2.喜欢参加排序游戏,感受规律排序的乐趣。

1.趣味练习1-98

2.卡片:红、绿、黄色衣服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摘星星

教师将夹子夹在自己身上,请小朋友跳起来摘“妈妈”身上的“星星”。

教师边和幼儿一起说儿歌,边让幼儿摘星星。

儿歌:小星星,亮晶晶,好像无数的小眼睛,我要把它摘下来,把它当我的小眼睛。

2.引导幼儿数数自己摘了几颗星星。

(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1.教师将红色、绿色的衣服卡片,按照“abab”的规律在一个衣架上夹好,

引导幼儿观察妈妈是怎么晾晒衣服的,根据颜色特征,发现规律。

2.教师总结:妈妈是按照一个红色、一个绿色的规律来晾晒的。

1.趣味练习 1-99

教师:妈妈洗了两件衣服,上面有漂亮的扣子,可妈妈在洗衣服时不小心洗掉了一些扣子,

我们一起补上去吧,我们该补什么颜色的扣子呢?看看前面扣子的排序规律就知道了。

2.幼儿寻找扣子排序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将下面缺失的扣子补齐。

四、分组排序游戏

1.引导幼儿根据对照卡上圆点排序的规律来晾晒衣服。

教师:妈妈今天还洗了很多的衣服,它们想排着队出去晒太阳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吧!

可我们该用什么规律晾晒衣服呢?对照卡会告诉我们的。

2.趣味练习卡1-99

晒衣服

教师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小衣服,幼儿按照对照卡“abcabc”的规律将小衣服夹在衣架上。